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7年08月22日
公開
12

姊妹淘小聚

姊妹淘小聚

2007年08月18日
公開
11

進入圖畫想像世界B班

因颱延期

2007年08月16日
公開
16

8.16 -- 8.18全國巡迴文藝營

散文組 吳鳴 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政大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政治大學歷史系專任教授。曾獲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等。著有《湖邊的沉思》、《長堤向晚》、《晚香玉的淨土》、《我們在這裡分手》、《浮生逆旅》、《中文報業王國的興起:王惕吾與聯合報系》、《台灣史學的中國纏結》、《晚清的經世史學》、旅行文學《來去鯉魚尾》、《豐田和風情》等。 鍾怡雯 元智大學中語系副教授。著有散文集《河宴》、《垂釣睡眠》、《聽說》、《我和我豢養的宇宙》、《飄浮書房》、《野半島》等,論文集《亞洲華文散文的中國圖像》、《靈魂的經緯度:馬華散文的雨林和心靈圖景》、《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的詮釋與批評》等。主編《九十四年散文選》、《天下散文選》、《天下小說選》等。 王浩威◎在理智的邊緣──文學與精神分析 南投縣竹山人,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現任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台灣心理治療學會秘書長、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監事等。著有《台灣少年記事》、《台灣查甫人》、《憂鬱的醫師,想飛》、《打開情緒window》、《醫生的意外旅程》、《與自己和好》等;並擔任「當代精神分析」、「心理治療系列」叢書主編。 王溢嘉◎創作之謎──擦掉瘋子與天才的那條線 台大醫學系畢業,曾為報章雜誌的專欄作者,主編過《健康世界雜誌》、《心靈雜誌》等。著有《蟲洞書簡》、《精神分析與文學》、《創異啟示錄》、《海上女妖的樂譜》等三十餘種。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台灣大學生票選十大好書等。 王壽來◎散文美學舉隅 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系畢業,美國喬治城大學碩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先後擔任新聞局駐舊金山新聞處主任、新聞局國際新聞處處長、新聞局視聽處處長、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第三處處長、參事,現任該會主任秘書。著有《公務員DNA》、《和世界偉人面對面》、《藝術、收藏、我》、《加油,人生》等書。曾為《聯合文學》、《聯合報》、《歷史月刊》撰寫專欄。 向鴻全◎鑲嵌或補綴──從科普寫作談知識在散文裡的位置 一九七一年生,台灣桃園人,中央大學中文所博士,現任教於中原大學。曾獲梁實秋文學獎、台北文學獎、宗教文學獎,並於二○○五年以〈歸藏〉一文獲得二十七屆聯合報文學獎。著有《借來的時光》,編有《台灣科幻小說選》。 李欣倫◎從小事說起 一九七八年生。現就讀於中央大學中文所博士班,散文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著有《藥罐子》、《有病》。 林文義◎純淨是散文唯一的理由 一九五三年生於台灣台北市。曾任《自立晚報.本土副刊》主編,施明德國會辦公室主任,電視、廣播節目主持人,現為專業作家。著有散文集《旅行的雲》、《手記描寫一種情色》、《蕭索與華麗》、《北緯23.5度》、《幸福在他方》等;短篇小說集《鮭魚的故鄉》、《革命家的夜間生活》;長篇小說《流旅》、《北風之南》、《藍眼睛》等。 張鐵志◎抒情詩意與知識論述 在報紙民意論壇版寫政經評論,在副刊寫散文與文化論述,在娛樂版寫樂評。第一本書《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結合搖滾論述、社會分析以及文學書寫,獲選為該年十大好書。第二本《反叛的凝視:他們如何改變世界》書寫當代西方的社會與文化行動主義。現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SoundsandFury/ 陳大為◎閱讀苦難的距離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台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著有詩集《治洪前書》、《再鴻門》、《盡是魅影的城國》、《靠近 羅摩衍那》,散文集《流動的身世》、《句號後面》,人物傳記《靈鷲山外山:心道法師傳》等。主編《馬華當代詩選》、《馬華文學讀本Ⅰ、Ⅱ》、《台灣現代文學教程5:當代文學讀本》、《天下散文選》、《天下小說選》。 陳柔縉◎我的寫作歷史與歷史寫作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司法組畢業,曾任聯合報政治組記者、新新聞周刊資深記者, 現為專欄作家。著有《私房政治──25位政治名人的政壇祕聞》、《總統是我家親戚》、《總統的親戚》、《宮前町九十番地》、《囍事台灣》等。著作《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獲聯合報非文學類十大好書、新聞局最佳人文圖書金鼎獎,《宮前町九十番地》獲選為開卷十大好書。 馮翊綱◎扭曲的敘事 一九六四年生,國立藝術學院戲劇藝術碩士,現為【相聲瓦舍】團長及主要演員,任教於政治大學、師範大學、台北藝術大學,教授戲劇表演與漫畫相關課程。曾獲得十大傑出青年薪傳獎、中國文藝獎章、全球文化藝術薪傳獎,名列二○○三年劍橋名人錄、二○○六年台灣名人錄。著有理論書、劇本集、散文集及影音光碟專輯二十餘種,最新力作為《我的微星麻吉》。 鍾文音◎漫步當代散文的歧路花園 淡江大學大傳系畢業,現專職創作,以小說和散文為主,兼擅攝影、繪畫。曾獲中國時報、聯合報等十多項全國重要文學獎。著有《豔歌行》、《中途情書》、《孤獨的房間》、《美麗的苦痛》、《最美的旅程》、《女島紀行》、《從今而後》、《過去》等二十餘本著作。 簡媜◎在散文裡雕刻時光 宜蘭人,台大中文系畢業。曾任職出版界,現專業寫作。從事散文創作逾二十年,著有《水問》、《只緣身在此山中》、《月娘照眠床》、《夢遊書》、《胭脂盆地》、《女兒紅》、《紅嬰仔》、《天涯海角》、《微暈的樹林》、《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等十餘種。曾獲梁實秋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及國家文藝獎等。 專題演講人:張忠謀 文藝派對:相聲集錦�宋少卿.馮翊綱

