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壹媽

寶寶滿31週!

2012年03月27日
寶寶滿31週!(寶寶咿呀愛說話!5種鼓勵語言遊戲)
=============================================

注意到了嗎?你跟寶寶說話時,他會安靜的聽,等你暫停下來,他才會咕咕呀呀的開始回應你。

在此之前,寶寶一聽到別人說話的聲音就會迫不及待的跟著發出聲音,但是到了7、8個月時就大不同了,有人說話時,寶寶常是安安靜靜的,等對方停止說話時才出聲回應。這顯示,寶寶學會了第一個語言規則-「別人說話時不要講話,因為很快就會輪到我了!」。

「輪流說話」是一種很重要的人際對話模式,也需要在生活中持續學習。因此,平時與寶寶對話的互動,您可以和寶寶說話之後,等著寶寶用微笑、瞇眼、打嗝、或咕咕聲的回應,接著才對寶寶說些別的話,並等著他做下個回應。此外,你也可以在遊戲中建立這種輪流的概念,如:你一句我一句的輪流唱兒歌。漸漸的寶寶就能學習到輪流的概念了。


銅鈴般的喃喃語∼語言發展的歷程


  「你聽到沒有?他在『說話』耶!他好喜歡『說話』!」電話那頭,三個月大的子軒的媽媽,喜孜孜的對著話筒向朋友述說著。

  沒錯,寶寶在這個世界上最早發出的聲音,對每一位父母而言,都是銅鈴般的音樂。但實際上,寶寶的語言發展是如何開始的呢?

在子宮邁出語言學習的第一步

  胎兒早在七個月大左右,便用著兩隻耳朵,加上大腦裡上億的神經原,忙碌地展開了語言學習的工程。透過「牆壁」,胎兒在子宮這人生的第一間教室聽取人類的語言,從而形成母語音調與節奏的心智藍圖,向語言學習邁出第一步。
  
  隨著成長,寶寶更不斷地建立「資料庫」,把環境中的聲音、他人經常重複的聲音,加以整理納入。所以當寶寶肚子餓,你靠近他並用同理的音調告訴他:「你肚子餓了,媽媽餵你喝牛奶。」寶寶的哭聲與肢體動作會變得緩和、放鬆。若是聽到電視中議會質詢的嘶吼,寶寶在哭聲與表情上則會表現出不悅。這些都顯示出他對聲音的辨別。

「前語言期」的發展

  一般來講,寶寶在○到三個月時就會微笑,懂得用哭聲或肢體動作對聲音有所反應,也會咕咕作聲(氣管、舌頭等的偶發性動作)。四到六個月時,寶寶會咯咯的笑,也會喃喃出聲(會繼續到15或18個月);當你說話時,寶寶會注意到你在動的嘴巴,而將「發出的聲音」與「嘴巴動」產生聯想。

  六到九個月的寶寶會模仿聲音,例如:聽到小朋友尖叫,不一會兒,他也會尖叫起來;有時,他也會發出類似大人講話的聲音,常發的有ㄇㄚ ㄇㄚ ㄇㄚ、ㄅㄚ ㄅㄚㄅㄚ、ㄅㄠ ㄅㄠ ㄅㄠ或ㄉㄚ ㄉㄚㄉㄚ──這些往往是他們將來說出的第一個字彙的音;同時,寶寶也逐漸會用聲音來表達需要,例如發出「哼哼」聲表示「要」。

  到了10到12個月,寶寶開始意識到語言的意義,知道你說的話是有含意的,雖然他不見得懂。此時,寶寶的聲音開始有大小、高低起伏,甚至抑揚頓挫,有時像是在說一串話或單字;寶寶也可能在這時說出生平第一個「意有所指」的字彙,而不再只是發聲練習。

  一般而言,孩子在10到18個月發出第一個字彙;不過,孩子的差異極大,有人在八個月,有人則在二歲,甚至更大時,才說出第一個字彙呢!這階段稱為「前語言期」。

善用兒語與寶寶溝通

  在前語言期跟寶寶用兒語(如「小手手」)或沒有意義的喃喃音說話,只要不過度,並能隨著寶寶的成長做修正,是無傷大雅的。事實上,成人這種緩慢、高揚、像唱歌似的音調,以及逗弄時的重複、目光接觸和誇張的肢體表情,都能促進寶寶「溝通的感覺」,也鼓勵寶寶與你互動。

以下是一些有助幼兒語言發展的遊戲

1.多跟寶寶說話

平時,多跟孩子描述你們正在進行的事件,例如:換尿布時,告訴寶寶你 現在要幫他換尿布了,首先要解開扣子,或脫掉褲子、打開尿布,再換上 乾淨的尿布...。隨著動作的進行,將步驟與內容用言語描述出來,可讓  寶寶參與整個過程,也熟悉日常生活的語言。

2.念故事、唱兒歌

雖然寶寶對於書本還沒什麼概念,但念書給他聽,讓他看書中不同的圖  案,都是很具吸引力的,也能為他進入口語與文字的世界做預備。而兒  歌、手指謠、繞口令等特別的旋律與韻味,更可增加寶寶聽與說的樂趣。

3.指物命名

看著東西,邊指邊說出它的名稱。一開始,寶寶可能不懂,你指著花又發 「花」的音是什麼意思,但反覆的經驗會讓他逐漸瞭解。

4.玩口腔動作的遊戲

親一下、發個大聲響、伸伸舌頭、吹吹氣,用口腔部位做各式的組合,發 出不同的聲音。開始時盡量做給孩子看,隨著寶寶成長,當他也試著模仿 時,給予肯定,再伺機引導。

5.目光接觸

跟寶寶說話時,讓他看見你的臉與嘴唇的動作,能幫助寶寶學習如何發出 不同的音。

靜心等待孩子學習

  女生、排行老大的孩子通常語言發展快些,而同時學習兩種以上語言則會發展慢些。

  只要孩子聽力沒問題,在十一、二個月左右就能理解一些簡單的言語(如:對自己的名字已經很清楚,聽得懂簡單的指令),且父母能持續給予寶寶合宜的語言刺激,接下來就只需要「等待」了──因為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不同,而「時間」正是孩子學習上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