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vivianliu

日期

#Tag

如何正確教養3~4歲兒童

2007年02月15日
公開
9

有些人稱3歲兒爲一種“完成期”,也有人稱之爲“所有的出發點”,其實兩種說法都包含著3歲兒的形態。 和1、2歲兒相較之下,3歲兒不管在哪一方面都已經開始成長。尤其是和混亂及粗暴的2歲兒互作比較的話,3歲兒可說是編制的完成期。同時,3歲兒也立足于人類文化性的出發點,他們透過文化認知,將所有最原始的本性隱藏起來;因此,3歲兒的成長可視爲一個階段分水嶺。對好動的2歲兒感到疲憊不堪的父母,可以從小孩到3歲後體會到安詳的感受了。 儘管3歲兒思考能力幼稚,但卻有靈敏而豐富的感情;在生活習慣上有著明顯的成長,而運動機能也已減少危險性。至於排泄方面,也不再那麽需要大人幫忙了。 在社會方面,3歲兒已有顯著的成長,交友的層面擴大,而遊戲的種類也更加活潑;另外,對他人的感情動向及表情也很敏感,當心情好的時候就會和別人保持和諧及友愛的關係。 不過3歲兒在夜晚時間比較難應付,假如這個時候由白天上班的父親來陪伴,情況可能好一些。 不感覺累時,3歲兒會活蹦亂跳地參與團體遊戲或獨自享受遊戲的樂趣,各種具有創造性的活動他都想試試看。在會話能力方面有進步,聽話及說話的態度也都非常認真,對指導及規則都樂於遵從,這時大人應多給予指導。而且,爲了博取小孩的信賴、尊敬和喜歡,大人要扮演著適當保護者的角色。 依照一般情形而言,3歲小孩有接受集體活動指導的必要,並且注意家庭以外的教育是否能爲小孩所接受。當然,小孩成長過程中,除了接受父母提供的各種新課題以外,大人有時也應該聽聽孩子的意見作爲參考。 1、敏感的情緒 感情中有一種最早萌芽的原始感情,我們稱之爲“情緒”,而幼兒的感情幾乎爲情緒所左右。嬰兒的情緒最初只有快樂和不快樂兩種,其後如樹分枝般地,2歲以後就有愛、得意、喜悅、憤怒、恐懼、厭惡等各種感情。 2歲兒的情緒大多是衝動性的,容易興奮、感情起伏大;和2歲兒相較之下,3歲兒情緒就穩定多了。此時,大人便可以發現孩子的感情非常豐富且敏銳。由此可知幼兒的情緒比其他語言、智慧發育得更早,他們對事物往往不加以理解而直接以感情直覺去判斷。所以與其對幼兒說教講道理,不如訴諸情感效果來得好。看見父母吵架,他們會在一旁哭泣;見母親與奶奶之間不和,也會安慰媽媽說“今天奶奶不在真好。” 還有,他們對成人之間親密的感情也會敏感地接受與反應。有一位母親說這樣說:“我在看一部三角關係的電影時,不知不覺爲劇中人物的命運而歎息流淚,想不到坐在一旁的3歲女兒也跟著掉眼淚,可真把我嚇了一跳呢!”3歲兒並不懂劇情,只是被母親的情緒感染,3歲兒就是這般的敏感。 如果雙親有困難,3歲幼兒會非常懂事,如需要幫忙他還會適時伸出援手。雙親高興,他們也很高興,甚至會說:“媽媽今天很開心!” 在這種情境下,雙親如果要管教幼兒或禁止他們做某種行爲時,只要以不愉快的感情去刺激他即可。不過說是容易,如果真正要做卻是相當難的。因爲每一位父母在命令幼兒時,自然而然都會變得嚴厲起來;而想禁止幼兒做某件事時,又會表現得猶豫不決、態度曖昧不明。 各種情緒當中“恐懼”對3歲兒最爲強烈。不曾見過的動物、黑夜或看不到雙親在身邊等。都會使他們感到恐懼。“忿怒”的情緒在2歲時達到頂點,到3歲則趨於緩和,所以3歲兒較少發脾氣。“嫉妒”的情緒多半由於弟妹分享父母的愛。3歲兒也較少啼器,因爲他已學會用哭以外的方式提出他的要求,所以哭鬧使父母心煩的情形也較少,他們已能體會雙親的心情了。 如果3歲兒若動輒發脾氣的話,雙親就得好好檢討。3歲兒在“愛”、“幽默”、“美”方面的情感變得十分豐富,由於情感會隨著成長而豐富,使經驗的累積變得穩定、多情,所以父母必須慎重處理。 2、愛的學習 當幼兒有了弟弟或妹妹時,他就要開始學習與弟妹分享雙親的愛,這對幼兒來說,是相當不容易做到的。對3歲小孩而言,學習分享這件事確實很困難。不過,能儘早讓他體會人生的無奈,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所助益的;否則等到他長大以後,這份獨佔的愛才突然被分割,以致心理上受到打擊。因此,始終讓幼兒認爲一切的愛集於自己一身,那對他而言才是真正的難過。若是這樣,幼兒將來上幼稚園會認爲園裏的老師、朋友都只屬於自己所有,反而會受到取笑或責難。所以即使有些困難,也該讓3歲的幼兒知道“愛是必須與他人分享的”。 愛雖被分割,但是在3歲幼兒的心靈中,另一種愛卻悄悄萌芽了,而這種新的愛將能改變他的情緒;因爲愛雖是一體卻有兩面,那就是“愛”與“被愛”。 過了3歲,幼兒開始尋找愛的物件。有些人對這種說法也許不以爲然,他們認爲孩子所需要的只是大人的疼愛;事實上,小孩出需要擁有愛的物件。 當然,他無法一開始就去愛家中所加入的嬰兒,起初會滿懷嫉妒,但是天天與嬰兒接觸,日子一久,愛就會慢慢滋長。同時,在這之前,先讓他經歷愛其他物件也很好。 