2007年08月15日
公開
13

11種細節 帶出快樂的孩子

研究發現,快樂的孩子擁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包括較有 自信、樂觀、有自製力。 我們整合專家意見,提供11個訣竅,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 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也許, 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2. 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瞭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 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 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 …… ,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 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 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 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 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 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 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 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 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 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劄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 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 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 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 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 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 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 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 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 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 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 10 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 ,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 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裡程碑。 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

2007年08月10日
公開
11

研習小感

連續三天的關鍵趨勢練功房,果然有在練功的感覺,原因不外乎是這幾場講座的主題是以往比較沒有接觸到的,講者亦然,因此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受。 這幾位赫郝有名的演講者,各有各獨特的風格,我想沒有所謂誰最好,端看你從哪個腳度去思索吧! 莊淇銘是個絕對讓習慣在臺下只聽不互動的聽者很難待淂下去的講者,這種近似於閒聊的講座也許有人不欣賞,不過他的確成功的傳達到幾個觀念--所學一定要用出來才有用以及人一生只用到百分之四的腦,所以有太多可以發揮的空間。 呂宗昕是讓我個人三天中唯一在聽講中稍稍打盹的講者,並非他說得不好,他可以說是個思緒邏輯及加以及口條一級棒的講者,但是樣樣如此有條理的分析,總覺得讓人有一些距離。(據說看他的書比較不會有此感) 許慧貞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講者,當然因為其講題貼近我的工作是一個主因,但其個人的語言魅力也不容忽視。(研究報告確實可以運用於教學上的) 李家同的演講是這次很多人所期待的,但也許期待越高失望越多,說李教授講得不好嗎?也不是,就是預設值太高了。 楊耀琦是一個很棒的講師,他讓我們度過了一個超愉快的早上,而且完全無私分享他的心血結晶。 蘇蘭是一為讓人極為震撼的講者,有多震撼?實在很難形容,這得親自蒞臨現場才有辦法體會吧!她有滿腔的東西想到分享給我們,急而咄咄逼人的講話方式雖然讓人也跟著緊張起來(事後我真的有點小小胃痛),不過她真的引領我們進入了一些平日鮮少接觸的領域(至少現在就有好幾部影片讓人迫不及待的想看看)。 我很喜歡聽演講,從不同的演講者上看到不同的人生,分享不同領域同層級的感受,這一回的講座特別如此,感覺好飽好飽,接下來我得好好消化囉!

