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WUWOW線上英文】好評回文活動將延後於4/24開跑,為感謝配合,BBH將提供神秘加碼好禮唷,敬請期待!

張無忌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等你賺大錢、有時間才想帶爸媽去旅行,父母已經走不動了

2019年10月14日
公開
114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6492   等你賺大錢、有時間才想帶爸媽去旅行,父母已經走不動了   圖片來源:雪兒提供 等你賺大錢、有時間才想帶爸媽去旅行,父母已經走不動了 天下部落格 文  雪兒 Cher  2019-08-19 調整字體尺寸 每一次訂機票之前,我都會問自己「真的嗎?」畢竟帶家人自助旅行跟獨自出走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個人崩潰跟一家人崩潰,我寧可選前者。但是,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都不會做了。     ▌重磅觀點、即時分析,快加入天下雜誌LINE >> 這兩三年,我幾乎把時間都留給家庭,去年我帶了爸媽去汶萊、馬來西亞、韓國、印尼、南美,今年準備帶他們去瑞士跟巴爾幹旅行。 旅行歸來後的改變是──現狀沒有改變 某天聚會有人問我:「長途旅行回來之後,有什麼改變?」 我說:「沒有改變,街道一樣,電視一樣,狗屁倒灶的鳥事仍然天天都發生,只有我變得不一樣,我愛上了旅行,不想放棄出走,想要過的自由,不想束縛在朝九晚五討厭的辦公桌前。」 即使身陷職場,還是學著找時間努力飛翔,一開始身邊的人覺得我奇怪,後來他們發現我過得比以前快樂,原來旅行並不是單純的吃喝買,更多的是發現自己存在的美好。 現狀沒有改變,我的心態卻已經改變 慢慢的,一樣的世界因為我的快樂起了化學變化,曾經極力阻止我出走的那些人們,逐漸跟我一起踏上未知的道路,是的,自助旅行一點都不難,語言跟錢都不是問題,重要的是勇氣。 決定帶家人一起揹著背包去旅行,出外相處比在家生活還困難,重要的還是不怕死的勇氣,相信每一次慘烈戰役後,會擁有彼此最珍惜的回憶。 想想人生不就是如此有趣。 帶家人去旅行,是旅程多年後最大的改變 曾經我想逃離這個家,離家出走後卻很思念這裡的味道,曾發誓絕對不會帶家人出國,沒想到多年之後竟然帶著她們一起旅行,或許這個世界沒有一定的定律。       爸爸說,隔壁的鄰居上週進了醫院後到現在還沒出來,這個年紀看了太多失去,也怕哪天就輪到自己。 爸爸說,賺了一輩子的錢也帶不進棺材裡,能走多遠,就去多遠,為了準備出門,他會好好保養身體。 爸爸說,人生的畢業旅行,最後一個國家是天國,除此之外你沒有不能去的地方。 我心想,若無法讓你牽著我的手走到紅毯的另一端,那麼帶你們走去世界的彼岸,不也是一種幸福。 別說,以後我再帶你去旅行,人生沒有太多的以後 別說,以後賺了錢再帶你去旅行。 別說,以後有了時間再去環遊世界。 別說,以後。 人生沒有太多的以後,為你不知道以後的自己會發生什麼意外。趁著自己還可以,我努力飛翔,跌到,再爬起來。 不要有一天後悔了,沒有在他們健康時,帶他們去想去的地方,即使整趟旅程你們都在互相生氣。 (本文授權轉載自 雪兒 Cher Blog ,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即溶咖啡評比:三合一熱量是研磨咖啡的20倍

