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蝴蝶小星星

活在當下 用心生活 一家人在一起就是美好

活在當下 用心生活 一家人在一起就是美好

日期

#Tag

早期閱讀≠早期識字

2012年03月09日
公開
51

早期閱讀≠早期識字——早期閱讀不是識字教育 觀念釐清:有人說0-6歲的孩子無法閱讀,真的如此嗎? 乍聽這種說法,實在讓人感到詫異。 如果0-6歲的孩子不開始接觸閱讀,那麼孩子究竟是在哪個時間點上走進閱讀的世界呢?是到了7歲,孩子會突然拿起一本書說:「哇!這書真是好看啊!」真是這樣嗎?和孩子只需要被動接受的聲光媒體刺激比較起來,靜態的閱讀活動需要孩子主動和文本(故事)互動,並透過自己的想像去形成閱讀的畫面。因此,若孩子在0-3歲階段先習慣了聲光媒體的刺激之後,想要再讓他們安靜閱讀,似乎就變得非常不可能,或者說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才能抵抗這些聲光媒體的誘惑。所以,早期閱讀等於是要和這段黃金時間賽跑。看電視、玩電腦這類聲光媒體刺激的活動,對孩子來說簡直像本能一樣,只要一接觸,很少有孩子不上手的,而從小閱讀的孩子最大的不同在於除了能夠進行這些聲光媒體刺激的活動之外,還是能夠安靜的閱讀。 正確的觀念應該是:0-6歲的孩子會用 他們自己的方式(符合孩子發展的方式)來閱讀 認為孩子不喜歡安靜閱讀或不會閱讀的人,也許並不了解孩子閱讀的發展和接觸書本的方式,或是沒有挑選到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才會讓自己和孩子雙方在閱讀上產生挫折感。換句話說,我們在選書和帶讀時,必須考量到孩子的發展,欣賞和信任孩子現階段的閱讀方式,以孩子為中心,也就是用孩子的方式來探索書。 0-6歲兒童發展的重點在於身心健全發展,早期閱讀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要讓孩子及早認識字(雖然識字的能力往往會伴隨而來),而是讓孩子從「玩」書開始,逐漸習慣書、認識閱讀這件事,進而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 日本繪本文化工作者石川裕子女士說得最好:「繪本對孩子來說就是樂趣,就是『玩』而不是學習。在快樂中發展兒童心智,這才是繪本最根本的東西。」 0-6歲階段的閱讀是6-8歲逐漸邁入獨立閱讀的基礎。早期閱讀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培養閱讀的興趣、養成閱讀的習慣,但最終的目的終究是要讓孩子邁向獨立閱讀,成為樂於閱讀的閱讀者。 創造適合閱讀的環境,當閱讀成為環境中一件重要的事情時,孩子自然會看重閱讀這件事。 0-3歲嬰幼兒閱讀行為的發展 ──各個年齡層的孩子適合閱讀怎樣的書籍?以及該用哪些方式和他們互動呢? 從孩子的發展來選書和帶讀,才不會讓孩子和大人產生挫折感。 欣賞和信任孩子現階段的閱讀方式,應以孩子為中心,也就是說用孩子的方式來探索書。 創造適合閱讀的環境,當閱讀成為環境中一件重要的事情時,孩子自然會看重閱讀這件事。 0-3個月 發展特色 喜歡光。 對於輪廓很敏感。 小嬰兒的視覺發展尚未成熟,準確度和聚焦能力也都還在發展當中,但他們會主動尋找物源觀看(如光源、物品的邊緣等)。因此透過圖畫書,我們可以讓孩子有更多機會練習定焦,並且能有更明確的目標可以追尋和掃看。 睡眠時間很長、清醒時間有限(大部分的新生兒一次大約只能應付兩小時的清醒時間)。 閱讀行為 父母若以唱歌或童謠的方式與孩子相處,將會建立孩子對於閱讀的初步反應。 這個階段的孩子動作發展還很有限,所以他們在接觸圖畫書時,只能被動的用眼睛、耳朵來看和聽父母手中的圖畫書和念書的聲音,還不知道大人口裡所念的內容就是書裡的內容。但是,他們會短暫的看著某一個圖畫或看著大人握住書的手(開始用視覺接觸圖書)。 適合的書籍或閱讀方式 可以在床舖四周放置圖畫書,來吸引孩子的目光。 線條簡單、強調輪廓的書籍,例如市面上一些黑白對比、線條簡單的書籍。 4-6個月 發展特色 手可以抓握。 喜歡探索我的某個動作對於手執的物體有什麼影響。 閱讀行為 隨著手的抓握能力及上半身肢體活動力的增強,這個階段的嬰兒會從無意識的碰觸到書籍,開始意識到書所在的位置,並會主動用手對書抓、拍、打、搖等,藉此來探索書本。此時,孩子的眼睛也比較能跟隨成人所指示的圖文。 