這時孩子的生活中已經出現了一些小寵物,像布制玩偶、洋娃娃、甚至嬰兒時期的玩具等,不過他最中意的還是有生命的動物。 然而,像小鳥、金魚等反應不明顯的動物,並不適於幼兒飼養,而貓似乎也較適合老人趣味;所以具有活動及積極性等特色的狗,才是最理想、最討人喜歡的。 孩子喜歡狗,而狗也喜歡孩子,他們之間的關係很容易成爲一體。由這種經驗可知,幼兒渴望照顧與疼愛比自己弱小的動物,開始嘗試與被愛不同付出愛的喜悅。 尤其是備愛大人寵愛以及兄姊呵護的老麽,更需要愛的物件;此時並不需要特別珍貴的名犬,反而是弱小的狗最適當。 有些神經質的母親深怕飼養的小狗一旦發生意外,會使幼兒痛苦而不敢飼養動物;但是果真有這麽一天,相位那只小動物留給幼兒愛的經驗已足夠彌補悲傷。更何況這種失去所愛的痛苦,幼兒遲早都要面對的。 愛與被愛二者平衡,幼兒才能理解“愛”的真義。 3、教養方法 在育兒的生涯中,父母也許會陶醉在1歲兒的天真無邪裏,以爲這種樣子可以一直持續下去;一旦目睹2歲兒的反抗情緒才有所醒悟。正當他們耽心這種反抗不知要持續多久時,步入3歲的幼兒卻又表現出另一種溫柔的面貌,令他們著實大吃一驚! 3歲兒有著可以治癒父母“育兒恐懼症”的沈著;他很安定,卻自我意識漸漸增強,凡事請求的情形也不見了,已不需要信賴父母來消除心中的不安。 在語言能力方面較以前進步,大人說話的內容比較容易懂,能自我表現,與人相處的情形良好,對於父母的命令都能聽從。 當他給予大人幫忙時,最喜歡看見大人高興並給予肯定,因此3歲兒特別喜歡幫助人。 無論在家裏、在朋友中,他開始培養忍讓、等待等耐性。 人們一向認爲3歲是開始教養的年齡,這表示3歲兒已經到達開始需要管教的年齡;不過,也不能操之過急,必須確實、按部就班地引導他自動自發去做。父母若急於教育、要求太多,會使3歲兒變得被動且扼殺了他的獨立性。 目前幼稚教育的科學理論正逐漸被確立,教導幼兒只要依循科學的育兒方法必能收效: (1)因材施教 3歲的安安小時候不管做什麽事總是慢條斯理,經常被其他小朋友催著“快點、快點”,連父母對她的緩慢有時都會覺得不耐煩。但是有一天,幾個小孩同時幫媽媽做一件事情時,就她做得最徹底、最仔細,這使媽媽恍然大悟,原來她花那麽多時間不是沒有道理的,如果要她快,勢必做得不仔細。 而她這種個性並非媽媽教的,而是與生俱來的。 父母在管教子女時,必須配合他們的個性,也就是因材施教才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選擇合適的課題 把5歲小孩的課題硬塞給3歲的幼兒,然後對別人誇耀:“我的孩子已有5歲的水準了!”這樣一來勢必苦了孩子。況且,這種情形不可能長久維持下去,終有一天他會失去興趣,所以這並不是科學的指導方法。 視幼兒的發育情形,最初給他稍低水準的課題,等他達成後給予誇獎;然後再提高標準,但給予不能過於勉強,否則幼兒會喪失興趣。 當然幼兒在完成課題時,千萬別忘了誇獎他,這是促進他學習的原動力。 (3)明確定出範本及目標 教導孩子時可先讓幼兒看範本,再告訴他:“在外面遇到認識的人要打招呼說:‘您好’”並示範給他看、讓他模仿,有不當之處立刻加以糾正。 不過,只教他形式,而不告訴他爲什麽要這樣做,即使他照做了,也缺乏打招呼的誠意。因此大人還得讓他瞭解打招呼的意義是“表示你遇見對方心裏高興,如果你不跟對方打招呼,他會以爲你討厭他。”幼兒懂得這些道理以後,跟別人打招呼時就會面帶微笑。面對3歲兒的微笑,任何人都會打從心底感到愉快,這樣就達到打招呼的目的了。 (4)機會教育 一次家中來了訪客,3歲的冰冰很興奮,但又無法加入大人的談話,於是他煩燥地在客廳裏鑽來鑽去,最後把一壺熱茶打翻,手也燙傷了。 從那次慘痛的經驗裏他學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有客人的時候,小孩必須在自己的房間裏玩或看畫冊。許多事情都可讓幼兒得到機會教育,所以不管結果是好是壞,都應該讓幼兒想想“爲什麽會這樣”“應該怎樣做才對”。 (5)承認他的心理狀態並加以勉勵 凡是眼睛所看得到的,都容易成爲你教導幼兒的題材,但是孩子的心理狀態卻常被大人所忽視。善解人意、忍人所不能忍的美德,在3歲兒身上經常可見。但是大人往往忽視而不加以適時的嘉獎或鼓勵。一位每次到超級市場就吵著要吃霜淇淋的孩子,某次跟媽媽去購物時,媽媽事先和他約定不能買霜淇淋,於是他拼命地忍耐;媽媽知道他一直在忍耐,便適時地誇獎他說:“你忍耐得很好哦!”小孩聽了也很高興地回答:“媽媽怎麽會知道?”由此可見因爲他的忍耐受到肯定,使他得到一種滿足感。 (6)教養必須徹底 有些父母管教子女都只有三分鐘熱情,想到時就說:“睡覺前要說晚安”、“吃飯時間要把電視關掉”,但講過之後自己也忘了;等到突然再想起時,才急急地訓示或加以責備,這就是他對子女的教養不夠徹底,小孩往往也不知道自己何時會被斥責而感到不安。西德的科學家曾經用貓作實驗,不定時給貓不同的食物,結果那些貓都顯得非常恐懼不安。 所以教養小孩不能隨興而行,一定要配合小孩的成長狀況立下長遠的計劃,按部就班地給予適當的課題與教導。