2019年10月14日
公開
123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7051   即溶咖啡評比:三合一熱量是研磨咖啡的20倍 圖片來源 / 陳德信 2013/05/01 · 作者 / 王暄茹 · 出處 / 康健雜誌 第174期  放大字體 喝咖啡不能只求快速、方便、便宜就好,三合一咖啡內含多種人工添加物,已達六合一、七合一;你以為比較健康的無糖二合一其實內含高脂肪,吃了更不健康;三合一的熱量根本是濾掛式研磨咖啡的20倍……。你真的還想喝三合一、二合一嗎? 三合一即溶咖啡的方便性,提高了「喝咖啡」的普及性。根據調查,台灣人每人每年平均喝掉約120杯咖啡,其中,最多的還是三合一即溶咖啡(28%),其次才是便利商店的罐裝和研磨咖啡(21%)。 但很多喝三合一即溶咖啡的人不太深究品質。在台大開設咖啡學的農藝學系助理教授王裕文觀察發現,因為三合一咖啡較研磨咖啡便宜,消費者對於低價產品不好要求過高品質,久而久之,有些人也就不在乎自己喝了什麼東西。 你有沒有疑惑過,方便、易快速沖泡的即溶咖啡裡究竟是什麼?《康健》蒐集28項市售三合一、二合一及濾掛式研磨咖啡產品進行分析比較,從食品營養及咖啡品質角度進行探討,提出下列五大提醒。 1.你以為的無糖咖啡, 其實是高脂 每人每天從脂肪所攝取的熱量應只佔總熱量的10~20%,最多不超過30%。當一項產品的脂肪熱量比例超過30%,就進入了「高脂」的危險範圍,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助理教授劉沁瑜提醒。 《康健》在調查分析中發現,不論是三合一或二合一咖啡,脂肪含量比例幾乎全都過高。從市售三合一咖啡的營養標示資料計算,真鍋曼特寧和貝納頌經典曼特寧的脂肪熱量比例都超過30%。 更驚人的是,在「無糖」二合一咖啡背後,其實隱藏著「高脂」的真相。你可能以為無糖二合一咖啡比較健康,但數字會說話,二合一咖啡的脂肪熱量全都超過30%,甚至,真鍋經典無糖二合一及UCC炭燒二合一的脂肪熱量比例達50%以上。 相較於濾掛式研磨咖啡的脂肪含量幾乎為零,你喝哪一種咖啡,就決定了脂肪攝取量。 2.便利的三合一、二合一, 含了60~80%的奶精與糖 奶精、糖、咖啡豆都有碳水化合物。比較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醣密度)發現,三合一、二合一的碳水化合物比例與濾掛式咖啡相差6~8倍,其中的差異就是糖和奶精。 以濾掛式咖啡為例,醣密度是0.1,意即一包10克的咖啡粉只有1克是碳水化合物,且是來自於咖啡本身。 但三合一、二合一咖啡就完全不同,三合一咖啡的醣密度高達0.7~0.8,也就是說,在一份20克的三合一咖啡中,有12~16克是碳水化合物,且大多來自於糖和奶精,幾乎如含糖飲料一般。 二合一咖啡雖然沒加糖,但奶精也有碳水化合物,因此,醣密度雖比三合一的稍低,但也在0.6上下,僅UCC的炭燒二合一較低(醣密度0.4)。 若不計算份量差異,各品牌三合一咖啡單一包裝的熱量可達1.6倍;若與濾掛式咖啡相比,熱量差異超過20倍。   以UCC原味綜合便利沖咖啡(濾掛式)為例,熱量只有4卡,但UCC精選綜合三合一的熱量78.6卡,相差20倍;西雅圖即品曼特寧和貝納頌經典曼特寧都超過90卡,差異達23倍之多。 熱量密度為每公克食品所產生的熱量,若密度超過4,就屬高熱量食品。 調查發現: ▼每個品牌的三合一咖啡的熱量密度全都超過標準。 ▼二合一咖啡的數字則是兩極化,UCC和貝納頌無糖二合一的熱量密度的確低了點,分別是3.8及3.2,但雀巢和伯朗二合一的熱量密度卻飆到5以上。 ▼濾掛式咖啡的熱量密度僅0.4~0.6不等。 資料分析過程也發現,有些品牌的熱量標示與依三大營養素實際計算的有出入,劉沁瑜直言,「這要如何讓消費者了解咖啡裡究竟含有什麼?!」 3.無法驗證咖啡品質及含量 其實,即溶咖啡粉不論三合一或二合一,一開始就有香氣不足的缺點。「喝咖啡最重要的是香氣,但香氣會在即溶咖啡冷凍乾燥的製程中被破壞,只留下焦苦味,」曾獲得2010年亞洲咖啡大師比賽冠軍、現任曼咖啡副理的莊宏彰坦言。 莊宏彰和王裕文都懷疑,拿來做三合一、二合一咖啡的咖啡豆可能是品質最低階的豆子,因為從價格來看,低價咖啡很難兼具品質。   王裕文以工廠價為零售價四分之一估算,假設一包三合一12元,工廠價就是3塊,扣掉包裝算1塊,還有糖、奶精和利潤,咖啡大概只有5毛錢。但泡一杯120cc的研磨咖啡需要7~10克咖啡豆,1磅(454克)咖啡豆可沖45杯咖啡,若1磅咖啡豆400元,則一杯咖啡的咖啡豆要9元。所以是9元與5毛錢咖啡之比,換言之,研磨咖啡的成本是三合一的18倍。 而等到磨成粉又混和了砂糖、奶精之後的三合一咖啡更讓人無從判斷咖啡品質。 如果選擇使用阿拉比卡咖啡豆的三合一品質會比較好嗎?那也不一定,王裕文解釋,品種不代表品質保證,因為品質也和採集技術及品管有關。莊宏彰則提醒,選擇阿拉比卡當然可以,但無法確認它的含量是100%還是5~10%。 咖啡的含量多寡又該如何判斷?依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食品內容物為兩種或兩種以上時,應依其含量多寡由高至低標示,所以,使用量最多的排第一、最少的擺最後。 分析各家廠牌三合一、二合一的內容物,不是「奶精、糖、咖啡」就是「糖、奶精、咖啡」,只有西雅圖即品拿鐵和摩卡特調三合一的咖啡成分排在第一順位。 二合一咖啡也只有UCC炭燒二合一及摩卡無糖拿鐵二合一的成分以咖啡為主,其餘都是「奶精、即溶咖啡」。 4.除了奶精、糖, 還有澱粉和香料 劉沁瑜指出,三合一咖啡最大的問題就是奶精。大部份三合一咖啡的成分都是奶精、砂糖、即溶咖啡,看來成分單純,但實際上奶精就含葡萄糖漿、氫化植物油、酪蛋白鈉、穩定劑、乳化劑、抗結劑等人工添加物。 除了奶精成分複雜之外,其實「三合一」咖啡是「六合一」甚至「七合一」。因為有些產品還添加色素、香料、食鹽等,有的摻了麥芽糊精、糊精纖維等澱粉類添加物為咖啡增加濃稠度,劉沁瑜說。其中,貝納頌經典曼特寧的無糖二合一咖啡,還添加了甜味劑─麥芽糖醇。 在塑化劑事件中,各種糖漿、乳化劑都是令人聞之色變的人工添加物;有些代糖也存在著健康危害的爭議。如果你想吃的是真食物,最好離人工添加物遠一些。 5.怎樣自己泡杯好咖啡? 當我們真的沒時間,想要簡單快速地泡杯三合一、二合一咖啡時,有沒有比較聰明、健康的喝法?「沒有!」專家們都斬釘截鐵地說。「我們是不喝也不敢喝,喝了研磨咖啡,知道它的好之後,就回不去了,」王裕文笑嘆。 莊宏彰自從接觸研磨咖啡就不再碰三合一;王裕文也將近二十年沒喝過三合一,頂多出國時帶濾掛式的咖啡隨身包。 想要自己沖泡咖啡,咖啡專家建議掌握以下三點。 1‧選擇成分單純的濾掛式研磨咖啡。王裕文建議,濾掛式咖啡對於沒時間、沒器材煮咖啡的人是一個方便的選擇。但最好是購買咖啡館自製的掛耳包,因為相較於食品大廠,咖啡館的市場小、庫存少,咖啡粉會比較新鮮,而且喝之前還能檢查一下粉末有無異狀、聞一下是否有油耗味。 2‧聰明濾杯用濾泡原理,省時又不需要練習技術。莊宏彰沒時間慢慢煮咖啡時就使用聰明濾杯,類似傳統的咖啡濾杯但杯底有個卡榫,只要放上濾紙、倒入咖啡粉、沖熱水攪拌,等1分鐘,將濾杯放到馬克杯上,卡榫一扣開始滴濾,前後不用5分鐘,就能泡出2~4人份的咖啡。 3‧喝不慣黑咖啡的人,建議要選好的糖和奶,酌量添加。王裕文建議用細冰糖較不會影響咖啡原味;莊宏彰則喜歡用棉糖,「用果糖,味道可以很純但香氣被壓抑;用砂糖,咖啡味道能上揚;棉糖則可把咖啡和牛奶連結得很漂亮。」 至於奶,鮮奶是首選。如果要更健康些,劉沁瑜建議加低脂鮮奶,她自己每天早上都會泡一杯濾掛式咖啡,和先生一人一半約1/4杯,再添加3/4杯的低脂鮮乳或無糖豆漿。 如果上述方法都不適合你,你還是想買三合一或二合一即溶咖啡,建議查看包裝上的食品標示成分列在第一位的是不是咖啡,並確認沒有奶精和糖以外的添加物。 編按:此文為2013年發表,文中人、事、物背景或已有調整、變動,造成不便還請見諒。

