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WUWOW線上英文】好評回文活動將延後於4/24開跑,為感謝配合,BBH將提供神秘加碼好禮唷,敬請期待!

張無忌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時間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2020年12月21日
公開
332

當你的時間用在抱怨,你就成了怨婦;當你的時間用在學習,你就得到了智慧。 同理可證: 當你想要健康、財富、好友、、、、,為什麼不花時間在對的地方呢??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magazine/Article_mag_page.aspx?id=7002861   時間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最近我在公司內展開了一系列小型座談會,聽每一位同事分享過去1年做了什麼很讚的事、碰到了什麼困難的挑戰、對公司策略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 這確實很花時間。但緯創副董事長黃柏漙曾經跟我分享,他推動公司數位轉型時,每天苦口婆心的傳教,但光是改變一級主管的Mindset(心態)就耗時2年。不只是他,我看到越大型、越成功的公司越是如此,既有的思維模式僵固到無法動彈,每個在牆內的人都深受制約而不自知。 因此我深知,轉型,雖然只有2個字,但要把它化成每天呼吸的空氣何其不易。因此我決定投資時間,從每一位同仁的表情與談話中探測,經過了一年,轉型的種子是否在每一個角落裡都落了地? 一位CEO學院業務同仁的分享,讓我動容。疫情之下,她全年達成率超過150%;只有專科學歷的她,原本負責處理客訴,工作一點也不帶勁,每天都問自己為何要上班;但如今的她,竟然成了超業,談吐自信大方,常跟同事分享達標的秘訣。前後判若兩人,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沒想到,疫情間我們推出的「關鍵100天CEO作戰室」線上產品,竟然就是那根魔法棒。過去她是一個不懂財經的小客服,不想承受壓力,沒做過業務,根本不可能跟CEO們對話,甚至排斥公司在疫情中還要銷售新產品。 但後來她想,與其抱怨,不如自己來體驗這個產品到底有什麼價值。於是每天慢跑時,她戴上耳機開始聽裡頭的CEO們談如何面對逆境、如何變革……。逐漸的,過去生澀的財經知識竟然開始變得有人味,「尤其是施先生講宏碁的3次變革,從剛開始虧個幾億到後來虧了幾百億,我反覆聽了很多次……,」「一路聽下來,我一個小業務哪有什麼是不能克服的,那些CEO的困境才真正大。」她變得正面積極,開始能進入客戶的情境,成績突飛猛進。 「這個產品改變了我,成了我跟客戶談話的資料庫,我一點都不覺得自己是在賣東西,我只是跟客戶分享成功的知識,」她說這話時眼睛發亮。 一次客戶抱怨,講義太多、收納不便,她特別幫客戶買了一個收納夾,把講義分類歸檔,客戶驚嘆她的貼心。一位客戶在聚會中無法喝酒,眼看同學們開懷暢飲,她發揮慢跑功力,跑到一公里外買回無酒精飲料給客戶,讓客戶打從心裡感動。她的用心,讓老客戶們主動幫她介紹新客戶。 時間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這位同仁的例子,證實了這件事。當你的時間用在抱怨,你就成了怨婦;當你的時間用在學習,你就得到了智慧。 每一場與同仁的面對面,我看到許多轉型種子都落了地、發了芽,這讓我充滿了感恩。我相信,轉型的成果,財務數字只是最後的附帶結果,過程中同仁的成長與進步,才是企業轉型的關鍵成果,因為這才能真正為客戶創造新的價值。

我不知道 我有興趣的工作是什麼?

