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照護線上

醫師團隊擔任編輯,提供實用、高品質的衛教資訊。

醫師團隊擔任編輯,提供實用、高品質的衛教資訊。

接受化療、移植、類固醇,要預防急性肝炎爆發

2022年10月14日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黃釧峰教授來到照護線上。

 

黃釧峰醫師:大家好,我是高醫肝膽胰內科黃釧峰醫師。

 

劉育志醫師:如果B型肝炎患者需要接受化學治療,這段期間該如何治療他的B型肝炎?

 

黃釧峰醫師:很多癌症患者都帶有B型肝炎,原則上根據臺灣的盛行率,假設是打完疫苗前的世代,也就是現在四十歲以上的成人,或許十個癌症患者就有一個患者具有B型肝炎,所以B型肝炎患者在接受化學治療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為免疫低下造成病毒活躍,以至於造成急性肝炎,甚至猛爆肝炎、肝衰竭,所以所有需要接受化療藥物的患者。

 

黃釧峰醫師:如果是B型肝炎帶原,都應該在化療前七天內,開始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不論原本是屬於活動帶原或不活動帶原,只要接受化療藥物,都有可能造成免疫壓抑,病毒的活躍,所以現在臺灣的健保都有給付,所有在做化療的患者,在化療前七天內可以開始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直到化療結束以後,可以再多服用半年的鞏固期,來預防B型肝炎患者,在化療過程中造成B型肝炎活化。

 

劉育志醫師:如果接受器官移植需要如何治療他的B型肝炎?

 

黃釧峰醫師:接受器官移植後因為必須長期使用抗排斥藥物,可能因為免疫低下,造成B型肝炎活化,甚至造成急性肝炎,也就是說,好不容易接受器官移植成功,但病人卻很可惜地死於猛爆肝炎、急性肝炎,所以任何除了眼角膜以外的移植,任何接受實體器官移植的B型肝炎患者,都必須接受抗病毒藥物的終生治療,在移植前七天內就可以開始使用。

 

黃釧峰醫師:器官移植又可大略分成兩種,一種是接受肝臟器官移植,另一種是接受肝臟以外器官的器官移植,比如心臟、肺臟、胰臟、腎臟等等,特別不一樣的是,假設B型肝炎患者接受肝臟移植,除了終生使用抗病毒藥物,方便、副作用較少以外,有一部分的人雖然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也會造成B型肝炎活化。

 

黃釧峰醫師:所以假設接受捐贈的器官是肝臟,除了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也要施打免疫球蛋白,每個肝臟移植團隊的處方都不一致,原則上是在移植後的半年到一年內,頻繁施打免疫球蛋白,讓B型肝炎的抗體濃度提高,有些團隊會視情況,假設B型肝炎的抗體變低,再追加免疫球蛋白,這就是肝臟移植和其他器官移植不一樣的地方。

 

劉育志醫師:如果接受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治療,他該如何治療B型肝炎?

 

黃釧峰醫師:不管是免疫風濕科或特殊患者,必須使用類固醇或免疫調節藥物控制原本的病情,這兩類藥物都可能在治療過程中,讓免疫被壓抑,導致B型肝炎活動。

 

黃釧峰醫師:所以大致上可分成兩種,第一個是使用類固醇的患者,如果使用中高劑量一段時間,很容易造成免疫壓抑、病毒活化,這時必須考慮給予病人抗病毒藥物預防發作;另一個是免疫抑制藥物,現在的免疫抑制藥物五花八門,它們造成B型肝炎活化的風險不一,所有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藥物的治療過程中,也必須監測B型肝炎活化的機會。

 

黃釧峰醫師:臺灣的健保從去年三月一日有部分開放,不管是使用類固醇,或是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都可以用預防或補救的方式,給予病人使用健保的資源做抗病毒藥物治療,因此使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藥的患者,在使用前應該請肝膽腸胃專科醫師,評估是否原本就屬於高風險族群,評估後開始用藥,用免疫藥或類固醇的過程,也要小心監測肝功能和病毒活動,假設在治療過程中肝功能有不明原因的上升,除了考慮藥物本身引起的肝功能異常,第一個要想到是B型肝炎活化,這時就要做即時轉介或投藥。

 

黃釧峰醫師:有位病友是一位四十幾歲的中年男性,在他的生涯中產生淋巴癌,剛開始他非常沮喪,不過有些病友對淋巴癌的化學治療反應良好,他在血液腫瘤科醫師接受固定的療程後,淋巴癌算是完全緩解,也就是癌症克服,戰勝癌症。

 

黃釧峰醫師:我們知道在做化學治療前因為免疫抑制的關係,健保在化療前,給予B型肝炎病友使用抗病毒藥物。這位病友一開始在血液腫瘤科接受抗病毒藥物,重要的是在化學治療療程結束後,健保會再提供半年的鞏固療程,就是怕有些病友結束化療後,B型肝炎突然又開始活動,這位病友接受化療成功後非常欣慰,就忘記有B型肝炎這件事情,因此便沒有吃B型肝炎的抗病毒藥物,過了三個月左右出現在我的門診,是急性肝炎,猛爆肝炎,黃疸,肝功能GPT高到兩千左右,病人本身有猛爆肝炎,這時一驗他的病毒量已經破億。

 

黃釧峰醫師:所以他戰勝了癌症,卻差點因猛爆肝炎發作而死亡,好不容易再投以抗病毒藥物,把病毒壓抑下來,肝功能才逐漸恢復。從此這位病人也接受醫囑,在肝膽內科和血液腫瘤內科,同時追蹤並控制這兩個疾病。

 

劉育志醫師:感謝黃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黃釧峰醫師:掰掰。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