彩虹的約定

2007年02月14日
公開
12

「彩虹的約定 小寶貝我用彩虹和你約定 風雨過後陽光會微笑 平安的長大 迎接希望的未來 就像紅橙黃綠藍靛紫 小寶貝我用彩虹和你約定 一起走過童年的記憶 快樂的長大 迎接燦爛的未來 就像紅橙黃綠藍靛紫 彩虹是希望的約定 也是最真的愛 親親寶貝 我們愛你到永遠 彩虹是幸福的約定 也是永恆的愛 親親寶貝 陪伴你直到永遠」 昨天IVY阿姨借媽媽YOYO點點名第四集歌詞 媽媽印好回家唱了媽僅會的2首 薰寶寶特別喜歡這首,一直說這是我最愛的歌 還問媽咪每個字是什麼 要媽媽敎她認字 唱了幾次後,薰也會跟著唱 不過她似乎對不認識字有些沮喪 『媽媽,我不認得這些字耶,不過我還是會唱』 最近薰寶寶對於『認字』表現的非常積極 雖然她小小就知道一個方塊是一個字(中國字) 不過都是就她自由意志在說 字數對了就算 最近是看到字就問,或是會希望你把它會唱的歌詞或是字寫出來 晚上硬要媽媽寫他愛唱的「GOGO加油」寫給她看 哎!是常讓大人覺得很累,不過總是好現象 我的寶貝這麼棒,媽媽不應該這麼懶惰啦 PS:更好笑的是,媽媽在KEY完兩首媽媽會的歌詞後,就決定將整本12首歌用印的帶回家,薰當然每首歌詞都要知道是麼呀,對於媽媽只會唱2首也是不太滿意,所以她就會問(每首都問喔,所以下面的對話是repeat10次) 『媽媽,這首是麼?』 ~天空的城堡 『天空為什麼會有城堡』 ~對呀,就是在天空的城堡呀(真是無俚頭的回答) 『那怎麼唱』 ~媽媽不會唱耶 『我想應該是天空的城堡……………..』 就自己哼哼哈哈唱起來了,真好笑 晚上睡前她又叫媽媽場彩虹的約定給她聽 媽媽記不得歌詞,就用哼的 『媽媽,你要唱歌詞啦,你這樣嗯嗯嗯 ………..我會以為你要大便』 (ㄣ………媽媽真是一臉大便,就是記不起來嗎,大腦都退化啦………..)

