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jcc

假期中該如何備課?國語文假期備課經驗談

2017年08月19日
假期中該如何備課?國語文假期備課經驗談

作者:彥佑 2017-07-06

備課,是行之有年的一項教學工作,「共同備課」則是教育部推行觀課議課時的前導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看到好的教學成果,就必須好好的準備教學。每到期末或寒暑假擔任備課講師時,常有老師詢問:「假期中該如何備課呢?」個人想提出以往假期的自身、共同備課經驗,與大家分享。

・閱讀理解:閱讀理解是當前語文教學的趨勢,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年級,設計出符合該年段的閱讀理解策略,如低年級可能為重述故事重點,中年級為利用連結策略找出文本的因果關係,高年級為利用六何法自我提問。(詳細資料可參考閱讀理解官網,蒐尋「課文本位閱讀理解」)。教師在準備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儘量將傳統的生字、語詞教學降低比率,逐漸提高篇章解讀的能力(低年級仍應加強字詞的學習); 而教師要提高篇章解讀能力,便必須在備課的時候,下些功夫,磨煉火候,多看幾次課文。

・問思教學:問思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教師提問」、「學生思考」的一種教學方法; 當教師的提問能切到課文核心時,便能快速抓取本課重點,減少無謂的課程閒雜; 提問之後,便要引導學生的思考,有些學生不會思考、沒有想法、脫離課本的思考點、敘述過多與文本不相關的論述、羞於或不習慣思考…,這些都是需待教師逐步引導的。因此,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可以先設計好想問出什麼重點,模擬學生可能的答案是什麼?希望學生的正確答案是什麼?這個過程如何去引導?目前坊間的教科書出版社均設計有問題層次的提問(教師手冊中有詳列),教師可自由運用,建議往中、高層次的提問發展。

・語文奠基:語文的內含包括聽、說、讀、寫、作,目前的語文教學重點太過於強調「閱讀」與「寫作」,導致許多學生不會聽話、說話、寫字; 但語文絕非只有讀寫而已,而是需要全能發展的; 當學生沒有聽話能力時,直接影響的,便是產生不正確的行為,間接影響的便是注意力不集中,長期下來,影響甚鉅。現在學生,不太會說「有內容的話」,如課文大意、「為什麼… 」之類的提問、用流暢的話說一段故事、敘述一件道理…,長期下來,影響到的是競爭力(大陸從一年級開始培養學生說話能力,八成以上的學生均能侃侃而談,落落大方,引經據典、直指核心)。無法寫出正確、工整、迅速的字,則較無法展現自我的自信,不易引起他人的青睞,甚至無法把握有限的時間。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宜在這些方面多多著墨。

・各課掌握:究竟怎樣才算是教完一堂課?每位教學者的說法紛歧; 有的認為習作、生字本寫完便完成了; 有的認為要訓練到簡單的口語、寫作才是完成(那何謂「簡單的」,可能每個人說法又不相同); 有人認為要寫完試卷、檢討完才是完成; 有的認為要寫完預習、複習單才算完整?有的認為必須把課文內容彙整成心智圖才算完成。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只要教師能時時檢視語文的教學基本能力,刻刻回顧自己的教學成效,便是良心教學了。建議教師可以從「課名、課文、圖像」三方面來掌握,請學生嘗試改寫有意義的題目(訓練訂題目的能力); 課文包括內容深究、形式深究…等; 圖像可以訓練觀察力、想像力、回憶文本的能力、摘取大意的能力、串接故事的能力…; 因此,教師在準備各課的時候,均要掌握到這些原則。

・課間連結: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先找出這一課的主旨是什麼?下一課的主旨是什麼?從這三到四課的主旨,去檢視看看「單元名稱」是否符合。或是看到「單元名稱」之後,可以試著想想看本單元、本課可能在寫些什麼。任何的學科教學,都重視「統整與歸納」,在課間連結中,教師可以先設計課程,包括:「為什麼這三課要編排在一起」、「為什麼這一單元題名為xxxx」、「這三、四課編排在一起,有什麼共同點與相異處」。因此,在準備課程時,宜先針對這三、四課、這一單元,來找出連結關係。

備課是增加自己教學功力的方式; 當期末拿到教科書時,不妨先瀏覽一番,抓取重點,歸納教學法,預設師生互動模式,相信新學期的教學,一定充滿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