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糖果媽媽

《有錢是教出來的》

2006年06月13日
給孩子錢,就能保證孩子一輩子吃喝無虞?
其實未必,孩子會不會被騙?會不會投資失利?
會不會把錢一下子敗光?都很難講,
很多人擁有上億身價,結果豪賭輸光;
還有人因為相信別人,或是胡亂投資,也是賠得一屁股債,
這些訊息,打開電視新聞或是翻開報紙就會輕易看見。

不要留錢給孩子,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自己要能養活自己」,
也就是說,現在時代不一樣,不再是養兒防老,
老實說,孩子不見得要養你。
或許是因為工作的時空關係,或者是小家庭夫妻不願意跟長輩同住。
所以自己老了,就要安排自己的生活,千萬不要冀望孩子,
免得孩子如果安排得不好,又會產生埋怨。
何況,讓孩子承受極大的壓力,並非父母所願見。

所以,把要留給孩子的錢用來安排自己的老年生活,
除了日常生活開銷之外,還要顧及醫療、老年看護等。
讓自己快樂,又不拖累孩子,大家都開心。

至於要留給孩子的是怎樣的金錢教育?
我想,生活上的惜物愛物、珍惜資源是根本,
然後,便是讓孩子接受很好的教育。
教育是投資孩子的未來,我常說每個國家都一樣,
如果孩子沒有受教育,就找不到好工作,
當然也就沒有錢,更不用說將來會有翻身的機會;
不僅是這一代,這還會是惡性循環,也就是永無翻身的惡性循環。

我父母那個年代,雖然他們沒有錢,但是卻努力教育我們,
傾全力把我們姊弟四人送進私立學校,
當然上私立學校並不能保證什麼,
但至少這是他們的用心和期待,甚至到現在,
他們還是堅信教育是對孩子最重要的投資。

其次,行有餘力時,我們就要開始孩子的理財教育,
包括上超市、把錢存在大豬公裡,還有每年的壓歲錢要怎樣運用,
甚至讓孩子安排一次自助旅行,都是很好的教育題材。
掌握每一次的理財教育,你就會發現孩子漸漸能夠理性的運用金錢,
長此以往,慢慢的他就可以擁有很安全而且富足的人生。

當孩子知道錢的妙用的時候,就要開始跟孩子談論錢,
而且可以適度的給零用錢,至於要給多少,可以自己來決定。

零用錢應該給多少?
我想是很多爸媽要做孩子理財規畫中,很重要的思考方向。
感覺上,好像要先給他錢,才能教他們管理財富,
不過,我認為,他們也可以靠自己的本事來賺錢,
這個思考方向,以後會有更詳細的說明。
至於,如果要給小孩錢,應該給多少?
其實這個問題國內外專家大概已經討論了十幾年,總是沒有定論。
還好沒有定論,我們可以自己決定。

通常,當孩子知道錢的妙用的時候,
就要開始跟孩子談論錢,而且可以適度的給零用錢。
我看過有的媽媽在小孩上幼稚園小班的時候,就給孩子零用錢,
當然是用幫他存的方式來給予;
其實孩子在小班的時候,應該已經知道錢錢的妙用,
因為錢錢可以換得他喜歡的養樂多跟麥當勞,
不過我覺得,大概小學一年級開始,會比較好溝通。

我常常在很多場合跟大家討論何時給孩子零用錢?要給多少的問題。
有一次,我發現威士卡的台灣總裁柯如龍也有很明確的規定,
他一個星期給孩子100元,是台幣,不是美金。
雖然我懷疑他是美國人,應該給美金,不過他說:不能給太多。

以美國人給周薪的方式,我覺得很好,
後來我跟很多媽媽一起討論,覺得一年級,一天給10元,
一周(以上學5日計算)約是50元;
二年級一天給20元,一周約是100元;
三年級,一天給30元,一周也有150元。
總之,在年級之後加一個零,這樣很好記,
也很符合一般雙薪家庭給零用錢的水準;
當然,這不包括吃飯錢,
如果有的小孩還需要買早餐或是買晚餐,則費用要另外算。

至於國中生,那就依照現在的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來估算。
以八年級生來說,一周就有400元的零用錢,一個月也有1600元,
即使要算入吃飯的便當錢,也是綽綽有餘。
我很喜歡在便利商店看到孩子在做選擇,
是要買一瓶可樂,還是多吃一個關東煮,
這種選擇,對他是有利的,對他的荷包管理更有直接的幫助。

當然,這樣的計算模式,我跟很多媽媽討論過,
大家都覺得很可行,我們也正要開始這樣的實驗。
不過,在此之前,我想很多家庭的父母還是要先思考一下,
是不是準備要開始給孩子零用錢了?
自己有沒有能力支付孩子的零用錢?這些都是要先考量。