2020年12月18日
公開
193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chive/Article?StrId=7002636 《商業周刊》第1720期 我不知道 我有興趣的工作是什麼? 撰文者:何飛鵬 |出刊日期:2020-10-29 一位年輕人,高中畢業,沒念大學,直接出來工作已經五年了,他一直在尋找他真正有興趣的工作。 一開始他覺得自己對電影後製很有興趣,所以跑去電腦補習班上了影片後製課程,然後到他叔叔開的動畫後製公司工作,做了一年,但發覺自己並不想一天超過八小時都坐在電腦前,所以決定離開。 其後,他到了一家保養品代理經銷公司上班,做的是業務工作,因為他覺得未來不論做什麼,業務技巧都是很重要的事,但幾年做下來,他還是覺得這不是他喜歡的行業。他覺得很迷惘,來向我請教該怎麼辦? 我告訴他:那就去做你喜歡的行業、你喜歡的事啊! 他回我:他的問題就是不知道什麼才是他喜歡的行業! 我再問他:你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工作,那你如何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工作呢? 他回答:我當然知道,我不喜歡每天八小時都坐在電腦前;我也對女性保養品生意沒興趣。 我說:這些真的是你不喜歡的工作嗎?如果你做電腦動畫後製,做出得獎的作品,你會很驕傲嗎?你會因而就做出興趣來嗎?又如果你販賣女性保養品,做出成果,因而賺了很多錢,你會高興嗎?會因而對女性保養品產生興趣嗎? 他聽了之後,沉吟不語,顯然沒想過這些狀況。 我告訴他:任何工作都是一個複雜的整體,有有趣的一面,也有枯燥的一面;有有成就的一面,也有辛苦的一面;當然有容易的一面,就有困難的一面。我們接受一個工作,喜愛一個工作,就要全盤接受工作的全部,不能因為喜歡工作的某一部分,就接受它;也不能因為不喜歡工作的某一部分,就討厭它。惟當我們全面了解工作的全部之後,我們才能衡量自己喜不喜歡它! 當我們還沒徹底了解一個工作的真相時,我們不能下斷語,說我們喜歡或不喜歡。我們的喜歡通常都是看到那個工作光鮮亮麗的一面;我們的不喜歡,通常也是看到工作辛苦、困難、無趣的一面。我們的喜歡或不喜歡都是武斷孟浪、不切實際的結論。 所以當一個人說不知道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什麼時,其實真正的真相是他並未全心投入任何一項工作,去體會工作的實況好壞,利弊得失,因此他談不上喜歡或不喜歡。 當我們不知什麼是喜歡的工作時,最好的方法是不要挑,不要選擇,只要碰到機會去做一個工作,那就一頭鑽進去,花最大的精神去體會、去理解、去感受,就假設這是自己最喜歡的工作,好好去做,好好學習,一旦全盤了解工作的真相之後,我們才有資格談喜歡或不喜歡。 而當我們全力以赴去做一項工作,一旦做出成果,我們就會喜歡這項工作。喜歡,是我們用全部心思去體驗出來的結論。