2007年08月07日
公開
16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這十二樣見面禮,早就在網路上流傳,並非是第一個吸引我去讀這本書的原因。 早年讀簡媜的"紅嬰仔"就十分鍾愛,在書展看到她的新書"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不加思索就買了回來,原以為只是單純一本以母親為觀察者記錄的美國遊學誌,但其實不然。 讀過之後,滿心的感動外,卻也有些沈重,做為媽媽的角色,做為老師的角色,我們似乎都有太多太多可以省思及發展改善的空間了。 再看一次吧!這是我看完後的感覺。 就這樣的剛好,那天去圖書館,簡媜的"紅嬰仔"竟就在書架上,好像在召喚我說:借我回家讀讀吧! 豈可錯過呢!十年前未為人母讀,和十年後為人母讀,又是另一層不同的感受。 **************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一個小男孩的美國遊學誌 作者:簡媜 出版社:印刻 優惠期限:2007 年 10 月 02 日止 內容簡介   看到孩子進入一所校園氛圍親切、老師臉上掛著笑容的學校如沐春風(那個裝有十二件禮物的牛皮紙袋讓我眼眶微紅),展現了積極學習與主動閱讀。看到我們一家暫時脫離令人沮喪不斷紛擾的社會,卸除無力感之後,心情如在桃花源安頓一磚一瓦般愉悅。看到帶一個「家」一起出遊,分工合作,每一件記憶都顯得熱鬧珍貴。看到孩子在溫暖有禮的學校變得溫暖有禮,我們在文明的社會變得文明,處於微笑社會也時時在臉上掛出微笑。   於是,我知道這趟旅行最特別是,展現了全家一起出遊的「短期租住」模式──非小留學生或母袋鼠帶小鼠型的移民行動,而是大人小孩共同體驗的「遊學」之旅──遊小學、遊生活、遊山川。旅遊,也是教育與學習的一部分,浸泡於他人社會藉以檢查自己社會之有所不足,或許就是這趟旅行漸漸跨過私體驗界線進入公眾思維之後,不得不負起的任務。   我希望這趟旅行中關於小學教育的種種見聞實錄,能展現異於教育理論的親和力與臨場感,讓「小學部隊」同胞們──包括小朋友、老師與父母──從中獲取活力與熱能,即使是一點驚訝一絲遲疑也比麻木沮喪好。遇事我總想,為什麼別人做得到我做不到?這種想法意謂著還有改革的熱情與學習潛力。借他山之石或許能對照出我們根深柢固的某些觀念不只不是「學習」而是「反學習」,某些填鴨式教育技倆乃過去聯考的餘毒。這些觀念與作為雖然「保證」了孩子在成績單上的數字,卻可能逐步扼殺「閱讀食慾」與「學習的興奮感」使之從小就是個「投機客」──要考的才讀,不考的不讀。最後,變得像大多數的我們一樣:離開學校就不再看書了。   當年那個頭大如丸,出生時折騰簡媜許久的「紅嬰仔」,讓她寫了一部育嬰小史。十年過去,因著丈夫的學術交流,帶著孩子(即書中的小男孩「姚頭丸」)遠赴美國科羅拉多州旅居四個月,又讓簡媜寫了一部《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一個小男孩的美國遊學誌》。   從美國的基礎建設、小學教育看到這個國家重視的品格、價值,流露出對台灣這塊土地因深情而生的怨懟;從異國廚房的「豪華」設備、超市的柴米油鹽,延伸出一連串飲食生活的喜怒哀樂;再從湖濱小徑的日常漫步,寫到遼闊的哲學問題,關於生死失去、創傷陰影、工作熱情和生命期許。自稱「不可救藥的散文愛好者」,簡媜的筆調犀利幽默又優美靈動,文字細膩婉約,卻總難掩澎湃熱情。   這一趟短期居留伴讀遊學記錄,除了疑問和省思(在那一塊土地成長會不會更好?),簡媜也再次透過書寫充分體現她「將生活的漫天煙塵化為思想朝露」的散文觀。 我希望 每個孩子都喜歡上學,像春風吹來,每一片樹葉以口哨響應。 我希望 每位老師教學的青春永駐,即使白髮如霜亦不覺疲倦。 我希望 那方小小講台是阿拉丁的魔毯,老師帶領一群孩子探索生命意義,遨遊知識殿堂…… 「這些東西可能是多餘的。但老師希望當你看到這些東西時,想起他們象徵的訊息。」 第一樣牙籤。挑出別人的長處。 第二件橡皮筋。保持彈性,每件事情都能完成。 第三件OK繃。恢復別人以及自己受傷的感情。 第四件鉛筆。寫下你每天的願望。 第五件橡皮擦。everyone makes mistakes and it is OK 。每個人都會犯錯,沒關係的。 第六件口香糖。堅持下去就能完成工作。而且當你嘗試時,你會得到樂趣。 第七件棉花球。提醒你這間教室充滿和善的言語與溫暖的感情。 第八件巧克力。當你沮喪時會讓你舒服些。 第九件面紙。to remind you to help dry someone’s tears,幫別人擦乾眼淚。 第十件金線。記得用友情把我們的心綁在一起。 十一,銅板。to remind you that you are valuable and special。提醒你,你是有價值而且特殊的。 十二,救生員(糖果代替,救生圈形),當你需要談一談時,你可以來找我。 「在新學期開始那天,你希望從老師那裡獲得怎樣的十二樣禮物呢……」 作者簡介 簡媜 一九六一年生,宜蘭人。台大中文系畢業。曾任職聯合文學、遠流出版公司、實學社,現專事寫作。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創作類文藝獎章、梁實秋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中國時報散文獎首獎。自詡為「不可救藥的散文愛好者」。著有《水問》、《只緣身在此山中》、《月娘照眠床》、《私房書》、《下午茶》、《夢遊書》、《胭脂盆地》、《女兒紅》、《紅嬰仔》、《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好一座浮島》、《微暈的樹林》等。

2007年08月03日
公開
11

雲門放暑假

雲門放暑假

2007年08月01日
公開
12

備課

備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