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jcc

感覺統合(3)--認識身體的平衡系統

2010年06月05日
感覺統合(3)--認識身體的平衡系統
q6905 | 01 三月, 2007 11:06
認識身體的平衡系統--職能治療師/王淑真、張慧敏

哲哲的媽媽發現哲哲在嬰兒期時,非常不好帶,容易哭鬧,也不容易安撫,似乎有睡眠障礙,常常睡1或2小時就醒一次。或是入睡困難,要搖、要哄很久才能入睡,常常因為一點點聲音就易驚醒。他的肌肉摸起來比較鬆軟,似乎軟趴趴的,不但吃得慢,活動力也差。上了幼兒園之後,老師也發現哲哲在活動時,注意力不容易持久,常常舉手中斷活動行,或是不等老師把話說完就中斷話題的衝動行為。操作玩具或是參與剪貼活動、球類活動時,動作笨拙,甚至一點小碰撞就十分生氣或是哭泣,對於鞦韆或溜滑梯等有高低變化,或是速度快的遊戲非常害怕,說話時也容易出現口齒不清的現象。除此之外,哲哲對於屬於精細動作控制的活動,如;著色、剪貼、握筆描繪有操作上的困難過動。 哲哲的這些行為表現,應該是屬於平衡系統的調節障礙,因為人類的「平衡系統」,又名「前庭系統」,是由位於兩側內耳中的三個半規管與兩個耳腔-球曩和橢圓曩所組成。當頭部接受到加速度或減速度的刺激時,或是頭部有水平與垂直方向的線性變化時,前庭系統就會將不同的神經刺激,先傳到腦幹,再往上進入大腦,讓大腦知道如何調整身體的位置,進而維持穩定的姿勢。所謂「穩定位置」,並不是單指某一姿勢或動作維持固定不變,而是指因應活動內容的變化,調整身體,以利活動的有效進行。所以舉凡生活中「進食」、「睡眠」、「活動力」「操作玩具」、「剪貼活動」、「丟接球」、、等日常或是學習活動時,能否「坐得住」、或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就是由平衡能力所操控的了,因為完成上述這些活動時,腰桿就必須打直,雙手才能在空間上靈活並且協調地完成,(例如;一手拿碗,一手擺動筷子或湯匙,而乾淨俐落的完成進食的活動)。因此當平衡系統失調時,常常會出現的狀況是,邊吃邊玩,常常吃頓飯要花一、兩個鐘頭是家常便飯,或是因為姿勢不佳,常常吃得到處都是。家長也會注意到,孩子對於一些並不怎麼費力的活動,常半途而廢並頻頻喊累,甚至寫作業或上課時,常常會以手撐著下巴,一副無精打采,提不起勁的樣子。需要站立時,站沒站相,容易彎腰駝背,或者,和同伴玩丟接球的遊戲,不敢隨便變化姿勢而接不到球,錯失建立友朋互動的良好契機,也影響自信的健全發展。單腳站能力不單單只是用來協助個人走路、上下樓梯、跨越障礙和參與遊戲競賽而已,也是讓穿衣、褲(鞋子)等自我照顧的速度加快的基礎,以上這些行為表現也都是肇因於平衡系統發展不夠成熟所導致而來。然而「平衡系統」所發出的神經刺激,不只可以協助個體維持身體姿勢的穩定,也可以調節與改變情緒狀態,因此當孩子眼球的運轉與空間概念有狀況,如寫字或是閱讀時容易看錯字或是看錯行(例如:馮京看成馬涼)。較沒自信或是過度內向時,治療事會先確認平衡系統有無失調狀況。有些人的大腦能處理的平衡訊息範圍比較寬廣,因此,能夠對環境中的各種刺激類型作出適當的反應,相對的,有些人則能處理的平衡訊息範圍比較狹窄,因此,「過猶不及」常常讓周遭的親友措手不及。限於篇幅,如果你需要更多有關於「感覺處理能力」中平衡方面的資料,請洽各大醫院、診所的兒童職能治療師。

http://blog.lishin.tcc.edu.tw/plog/post/6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