癌症如何不復發? 常常問自己6個問題

2019年10月14日
公開
92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2652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康健雜誌 文  謝懿安  2017-05-24 「醫師,我該怎麼做才不會再得癌症?」是許多癌友治療完成後,心裡揮之不去的煩惱。該如何做,能讓癌症不復發?     「有形的癌可以透過中、西醫共同治療,但害怕復發的無形癌,就要靠放寬心來幫助自己,」2017《康健雜誌》「癌症治療心契機論壇」中,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院長許中華,一語道破預防癌復發的關鍵。 看超過萬名癌症病患,許中華發現,很多罹癌病人都把太多責任、壓力攬在自己身上。有的放不下事業;有的總是把老公、小孩放在自己前面,從沒對自己好一點。 「公司少了你也不會關掉;下次買菜時,記得先買自己想吃的菜,不要都只為了老公、小孩,」許中華一語輕鬆,讓台下民眾頻頻點頭、笑出聲。 寬心改變自己  才能揮別癌復發陰影 但輕鬆的背後也有他多年的感嘆。許中華說,常看到病人因為不同的執著,而沒照顧好自己,賠上了健康。要能學習放下這些執著,才能真正與癌細胞和平相處。 除了練習放寬心,對自己好一點,他也鼓勵病友要能夠靜下來,去反省自己生病的原因,不讓恐懼掌握自己,反而得不償失。 「先天基因雖然註定了,但後天因素可以靠我們改變,」癌症治療不只是吃藥、看醫生,還要透過全方位調整,才能有效改善。 他感嘆,許多人沒有去面對為何會生病的原因,卻想靠別人介紹的昂貴保健食品來改善,花了許多錢,但無助於恢復。「每個人體質不同,在別人身上有效,對自己不一定有效,更何況許多不肖廠商都是透過病人、家屬的恐懼,販賣不實商品。」       他強調,治療癌症,一定要釐清自己生病因子是什麼。如果生活作息、飲食、壓力等後天致癌因子沒有調整,只單吃某些保健食品,怎麼可能會好?若是不清楚哪些東西可以幫助自己,可以多參加相關專業演講、加入病友團體,接收正確知識,才有幫助。 許中華建議,想要超越存活率,走出復發幽谷,除了接受正規醫療外,讓自己的心安下來很重要。正派的信仰、病友團體的支持、醫師與家人的鼓勵都能夠幫助我們遠離恐懼,打開心結,好好面對病痛。 許中華提供6步驟,時時問自己有沒有做到,就有機會遠離癌復發: 1.改了沒 檢視自己有哪些壞習慣,有沒有不再熬夜、吃東西改變有節制,不要治療結束後,又回到不好的生活作息、飲食。 2.做了沒 治療時,都知道要做對自己健康有幫助的事情,如每天走一萬步、幾點就去睡,不要治療結束後,都拋到腦後去。對自己健康有益的事要能持續做。 3.看淡一些 放下自己的堅持、過度忍耐的個性,不管是病人跟家屬,都要學會看淡,否則仍然執著在許多事情上,無助於維持健康。 4.沒差異 「少了你,春夏秋冬還是會輪轉,」許中華想表達,很多時候我們把自己看得太重,工作、家庭的責任好像非自己扛起不可,但常常沒有這麼重要,也沒有因為你少管,公司就倒了。要學會放寬心。 5.靜下來 每天留點時間、在合適的地方靜下來,去反省自己的壞習慣是否有改過來,有沒有善待自己。 6.對自己好一點 「你值得對自己好一點」,很多得癌症的人,都是把責任、壓力放在自己身上,生病後,不值得再賠掉一次健康,練習多對自己好一些。 放寬心,靜下來面對、改變自己,每個人都有機會不讓癌症再上身。 (本文轉載自康健雜誌)

獨家專訪群暉創辦人翁英暉 他如何讓宏達電賺到第一桶金,打造百分之百MIT品牌?

