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jcc

感覺統合建議訓練活動

2010年06月10日
感覺統合建議訓練活動 小魚老師幼教專欄

2007-08-01 23:59:00

幼兒感覺統合失調的幾種現象分析
1.重力不安全感
重力不安全感是前庭覺過度反應所表現的一種行為,特別是內耳器官對在空間中的線性運動(如重力吸引造成的直線加速)所產生的感覺,兒童若是有這方面的問題,便會對受重力影響的一些須做動作的活動,感到相當不安全。因此在一般的活動中有極度害怕的現象,會有重力不安全感的兒童對於頭部位置和動作的改變感到相當的害怕,特別是在空間中向後和向上的移動,兒童會害怕高度,即使是離地面只有一點點的距離,對於重力不安全感的兒童更是一項相當難的挑戰。
有重力不安全感的兒童通常會表現出極度的害怕、焦慮或是甚至拒絕爬上樓梯 電梯,以及任何要爬到高處的遊樂設施,或任何無法事先預測的物體表面。有些兒童甚至會對只有一點點的高度改變,像是走在草皮的邊緣處,或是跨過一個積木,都感到非常的害怕不已。




2.姿勢不安全感
姿勢不安全感和重力不安全感的情況類似。針對兒童會因動作方面的因素 而產生害怕的情況。姿勢不安全感的產生原因並不是因為前庭刺激輸入的過度反應 而是因為兒童缺乏適當的動作控制能力 因而無法維持自己在各項活動中的姿勢 會經常跌倒。所以 有姿勢不安全感的兒童 他們的動作表現經常是緩慢的 而且對 作出動作 這項要求 經常感到非常的害怕。兒童們的害怕、恐懼 便是根據他們動作遭受限制的真實情況反應。而這一個專有名詞 姿勢不安全感 便是指有這些情況的兒童們。
通常 我們不容易分辨兒童的焦慮是否是因為 感覺系統的過度反應或是動作控制的受限 因為這兩者的情況都可以造成焦慮的產生 而且這兩者的情況經常也同時發生在同一位兒童的身上。然而 有時候 這兩種情況的分辨又可相當的清楚。例如 有輕微痙巒的下肢型腦性麻痺兒童 通常會有姿勢不安全感 而非重力不安全感。他們會在攀爬活動時顯得很焦慮 但是當他們受到前庭刺激時 他們可能會顯出很喜愛前庭刺激的表情。像是頭在安全的保護情況下 往側邊或是各個方向傾斜 並且他們不須依靠自己的動作技巧 就可以維持在一個安全的姿勢。
3.觸覺防禦現象
觸覺防禦是對於碰觸的感覺有過度反應的傾向,若有觸覺防禦的現象時,則容易見到該孩童較一般人更易生氣、易怒,或是感到不舒服,讓一般人覺得其反應過度,尤其以輕觸(light touch)最容易令其感到不適。所以一般日常生活中,如穿衣、洗澡、刷身體、洗臉刷牙等活動,都容易引起觸覺防禦的現象。
由感覺統合觀點來看,有觸覺防禦現象乃是基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有問題,個體經由各種感覺傳輸進入大腦,進行各種感覺的註冊,將各種感覺傳入後,加以調節整合,使大腦能進行更高階層的功能運作。但對於觸覺防禦的孩童,其觸覺註冊過程中有問題,對於環境中的觸覺刺激,感受過於敏感。
由於神經系統對於觸覺的感受過度反應,所以孩童對於一般正常人所感到的輕觸,會因神經過度反應而對該感覺感到不舒服,也因此,對於觸覺刺激,該孩童會有防禦,負向情緒出現,如生氣、發怒,由於不喜歡受到觸覺刺激,該孩童對於他人的碰觸也感到不適,因而可能不喜歡和他人一起遊玩,與他人疏離,甚至在人際關係上出現問題。

感覺統合的治療
感覺統合的治療,就是透過遊戲,來達到治療的目的。經過治療師的安排,在遊戲中,給予幼兒所需的感覺刺激,以促進神經系統的統合及發展。一般說來,最常給予的感覺刺激有:前庭覺,本體覺,觸覺。這三種基本刺激,有如金字塔的底層,是扮演基礎角色。而後,才逐步統合發展出平衡、動作計劃、手眼協調、注意力集中等較高層次的功能。
因此,感覺統合治療,並非直接訓練不足之處,而是由基礎打起。例如,平衡不佳的幼兒,通常會先給予前庭刺激〈如盪鞦韆〉及本體覺刺激〈如爬行〉,而並非直接訓練困難的平衡感。
感覺統合治療並非一蹴可及。需要長時間,逐步地累積。同時,也需要父母們的配合。在日常生活中,配合治療師的建議,常常安排給予幼兒所需的刺激,才能達最佳的療效。