工作者要知道喊救命

2020年12月17日
公開
177

我覺得未必要喊救命,只要保持跟長官定期報告進度,並且請求支援就可以了。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chive/Article?StrId=7002542 《商業周刊》第1718期 工作者要知道喊救命 撰文者:何飛鵬 |出刊日期:2020-10-15 一個部門主管向我訴苦,說他們做了一本合印(指和國外出版商一起印刷,然後進口販賣)的書,因為從來沒有做過,不知道如何進口?如何報關?他的團隊摸索了一、兩個禮拜,終於才弄懂,浪費了許多時間。他為同仁因為不懂、沒人可以問、沒人可以教,沒有效率感覺十分痛心,他建議我,公司內應該要有人可以教導,不應該由他們自己摸索。 我說集團內很多兄弟姊妹都有在做合印書,你為什麼不去請教他們呢? 他回答:我知道有人會做合印書,但我們和他們又不熟識,不太好意思去麻煩別人! 我又問:你遭遇困難,我是你的直屬主管,你為什麼不來向我求救呢? 他又回答:我覺得這是我們自己的事,當然應該由自己解決,我不好意思麻煩何先生您啊! 聽了他的回答,我不禁長嘆一聲,這麼老實的員工,遇到困難竟不知道向同事求援,也不知道向老闆求救,只靠自己硬著頭皮想盡辦法解決。最後雖然解決了,可是已經浪費多少寶貴時間,實在是太缺乏效率了。 記得我剛開始工作時,也十分害羞,對老闆交代的事也都想盡辦法使命必達,就算有困難也不敢說,總是設法自己解決。許多時候,因為自己的「硬頸」、愛面子,讓我走了許多冤枉路,直到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事,才讓我學會遇到困難時不能悶在肚子裡,要知道會喊救命。 當時,我的老闆叫我去辦一個活動,這個活動要找十家贊助廠商,每家要出二十萬元贊助活動經費,而我的工作就是要去招募這十家廠商。 老闆給了我一個月去找廠商,我就每天跑斷腿、努力找。第一個十天我找到三家,可是第二個十天,我只找到兩家,到最後一個禮拜,我還是缺五家,就在我十分心慌、不知所措時,我的老闆找我了,他問我狀況如何,可以如期完成嗎?我據實以告,尚缺五家,只剩一星期,我沒把握可以完成! 老闆問我,既然遇到困難,為何不向他求救呢?我說:這是我的工作,完成不了是很沒面子的事,我不好意思向老闆求救。 我的老闆說了我一頓,這個工作,他早已預期我無法完成,他也早有準備,在我向他求救時出手幫忙,只是我始終不開口,他只好出口追問。 老闆告訴我,工作隨時都會遇到各種困難,如果所有工作我們都能完成,就代表我們還沒遭遇真正困難的工作。而遇到完成不了的工作,是稀鬆平常的事,要知道去向別人請教,在必要時更要會向主管喊救命,請主管協助,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身為主管,替部屬排難解紛,協助部屬完成任務,是分內的事。但前提是,部屬遭遇困難時,要主動喊救命、主動尋求協助,主管才會知道該出手了。 工作者不要怕向主管喊救命,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做自己,其實是個假議題:成功的人,都是因為夠會「演」