喜歡帶著動作的歌謠或重複的 歌謠。 適合的書籍或閱讀方式 布書或塑膠書(要常清洗)。 可慢慢加入線條簡單的硬紙板書。 6-9個月 發展特色 孩子可以換手了。 長牙。 會用聲音來回應。 閱讀行為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以固定的幾個動作來主動探索圖畫書,例如:以嘴巴來探索書(咬書),和嘗試用手掌來拍翻書。 若父母在共讀行為中曾出現翻書的動作,孩子就會學會翻書的動作,並開始探索不同的翻書動作,而且動作會愈來愈純熟。 共讀時,孩子會用眼神顯露出對於哪些圖畫的偏愛,或是會跟著喃喃自語。 適合的書籍或閱讀方式 硬紙板書,初期以線條簡單為主,再進階到強調聲音節奏、有重複模式的書籍,以及孩子可以動手操作的翻翻書。 圖對應文字的書。 有節奏和重複模式的書籍。 可以動手翻的書籍。 觸摸不同材質的書(刺激孩子的感官)。 9-12個月 發展特色 開始有社交行為出現。 小肌肉發展得更好,可以快速的翻書。 閱讀行為 書變成某一種社交工具,會要求父母讀書給他聽。 可以從共讀行為中,發展出夥伴關係(孩子指圖,父母念出孩子所指之物)。 開始對書中內容感興趣,並且能逐漸隨著內容的進展或跟著不同角色的出現,以聲音或動作來參與共讀的過程。 喜歡指認書中他喜歡的某幾頁。 用笑或用手指表達他對於內文的反應。 孩子會有蓄意的撕書動作出現(發現撕書的行為對書的影響以及發現撕書的聲 音)。 適合的書籍或 閱讀方式 硬紙板書或有節奏和重複模式的書籍。例如:艾瑞卡爾《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或《好餓的毛毛蟲》是嬰幼兒書的經典(此二書為信誼出版)。前者運用聲音的節奏感吸引孩子進入故事,並在故事進行中讓孩子意識到翻頁的概念。另外,像《這是公車》、《這是我家》這類書籍不但和孩子的生活經驗相關,且文字長度適中,頗適合這個階段的孩子。 12-24個月(一至二歲) 發展特色 學會走路。 遊戲是學習的主要方式。 在語言發展上,進入全片語期,以單字代表整個意思。 開始命名,喜歡命名。 對於物體的細節感興趣。 18-24個月的孩子開始了解什麼叫同情(但同理心要真正發展成熟得要到6 歲以後,隨著孩子抽象思考能力發展完全之後,那種將心比心、易地而處的能力才會真正成熟)。 閱讀行為 把書一本本抽下來,再一本本放回去。或把書從這一頭搬到另一頭。或把書夾在腋下,走來走去。同時可能會因為發現行走的樂趣,而無法專注的讀完一本書。 快速翻書。 能認識書的正面和反面。 會指出書上的圖,並說出單字。例如:指著花朵說花。 開始自己閱讀(假裝自己在閱讀),且能發現他們閱讀的語調和說話的語調是不同的(孩子意識到讀書和說話是不同的)。 開始用嘴巴共讀。 如果父母在閱讀時,會邊念書邊指著書頁上的文字,則孩子也會注意到文字(孩子將會注意到文字和聲音的對應關係)。 會將自身生活經驗和圖畫書相連結。 會注意到圖畫書中,故事人物的面部表情。 24個月(兩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會讀。 適合的書籍或閱讀方式 硬紙板書仍然適用(當孩子知道書是拿來看的,不是拿來撕的時候,紙本書就能安全的出現在孩子的面前了,或者是當孩子不小心把書撕破了,大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補書,這樣孩子也能很快度過這個階段)。 遊戲書。 18個月大(一歲半)左右,可開始嘗試有節奏音韻且有簡單故事情節的圖畫書。例如:《阿尼的小火車》、《不是箱子》、《三隻熊》等都很適合孩子閱讀。 24-36個月(二至三歲) 發展特色 自我概念的出現。 喜歡問為什麼。 能掌握因果關係。 可以發現自己的能力。 喜歡宣稱我。 在語言發展上,進入電報式語言──兩個字合在一起:主詞+動詞或動詞+受詞,例如:媽媽吃。 注意到細小物品。 閱讀行為 能開始理解情節簡單的故事。 在讀故事時,能以口語說出情緒的語言。 連結自身的生活經驗,能知道什麼原因或事件會引發什麼樣的反應。 能了解一個字對一個音的對應關係。 會注意到讀漏的字。 適合的書籍或閱讀方式 如果孩子從0歲開始閱讀,那麼到了2歲至2歲半階段,幾乎任何主題的書都可 以和孩子一起共讀,視孩子的興趣而定。例如:《3隻小綿羊》、《企鵝的故事》、《你有看到老鼠嗎?》、《什麼》、《瑪福萊太太的怪物》等都能讓孩子從閱讀 中得到很大的樂趣。 (本文摘錄自阿布拉教育文化2010年編寫的《兒童閱讀專刊》)

