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吃素的媽

新改版就剛好來記錄妹妹雲從小班開始的生活記錄囉~

新改版就剛好來記錄妹妹雲從小班開始的生活記錄囉~

讀經Y2-2

2012年03月31日
孝經:諫諍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

  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諫諍章第十五

  曾子說∶“像慈愛、恭敬​​、安親、揚名這些孝道,已經聽過了天子的教誨,我想再冒昧地問一下,做兒子的一味遵從父親的命令,就可稱得上是孝順了嗎?”孔子說∶“這是甚麽話呢?這是甚麽話呢?從前,天子身邊有7個直言相諫的諍臣,因此,縱使天子是個無道昏君,他也不會失去其天下;諸侯有直言諫爭的諍臣5人,即便自己是個無道君主,也不會失去他的諸侯國地盤;卿大夫也有3位直言勸諫的臣屬,所以即使他是個無道之臣,也不會失去自己的家園。普通的讀書人有直言勸爭的朋友,自己的美好名聲就不會喪失;為父親的有敢於直言力爭的兒子,就能使父親不會陷身於不義之中。因此在遇到不義之事時,如係父親所為,做兒子的不可以不勸爭力阻;如係君王所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諫爭。所以對於不義之事,一定要諫爭勸阻。如果只是遵從父親的命令,又怎麽稱得上是孝順呢?
------------------------------------------------------------
文/文思格
唐詩 16渭川田家 (王維)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作者簡介】

王維(公元700─761)字摩詰,盛唐大詩人、大畫家兼音樂家。其詩體物精微,狀寫傳神,清新脫俗,獨成一家。他和李欣、高適、岑參以及王昌齡一起合稱“王李高岑”,是邊塞詩的代表人物;和孟浩然合稱“王孟”,又是田園詩的代表人物。至於“禪詩”,他更是古今獨步。蘇軾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全詩串講】

夕陽的餘光斜照著村落,僻靜小巷中牛羊正回來。
村裏老人掛念放牧小孩,拄著拐杖在柴門口等待。
青秀麥地裏咕咕的野雞,蠶兒吐絲前桑葉也稀稀。
農夫們扛著鋤要回家裏,見面後說話"傷切不離"??(就是快離快歸的意思)。
於是羨慕這兒生活閑逸,惆悵的吟“式微”急著歸去。

【言外之意】

夕陽西下,好像太陽跑了一天,也要回去休息了;斜照著的村子裏,人們正趕著牛羊從僻靜小巷中回家;老人盼牧童回來,在家門口候望著;連麥地裏的野雞也呼雌喚雄的找伴同歸;桑葉稀疏時,蠶兒已經準備好吐絲作繭,為自己找到了歸宿;農夫們扛著鋤頭往家趕,雖然相見絮語兩依依……如此種種,都在反映著一個“歸”字,以此反襯作者唯獨自己無所歸,後悔自己歸隱太遲、受盡混跡官場的孤單和苦悶。

最後一句是全詩的要害,是作者前面八句詩意盎然、自然清新的晚歸圖所要點睛的部份。但作者仍不直說,只借《詩經》語句婉轉而言,反而起到更好的強調作用,並且大大增加了全詩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