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Beckett

子宮腺肌病是虾米?

2024年04月27日

子宮腺肌病,也稱為子宮腺肌症或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婦科疾病。它是指子宮內膜的腺體和間質侵入子宮肌層,形成瀰漫或局限性的病變。這種病症通常發生在30~50歲的經產婦身上,但偶爾也可見於年輕未生育的女性,這可能與各種宮腔操作手術增多有一定關係。

子宮腺肌病的主要症狀包括經量過多、經期延長和逐漸加重的痛經。疼痛通常位於下腹正中,常於經前一周開始,直至月經結束。約有35%的患者無明顯症狀。子宮腺肌症還會導致子宮均勻性增大,質地較硬,並有壓痛。少數患者在經期前後,大便時會有疼痛感,但無明顯的直腸出血症狀。婦科檢查時,子宮通常呈均勻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結節隆起,質地較硬且有壓痛,經期壓痛尤為顯著。

子宮腺肌病的病因至今仍不明確。目前,多數研究者認為子宮腺肌病是基底層內膜細胞增生、侵入到肌層間質的結果,同時還與遺傳、損傷(如刮宮和剖宮產)、高雌激素和病毒感染等因素有關。

對於子宮腺肌病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具體的治療方案會根據患者的年齡、症狀嚴重程度和生育需求等因素來制定。例如,對於症狀較輕、有生育要求及近絕經期患者,可試用達那唑、孕三烯酮或GnRH-a治療;對於年輕或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可進行病灶挖除術;對於症狀嚴重、無生育要求或藥物治療無效者,可行全子宮切除術。

總的來說,子宮腺肌病雖然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但通過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大多數患者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療和管理。因此,對於女性來說,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及早發現並治療子宮腺肌病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宮腔操作手術,也有助於預防子宮腺肌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