作家Carol~「快一點!」和「等一下!」

2012年02月03日
公開
56

Carol私房教養電子報----- 「快一點!」和「等一下!」 前幾天,蝴蝶的學校發了一張學習單,主題是「我的媽媽」。單子上要小朋友寫出:你媽媽的特色、媽媽的年紀、口頭禪和職業。我以為我沒有口頭禪,很好奇的看了一下蝴蝶的答案。她寫的竟然是──快一點! 我有點不服氣的申辯:「我的口頭禪哪是快一點!蝴蝶,妳知道口頭禪的意思嗎?」 蝴蝶可是一點也不容我狡辯的態勢:「就是妳一天裡說最多的話!早上叫我起床,我如果說等一下,再躺五分鐘,妳一下就會說五分鐘過了,快一點!我吃飯吃慢一點點而已,妳也會說快一點!所以,我覺得妳的口頭禪就是快一點!」 我……我實在還是不服!我已經很寬容的等妳了!但蝴蝶堅持寫她的答案。 隔天,蝴蝶跟我說:「媽媽,我們班很多同學媽媽的口頭禪都是快一點!妳們這些媽媽都是雙胞胎嗎?」 我回她:「如果妳把班上所有同學寫的媽媽口頭禪都看過,妳會發現每一個媽媽都是『快一點!』。如果我們媽媽也有學習單可寫,我們就會寫你們小朋友的口頭禪每一個都是──『等一下!』」 蝴蝶大約想起她自己的確時常回應我「等一下!」,也就笑笑不再追究我的「快一點!」了。 我想起最近我的公司正好出版了一本新的繪本 《媽媽變成鱷魚了》 ,故事煞是有趣。 故事裡的小小主人翁菊千代小朋友很厭煩媽媽總是一天到晚催促他快一點、快一點。他說:「其實不用媽媽說,我也知道要快一點,但是,我不知道怎麼樣可以變快。」 媽媽真討厭!於是,他在圖畫紙上把媽媽畫成一隻醜陋的鱷魚,把無法直接對媽媽發洩的不滿轉而透過繪畫來宣洩。有一天,媽媽竟然真的變成一隻鱷魚了,鱷魚媽媽說她要出門去買東西。獨自在家的菊千代開始擔心起變成鱷魚的媽媽出門後肯定會遇上麻煩──她會到處吃人,然後被抓進動物園關起來。媽媽再也回不來了,怎麼辦? 菊千代想起他畫的圖,趕緊用橡皮擦把畫本上的鱷魚全部擦掉,然後畫上一個非常漂亮的媽媽,再塗上顏色。「媽媽,妳還是可以叫我快點,我也會努力的想想要怎麼樣才能變快。」 最後,電鈴響起,一定是媽媽回來了。菊千代很緊張的悄悄靠近門口。想看看媽媽到底變成什麼樣子…… 我唸小學的時候,我們班上只有一位同學沒有媽媽,她媽媽過世了。我曾經偷偷的羨慕過那位沒有媽媽的同學,多好!她不會有人一天到晚在她耳邊嘮嘮叨叨、管東管西。在學校畫母親卡時,我又會偷眼瞄著那位沒有媽媽的同學過於早熟的哀傷眼神,內心裡暗自慶幸還好我有媽媽。對於媽媽的既愛又煩的複雜情感一直糾纏著直到自己當了媽媽。原來,媽媽是這樣想的呀!我完全明白了。 我在變成媽媽的同時,始終還是記得自己孩提時候的心情。我想「快一點」,也能體諒孩子需要「等一下」。有時,我免不了會有令孩子不甚喜歡的當媽媽的樣子,但我也可以笑笑聽著孩子訴說她們不喜歡怎麼被媽媽對待。偶爾被孩子畫成一隻可怕的鱷魚,或者其他更嚇人的怪物,或許可以讓我們的「快一點」和「等一下」拉鋸戰少了那麼一點火藥味、多一點趣味。

壓歲錢-兒童學理財第一步

2012年02月01日
公開
50

壓歲錢-兒童學理財第一步 過年,對孩子來說,最值得期待的莫過於領壓歲錢了。根據調查,平均每個孩子可以領得的壓歲錢達 到6,274元。令人吃驚的是,在同一份調查裡也發現到,儘管多數兒童都得到壓歲錢,但是卻也有高 達6成的家長不會教導孩子管理壓歲錢。其實,趁著孩子手上有比較大筆的金錢收入,正是讓導引孩 子學習正確消費、理財的好時機。 ◎理財,從分配開始做起 過去,許多家長直接跟孩子說,「把紅包給我,我來幫你存起來,」孩子雖然聽話的把錢交給爸媽, 但是,對於金錢支配的學習卻並沒有長進。到底,該怎樣導引,孩子才能進入理財的世界呢? 隨著現代社會刺激增加,許多孩子在三歲以後就開始對金錢有概念,對於一年一次的新年壓歲錢,當 然非常重視。與其強迫他把錢交出來,不如從小讓孩子學習分配金錢,管理財富。 對兒童而言,理財的第一步其實是分配。在家長的帶領下,孩子可以經過討論決定將壓歲錢一分為 二,決定存下的金額。接著,再從可以花費的部份,討論那些想買的東西裡,哪些是「需要」,哪些 又是「想要」。優先將錢花在需要的部份。 ◎獎勵,讓孩子更加樂意存錢 只有這樣其實是不夠的。在孩子有限的壓歲錢裡,要孩子壓抑慾望,把多數的錢存下來,是個不小挑 戰。孩子的有限經驗與思考中,並無法想得長遠。眼前的消費享樂的誘惑,遠大於金錢持續累積。也 因此,為了鼓勵孩子存錢,爸媽也可加以誘導。例如只要孩子存多少,爸媽也相對存入多少。讓孩子 存入的金錢數額變高,藉此鼓勵孩子多存錢。 將錢存下來以後,還得要把這筆錢放到適當的地方做投資。隨著投資工具增加,除了傳統上在銀行為 孩子開立戶頭存入之外,現在有許多投資工具可以選擇。例如基金、儲蓄險等,都是可以考慮的標 的。若孩子的壓歲錢規劃為長期投資,那麼更可以考慮購買績效穩健的基金、績優股票長期持有,賺 取最大的收益。 對孩子而言,壓歲錢是實現夢想的工具。家長和孩子在討論壓歲錢用途時,就是一起以實現夢想為目 標進行規畫。存下壓歲錢,也同時預約的是夢想的實現。 最後,要提醒的是,理財,是一生都要面對的課題。即使現階段孩子對存錢沒有想法,只想要買東西 也不要太緊張。身為家長,要多一點耐心,透過適時引導,慢慢培養孩子對金錢的正確觀念,理財就 能慢慢在孩子心中發芽茁壯! 本篇文章出自親子&理財頻道

