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糖果媽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幼兒園選擇三部曲

2012年08月25日
公開
72

雖然是舊文章,可以參考看看喲. 幼兒園選擇三部曲-首部曲:思考篇 (共有3篇,)點入慢慢看,希望對你有幫助 •bobo需要上幼兒園了嗎? http://www.bobo.com.tw/articles.php?serialno=0905140010 -首部曲:思考篇 •bobo需要上幼兒園了嗎? 2∼6歲是人格發展的關鍵期,正處於學習的萌芽期,許多父母在孩子兩歲左右,就開始考量是否該將其送入幼兒園,到底孩子適合幾歲入學?並沒有定論,不過,在送入幼兒園前,最好需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且以能表達自己的需求,為首要基本能力。 幼兒園=托兒所+幼稚園 目前現行的托育機構分成托兒所與幼稚園,預計將於明(98)年進行幼托整合,整合後,現行托兒所與幼稚園將合併稱為「幼兒園」(編按:由於二者在選擇上無大差別,故本文統稱「幼兒園」)。托兒所與幼稚園的最大不同在於托收的年齡,以及分屬不同的主管機關所管轄,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講師羅文喬指出,托兒所與幼稚園雖然主管機關、設立目標的重點、年齡招收的標準不同外,但目前在實際現場執行情況下,並沒有很大的差別,兩者都有兼顧保育與教育雙重功能。 托兒所與幼稚園比較 項目 托兒所 幼稚園 招收年齡 2∼6歲 4∼6歲 師資 幼保系畢業,較著重於保育工作。 師院體系、或修過教育學程的畢業生為主,偏重教育。 主管機關 社會局 教育局 幾歲入學較適合? 想給學齡前的孩子完整的成長環境,除了家庭教育外,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同樣重要,到底幾歲上幼兒園最適合?需靠父母自行評估。台北市兒童托育資源中心副組長吳珮芳表示,就兒童發展來說,孩子在3歲前,與照顧者有親密的接觸,確實有助於安全感的建立,3歲後,需要學習團體生活,培養「分享」及「尊重他人」的態度,因此,若家裡沒有玩伴或年齡相近的同儕可以互動,或照顧者沒有多餘的時間能陪伴孩子到外面走動時,就建議可以送去幼兒園。 不過,除了環境等外在因素的考量外,孩子本身的體質也是考量重點之一,若是體質較弱,抵抗力不足,進入幼兒園就有易被感染的疑慮。此外,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林佩蓉指出,孩子本身的特質,是否已具備適應能力等,也應納入何時入學的考量。 想上學的原因? 林佩蓉表示,孩子4歲時,通常已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且也學會向他人表達自我需求,如果還同時兼具高度適應力的特質時,就建議讓他進入幼兒園參與同儕互動,並?幼小銜接做準備。但是,如果家庭中的照顧者能提供孩子與其他同儕學習的機會,且一時間又無法找到值得信賴的學習機構時,「晚一點入學,也無妨」。 她指出,當父母想送孩子上學前,應該要先自我釐清「希望孩子能學習到什麼?」、「家庭教育又能給予什麼樣的協助?」等問題,她說,讓孩子上幼兒園的最大目的並不是「讓老師當保母」,而是應該給孩子有學習上的目標,例如:專注力的訓練與培養、培養學習的興趣、學習社交能力、掌控情緒、適應社會團體、品格教育等,最後才是?幼小銜接做準備。 入學前須具備的能力 送bobo入學前,父母首先須對他的能力有基本了解,未來進入幼兒園後,才對他有真正的幫助。除了基本的自理能力、表達需求的能力外,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李淑惠強調,還需要對學習表現出高度興趣,以及至少可以維持1個半天活動的體力以應付團體生活。綜合受訪者的意見,給父母以下的建議: • 自理能力:以孩子的發展模式來看,通常在3歲前才能擁有基本的自理能力,若孩子仍未準備好,在團體生活裡,會較難適應,建議最好訓練其具備「會自己上廁所」、「會自己吃飯」、「穿、脫鞋」等基本能力。 •基本的表達能力: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基本需求,也要懂得他人的口語指令,如「會說要上廁所」、「能聽老師的指令」等。 •對學習充滿興趣:只有在孩子本身具備學習意願,且又對事物容易產生好奇與興趣時,加上與同儕產生互動、玩耍的念頭,才能縮短或降低與父母的分離焦慮。 •身體狀況:過於年幼的孩子,睡眠的需求較高,且無法長期定性的待在同一個環境,容易產生體力不支的現象,因此,建議入學前半年,父母要先調整他的生活作息,讓他維持至少有活動半天的體力狀態。 學齡前教育的目的 很多人都把學齡前的教育當做是上小學前的先修班,希望能多學到一些偏重認知的課程,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園長王丹鳳指出,父母應該要有所體認,學齡前的教育應該首在同儕互動,也就是所謂的人際關係,同時刺激對學習的興趣,其次是培養良好的日常習慣,而非單純的認字、拿筆等認知學習。 羅文喬也同意學齡前教育有其必須的修習課程,例如: • 促進身心健康的活動:學齡前的孩子正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刻,更需要以肢體發展做為基礎,應該把體能教育放在認知教育之上。王丹鳳強調,尤其是都會地區的孩子,從小的活動空間就有限,更需要以肢體活動為重心,「況且,肢體的協調與認知發展有很密切的關係,還能同時刺激腦部發展,應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 幫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研究指出,學齡前的階段正是奠定生活習慣的關鍵期,很多如飯前洗手、廁後洗手、飯後刷牙等生活習慣,最好可在這個階段養成。 •豐富、多元的生活經驗:根據教育部頒訂的「幼稚園課程標準」來看,應該要把健康、遊戲、音樂、工作、語文、常識等6大領域都融入活動課程之中,藉著豐富多元的幼教活動,推展幼兒的全人教育,而非單一的認知學習。 • 養成獨立自主的個性:幼兒園是脫離家庭生活的第一個學習的地方,應該要讓孩子學習許多需獨立完成的能力與個性,擺脫分離焦慮。 • 學習適應團體生活:從脫離自我中心開始,學習並建立日後進入社會生活後與同儕合作、互助、溝通的模式。 二部曲_行動篇 http://www.bobo.com.tw/articles.php?serialno=0905140011 三部曲_加強篇 http://www.bobo.com.tw/articles.php?serialno=0905140012 ~原文刊載於2008年4月號《bobo小天才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