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糖果媽媽

勳媽的新偶像.

2012年09月06日
謝謝勳媽咪介紹我認識蔡s, 很優, 有些教育理念該多學習.




蔡穎卿 自序

做個好大人,給孩子一份沒有虧欠的愛
「虧欠」是一個責備的詞、還是一個反省的詞?
這跟我們對教養的期待與心胸的界線,一定有緊密的相關。


  當我在自己的餐廳工作的時候,我總是很專注地享受烹飪或製作甜點的樂趣,因此,我很少離開工作的崗位。在廚房裡,我是一位創意自由的廚師;在我的廚房之外,我希望客人可以透過食物、在我布置的空間中慢慢體會我的文字裡曾經描繪的生活之美與工作之愛。

  有一個晚上,廚房自動門間歇的開合中,有好一陣子不斷地傳出小女孩的尖叫與喊鬧聲。大約半個多鐘頭的喧鬧與外場服務人員的無法處理之後,我自願走向客席去一探究竟。

  一走出廚房,我馬上跟一位幼稚園大小的小女孩打了個照面。她正緊貼著咖啡調理區的蛋糕櫃,大聲跟服務人員要巧克力糖。那糖並不是我們店裡的商品,而是另一位服務員的零食。稍早因為這小女孩太吵,大家試著用糖來安撫她、看看能不能使她不要吵到別的客人;沒想到卻越弄越糟。

  我蹲下身去抱住那個孩子,好言對她解釋在餐廳用餐應該遵守的規矩,因為她執意要糖,所以我答應她說:「妳乖乖去坐在位置上,等會兒要走的時候,我讓大哥哥幫妳包一塊巧克力當禮物。」沒想到她老實不客氣地對我大聲喊著:「我不要,我要叔叔現在給我糖果。」我們幾番溝通完全無法達成共識,我對那個孩子完全無懼於大人勸導的頑強感到非常驚訝。我仍然想抱緊她、好好跟她說話,但她靈活的身手一下子掙脫了我,往櫃台的另一邊跑去,更大聲、更乖張地爬上一處不應站立的燈光區。我隔著櫃台繼續跟她對話,不時看到燭光搖曳下、正期待在寧靜的氣氛中享受美好晚餐的客人。

  當時,四周的氣氛好極了,只是我與小女孩談判似的溝通完全破壞了這種景致。我快速地環顧了一下周圍,看到了不只一桌的客人對我無言地點頭微笑,而我完全了解這微笑之後,自己在別人餐廳用餐時也曾有過的無奈與期待。

  我想起了「虧欠」這個詞,所以,當我蹲下身去抱住這個孩子的時候,我可以感覺到自己的發抖。我在生氣自己為什麼需要去「對付」一個小小孩?我在生氣這麼小的孩子本應人見人愛,但因為大人虧欠她一份正確的生活教育,使這一刻的餐廳中,沒有人能付出對天真孩童應有的欣賞與憐愛。

  我不能不回頭去想——

  我們該如何做一個好大人?

  到底,教育孩子比較重要?還是影響父母比較重要?

  我記得Bitbit Cafe剛開始營業之初,我曾經接過一通電話。來訂位的母親在電話那頭非常客氣地問我說:「我有一個一歲八個月的孩子,不知道你們覺得這種年齡適不適合到餐廳用餐?」我回答她說:「其實我真的不知道這個問題該如何回答。因為,有些孩子雖然十八歲了也並不適合外出用餐,但有些孩子雖然一歲八個月,卻可以成為餐廳怡人的風景。」

  的確是這樣的,就在我走出廚房去勸導孩子的那個晚餐時刻,我為小女孩指出的學習對象,就是一位坐在嬰兒椅上乖乖巧巧的小弟弟。即使是嬰兒,在那種孩子的身上,你也很容易就會看到許多好大人的身影交疊在他所煥發的平和穩定中。

  「虧欠」是一個責備的詞、還是一個反省的詞?這跟我們對教養的期待與心胸的界線,一定有緊密的相關。

  去年,曾有位讀者寫信問我孩子不受管教的事,我的想法也是「虧欠」兩個字:

  我知道有時候小孩子會鬧情緒是因為想得到別人的關懷與注意,但每每我與他分享心裡的想法時,他總是不領情,讓我很灰心。當我在教學時,常常會覺得:為什麼好好的跟你說,講道理給你聽,你都不接受;反而別人對你大聲斥責、嚴厲對你時,才會收斂一下呢?您不是說愛自己的孩子也要對別人的小孩有同理心,怎麼他都不知道老師這樣是為他好呢?

  雖然這個小朋友暫時不在我班上,但我依然期待他能知道,我希望他修正自己的脾氣,不然將來對他來說會很吃虧。

  我的先生說:都是你一開始教的時候對他們太好了,沒有來個下馬威的緣故啦!真的是這樣嗎?

  我當時寫信回答她:

  我了解妳所說的狀況與心中的無力感。但是一個基礎完全歪斜的孩子要改變,真的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徹底做到的事。我們的環境、父母不正確的行為與觀念已經是一個反向的拉力,這些狀況都讓我覺得,成人虧欠孩子許多。

  下馬威可以平一時之亂,因為他們就是在那種大聲喊叫的環境裡長大,所以總在試探自己要停在那一個高音中。連家裡的父母都常常這樣有口無心的喊,喊到沒有辦法了,來個怒吼,孩子忽然停了,於是父母得到一個結論:這才是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這個方式無法改變一個孩子真正的行為,只會讓我們常常需要不停憤怒地再下馬威。

  所以我才想跟大家一起努力,期待我們從持續供應好大人的言行舉止做起。

  我想喚起當個「好大人」的念頭越來越強烈。設立一個部落格,把生活的感受化為教養的分享,於是成了傳達這份想法最好的管道。也許是因為生活日記的形式有一種綿密與真實,這種提醒與互勉似乎比專書更有延續力,從中所產生的互動也更深刻。

  部落格成立一年十個月了,我自己二十年來的新舊文章已陸續貼上。在流動的網路上,我知道有一群朋友在無聲的文字中把自省化為實作,只為要供應給孩子一份沒有虧欠的愛。

  所以,我要把這本書獻給所有花園裡的朋友——

  謝謝你們在不知道的某處,以真誠的心意成為這本選集的合著者!

  讓我們繼續為做一個好大人而努力;讓我們以熱情生活的身影、投遞美好訊息的語言成為孩子的活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