別急著找孩子的興趣

2012年01月14日
公開
41

別急著找孩子的興趣 作者/洪蘭 一位媽媽說,為了找出她孩子的潛能,她每天加班賺錢,送孩子去上各種才藝班。每個月三萬元的學 費,她已經花了八年,但是孩子仍找不出特別的興趣。她問:「還要多久,興趣才會出現?興趣定型 後,能改變嗎?」 還要多久,興趣才會出現?」 其實人的興趣一直在改變。小六與國一才差一年,他們玩的玩具就大不相同,孩子會隨著年齡、心智 的成長而轉移興趣,甚至進了大學,興趣還會再變。一九九五年艾美獎得主彼得.巴菲特(股神巴菲 特之子),就是幾經轉折才走上音樂之路。他有個朋友更厲害,幾乎每學期都在轉系:大學一年級念 的是機械工程,後來覺得工程太呆板,轉去念抽象的物理;念了物理後,又發現他最愛的其實是物理 有秩序的模式,所以轉修數學;數學吸引了他兩學期,又覺得數學只空談模式,缺乏動手做的實際 感,所以轉去念藝術;藝術仍不能滿足他,也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有藝術天分,又轉去念建築。 建築既是藝術又是科學,建築的設計要用到物理和數學的知識,建築藍圖的繪製使他的藝術訓練可以 派上用場,照講是很理想了;但是他又發現,很少人肯花大錢實現建築師的理想,反而要聽雇主的意 見,覺得很挫折又想轉系。在念建築時,他發現對各種建材所表現出來的美感很有興趣,所以轉去念 材料科學。 兜了一大圈,結果又回到了工程,但是這一圈的經驗使他變成獨一無二的都市計畫專家。他知道造型 的美感、建材的選取會影響在裡面工作者的心情,因此開始做綠建築,所學所用,現在過得非常愉 快。所以,一開始的迷惘沒有關係,「遊蕩的人未必都是迷路的人。(Not all who wander are lost.)」人生的路,只要好好走,沒有白走的。 放手讓孩子追尋真正的興趣 真正的興趣自己會出來,就像生命自己會找出路一樣。回頭再說彼得,彼得學鋼琴中斷過四次,他說 心中一直有個聲音在纏繞著他,但不知道是什麼。他吃不下、睡不著,只好從史丹佛大學退學去尋 找,最後成為音樂家,並與父親一起在洛杉磯登台演出。那天他父親開玩笑說自己是來「驗收鋼琴學 費的投資成果」。可見為了他學鋼琴,他父親也花了不少錢。 人的興趣是要花時間去尋覓的,它可能隱藏在很多面具之下,但只要是真的,終究會浮現出來。反而 是出現後,人不見得有勇氣去走這條路,因為這條路往往不容易走;人有好逸惡勞的天性,喜歡走阻 力最小的路。 所以父母不必急著去找孩子的興趣在哪裡,時機到了,孩子會告訴你。只是當孩子告訴你時,你要能 放手讓他去走。吳季剛成功最大的功臣是他的母親,她有勇氣抵擋別人的閒言閒語,保護吳季剛走跟 別人不同、卻是他衷心喜愛的路。 人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會成功。這位媽媽可以停止送孩子上才藝班了,時機到了,孩子會來求你。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請問洪蘭老師》)

台灣老太太還是外國老太太?

2012年01月13日
公開
46

From victer 台灣老太太還是外國老太太? 男孩問媽媽:「您想做台灣老太太還是外國老 太太?」 媽媽說:「我老了以後自然是台灣老太太。外國老太太是怎樣的?」 男孩說:「外國老太太年輕的時候是個漂亮的女孩大學畢業後她找到 一份收入穩定的 工作;然後, 她向銀行貸款買了別墅和車,又買了許多高檔生活用品,每月還利息,生活緊張充實而快樂。因為她 有很好的居住條件,又有車代步,各種人生的樂趣她都嘗盡 了,等到她八十歲臨終的時候,恰好把銀 行的貸款全部還清了,她安然地閉上了眼睛。 台灣老太太年輕的時候也 是一個漂亮的女孩.不同的是,她找到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後,就開始積累 儲蓄,一年到頭 辛苦勞綠,不捨得吃穿享受,最後八十歲在病痛中死去。她的子女得到了她的遺產 - - 一筆非常可觀的銀行存款,足夠買大房子,名車和許許多多的生活名貴用品。 孝順的子女用存款中的一部份給台灣老太太舉辦了風光的葬禮,可是,她生前卻沒有享受過什麼。 媽媽,您要做台灣老太太 還是外國老太太呢? < /SPAN>人生真悟;妳的生命短暫應該改變生活觀念好好享受,至於死後葬禮的風光,妳! 能感受 到嗎? 各位:換成老爸也是一樣啦!別傻了!多為自己活著吧!? 存錢不是要 辦風光的喪禮!

腸病毒通報及停課作業

2011年12月21日
公開
51

臺中市國民小學幼稚園托兒所腸病毒通報及停課作業要點 一、臺中市政府(以下簡稱本府)為防範臺中市國民小學、幼稚園及托兒所(以下簡稱學校)腸病毒 疫情之流行,特訂定本規定。 二、學校於發現學生有疑似腸病毒感染案例時,應將該生為適當之處理及通知家長送醫,並要求其請 假一星期至二星期,同時通報各該主管單位(托兒所為社會處、國民小學及幼稚園為教育處)及衛生 局。 三、學校腸病毒疫情已達停課標準時應即停課,並由校方同時通報各該主管單位及衛生局,各該主管 單位應依程序陳報市長。 四、學校有學生感染腸病毒時,應即進行該班級之消毒,腸病毒疫情已達停課標準時,衛生局應責成 轄區衛生所辦理下列事項: (一)指導學校進行教室、環境及設施等之消毒。 (二)督促學校加強師生個人衛生及衛生教育。 (三)協助學校辦理各項防疫因應措施。 衛生局發現學校未執行前項防疫措施時,應通知各該主管單位加強督導。 五、學校腸病毒疫情達下列標準者應予停課: (一)幼稚園、托兒所及國小ㄧ、二年級停課標準:同一班級一星期內有二名以上學生經醫師臨床診 斷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者。 (二)國民小學三年級以上:原則上無須停課,但學校所在行政區經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公告列 為「流行警訊期間」,同一班級一星期內有二名以上學生經醫師臨床診斷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 時,得採停課措施。 六、 學校應於停課原因消失後即恢復上課,並通報各該主管單位及衛生局。 七、 托嬰中心得準用本要點規定。

