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vivianliu

艾雪的魔幻世界畫展

2014年05月28日
今天(5/28)參加Christine校外教學「錯覺藝術大師-艾雪的魔幻世界畫展」
看完真的是覺得這展太棒了!!!真的是不虛此行,深深有幸好有參加的感覺!!!
其實看展除展覽本身很棒外,講解導覽人員的功力,會是你覺得這展覽好不好的關鍵

我們很幸運地遇到的很棒的導覽伯伯~~
在他詳細解說下,不但孩子們帶著滿滿的知識回家,連同行的媽媽都受益良多!!!!!!!

這群孩子真幸福!! 也因為之前策展人是同學的乾爹,還來學校幫大家演說
所以導覽老師也對孩子們對艾雪的熟悉度感到詫異~
呵呵~~他們是有做功課的啊!!

倒是沒做功課的媽媽竟在這次展覽,迷上艾雪,立馬買了作品集跟解說回家好好的K
也上網瀏覽~~摘錄一下網路上資料囉~~
摘錄部分公開資料如下~
呵呵~~


PS:
「錯覺藝術大師-艾雪的魔幻世界畫展」為國內首度呈現荷蘭平面藝術大師艾雪(Maurits Cornelis Escher,1898-1972)一生經典創作的展覽,完整勾勒出藝術家的生涯軌跡。透過艾雪不可思議的魔幻視覺藝術,觀眾將體驗一場前所未有的跨領域解謎之旅!


善與惡、主觀與客觀、光明與黑暗……這個世界由多元對立的複雜魅力拼湊而成,許多看似真理的存在,事實上並非唯一。畫家們憑藉著調和現實觀察與想像力,從色彩的互補與明暗相對的視角,建構豐富的視覺意象;欣賞者彷彿站在一條模稜兩可又搖搖欲墜的繩索上,摸不透虛幻與真實的邊界,身處的世界僅僅取決於自己如何定義罷了
作品融入鏡像、規則的多面體、螺旋、數學中的元素,以及建築和動物等主題;艾雪所思考的重心擴展到透視、變形與循環、追求永恆、平面與三度空間表現真實之間的衝突,還有多重世界的穿插、不可能的結構和相對性……等。

《白天與黑夜Day and Night》為艾雪著名作品之一,完成於1938年。從田園的菱格逐漸變化出鳥的形體,白鳥出現在黑夜,對比出黑白的兩極;黑鳥佔據的白晝,則像是在地球自轉的現象之下,與黑夜「正極」同時存在的「負極」,黑白同時並置的結果,某種程度預示了歷時與共時性的哲思,令人完全懾服於作品所具有的想像與單純性。

在1946年完成的《騎士Horsemen》套色木刻版畫作品中,利用莫比烏斯帶(註一)概念給人一種無止境循環的暗示,並且加入艾雪常用的「滑動反射」規則,既平面又立體,在兩者間共存著錯亂與和諧的有趣變化。

「艾雪有很多作品是在畫『邏輯』與『輪迴』,不斷地重複堆疊,最後匯集到思維和想法的點上;越到創作後期這些想像越豐富,但宏觀來看,依然是在反覆的原則上做變化。這就是獨特的艾雪式版畫魅力!」

莫比烏斯帶(Möbius strip或Möbius band)是一種拓樸學結構,將一條紙帶旋轉半圈後將兩端黏上,手指沿著某個面或某一邊界移動,會發現此為無限循環的狀態;如果從中間剪開,不會得到兩條窄的帶子,而是會形成一個把紙帶的端頭扭轉了兩次再結合的環。


1946年的作品《三個球體Three Spheres II》使用了鏡射概念,艾雪正在創作版畫身影倒映在球體上,而他再將這樣的景象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來;另一個特色是將不同材質的球體,細膩地表現在畫作中。via

《變形二Metamorphosis II》是一幅以五塊印刷版進行創作的套色木刻版畫,艾雪在其中提出一個迷人的可能性:既沒有發展,也沒有轉移,只是一個前進與衰退的完美循環,無可避免地以接續的方式一再重複。

1953年完成的「相對論」(Relativity),更加不可思議,是由三套有不同方向地心引力的空間交錯在一起。這幅畫展出時,給了一對數學家潘洛斯父子靈感,而建構出一種「可繪製於平面上的不可能空間結構」,稱之為潘洛斯三角形(Penrose triangle)。
潘洛斯父子將這理論發表在1958年的數學雜誌上,並且寄了一份給艾雪。同年艾雪創作出「瞭望台」(Belvedere),這個初看好像很正常的建築物,細看你會發現三樓是短邊面向右方的長方形,但是二樓卻是短邊面向左邊的長方形,兩個樓層互相垂直90度。而二樓的梯子在瞭望台裡面,梯子上端卻放在三樓的牆外。

洛斯父子於1958年同時提出另一個幾何學結構「潘洛斯階梯」(Penrose stairs)。
艾雪於1960年創作出「上下階梯」(Ascending and descending),他把潘洛斯階梯與他最愛的義大利建築融合成一個奇特的3D空間。

1961年的「瀑布」是艾雪之所以被稱為錯覺大師的著名代表作之一。一棟南義大利的建築,一個荷蘭常見的水車,兩個潘洛斯三角形,水往高處流,在高處落下推動水車,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循環。艾雪擅長在二度空間的平面上創作出種種不可能存在的三度空間,充滿了想像力,衝擊我們的視覺習慣,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