3歲2個月囉

2007年02月03日
公開
17

Christine三歲2個囉 媽媽前幾天才跟菲比阿姨說 以前每個月媽媽都會寫Christine當月會的點點滴滴 後來就沒了 其實也是媽媽懶啦 像最近就鮮少幫她拍照 要改進~ 不過也是因為Christine現在什麼都會啦 只是在程度上更加精益求精 所以很難去說她現在會了什麼……… 現在的Christine說話更加像個有清晰邏輯的小小人 會思考 因為………所以………….然後……… 會拿不同字但同音來做比較,像說到「加油」 『加油的加是家裡的家嗎』 雖然不對,但對她來說”家、加、佳”音都一樣 大人也一時很難跟她說其中異同,很喜歡逐一去抓同音的字來問大人 會數數,也有倒數觀念 從以前10、9、8、7、6、5、4、3、2、1 到現在偶會30、29、28、27……… 表示他對數字的排序很清楚,應該是有一個小小的圖像在腦海中 喜歡唱歌跳舞,手腳更靈活 會自己亂編歌,亂唱亂跳 愛講電話找朋友玩 可以自己安靜看書一個鐘頭 意見多,當然也更拗了 生氣起來就誰都不要………. 最奇怪的是她對你的、我的………誰是誰的誰觀念超清楚 『阿婆是我媽媽的媽媽』 『阿婆,你的小寶貝(就是媽媽)在這裡』 『我的舅舅是媽媽的弟弟』 『媽咪,你的弟弟回來了』 『外婆,你的先生(就是外公)找你』 很像外婆說我們客家人遇到閩南人就說台語,遇到說不同種客家話就切到那種腔調去,對說國語的人就國語,哈哈!英文就不行了啦 至於媽媽呢,就只有國語一個頻道,嘻! Christine對不同的人,就會自動將稱謂轉換,真是很奇怪 雖然這樣有不禮貌之嫌,但她對於所有關係之清楚(還擴及到姨婆、舅公那一帶去,反正所有關係她都要問清楚),還是令我們詫異 以前都是問她是什麼顏色的阿姨,現在變成『她是誰?叫什麼名字?』 最沒進步的就是體重啦 才13公斤 媽媽很丟臉耶,想的這麼瘦 Christine你也給媽點面子,在多長點肉吧 加油!

我要睡帳篷

2007年02月01日
公開
10

昨天晚上薰寶寶明明就要睡了 忽然說『球池比較冷,我要睡帳篷比較溫暖』 氣死人,明明就睡床上,跟媽媽說要睡球池、帳篷的 通通不准 這小妞就開始哭…………. 哭到外公外婆都被吵起來了 媽媽也生氣了 就跟薰說如果你要睡帳篷,就自己睡,媽媽不要陪你,因為你不乖 媽媽要去拿竹子了……… 『我不喜歡媽媽,媽媽我不要你了』 『媽媽我不喜歡你』、『我不喜歡媽媽』『你也不乖』 (………….氣) 等媽媽真要離開房間,她又不肯 『我不喜歡你,可是我要你陪我』 (不喜歡我為何還要我陪………..) 最後卒仔的媽媽就拿著竹子威脅她說 ~在帳篷裡睡好,不准有聲音,讓我聽到聲音我就竹子打下去 『你打我是因為我不乖嗎?』 『你打了我就會變乖嗎?』 (說的好,真是大哉問,反正臭小薰你就是乖乖睡啦) 『我要你讓我看到你』『這樣我看不到你』 (她要從帳篷口看到媽媽,可是這樣媽媽要歪歪睡耶) ~好,不能再說話了 就看著她一雙漆黑的大眼一直盯著媽嗎,媽媽就裝睡 終於許久之後,我們的「超強力金鼎電池小羊咩咩」終於睡著了 唉~每次遇到薰寶寶這樣,坦白說媽媽真不知該如何 打也不是,因為會哭的更大聲,而且一來夜深了,另一也是不忍心 而且她很明顯吃軟不吃硬 就是拗、拗、拗,超級拗、無敵拗 雖然平心而論,從各方面來說薰寶寶都算是超讚的寶寶了, 心地好、乖巧、樂於分享、大致上還算懂事、活動力、學習、與人相處各方面都不讓大人費太多心 但是個性上的拗 還是讓媽媽對於教育小孩有一種無力感 雖然媽媽深信在這麼多愛環繞下的小孩部會變壞 不過也許就是過多的愛,才讓她肆寵而驕的 唉~真傷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