廖玉蕙:站在兒女那邊

2011年12月20日
公開
45

廖玉蕙:站在兒女那邊 【本報記者陳宛茜】 作家廖玉蕙與女兒蔡含文十分親密,雖已出社會,與媽媽的互動猶如孩童般,愛倒進母親懷裡,母 女倆臉貼臉地互動熱絡。 時光倒流40年,廖玉蕙跟媽媽的相處,卻是截然不同的畫面。「我從小就立志離開媽媽!」廖玉蕙 語出驚人。 廖家住鄉下,「望女成鳳」的廖媽媽卻硬把廖玉蕙轉到台中貴族(台中女中)學校就讀。廖玉蕙身家 背景與同學格格不入,在母親壓力下卻得處處求表現,在校常遭欺負排擠,回家卻得不到媽媽的理解 和撫慰。 廖玉蕙說,那一代的父母年紀輕輕就當了父母,不知教養為何物。當她流淚回家哭訴學校種種不如 意,媽媽冰冷的話語給她更大的打擊:「這都是你的錯!」童年陰影讓她決心做個「傾聽的媽媽」, 「讓兒女知道,我永遠站在你們那一邊!」 含文從小便不愛看書,小二才診斷出罹患嚴重弱視,矯正後提升到正常水準,但成績始終吊車尾、 「衝不破全班倒數第三名的難關」。身為大學教授的廖玉蕙不在意,總告訴女兒「功課不好沒關係, 可以做別的事。」 「我從小總想拿第一名,連踢毽子都要爭冠軍,踢到臉色發白都不肯放棄!」廖媽媽的期許形成廖 玉蕙童年最深重的壓力,她雖達成母親期望,卻自覺「壓抑、不快樂」,不希望子女步自己的後塵。 蔡含文因此擁有一個毫無壓力的童年。雖然成績吊車尾,卻幸福快樂地成長,對自己也充滿信心。 廖玉蕙認為,台灣父母喜歡比來比去,但是「父母的面子不應該掛在兒女身上。」 一向聽話貼心的蔡含文,卻在十八歲那一年,提起包包隻身投奔遠在洛杉磯的表姐。蔡含文說,她 聯考失利、前途茫茫,鼓起勇氣想到外頭闖闖。廖玉蕙雖然害怕,依然貫徹「永遠站在子女那一邊」 的教養原則,含淚送走了女兒。 「每次電話鈴響,我最怕聽到她說『我把xx學』Drop掉了!」廖玉蕙從不把擔心說出口,而是以 行動表達支持。一邊上山下海尋找美國教科書中文譯本、一邊用頻繁的電子郵件溫暖女兒的心。 兩年多後,廖玉蕙收到女兒的電話:「我讀不下去了,可以回家嗎?」雖覺可惜,她依然支持: 「明天就回來吧!」回到台北,蔡含文找了一份工作,沒多久便重返校園。 廖玉蕙沒想到,求學路驚險重重的女兒,經歷留學、求職兩大挫折後,人生從此柳暗花明。蔡含文 國小時曾被診斷有「學習障礙」,憑在異鄉、職場鍛練出的外文能力和表達能力,在大二那年拿到第 二名的獎學金,「我和她爸爸聽到消息,兩人坐在沙發上,眼淚啪啦啪啦地流下來。」廖玉蕙以女兒 的經驗告訴天下父母:「孩子是值得等待的。」 廖玉蕙與母親的心結,也在母親晚年打開。廖媽媽過世前一年,她徵得先生的同意,把母親接到家 中居住;已為人母的廖玉蕙,重新體會當年媽媽的困境。 「那一年是最幸福的時光!」廖玉蕙說,母親讓她「反思自己的人生」,她從母親身上學到的,都 在子女身上結為果實。某次母親看到含文坐在陽台前,對著夕陽沉思發呆,大笑:「你小時候也是這 樣啊!」不同的是,當年母親無法理解廖玉蕙的多愁善感;廖玉蕙則是坐到女兒旁邊、靜靜聽她傾 訴。這三代母女的結,至此形成一個幸福的圓。 【 2010-06-18 /聯合報/AA8版/教育】

什麼是孩子最好的聖誕禮物呢?