2019年10月14日
公開
121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7095   圖中為群暉董事長翁英暉 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獨家專訪群暉創辦人翁英暉 他如何讓宏達電賺到第一桶金,打造百分之百MIT品牌? Web Only 文  黃亦筠  2019-10-03 許多台灣人沒有聽過「群暉」,更沒聽過翁英暉。但當年是他,讓宏達電賺了第一桶金,他創立百分之百MIT的「Synology」品牌,年獲利已媲美華碩,更是繼群聯之後,近10多年以來台灣第二隻貨真價實的科技獨角獸。翁英暉怎麼做到的?     台灣科技業一直有個論述:自從2000年,26歲的馬來西亞華人潘健成和幾個交大同學一起創立了群聯電子,台灣這10多年來再也沒有出現第二家「獨角獸」等級的科技新創。(延伸閱讀:就在明年美國總統大選前!獨家專訪潘健成:美光可望攜手紫光,向中國示好) 獨角獸的定義是,創立不到10年,市值便超過10億美元的新創企業。 其實,在擠滿上市櫃公司的科學園區之外,台灣還有一家堪稱為「獨角獸」的未上市公司:由兩名微軟人翁英暉、廖群在台北長安西路一棟股票號子樓上所創立的群暉科技。(延伸閱讀:群暉科技 台北後火車站的吸才基地) 同樣於2000年成立的群暉,靠著賣一台宛如烤麵包機大小的「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路儲存伺服器),在歐洲拿下逾五成市占,曾連續超過7年成長達60%。(延伸閱讀:雲端隱形冠軍:我們是「台大資工幫」!) 一台台貼上「Synology」、銷售全球的NAS,是百分之百台灣在地研發與製造組裝的科技品牌。 8月31日,群暉舉辦開發者大會,週六早晨上百名IT人員擠滿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的會議室。首先登台的,竟是一身白色襯衫、灰髮、身材削瘦的董事長翁英暉。 這位從不曾在媒體曝光,以神祕低調著稱的創辦人首度在自家開發者大會現身,台下員工議論紛紛,許多人都是第一次見到翁英暉,但他開場完立即把舞台還給員工,低調離場。 打造亞洲最大的軟體生態圈 目前群暉營收約120億台幣,已經是國內NAS品牌龍頭廠。其他台灣競爭者都有集團奧援,例如,威聯通有母公司威達電、華云科技最大股東為華碩。相較之下,群暉只有翁英暉夫妻、另一位創辦人廖群以及員工持股。(延伸閱讀:威聯通 製造到品牌,全都一手掌握) 「營收不是最重要的,」群暉科技董事長翁英暉接受《天下》獨家專訪時話鋒一轉,「獲利更重要。」 他不願透露群暉的獲利數字,只低調說和華碩2018年獲利數字約莫相同。 2018年華碩營收超過3千億,稅後純益42億元。以群暉營收120億來算,超過30%的獲利率,已經是台積電等級(台積2018年稅後純益率34%)的超強獲利能力。 若以美國NAS同業Netapp的13倍本益比、台灣雲端同業緯穎的14倍本益比推算,群暉的估值的確超過500億台幣,可列入獨角獸等級。 這位低調的董事長,今年不但回鍋任執行長,更大手筆把分散在長安西路與承德路上的3處辦公室、超過600名員工,全整合到板橋遠東T-Park內廣達4,500坪的新辦公空間內,對面就是Google正在興建的未來亞洲最大研發大樓。 群暉董事長翁英暉希望公司能和國際一流品牌一樣有價值,打造出亞洲最大的軟體生態圈。(劉國泰攝) 由於群暉在科技圈之外知名度不高,當時遠東T-Park銷售人員不只沒聽過,還一度疑惑翁英暉能否負擔得起這麼大的坪數,這反而激起他的鬥志。 「我還有蠻大的野心,想讓Synology和國際一流品牌一樣有價值,」翁英暉說。 根據Gartner的分類,在NAS領域5千美元以上的高價品是翁英暉口中國際一級大廠EMC、NetApp等的天下。至於全球個人及中小企業所依賴的5千元以下產品,則幾乎都是台灣品牌的天下,群暉更是當中的佼佼者。 近年,群暉打算更上一層樓,將一台台猶如私有雲的NAS和自己打造的公有雲無縫結合,使用者用群暉提供的儲存、備份、分享的資料管理服務,和自己研發的商業軟體如mail、多媒體、社群通訊軟體等應用工具,說穿了就宛如打造一個台灣版微軟的雲端服務,只是群暉有自己品牌的硬體。 「我們不只是賣一台台的NAS硬體,而是想打造亞洲最大的軟體生態圈,」已經一頭灰髮的翁英暉講述心中品牌升級的願景,雄心不輸年輕創業家。 但外界好奇,這位作風比誰都低調,夢想卻比誰都大膽,能在台灣科技品牌一一受挫之時,讓Synology成為高含金量品牌的翁英暉,到底是什麼來歷? 台灣手機品牌hTC起飛的關鍵 台大森林系畢業的翁英暉,在網際網路起飛前的1990年進入微軟,那時微軟還沒有推出視窗(Windows)。他從DOS產品賣起,一路在台灣微軟做到OEM事業部副總經理,接觸的都是台灣一線PC品牌、代工大廠。 「後來windows衍生出windows CE,台灣會是大本營,微軟給我一個任務,準備帶一個team做adaptation(產品調適落地)的工作,」提起過去在微軟的事,他很低調。 1996年美國微軟首次發表WinCE作業系統,當時擔任微軟台灣公司副總經理的翁英暉,打電話給在大眾集團的王雪紅,希望將作業系統授權給大眾開發手持式產品使用,無意間成為日後宏達電創業作的一顆重要星火。(王建棟攝) 宏達電大股東暨創辦人王雪紅在《上帝給王雪紅的十堂課》書中,詳細描寫了接下來的經過。 1996年,美國微軟首次發表WinCE作業系統,計畫搶攻手持式裝置市場。過不久,當時任職微軟台灣公司副總經理的翁英暉,打電話給在大眾集團的王雪紅,希望將作業系統授權給大眾開發手持式產品使用。 過沒3天,出身台灣迪吉多的卓火土也打電話給王雪紅,雙方不約而同都提到發展手持式裝置產品的計畫。 「我記得非常清楚,為了推廣WinCE平台,翁英暉以及吳勝雄(前台灣微軟消費通路事業群總經理)約我和陳文琦一起吃飯。我們在台塑大樓旁邊的宏國大樓樓下的會員俱樂部見面,這是我第一次看到WinCE,」王雪紅在《上帝給王雪紅的十堂課》中回憶。 王雪紅認為,以當時的環境,雖然WinCE平台的普及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是手持式裝置市場有機會起來,成為市場主流。因此,當翁英暉向王雪紅遊說,微軟要授權WinCE給大眾集團時,王雪紅很心動。 那時,美商3 COM主導的Palm作業系統,在個人數位助理器(PDA)市場上已經是傲視全球的第一品牌,微軟為了和Palm一爭高下,積極推廣WinCE平台產品,並廣發英雄帖,力邀全球前10大電腦廠加入。 當時宏達電沒有正式成立,卓火土就常和王雪紅、陳文琦、周永明(前宏達電執行長)、陳文俊(前宏達電營運長)等人一起討論,宏達電成立之後的第一個產品要做什麼? 在90年代,PDA市場是Palm作業系統的天下──全球有九成以上是Palm系統,手機龍頭諾基亞開發的Symbian、Linux分居第二、第三,但是相較於Palm的市佔率,根本微不足道。 然而,周永明比較認同微軟手持式裝置(Handheld PC,HPC)的概念,雖然技術較複雜,但是未來發展空間更大,於是決定投入作業系統還不成熟的WinCE平台,並獲得王雪紅和卓火土的支持。 宏達電創立之後的第一桶金,為HP、Compaq代工的手持電腦(PDA),正是搭載微軟的平台。 (黃明堂攝) 「在微軟我不只是做sales,我非常喜歡新東西新技術,會很熱情去建議你要upgrade,去建議廠商可以使用這些,」回憶無意間成為宏達電創業作的一顆重要星火,翁英暉顯得輕描淡寫。 喜歡新東西新挑戰,加上當時接觸到台灣代工廠,深深覺得台灣廠都在幫外國廠打工,產品核心技術價值不高,賺的都是辛苦錢。 創業踢到第一塊鐵板:市場還未成熟 離開微軟之後,翁英暉靠著自己的積蓄,在2000年創業,但思維上仍深受微軟影響。一名了解群暉的NAS公司主管坦言,他們一開始是單純做一家軟體授權公司,如果微軟賣的是電腦軟體授權,翁英暉與廖群則是看到了伺服器軟體授權的利基市場。 翁英暉一開始就鎖定要做資料管理,「但我總要找個殼,就是NAS,那時候還不敢說要做到資料管理,只先專注在做儲存。」 翁英暉主攻的是browser based的儲存設備,但是要避免被微軟windows綁住。如果群暉的產品底層要跑windows,翁英暉很清楚自己就會落入台灣其他科技品牌及代工廠同樣的宿命。 「所以我們一開始就避開wIndows,」翁英暉說。只是現實很殘酷,剛開始群暉跌跌撞撞十分辛苦。 「做軟體授權,一個copy 25塊美金,加上軟硬整合又還不太成熟,」一名前群暉主管坦言,當時公司營收時好時壞,一度瀕臨關門的邊緣。 「一開始真的是吃足了苦頭,要做browser based的軟體,但是早期browser還沒有那麼成熟,連html上的工具都還很有限,」翁英暉當時一度很想回頭做window based的儲存,但死撐著不回頭。 「好險我們沒有回去做,」即便出身微軟,翁英暉卻下了創業以來極為冒險、卻意外正確的一步棋。 「那段時間真的是驚心動魄,」群暉科技開發部資深副總經理呂青鴻回憶。 呂青鴻於2000年台大資工系畢業後,就被群暉另一位創辦人、負責工程師招募的廖群應徵進群暉。呂青鴻記得很清楚,當時翁英暉為公司訂下的願景就是,「要做亞洲的EMC」。 那時群暉切入NAS的時間點,國際大廠EMC、NetApps都在做Fortune 500企業。 學習豐田企業打入北美市場的模式 翁英暉知道公司資源有限,也不可能以一個後進品牌攻入EMC、NetApp的高階市場。因此,他學習起豐田汽車當年打入北美市場的模式。 這些歐美大廠專門做高階市場,翁英暉決定避開這塊他口中「too crowded」的高階市場,從底層的專業級使用者(power user)以及中小企業市場開始切入。 「這塊市場美國企業沒有太大興趣,我們就從這塊慢慢往上做,慢慢把他們的底吃掉,這就是Toyota策略,」翁英暉說,因為你要開賓士住豪宅的人,去開小車住公寓,他絕對無法接受。 當年豐田汽車進入北美市場,必定會面臨大品牌通用、福特,豐田汽車的競爭,於是決定先切入600美金一台的小車市場,先把這塊吃掉,迫使通用和福特往更上層市場轉移,豐田再跟著慢慢往上吃。 除了NAS硬體另之外,以軟體起家的群暉,更發展一系列以NAS為核心的6大解決方案,包括「備份、檔案管理服務、生產工具,純儲存、監控、多媒體」。基本上買了群暉的軟硬體服務,辦公室所需要的內部軟體,從儲存、Mail、通訊等都可以包辦。 「我們當年一台機器大概才100美金,現在一台可以達到一萬美金,」翁英暉說。 (劉國泰攝) Power user愛用群暉,覺得價格便宜但功能很好用,這群power user大部分都是各大企業MIS部門的員工,漸漸的把群暉的產品帶入企業,譬如美國羅氏藥廠就是這樣開始運用群暉的NAS。 好幾年,群暉在power user領域所向無敵,歐洲市占超過五成,連續7年成長率都達60%。「對我而言,競爭力的definition就是這樣,一層往上一層吃掉,這就是我們的競爭力,」他說。 群暉逐漸往商業用領域走,但也因此遇到創業以來第二塊鐵板。 第二塊鐵板:企業客戶的要求不同 以前power user對產品的要求是快、新鮮感,一旦用了群暉產品之後覺得不好用或是發現問題,還會幫著解題、測試。但是,企業客戶不同,產品要耐久、穩定。 剛決定轉攻企業客戶,群暉上從翁英暉、下到產品工程師,晚上都不敢睡覺,email裡客戶的問題信如雪片般飛來。 「那真的是完全不一樣的mindset,從開發到測試產品、再到上市,對工程師的要求也不同,99%到99.99%的差距,我們就要花很大的力氣調整,」呂青鴻坦言是非常不容易的挑戰。 群暉應用開發部副總劉家宇記得,翁英暉幾乎每天帶著工程師,一起看客戶寄來的email、了解問題,也挖掘客戶新需求。 2009年進入群暉的劉家宇,目前負責群暉這兩年新發展的雲端服務產品C2,帶著團隊在遙遠的德國法蘭克福建了3座數據中心,等於建了群暉自己的公有雲來搭配NAS,對客戶推出混和雲的資料管理服務。這就是看客戶回饋信時,發現客戶希望不同裝置內的資料儲存與備份,能夠同步且不遺漏。 當時外從通路、到死忠的使用者都感覺,「群暉產品推出的速度變慢了,」翁英暉很清楚這些評語,但堅持這是必要的犧牲,產品沒有問題才能出去。 (劉國泰攝) 「我們真的是不斷測試,改到產品讓大家滿意,才出去發表,」留著小鬍子、一臉新新人類阿宅造型的劉家宇坦言,剛開始確實很磨人。 曾有一度高峰成長率高達60%的群暉,因為轉型做企業客戶,成長變得平甚至零成長。經過兩年多的調整,如今群暉成長率又恢復到雙位數成長,且企業客戶佔營收比重,已從5年前的三成,提高為七成。 以劉家宇正在負責的新雲端服務來說,2年來建了2座資料中心,第一座蓋好半年就賣掉超過一半,下一座佈建是前一座總量的2倍,也已經賣光容量,目前已經在蓋第3座,累積了3萬個客戶,需求強勁。 「我們當時就決定要建立一個以軟體為核心價值的公司,今天PC、mobile phone的價值也建立在軟體上頭,」翁英暉很堅持in house就要有打造整套軟體生態系的能力,這才是群暉的競爭力。 台灣版的Google,資工系人才夢想進入的公司 但低調的翁英暉每天早上班也早下班,很少在辦公室待超過晚上6點。這家聚集台灣頂尖學府資工系人才的公司,向來都充分授權,年紀輕輕的員工能全程參與從研發到產品上市的過程,十分有成就感,而不會產生只是組織中小螺絲的感覺。 翁英暉打趣的說,早年還名不見經傳的群暉因為徵才標準嚴苛,在資工電機人才全往科學園區科技大廠跑的年代,還被來應徵的人在PTT上寫下「生吃都不夠,還曬成乾」的評語,譏諷這家小公司的挑剔沒道理。 但如今在PTT版上,不僅流傳著應徵群暉的考古題,群暉更成了許多資工系人才夢想進入的公司,形同台灣版的Google。 「他們家流出來的人,還真的不多,挖角也不是那麼容易,」一名群暉競爭對手公司總經理坦言,群暉有其吸引人才之處。 「我們的團隊很聰明,要管理一群很聰明的人不能軍事化管理,你要給他們好題目,有了好題目每個人會搶著去解,我的功能就是找到好題目,」翁英暉坦言。 「他一直很有熱情,很多人做10年、20年可能就鬆懈了,但他很堅持,很有意志力,要這個品牌立足台灣,走向全世界,」群暉創立之後第一批進入公司的呂青鴻觀察這位共事近20年的老闆。 譬如今年邁入20年的群暉,決定要在世界各地辦活動,翁英暉非常支持,堅持要一直辦下去,每一年都要辦。 「這要花很多人力和堅持,但他很關注,他把你的mindset打開,要你走出去直接面對全球各地的客戶和使用者,不要只依賴email、電話,」呂青鴻說。 如今群暉百億的營收中,來自台灣的貢獻只有3.6%。 翁英暉堅持用技術能力打造有核心能力的品牌,雖然出身台灣,但更重要的是打入全球,成為世界品牌。這位低調的創業家,將自己的聲量灌注給自己一手打造的品牌。(責任編輯:吳凱琳) 群暉科技Synology小檔案 創立/2000年 創辦人/翁英暉、廖群 員工數/全球共960人 主要業務/網路儲存伺服器(NAS) 經營成績/2018年營收約120億 台幣、獲利率約30% 翁英暉小檔案 現職/群暉科技董事長兼執行長 學歷/台大森林系學士 經歷/群暉科技創辦人、微軟台灣OEM事業處資深副總