2020年12月16日
公開
228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eers/blog/3001218   做自己,其實是個假議題:成功的人,都是因為夠會「演」   摘要 比起其他人,成功者不執著於天生人格,學著適應不同舞台,演出不同的角色人格。從外表看來,成功者的人格面向多,顯得複雜難解,骨子裡卻是最有肩膀﹑最有承擔的人。       我在教斜槓課程時,很重視學習效果,都會使用小組討論,以及上台報告。雖然極度燒腦﹑緊張刺激,可是大家都覺得學習之後,馬上討論與報告,馬上烙印在腦子裡,不容易忘記,同時也可以確認學會﹑學通了沒,都非常滿意。 不過,總有極微少數的學員出現不同的聲音,表示他們不習慣這樣的即席討論與報告,和他們天生人格有違,他們會說: 「我天生不會講話。」 「我天生內向害羞。」 「我就是不喜歡與人討論。」 「我想忠於自我,做自己,才會自在。」 你不會只有一種人格   像這樣的反應,我比任何人都懂,因為我天生也是這種人啊!像是開同學會,我一定坐在最不被看見的角落,自始至終不置一詞,靜靜地聆聽﹑點頭與微笑。有一次冷不防地,有位同學突然「當眾」問我一件事,不騙你,我一個字也答不出來,楞在當場。20幾隻眼睛一起看向我,那1分鐘有如天長地久,難熬到想當場挖個地洞鑽進去。 連這麼熟的同學,我都會得「暫時性失語症」,更不用說其他社交場合。可是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假使是工作上有需要,要我站上台發表意見,我也能夠落落大方﹑侃侃而談,甚至下台後,總是有人跟我豎起大拇指說讚。的確,我有個本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我的內容經常令人耳目一新,具有驚艷四座的效果。 所以後來我得出一個結論,人不會只有一種人格,像我至少有2種人格,一種是天生的人格,另一種是職場的人格,而且完全切割,做到幾乎判若兩人的地步。這幾年開始寫作之後,我又發現自己隱藏著第三種人格:寫作的人格,又是另一種風貌。 我上班的對面是一家上市大企業,路上經常會遇見對方的人資主管,便會一邊走一邊聊,直至半年之後,他才敢開口告訴我,過去他看我的文章,觀點犀利﹑用詞直白,一直以為我的個性尖銳﹑難以相處,哪裡知道在貼身觀察半年之後,我竟然是一個相當親和﹑好相處的人,他說: 「你在寫作時,呈現出來的竟然是另一個人。」 我這才注意到,原來在讀者的印象裡,我的寫作風格是犀利直白,和真實的我根本是180度相反,正因此我的文章經常會引爆正反不同立場的論戰,也就不難理解。   高官夫人的多重人格   最近我認識一位高官夫人,發現她也具有多重人格,而且「人格分裂」的程度,我個人只是小巫見大巫。 在我們團裡,有一位辯才無礙的律師,很會開玩笑,炮火轟到哪裡,哪裡只有投降的份。說巧不巧,在吃飯的場合,他坐在高官夫人旁邊,就此掀開一場好戲!說喝酒,夫人是每杯白乾一飲而盡,沒見她皺眉頭﹑沒見她大舌頭,永遠優雅端坐著,更厲害的是一張口就能引起哄堂大笑,而且句句都像東方不敗掩藏在袖裡的繡花針,針針致命。當然,律師後來不得不告饒﹑甘拜下風。 飯罷,回到民宿,大家嚷著要喝茶續攤,只見她第一個走進廚房,捲起袖子,自動自發地低頭洗杯﹑煮水﹑沖茶,手腳俐落,三兩下搞定擺桌。吃飯時,她是一個社交高手;回到家,搖身一變,是個賢妻良母,真的是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令人讚嘆!我悄悄挨過去問她是怎麼做到的,她把頭一甩﹑髮一撥,無限風情地回說: 「我是被訓練出來的。」 接著她滑開手機給我看,讓我見識到什麼是進得臥房。當天是假日,她先生這位政府高官一個人在家,做什麼呢﹖拖地!還拍照傳給太太做報告,讓太太確認工作無誤。看到這兒,已經夠讓人不可置信,還沒完呢,你猜夫人怎麼回?立馬傳回一張照片,是一個鮮紅嘴唇嘟著嘴,表示「乖,親一個」。當下,我都暈了… 她還說,只要有吃飯場合,她先生的長官一定喊她一起來,熱鬧嘛!開心嘛!長官跟她先生不只一次說,應該是她當官才對。可見得,她先生能夠升到高官,跟她善於社交大有關係;而她先生能夠在外面衝鋒陷陣,也是因為她善於理家,讓先生無後顧之憂,這就是旺夫啊! 你想想看,這樣的太太,哪個先生不愛?捏著手指數一數,她至少有3種人格,包括社交人格﹑家庭人格﹑婚姻人格。人格多,並沒有造成她精神分裂,反而讓她的先生的事業飛黃騰達﹑兩人的婚姻幸福美滿。   成功者,都是好演員   相反的,一般人都有個執著,堅持人格只能有一種,再多就負荷不了﹑分裂崩潰,其實是多慮了,只要多多練習,足以跨越既有的人格,進入到另一種人格。因為在人生中,有不同舞台﹑不同腳本,我們各有不同角色需要扮演,而唯一的責任就是當一個稱職的演員,恰如其分地演出。 所以,什麼是成功者?仔細去觀察,會發現他們不過各個是好演員,在每個舞台照著腳本演著角色罷了。比起其他人,成功者不執著於天生人格,學著適應不同舞台,願意接受挑戰﹑自我突破,演出不同的角色人格。從外表看來,成功者的人格面向多,顯得複雜難解,骨子裡卻是最有肩膀﹑最有承擔的人。 在家裡一個人,當然可以做自己,愛怎麼著就怎麼著,盡情演出天生人格;但是當家裡有其他人,要扮演兒女或手足,成家之後是配偶或父母,如果依舊用同一種人格演出,人際關係就會錯置,難以融洽。到了職場,擔任屬下或主管,還堅持做自己,恐怕只會得到一個結果:回家吃自己﹑做自己,如願以償。 穿梭在不同舞台﹑扮演不同角色,卻感覺卡卡時,建議你不妨想像自己是一顆鑽石,切割越多,面向越多,鑽石越閃亮,想辦法展現自己的另一個人格吧!如果一心一意忠於自己﹑只求自在﹑只想做自己,這是我執,不過是在告訴別人,自己的承擔力低﹑適應力弱﹑學習力差罷了,反而是輸了未來。