2011年12月17日
公開
49

『聖誕快樂!』 在無限想像的童心世界裡,十二月總是變得很令人期待,對許多有孩子的家庭來說,聖誕節是歡喜快 樂的日子,有些父母會趁機把家裏布置起來。孩子喜歡聖誕節,通常與「禮物」有關,等到他再大一 點,透過環境的氛圍、家庭的活動,他就能逐漸體會到歡慶、分享與感恩的意義。 大街上或是學校裡大多布置著應景的裝飾,播放著輕快愉悅的聖誕歌曲,百貨公司或是大賣場更是舉 辦各類的玩具特賣活動,吸引小孩與大人的注意。 希希的媽媽很困擾,因為家裡只有這個小孩,所以 在生日、節日時,親友都會問他想要什麼禮物,只要他指定要某種玩具,通常都能得到。聖誕節快到 了,他又吵著要買昂貴的機器人,我實在不想買給他,該怎麼辦?真的很想跟孩子解釋:「禮物應該 是由別人主動贈送的,而且沒有意義的玩具也不應該買。」 當爸爸對小奇說:「如果你很乖的話,聖誕老公公就會送你禮物喔!」小奇三天一變、五天一改的說 出想要的禮物清單。當小奇將禮物打開,覺得不是自己想要的禮物時,把禮物丟在一邊,喃喃自語 說:「我不是要這個禮物,我要的是電視上的那一個」。 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到底是什麼呢?孩子的願望其實很單純,就是「快樂」,在孩子的內心裡,聖誕 老公公所帶來的禮物是快樂與希望。只是大人經常解讀成「帶來禮物一包」,以為為孩子買個他想要 的東西,就能填滿孩子的心。 無論你家過不過聖誕節,都還是可以在這個季節裡,陪著孩子感受節慶的歡樂與溫馨氛圍,分享跟聖 誕有關的故事、習俗。提供您幾個小點子陪伴孩子溫馨過聖誕。 親子動手做,營造溫馨聖誕氛圍 一起營造家中的聖誕氛圍,也會很有意思喔!帶孩子一起選購或自己動手做聖誕飾品,在客廳的一角 擺設聖誕樹,加上閃亮發光的燈飾(也可以買一盆真的小松樹回家布置)。一起製作聖誕餅乾、設計 專屬你家的聖誕卡片,讓孩子蓋上一個能夠代表他的印章或是負責塗鴉,寄給想要祝福的朋友、長 輩,這些都能讓孩子感受到家人朋友之間滿滿的愛與祝福。 營造專屬你家的聖誕節 因為聖誕節,整個城市充滿了歡樂愉悅的氣氛,為孩子準備迎接聖誕節到來的家庭活動,這將會成為 每年孩子與你最期待的聖誕傳統,在孩子心中留下對聖誕節、對家庭的溫暖記憶。例如:安排家族聚 會,相約好久不見的表兄弟姊妹一起出遊;幾個有小孩的家庭,也可以相互邀約輪流到各家舉行聖誕 家聚會,安排大人、小孩都有的交流活動。 最好的聖誕禮物 如果真的要準備禮物送給孩子,平常可以多留意、仔細發現孩子的需要,選擇他最需要、實用的東 西,就會是「最好的禮物」。對孩子來說,禮物的貴重與否並不重要,建議您將送禮物給孩子時的那 份關愛與陪孩子一塊兒閱讀或玩玩具的親愛聯結起來,如此,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或自己做的小玩 具,都是最好的禮物。 今年,讓我們隨著孩子的想像,一起享受這個充滿「愛」的節日,聖誕快樂∼ 上誼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泡麵的正確煮法

2011年12月12日
公開
50

泡麵的正確煮法,請您注意~~ 先將水燒開 再將泡麵放進去 還不要放其他的調味包喔! ....!!! 煮到泡麵有點散開來 先將它稍微攪拌一下下 再立刻撈到碗裡面 將剛剛煮過泡麵的水倒掉 再重新起一鍋水煮其他的調味包 但是用料都只放三分之一或一半 好的可另加蛋或蔬菜... 煮好後到進放泡麵的碗裡面 保證你幾乎不會喝到泡麵當時油炸的油, 還有BHT(防止食物酸化的安定劑)。 而且泡麵也不容易軟掉雖然要分 2 段式煮法比較麻煩但是少吃一點油應該比較健康吧....^__^ 泡麵雖然取得方便、沖泡容易、口味也夠香辣,但你知道它卻潛藏著有害健康的危險因子嗎? 泡麵的內容物:過去很多人以為「泡麵含有很多防腐劑,吃多了會變成木乃伊」其實這並不正確,泡 麵中的麵並沒有含什麼防腐劑,本身沒有問題! ,但是為了保存方便,泡麵都經過油炸,而且油中往 往添加了BHT*(防止食物酸化的安定劑)。 *What are BHA and BHT? Butylated hydroxyanisole (BHA) and the related compound 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BHT) are phenolic compounds that are often added to foods to preserve fats. BHT本身即是一種致癌物質,會引起肝腫大、染色體異常以及降低繁殖率。泡麵中的調味包中不管是 肉類調理包、油包、鹽與味素包都含有抗氧化劑,吃多了對人體的肝臟會造成影響。不僅如此,它的 鹽分(鈉)含量也相當高,不但會造成水分滯留體內,還會引起高血壓、加重心臟與腎臟的負擔。