竹科7cm高爆餡車輪餅 生意好到婉拒國慶晚宴

2019年10月09日
公開
129

https://tw.news.yahoo.com/%E7%AB%B9%E7%A7%91-7-cm%E9%AB%98%E7%88%86%E9%A4%A1%E8%BB%8A%E8%BC%AA%E9%A4%85-%E7%94%9F%E6%84%8F%E5%A5%BD%E5%88%B0%E5%A9%89%E6%8B%92%E5%9C%8B%E6%85%B6%E6%99%9A%E5%AE%B4-002050154.html   爆漿蛋餅、爆漿吐司不稀奇,你有聽過爆餡車輪餅嗎?滿到爆的餡料厚度高達7公分,光看就令人垂涎三尺!這家位於新竹科學園區附近的「青畑九號豆製所」車輪餅專賣店,不但一天熱賣超過上千顆,還夯到連今年雙十國慶酒會都來邀請,只可惜因訂單實在太多,加上製作1顆車輪餅就要花費15分鐘、人手也不足,老闆楊守善只好無奈婉拒。 位於竹科附近的「青畑九號豆製所」車輪餅專賣店,滿到爆的餡料厚度高達7公分,光看就令人垂涎三尺!(圖片翻攝Youtube/東森新聞) 更多 綜合媒體報導,青畑九號豆製所不但研發許多創新口味,滿到爆的餡料厚度高達7公分,更是讓店家生意好到翻,一天就可熱賣超過上千顆,在訂單實在太多的情況下,楊守善只好無奈婉拒預估有3000人與會的國慶晚宴,「量太大了,300桌、3000人做不完,做1顆固定就是15分鐘時間,那個在時間內,我們也做不太出來」。 吃過爆餡車輪餅的民眾都大讚「很好吃啊!就很厚實」、「料很多,然後皮又不會太厚」,而除了傳統紅豆、芋頭與菜脯餡料外,許多創新口味如榴槤起司、爆漿牛奶和麻辣甜鹹等,更是讓老饕們一吃就難以忘懷!