感覺統合建議訓練活動
一、 觸覺活動
1. 用大球或厚棉被在趴姿下滾壓其身體四肢,或坐在搖椅上可使安靜下來。
2. 在鋪地毯或毛毯的斜坡上側翻滾。
3. 手伸入觸覺箱內找尋玩具(觸覺箱內裝各式豆子、米粒、通心粉、玉米粒、種子等)。
4. 玩黏土遊戲,例如將黏土做成各種動物形狀。
5. 玩手指畫(可以顏料、醬糊、砂等當材料)。
二、 前庭本體覺活動
1. 溜滑梯(坐著溜下或趴著俯衝下來)。
2. 慢速規律性盪鞦韆。
3. 讓小孩坐在大球上,雙手扶住其腰部,幫他做上下彈的動作,或趴在大球上做上下彈。
4. 讓小孩趴在大球上,大人雙手抓住小孩的腿做來回向下俯衝動作。
5. 讓小孩趴在大球上,大人雙手扶住小孩的大腿或腰部,令小孩彎俯撿起地板的球或沙包,再抬起身將球或沙包投到籃子裡。
6. 趴在大球上做活動,如繪圖或拼圖。
三、 促進兩側統合活動
1. 袋鼠跳或小白兔跳。
2. 船行前進,即長坐在地板上,以手或腳前後移動。
四、 促進動作計畫能力
1. 大人手腳做出不同姿勢,讓小孩模仿。
2. 大人臉部做不同表情,或口部做出不同表情,令小孩模仿。
3. 大人以積木疊成不同模型,令小孩模仿。
4. 大人做出兩個(可依幼兒能力增加)步驟的動作,令小孩模仿。

讓幼兒多做用雙手、雙腳的活動,如唱遊、揉搓黏土、騎腳踏車、玩積木創意組合玩具、沙堆、繪畫、跳繩、及跳床等,以增進身體雙側的整合能力。
鼓勵幼兒玩操作性玩具,如玩敲打玩具,讓幼兒自然發現自己那一手操作起來比較自如,而固定使用較靈活的那隻手為優勢(慣用)手。
教導幼兒認識自己的身體,並由日常生活中了解那一隻手是右手、以及右眼、右耳、右腳在哪兒,等認識了右邊的肢體和器官後,再進一步建立左手、左眼、左耳、左腳的方向觀念。
讓幼兒用手去指圖片上的上、下、左、右,認清楚之後,再將圖片以十字畫成四等分,讓幼兒學習右上方、右下方、左上方、左下方等位置、方向觀念,運用到活動中的人、物之間的位置關係。
在家中牆壁上舖大白紙,讓幼兒握著彩色筆或水彩筆、毛筆、油漆刷,在上面隨意塗鴉,使手臂能自由活動,並增加手眼協調。
當幼兒手眼協調,並開始握筆在圖畫紙上畫圖時,應指導幼兒以正確的姿勢握筆。指導幼兒模仿畫直線、橫線、數字、三角形及正方形等幾何圖形,並學習辨識簡單的符號。幼兒開始模仿寫字時,應注意筆順是否正確。筆順的一般原則是由上而下,由左至右。

父母們請給予幼兒良好的了解與協助
對感覺統合有了深一層的認識,即可幫助父母們、老師了解幼兒的行為因何異常?學習為何困難?情緒為什麼不穩定?知道他們表現不佳不是故意不聽話,搗蛋,也不是智商有問題,而是受到一些生理、環境因素影響他們行諸於外的各項表現。
目前我們對『統合』的過程尚無法進行控制,人為的努力只限於在『感覺』的部份。因此在幼兒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從生活環境中提供足夠質與量的感覺訊息,統合作用自然會產生,因為大腦和身體的感覺統合功能是無時無地一直都在進行當中。
在尋求療育的過程中,父母們應積極參予相關的諮商討論,以同理心體會幼兒在生活中所面臨的種種不適,同時還要經常反省管教子女的方式,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學習有效教導幼兒的策略,及早的診治,才能改變幼兒現在及未來的生活品質。
也請您不要對幼兒有過高的期望,或要其按照成人的期望來學習。例如年幼時就利用其良好的記憶力,背誦一大推「唐詩」、「論語」、「九九乘法表」等,如果過度而使幼兒學習動機的喪失、自動自發學習能力的缺乏,就是得不償失了。
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是一種內在的成長驅力(如學走路、學說話),要以感覺統合為基礎,需透過身體的操作,感覺經驗的累積及嚐試錯誤、不斷修正的過程,才能使腦部和身體各部有良好的協調、互動關係,並具有掌控環境的能力。
此外,父母們若能閱讀一些相關的文章與書籍,相信對兒童感覺統合的發展能有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但是感覺統合牽涉到生裡發展的因素,若不清楚自己的幼兒是否有感覺統合失調的情形,除了閱讀這些資料外,帶幼兒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以確認,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http://blog.nownews.com/lasy/textview.php?file=50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