孩子被排擠,父母可以做什麼

2011年10月20日
公開
60

李偉文:孩子被排擠,父母可以做什麼 文�李偉文 近年來校園霸凌事件廣受關注,讓孩子安心且安全的在學校讀書,應是為人父母最基本的期待;可是連最起碼的要求都無法達到時,難怪要引起家長憤怒了! 當然,孩子人身安全的確保,在校園裡不被恐嚇威脅甚至傷害,是學校和老師必須傾全力防治的。但身為家長的我也很清楚,自古以來,不論中外,霸凌始終存在,不可能消失,尤其是「傷人於無形」的關係霸凌,孩子被排擠、孤立,所造成的心理創傷,恐怕是大人無法想像的。 一方面是沒有證據,孩子有口難言,那種無從訴說的委屈,是非常大的折磨;另一方面來自於人類本能的恐懼。人類的情緒反應與本能,早已在數十萬年的演化過程中形塑而成。人類祖先在大草原狩獵時代裡,若被排斥,與別人不一樣,就無法存活;因此被孤立、被拋棄,代表的就是死亡。雖然到了文明的現代社會,被團體排斥並不會危及生命,但古老的本能還一直影響著我們。 孩子在家即便倍受寵愛,但他們知道父母與他是不同群體的人,班上同學才是屬於他的群體。因此當他被群體排擠時,來自本能的恐懼與形成的傷害,是位在群體外的大人無能為力的。 若孩子在學校不幸遭到「關係霸凌」,家長真的莫可奈何。因為沒有肢體傷害或言語恐嚇的事實,老師或家長都無從介入處理。其實霸凌傷害的難處在於,即便處理了,但孩子內心的創傷已經造成。 幸好這事可以預防。如果家長能從孩子幼稚園或小學階段就用點心思,利用課餘生活來幫孩子尋找共同學習、玩耍與成長的好朋友群;例如參加公益團體、社區活動,或從親朋好友同事裡,找一些理念與我們相同、孩子年齡相近、彼此也合得來的家庭。在平常的家庭活動中,就能自然而然的讓孩子建立屬於自己的群體。 假日,帶孩子去看表演、去登山溯溪或旅行,橫豎也要花時間,不如多邀孩子的好朋友一起去。當孩子有了與自己友善的群體,假如不幸的被班上小團體排擠時,內心的創傷也不致太大;因為他生活中有許多好朋友,所以本能裡被孤立的恐懼就不會扭曲他們的人格。而且孩子在同儕團體中長大,也自然能學會與別人溝通相處的能力。通常自信又有溝通能力的孩子,也比較不會被選為霸凌的對象。 從小幫孩子建立共同成長與學習的玩伴,好處真的非常多。除預防霸凌傷害之外,對學習成效也很有幫助。另外還有個更長遠的好處,當家長彼此認識,甚至非常熟悉時,孩子青春期的麻煩,這類父母會擔心的事情,都可以化解於無形,親子溝通的管道也多了許多保障。因此,從現在開始,全家的活動就多邀一些孩子同行!

態度自然和孩子談性說愛

2011年10月12日
公開
59

態度自然和孩子談性說愛 幼兒對性產生好奇是與生俱來的,不過很多人一提到「性」,即和「色情」劃上等號。 從兒童發展的過程來看,3歲的幼兒對「我是誰」開始有概念,在幼兒園裡上廁所時,知道男生女生 要分開,男生不能穿裙子等。4歲的孩子也會問:「為什麼男生要站著尿尿?」談到「小雞雞」等名 詞,更會咯咯偷笑,甚至玩起脫褲子遊戲。到了5、6歲,他們瞭解兩性有哪些不同的器官,孩子也已 懂得不好意思,上廁所會要求關門。 面對孩子的種種讓人臉紅的行為,爸媽需以自然的態度處理,臉不紅心不驚的說明,切勿一昧責罵或 神秘的不好意思說。 5 Tips和孩子談性說愛 .小寶寶是怎麼來的? 很多孩子常會問自己是怎麼來的,爸媽有時不知怎麼適當回答,會答說是天上送子鳥送來的。建議你 家中若有新生兒即將來臨,媽媽可以讓大寶寶撫摸肚子,感覺一下小胎兒踢媽媽的胎動,讓孩子參與 媽媽懷孕的過程,認識自己是從哪來的,也可幫助孩子事先有心理準備面對弟弟或妹妹的到來。 或是利用圖畫書,對較小的幼兒簡單的說:「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有個很溫暖的窩,叫做子宮,在 那裡很安全,也很快樂。」對年齡稍大的孩子則多一點解釋:「寶寶不會從媽媽肚子掉出來,因為子 宮下面關得緊緊的,等到寶寶準備好,10個月後才會出來,他在子宮裡透過臍帶吃媽媽血液中的營 養,所以不會肚子餓。」 .破解大姑媽的迷思 女性的月經常被戲稱為「大姑媽來了」,性教育專家王瑞琪指出,若是有一天寶寶真正的大姑媽來家 裡作客,就會鬧笑話。 當媽媽的月經被幼兒瞧見,總會引起一陣恐慌,以為媽媽受傷流血了,建議爸媽不要遮掩,明白告訴 孩子:「別緊張,媽媽沒有生病,月經只是媽媽身體的一部份。媽媽的身體有一個皇宮,也就是「子 宮」給小寶寶住,如果這個月媽媽沒有懷小寶寶,就不需要皇宮內的子宮內膜,每個月的固定期間, 就會自然的流出體外,就是你所看見的月經血。」 也可以告訴小男孩要同理體諒女性月經來時的的不舒服:「月經來的時候,媽媽的肚子會脹脹的不舒 服,以後你要多體貼你的太太,幫忙做家事。」 .直接說出正確醫學名稱 在對孩子說明器官時,直接說出正確的醫學名稱,例如:「精子」「卵子」「子宮」「臍帶」「陰 莖」等,用「小雞雞」這種「代名詞」根本不對,與小雞的實體形狀也不像。媽媽的ㄋㄟㄋㄟ也是引 起孩子疑惑的問題,建議你可以這樣說:「這是媽媽的乳房,小女生長大後就會跟媽媽一樣,是以後 要給小寶寶吃奶的地方」。 .自摸,不需嚴厲責罵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丁綺文指出,根據一項幼兒期的性行為調查,排名第一位的是「在家自摸性器 官」佔78%,其次是「想看別人光身子」佔37%,再來是「問性相關的問題」佔34%,「碰觸別人 的性器官」佔22%,比例也不低。可見幼兒讓家長感到臉紅的性行為,普遍存在其他同年齡的孩子, 這些行為都屬於正常的兒童發展,爸媽不必過於吃驚。 爸媽也應教導孩子尊重自己和別人的身體,不可任意的觸摸別人的私處,爸媽也不需嚴厲責罵孩子撫 摸自己的性器官,導致孩子更加好奇更想摸,但也不能縱容不管,建議你引導孩子轉向其他有趣的遊 戲,或到戶外打球、玩耍,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你是爸媽愛的結晶」 家長應嚴格把關,杜絕不良的色情影片,若不小心被孩子看到電視節目的男女親熱畫面,可以跟孩子 說:「叔叔阿姨在床上親熱做愛,是因為他們很相愛。你就是爸媽做愛的結晶,是上帝給我們最好的 禮物。你長大後也會找到心愛的人,你們也會做這樣的事。」 爸媽也可以找一些性方面的圖畫書,如《我從哪裡來的?》(遠流出版),從簡易的圖像中教導幼兒 正確的性知識,不要讓性成為見不得人的秘密。在戶外踏青時,引導孩子觀察雄雌昆蟲交配、幼蟲如 何長大成蟲,這些都是孩子非常感興趣的活教材。 本篇文章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不生病』學校