傳統、時髦都不走,靠百元早餐殺出藍海

2019年10月09日
公開
472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4382   吃早餐,是件再平凡不過的事,但要怎麼做出物美價廉又不斷讓顧客回流的早點,除了靠口感,空間感和價格也是一個誘因。好初早餐志在打造「讓你每週來吃3、4次」的早餐店,透過「不買廣告」的行銷策略,成功黏住許多顧客。 今天要去哪裡吃早餐?板橋的早午餐市場,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從江子翠、新埔、新板特區到府中商圈,短短4站捷運站就有超過50~60家主題迥異的早午餐店,可說是新北市早午餐界的一級戰區。不過,在2010年以前,這裡還是豆漿、饅頭、美而美的天下,直到「好初早餐」闖出名號,才逐漸發生群聚效應。 都說「10年磨一劍」,板橋「好初早餐」的創辦人陳頌成則是想了10年才開早餐店。從大學時代起,他就在板橋到處吃早餐,每吃一家就寫一篇部落格,分析餐飲、空間、問題點,總覺得沒有一家滿意。寫到最後,朋友們都知道「有一天陳頌成老了以後要開早餐店」。 吃早餐成精的陳頌成,其實念的是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課餘自修室內設計,出社會後,從事室內設計工作。不過,他自忖能力拚不過專業建築師,加上到澳洲Working Holiday打工2年,回台後,跟太太兩人都覺得早餐夢可以試一試。 「為了省錢,我們在家做了兩年的各種早餐,算是有些經驗吧!如果不成功,大不了再回去做設計,」29歲時,陳頌成夫妻倆決定賭一把。 說是賭,其實陳頌成胸有成竹,因為他發現一塊板橋早餐的藍海市場。「好初」是家定位明確的「早餐店」,陳頌成特別強調,不是「早午餐店」。 他分析:台灣的早餐市場只有兩種,一種走平價傳統路線,類似美而美連鎖店,不講究環境,每家產品都差不多;另一種則超奢華,氛圍舒適有風格,提供讓消費者吃得很澎湃的組合餐,但是一個月可能只捨得來吃一次的高單價早午餐店。 「我覺得有個痛點沒被滿足,所以我要做那種讓你一週想來吃3、4天又很舒服的早餐店!」10年累積的市場觀察,陳頌成找到中間的利基切入點。 Point 1:挑地點、數人流,化劣勢為優勢 「挑地點」大有學問。由於家住板橋,陳頌成熟悉當地商圈,江子翠站附近有辦公大樓、板橋市議會、捷運出口、兩所學校等優勢,為了選址,他在鄰近的麥當勞站了一整天數人流,確定此區有消費力。評估幾家店面的租金後,他大膽選擇了巷弄內、租金較低的店面創業。 陳頌成發揮室內設計師強項,將好初打造成一個採光佳、無隔間、保留木頭原色、舒適無壓力的空間。 「我想要一面從對街看來很寬敞的大玻璃窗,裡面還有張超大木桌。再加上一些惡趣味的漫畫、雜誌,一切就不一樣了!」他笑著描述當初構想。透過設計巧思,儘管只有16坪,而且還是梯形畸零空間,好初散發的氛圍卻十分迷人。 陳頌成另外分享一個空間規劃祕訣:「讓大門跟點餐櫃台的直線距離最短。」當點餐區一望可及,可提高外帶早餐的機率,也可提升點餐速度。 小小訣竅,大大關鍵。這個設計為只有20個座位的好初創造不少外帶業績,目前外帶跟內用的顧客比例約1:3。 Point 2:百元親民價,命名有惡趣味 既然是早餐店,菜色跟定價策略是決勝點。翻開好初的菜單,約50種品項,陳頌成分析,傳統早餐店品項約80~100種,都是A+B+C的形式。但好初濃縮菜單,讓消費者更容易做選擇。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親民的價格帶。好初從一開始就設定不超過百元,就算天天吃也不會有壓力。 餐點命名則很有陳頌成喜歡的惡趣味,例如,以漫畫命名的「一拳排骨三明治」,還有為了鼓勵男性顧客多吃蔬果而準備的「男朋友沙拉」。 Point 3:不買廣告,祕密社團吸熟客 創業總難一帆風順。2011年創業前半年,只能用緩慢成長來描述。直到滿週年的某天,顧客忽然大排長龍,原來是有位部落客寫了篇推薦文,「我們從那天開始暴紅!」陳頌成記憶猶新。從此好初就一直是網路上的人氣推薦店家。 隨來客增加,好初也從夫妻倆加上妹妹3人的創業團隊,擴編為平日5人正職,假日再加5~7人工讀的規模。人事成本占總營業額40%以上,對早餐店來說是不小的成本。 2017~2018年整體經濟環境不佳,加上板橋早午餐店競爭者愈來愈多,好初重新審視菜單跟作業流程,淘汰過去半年內一天銷售低於10份的餐點、調整太複雜的餐點流程、拉掉成本過高的產品,重新調整菜單。 「我的及格線是3成5,」陳頌成指出。這意思是,除了指標性產品,食材成本必須控制在35%以內。畢竟產品定價不高,利潤僅10~15%,所以好初必須以量制價,衝高來客數。「做早餐,超級微利啊!」陳頌成感嘆。 口碑行銷之外,一般創業者常使用的Facebook廣告,好初卻反其道而行,鮮少使用,「因為觸及率太低,」他說。不買Facebook廣告,轉經營「常客偷偷來」社團,「社團有私密感,彼此距離近,大家會互動,」目前來店熟客約占6~7成,陳頌成點出以社團取代粉絲頁經營的趨勢。 目前好初已有「好初二二」早餐系列,專攻剛出社會的新鮮人,並開發出「點點甜甜」產品進攻甜點市場。未來,陳頌成希望建立可同時營運多家店面的團隊,讓好初的藍圖更寬廣,走向永續經營。 好初早餐經營儀表板  

