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Twins 媽

喃喃...

2008年02月08日
結婚前的媽咪,很愛過年的...。

小時候,
過年除了有紅包、新衣,
還有祭祖的叔、嬸帶著一群比我們小一點的羅蔔頭,
一群小孩,每到除夕那天,就亂哄哄的玩成一團。
圍爐團圓飯後,
叔叔們可能會準備小活動,
把我們的壓歲錢贏回去一點;
然後,
一家人還會一起守著電視看直撥的特別節目,
等著喊5.4.3.2.1,恭喜,新年快樂。
然後想睡覺的人才會偷偷摸摸的去睡。
這一晚的燈火通明,以免年獸跑進家裡騷擾,
紅包要帶在身上,還有枕頭底下,年獸怕紅色的...。

再大一點,
圍爐團圓飯後,
就會出現每年來打一次牌的叔叔、伯伯,
家裡的小孩,
除了看電視之外,
還認真的幫忙到茶水、遞點心、收垃圾,
因為,有贏錢的叔叔、伯伯,
會額外給點錢吃紅,
這可是一年才有一次的打工機會。

上國中後,
守夜的方式變成打撲克牌,玩撿紅點。
10分一元的計費方式,
常常玩到天亮,輸贏也在50元內,
卻樂此不疲...。
午夜12點後,外頭的鞭炮聲響,
家裡的電話聲也響,
打電話來祝賀新年的同學,
常常讓家裡的四個小孩輪流出現在電話機旁。

直到姐姐們出嫁、老爸過世,
家裡的年味才淡掉,
守夜的牌搭子,
還常常要外借鄰居家的阿姨湊數,
10分一元的計費方式,
卻從國中一直玩到嫁人沒漲過...。

身分轉換後,
就覺得重頭戲不在圍爐、守夜(阿公、阿嬤都8.9點就睡了,也不准玩牌...),
而是回娘家。
昔日期待過年的小孩變成大人後,
慢慢延續長輩給我們的印象,
擔起準備遊戲同樂的重責大任,
讓我們的下一代,
對於過年,不只有紅包,
還有許多精采可期的想像...。

或許再過2-3年,
媽咪也會試著跟寶貝們提起年獸的故事,
以及許多跟中國年有關的傳說跟習俗,
跟著寶貝學習古人過年的學問與因由,
帶著寶貝們一起燈火通明的守夜、玩遊戲、倒數,
期望他們對過年的期待不僅止於紅包。

當然,
這將會不同於把拔以往的過年模式,
也會打擾阿公、阿嬤休息...。
距離媽咪想像中的傳承,還有遙遠的距離,
不過...,
不怕,還有2-3年;
媽咪儘量想出可以不用偷偷摸摸熬夜玩樂,
又不會擾人清夢的兩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