2011年10月07日
公開
46

奇蜜育兒電子報(小班寶寶) 『不生病』學校 幾天前,有一位媽媽打電話到幼兒園,她說:『我不在乎孩子在學校學到什麼,我想找一所『不生 病』學校。』 孩子剛上幼兒園,由於身體的抵抗力尚差,跟外界的接觸一下子擴大了,容易在幼兒園的群體接觸 中,彼此感染一些疾病,我們稱為「幼兒園生理症候群」,然而,許多孩子常見的傳染病,即使是沒 上學的孩子也有可能被感染。 幼兒園裡的早晨,常見很多孩子睡眼惺忪地被帶到了學校門口,媽媽嚷著快點進教室,上班要遲到 了;孩子放好東西,坐在位子上面對著早餐店為他準備的奶茶和蛋餅…。 接著,一天緊湊的生活展開,戶外運動、聽故事、玩遊戲,很快就到了〝午餐大戰〞的時間,孩子因 為挑食,對於學校準備食物敬而遠之,有的因為昨晚睡眠不足,這時已經呈現想睡的狀態…。 好不容易可以小憩片刻,孩子又因為要參加父母精心安排的課後才藝活動,提早被叫醒…;然而,晚 上八點,家庭的活動才剛要開始,十點左右,孩子被匆匆趕上床。 這種吃不好、睡不飽、不健康的生活作息,大大減低了孩子的免疫力。 這幾年,由於腸病毒及新流感的流行,學校對於預防工作及清潔消毒不敢輕忽,有些學校提供了酒精 乾洗手讓孩子在入園時、用餐前清潔消毒,更有些學校還提供了空氣清淨機、紫外線殺菌燈,幾乎創 造了『無菌』的環境,預防工作做了這麼多,但孩子入學之後,就是很容易生病,到底要怎麼樣才能 增強孩子的免疫力呢?其實,生活只需要一點點的調整,就可以增強孩子的抵抗力。 •吃對了,孩子就能健康長大 當季新鮮、無添加物的食材,鮮度和味道都是最好的,還可避免吃到浸過化學保鮮劑的食物。營養的 早餐是孩子一天活力的來源,牛奶、土司加蛋(或三明治)、水果搭配,就是簡單好飲食。忙碌的上 班族媽媽可以花點巧思將現成熟食轉變為美味、營養且有媽媽味道的餐點,例如:把現成的菜餚帶回 家後,換裝在盤子裡,燙點青菜或是切些小蕃茄做裝飾,顏色會更漂亮,搭配果菜汁或水果,都是不 錯的選擇,營養也能更均衡。如果買的是真空包裝的調理包,則可以下鍋加點青菜重新料理,除了能 夠均衡營養之外,也可以避免市售醬料過鹹的問題。 •睡眠,給孩子最營養的維他命 四歲左右的孩子每天睡眠時間約十二小時,生長激素不僅能增強孩子的免疫系統,讓他更能抵抗病菌 的入侵,因此,孩子最好在晚上9點前就上床睡覺,以便在10點進入熟睡期,讓生長激素達到最高產 量。對孩子來說,睡眠是最好的休息狀態,可以消除身心的疲勞,長高長壯也是在睡眠中進行,正驗 證了台語古諺「一眠大一寸」的說法。此外,睡眠時還會分泌與記憶有關的神經傳導物質,對於孩子 的記憶和學習也有幫助的,而且,很多孩子沒睡飽就起床,容易養成有起床氣的習慣,要不然就是呈 現發呆、昏昏欲睡的狀態,不但一整天沒有辦法集中專注力,情緒也不穩定、容易浮躁不安。 •每天動一動,頭好壯壯身體好 科學家很早就發現運動跟情緒有關,血液循環好,讓孩子的思考靈活。從近期的腦神經研究中也發 現:多運動能促進大腦功能的整合,有益學習,思考記憶也更強,父母要放手鼓勵孩子去打球、游 泳,愛上各種活動。 •時時勤洗手,健康跟著走 確實依照「濕、搓、沖、捧、擦」五步驟,徹底清潔手心、手背、指縫及指甲縫。尤其「搓」,記得 要搓足20秒;大人自外返家時,也記得要正確洗手。 因此,只要爸爸媽媽平日多留意孩子的飲食、睡眠,一起多運動、常洗手,就能增加孩子的抵抗力。 生活作息其實就代表著一家人的生活態度,尤其家中多了一個小小成員之後,爸爸媽媽必須重新調 整,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全家人一起建立新的生活習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