外送經濟大爆發

2019年10月09日
公開
109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magazine/Article_page.aspx?id=6000397   「這行很低階,但還是有人願意苦幹實幹。」郭煥承(左)把外送當事業,自我增進能力,還找出創業機會,與張家維(右)合開虛擬廚房。(攝影者.陳宗怡)   外送將變超級通路零售、房產、職業全改變! 1.外送平台》全台外送餐飲,產值達300億 2.餐飲零售》18%餐廳 加入外送戰 3.外送人力》5萬外送大軍 街頭送餐 4.消費者》1/4台灣人 變外送族   今年以來,台灣話題度最高的關鍵字,無疑是外送。 突然間,台灣成為全球三大外送平台的黃金戰區。學校大門、商辦電梯、公寓樓下,到處可見身穿粉紅、黑、粉藍色的外送員,在街道巷弄裡穿梭。 空腹熊貓在台灣營收金額,不僅衝到亞洲7國的第一名,更在集團近40國市場中,躋身前四名。 同時,科技獨角獸Uber旗下的Uber Eats,以及被亞馬遜相中投資、英國最大外送業者戶戶送(Deliveroo),在台灣近一年的訂單量和用戶數,皆攀升兩到三倍,成為亞洲成長最快市場。 連同外商與台資,台灣目前有5大外送業者。根據凱度洞察今年7月調查,16歲到60歲人口中,約587萬人使用過外送平台,占該區間人口比率達4成。 外送業者推估,台灣一年的外送餐飲市場產值,已達近300億元,未來有可能是500億規模。 外送浪潮來襲,最明顯的變化,就屬在大街小巷穿梭不停的外送員。根據空腹熊貓(Foodpanda)統計,目前1萬多名外送員中,有400名月收入達10萬元以上,占比約4%。 今年41歲的郭煥承,就是一員。然而,不甘於重複性工作的他,兩年前與其他外送員合資開餐廳,替自己的外送人生加值。以下是他的第一手告白: 5年前,我在路上遇上一名「熊貓」,我問他是做什麼的,他說:「我月薪10萬,你相信嗎?」 我嚇到了!我大學沒考上,高中畢業就開始工作,21歲當上小七店長,之後,在統一待了快20年。但,上面的人不走,我升不上去,月薪大概就4萬5。沒想到,我這個在辦公室的,竟然比不上路邊一個送餐的? 我半信半疑,從兼職做起,3個月後發現薪水不錯,從統一離職,結果第一年就賺了快100萬。我爸對新工作很好奇,我拿薪水給他看,他不信,說外面哪有這種工作?一直問我:「你的名字是不是被公司拿去做人頭?」 百萬年薪有什麼秘訣?我覺得其實是心態問題。 我們是排班制,公司派單給你跑,像我一天工作12小時,月休六天到十天。既然如此,這可以當全職來看,就要想著怎麼增進能力。 比如,懂得規畫路線。我不是台北人,剛開始跑,我只認識市民大道,送餐都得靠Google導航,有時候反而導錯路,初期吃了不少虧。 不過我很快就拋棄導航,測試不同的跑法,試著找最佳路徑;同時,觀察當時時間、車流量、天氣狀況,在腦海中建立自己的送餐地圖。 每次騎車,看見遠方要變紅燈,我就提前就轉進小巷子,走錯了,也沒關係,但總是要嘗試看看;走對了,就是你的。久而久之,路就會越跑越熟,接單量就多。這聽起來很容易,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做研究。 不過做久了,還是會疲乏。以前,我們也有台大、清大、交大這些高學歷的人,但不到幾個月就離開,可能他們覺得念那麼多書,卻來做這種工作。 就我來看,外送員的好處是,成效可預期,你想賺多少,就靠時間來換,對比外面大部分的工作,即便付出,不一定拿到你要的,這就是現實。不過相對的,這工作沒有累積,對電腦來說,我們每個人都只是數字,不會因為年資就有福利獎金。 因此兩年前,我跟兩名外送員決定創業,想扭轉這樣的命運。我們發現外送帶來新商機,各自拿出50萬,開設無店面的虛擬廚房。 我們找了房租3萬的廚房,同時開設日式、台式、泰式料理等五個品牌,聘請員工做餐,月營收大約百萬元。餐點只要不要做太差,成本結構有算好,就是一門不錯生意。 老實說,我也想過換跑道,但這薪水太誘人,離不開了,你說風吹日曬、沒保障,但哪個工作不辛苦? 現在的我,看見外送員的更多價值。其實這就是服務業,我工作時,對餐廳和客人很有禮貌,對方開心,情緒也會感染我;這幾年我負責新手外送員的教育訓練,看大家上軌道,這也滿有成就感的。 這工作很低階,不過,還是有人願意苦幹實幹、懂得花心思,熊貓是個M型社會,有人能一個月賺十幾萬、有人就是幾千塊,差別就在於,有沒有想尊重這工作,工作不分貴賤,這是我5年來的最大學習。