之後,還要跟孩子討論金錢的責任,
因為金錢管理不是只有享樂跟使用的權力,
他有更多的責任,萬一孩子拿了錢,
正好可以拿去打電動,或是看漫畫花光光,那就是之前的準備工作沒有做好。

我個人比較贊成孩子用做家務的方式來賺自己的零用錢,
這樣他們才不會覺得錢是由天上掉下來,
如果一周給個60元,錢花光了,下周還有60元進帳,
這樣,父母給的零用錢就像個水龍頭一樣,沒有任何的規畫。

給零用錢之前,可以先跟孩子討論一下,
如果有零用錢,你們會怎麼做?
存起來是一個很好的規畫,
你甚至可以要求孩子要先存一半起來,剩下來的才可以花,
這樣孩子就會知道,有先存錢才可以花的關鍵。

接下來跟孩子討論,有零用錢之後,
父母親要支出的,包括學費、便當錢、車費以及一些學雜費,
但是有些是孩子應該自己支付的,例如籃球、腳踏車、名牌球鞋等。

再來就要跟孩子談目標,有短中長期,
例如我家老大的短期目標,就是先存到一千元,
這樣才可以先存到銀行生利息,
接下來,他想買籃球,想買一輛腳踏車,這就是他的目標。
目標明確才會有規畫,有了規畫,一切行事就會清楚明白。

給了零用錢之後,還有一個好處就是,
每次面對學校的捐獻,我都很尷尬,因為不知道其他同學會捐多少?
很多時候,我跟老公都有主動捐款的動作,
像任職的工作也會有樂捐行善的活動,
所以面對孩子的捐款,怕少了,讓孩子回來嘀咕,
多了,也讓孩子不知道面對其他同學的態度。
後來,我決定,就是「用你們的零用錢來捐!」由孩子自己做主。

當然,我們會從旁協助孩子,
跟他解釋九二一大地震的傷亡、南亞大海嘯的慘劇,
讓他們知道有能力去行善樂捐是一件高尚的事情。
我們要告訴他,只要是靠你自己的錢捐出去的善念才是珍貴的。

我們曾經帶了一個大豬公,捐給位於關渡的某中途之家,
我們也準備了很多的衣服、玩具、書籍,
不過工作人員卻說:「東西太多了,錢比較實在。」
所以,我家兒子就說:「把大豬公也捐了出去。」
我知道他捨不得,不過,他告訴我,他很幸福,因為裡面的小孩都沒有媽媽。

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很容易有行善的動機。
我的牧師娘同學庸蕙說基督教有十一奉獻(收入的十分之一來奉獻),
我覺得,這也是很好的行善奉獻計畫。

所以,孩子有了零用錢之後,應該要有一部分作為儲蓄,
另一部分去列出想要買的目標,
當然這個目標會改變,也會有所增減。
接下來的一部分就要鼓勵孩子做一些藝術的欣賞,
畢竟這是培養生活情趣的方式,
像聽演唱會、音樂會、舞台劇,
或是幫自己規畫一趟留學團之旅,
最後,一定要提醒孩子留一點錢,做一些奉獻捐款。

家裡實施家務有給職,所以孩子從很小時就知道,錢是需要靠賺來的,
而小孩子幫忙做家事就會有錢拿。
有一次,我請老大幫忙看弟弟的功課,
如果檢查沒有錯,我就會付他薪水,
沒想到他竟然因此體會到做家事要付出體力,
可是看弟弟的功課卻是易如反掌,
也就是說,他發現「用腦袋賺錢」比較容易,也比較舒服。
我想,藉由那次的體認,對他以後的職場觀應該會有不同的感觸。

此外,家裡也有「借錢」、「加班費」等的規畫,
所謂的借錢就是預支,這和我們向銀行借錢的道理一樣,
只不過跟銀行借錢要付利息,跟父母預支零用錢是不會收利息。

好比孩子需要買電腦,但是存款又不足,就可以跟父母先借錢;
至於加班費則是家裡一些非迫切性的工作,
例如油漆、整理衣服、花園、不用的書籍等等,都可以列入加班費中。
如果孩子需要賺額外的錢時,這都是很好的方法和經驗。

如果孩子了解預支的意義,就會懂得房貸,
也就能體會還錢的壓力,自然就能感受到父母親的辛苦,
這也就等於跨出和孩子溝通理財的第一步。

有一個預言故事說到,
有一個人問老鷹:「你為甚麼要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
老鷹回答說:「如果我貼著地面去教育牠們,
等牠們長大了,哪有勇氣去接近太陽呢?」

給孩子一個比較嚴苛的理財環境,對他們絕對是正面,
而且在孩子念中學以前,應該都維持這樣的原則和方向。

《有錢是教出來的》,夏韻芬�著,麥田出版,2005年08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