Here & Now

2020年12月14日
公開
267

Here & Now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chive/Article/Index?StrId=7002671   「Terry,你為什麼決定留鬍子?」我在街上碰到許久沒見的老朋友Terry,發現他留了很有個性的山羊鬍。他是一家汽車零組件公司的國際業務總監,在疫情之前,他幾乎每個月飛一趟美國或歐洲拜訪客戶。 Terry留鬍子的原因很有趣,他解釋因為疫情的關係,自今年農曆年後就無法飛海外出差,所以只能仰賴網路視訊與美國和歐洲客戶會面,而這些客戶也都因為疫情在家工作,每個人都懶得刮鬍子。看著許多已經成為好朋友的客戶,一個個都長出了大鬍子,Terry決定與他們站在同一陣線,因此也來留鬍子。 他聊到無法親身與客戶見面確實使工作變得更加困難,但也帶來好處。雖然只能透過視訊溝通,但現在反而得以進入客戶的家,更了解他們的生活,甚至可以認識他們的家人,與客戶關係更密切。在過去,即使Terry大老遠一路飛到赫爾辛基,可能只進得了客戶公司的會議室。 我發現利用網路視訊進行遠距溝通時,反而更容易將人帶入Here與Now。透過網路攝影機,飄移的眼神將變得非常明顯,再加上畫面上會同時看到自己的影像,無形中也造成必須專注的壓力。在人與人的溝通中,肢體語言與表情有時甚至比說出來的言語更重要。凝視的眼神(the Gaze)是你讓人感受到你存在最有力的工具,就如同蒙娜麗莎使人印象深刻的原因,就是她的凝視,而不是她的微笑。在Zoom、Google Meet、FaceTime等平台上通話時,與會者的注意力反而成為屏幕上的焦點。 反觀線下面對面的會議,我也觀察到越來越多的人(包括我自己),開會時的眼神不時盯著自己手上或是面前的手機、平板或筆電屏幕,反而缺乏眼神的交流和關注,我們永遠無法知道他們是否在做筆記、上網、玩Game,還是回覆Line訊息,似乎螢幕上的事情,比同一個空間中面對面的討論重要得多。 諷刺的是,我們可以在同一空間中面對面開會,但我們的注意力卻不在此時此地,反倒當我們透過網路視訊與地球的另一端線上交談時,才會全神貫注於此刻正在發生的進行式,讓多方即使不是同在「Here」,卻能迫使與會者都同在「Now」。 或許現今該思考的是:我們是否需要透過屏幕上的視訊,才會有更真實的存在感?

幾篇關於『同學會』的文章

2020年10月07日
公開
138

◎◎幾篇關於『同學會』的文章: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eers/blog/18746 當年只差3分沒考上台大醫科...一場半世紀的同學會:18歲痛哭的事,68歲發現其實不重要   這活動還不錯:每個人按學號上台,限定在10分鐘內談家庭、事業、興趣及分享人生智慧。 *********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eers/blog/16746 輸在起跑點,就註定是魯蛇?高中畢業30年後的同學會...人生教會我的5件事   這些都是一群畢業30年的北一女校友趁同學會之際,寫下各自人生與工作裡的衝撞、妥協、困頓與釋懷,集結成《時間教會我的事》一書。 ********* 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1283 洪雪珍/其實,不是每個人都想參加同學會   這篇文章我過很多遍,同學會,說不比較是騙人的!但是我很喜歡聽到同學聊到過去學校點滴,喚起大家共同的回憶! *********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eers/blog/25618 有錢人和窮人都不會來...一個30歲的感嘆:同學會只是同批人確認「原來,你還是老樣子」   30歲的感嘆:沒事,千萬別想不開去參加同學會! *********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eers/blog/18772 深夜熱炒店的一場同學會:醫師爆肝時薪才100元、設計師趕通宵沒加班費...七年級生到底哪裡草莓了?   七年級生的一場同學會!真慘~~好命的七年級,你們還有時間,儘管你們窮得只剩下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