葉丙成:台灣教育最大的錯誤,就是教孩子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成功」

2019年10月08日
公開
174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5597   本文是2019年6月,葉丙成教授在中正大學發表演講的全文。演講中提出四點勉勵大學畢業生,別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以致於孩子長大後,以為成功是一件操之在己的事。加上台灣社會所認定的學生的成功,大多是指考上名校。這樣的人生經驗讓不少學生在出社會前,以為成功只要靠自己努力就行。     各位年輕女孩、年輕男孩好, 很高興有機會在各位這個人生的重大時刻,跟大家做分享。我想跟大家分享五件事: 第一件事我想談的是,請重拾你們少年的超能力! 在去年約莫這個時候,我被很要好的朋友蘇明進、楊宜真老師凹。他們夫妻倆希望我能寫一首歌給台灣的孩子。從來沒寫過歌的我,經過一段真的是嘔心瀝血的過程,寫出了一首歌叫「少年的超能力」。少年的超能力是什麼呢?我認為就是好奇跟夢想。為什麼寫好奇與夢想?因為我人生最痛的事,就是我曾長期失去了好奇跟夢想的能力。 我從小到大,成績都顧的很好。在小的時候我超愛問問題,但約莫在我高中的時候,我開始發現自己失去了好奇心。我不管看到什麼新的東西、沒學過的東西,我第一個反應總是厭煩。我心裡想的是:「我好不容易把這幾科成績都顧好了,現在還要學這個?很煩欸!」我對這世界不只失去了好奇心,我在整個高中、大學、碩士班,都失去了追求成績以外事務的動力(呃...除了追我太太除外),「夢想」對我來說根本毫無意義。 坦白說,那樣的日子過得很痛苦。因為每天看到時間流逝,而自己卻完全沒有好奇心去學新的東西(應付考試並不是真的學習),也沒有夢想的動力去做什麼事情。我每天都覺得自己停留在原地,沒有進步。浪費生命的罪惡感讓我焦慮、讓我想哭,但我不知道怎麼辦。       我的生命,似乎就陷在那了。 直到我出國留學,發現我好多美國同學看到有興趣的事物就一頭栽進去,不像我在乎 GPA 那樣汲汲營營。但他們每天都過的很快樂、很有熱情,整個人都有光!於是我也試著放開,開始花一點時間去探索、去學從來沒碰過的事情。我才發現,學自己有興趣的事情而不是被逼著學習,是多麽快樂的事!慢慢地,因為我找到了我有熱情的東西,我也比較敢去「夢想」我想做的事情! 好奇與夢想是年輕人最珍貴的能力,同時也是各位面對未來要生存下來最重要的能力。為什麼? 雖然今天對各位來說是個大喜的日子,但我必須跟各位說,各位未來所要面對的世界,其實是非常辛苦的。牛津大學在 2013 年所發表的一篇論文,針對 702 種職業去分析,發現有 47% 的工作未來會消失。未來會有哪些新的一大堆工作跑出來?這些新工作需要什麼技能?需要什麼知識?沒有人知道。 各位,你們現在辛苦學的四年的知識跟技能,都是對過去和現在有用的知識。面對未來,如果你沒有好奇心去學新的知識、新的技能,在五年後、十年後,你可能就跟不上這個世界了。 面對未來,對新的事物好奇,學得快、掌握得快的人,才能跟上這個變化萬千的世界,才能站在浪頭上。 沒有好奇心跟夢想的人,一輩子都只能做著一成不變的工作,成為老闆的工具人。每天擔心景氣的好壞會不會讓自己失去工作。這樣的人生實在太悲哀了。你真的想這樣過一輩子嗎? 在你即將畢業離開大學的這一天,在未來沒有考試、沒有學分規定之下,我祝福你能重拾你少年時期的超能力:好奇心與夢想! 第二件事我想談的是,我希望你們能有「我能改變這個世界!」的信心 身為台灣的年輕人,我們看到許多台灣的問題。我們都很愛台灣,但也常常感到無力;因為很多時候大家會覺得台灣這許多的問題,不是我們年輕人可以解決的。 我想跟大家分享幾個故事。 在彰化的南郭國小的小學生,他們發現了社區中有許多東南亞移工、新住民。他們發現了移工們在週末想找外地的同鄉朋友相聚,都要靠火車。但他們看不懂售票機的中文說明,很辛苦。這幾個孩子決定幫移工解決這問題。他們想辦法做出東南亞語言的售票機使用說明,成功地幫助火車站的東南亞朋友們讓他們買到票。孩子們還寫信給台鐵的局長,而且不止一次,鍥而不捨希望能說服台鐵做這件事。最後在他們的努力下,台鐵終於開始在火車站的售票機,附上了東南亞語的售票機使用說明。這些孩子看了好興奮!因為他們真的為這世界作出了改變! 我的好友許芯瑋所創辦的台灣DFC協會,過去這麼多年來,就是在努力推動這樣的概念:希望台灣的孩子從小就有「Yes! I can!」、「我能改變這世界!」的信心! 另一個故事是,成大剛畢業的大學生嚴天浩、陳儷文,他們先是想提升偏鄉孩子學科學的興趣,到後來想要改變現在的理化教育,希望讓孩子能知道科學史、科學的發展脈絡。於是他們憑著一股想改變台灣科學教育的熱血,創辦了LIS,開始拍攝一系列的科學影片。曾經他們苦到帳戶只剩一千塊,還有好多夥伴薪水沒發,天浩在路上哭出來。但他們撐過來了,如今全台灣有好多孩子、好多老師在用他們的影片跟教案教理化! 除了DFC、LIS,還有你們中正的學長趙浩宏所創辦的職人雜誌,為了幫助更多孩子了解生涯的選擇而努力。許多像他們一樣的年輕人,都在為了解決台灣的問題而努力。如果南郭國小的小學生都可以有信心為這世界做改變,各位比他們能力更強、更有知識,你們一定也能為自己身邊的世界造成好的改變。請你們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Yes! I can!!」、「我能改變這世界!」 第三件事我想要談的是,請負起責任,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定義 我們許多人,從小就習慣把自己的人生讓爸媽幫我們做最好的決定。爸媽自然是愛我們的,為我們做出他們覺得最好的決定。但他們覺得最好的決定,不見得真的是最好的。 台灣許多爸媽,對於成功的定義,總是希望孩子能安穩、發大財。但問題是在這個變化這麼快的世界,誰能知道現在發大財的路,以後就一定能發大財嗎?這樣的成功,真的是你要的嗎? 舉個例子,十多年前,許多爸媽都會叫自己孩子去修教育學程,跟孩子說當老師是鐵飯碗最安穩。這些爸媽都沒有想到少子化的趨勢,導致正式教師的工作變少。以至於現在全台灣有好幾萬名的流浪教師,每年只有不到 10% 的人能考得上。曾經有老師跟我說,她考了十三年才考上!想想看那是多麽的煎熬?沒考上的流浪教師只能當代理代課老師,非常辛苦。中小學代課老師鐘點費很多年來都是一堂課 $260 。就算一週教二十堂課,一個月薪水也不過兩萬六,好辛苦!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真的看到未來二十年後的趨勢。在大學畢業後決定人生的道路時,請你負責任地自己做決定。請不要再迴避責任,把自己的人生交給爸媽替你決定!因為不管做了什麼決定、未來人生好或不好,都是你自己要承擔。把人生交給爸媽幫你決定,不是孝順,而是一種不負責任! 除非你的爸媽很用功,對這世界的變化趨勢比你更了解;如果你發現每次天下、商周、遠見報導的文章對他們來說都是過時的消息了,那他們的話是確實很值得你參考。但如果你每天回家都看到爸媽在看金家好媳婦、從來也沒看過他們用功關心世界趨勢,你不該把自己的人生交給爸媽幫你決定。 請你負起責任,自己決定你自己想追求的成功是什麼。如果你容我給你一些建議,我會建議你的成功定義中,不管多或少,都要跟利他有關。因為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很苦的時候。如果你的成功純粹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好處,在很苦的時候你會很容易放棄;因為在受苦的時候你會認為:「我就不要那些好處就好了嘛,何必那麼苦。」 然而,如果你的成功定義是跟利他、助人有關。在受苦的時候,你會想到自己所幫助的人是多麼需要你,你便會生出更大的力量堅持下去。就好像前面說的DFC、LIS、職人一樣。 所以請你負起責任,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定義。而你的成功,我會建議你有利他的成分。 第四件我想要談的是,我希望你不要再相信「自己努力就會成功」這件事 我們的教育最大的錯誤之一,就是從小告訴孩子「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以致於孩子長大後,總以為成功是一件操之在己的事。這真是錯的離譜。加上台灣社會所認定的學生的成功,大多是指考上名校。考上名校這種事情,確實是靠自己努力準備就能有成。這樣的人生經驗讓不少學生在出社會前,以為成功只要靠自己努力就行。 這幾年創業的經驗,讓我深深感受到,別人願意給我們機會,是多麼難得的事情。努力不過只是得到人家賞識、讓人家願意考慮給我們機會的入門票。如果沒有人願意給機會,成功的可能性大幅減少。不珍惜別人給的機會的人,以後很難再得到機會、很難成功。 但是已經成功的人,總跟人說他一路走來多努力;成功者少有人會願意跟我們說自己是得惠於多少貴人給他的機會,所以才能成功的。以致於大家總有錯誤的觀念,以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事實是: 不努力,我們永遠不可能成功; 但努力,只是讓貴人看到我們的門票; 要成功,努力外還要人家願意給機會; 努力+謙卑+珍惜,才是成功的真正關鍵。 請別再相信:「自己努力就能成功!」這種錯誤的觀念。請你一定要記得,沒人給你機會,你是很難成功的;而人家給你機會,不是理所當然的。別人願意給我們機會是多麽難得的事情,請你一定要謙卑地珍惜別人給我們的機會! 成功這件事,從來就不是操之在己的~ 最後一件事,我想談的是,請不要放棄我們的家。 在美國留學的時候,我曾經很喜歡美國的生活跟環境。但我知道,它永遠都不會是我的家。曾經有段時間,我每兩週就要跑去一個七八十公里遠的地方吃飯,就因為那邊有個台灣人餐廳有賣鹹酥雞。那鹹酥雞如果二師兄吃到,可能馬上吐出來,被他家巷口屌打。但對於思鄉的我,那簡直是美味。前陣子二師兄寫過,對嘉義人最殘酷的懲罰,就是讓他吃乾掉的雞肉飯。但我跟各位報告,那碗乾掉的雞肉飯,在國外會有許多台灣人搶著吃。 在美國,即使我很努力融入美國人,背著各球隊勝負的數字、練習喝啤酒、看許多電視節目找話題,但在白人、黑人、拉丁人的圈子裡,人家就是不會把我們當作自己人。我很努力很努力,才會有一兩個美國人把我當朋友。跟他們一起看球賽聽他們罵人我一點 fu 也沒有,但現在聽館長那句我就整個 fu 都來了。我到後來才發現,原來不只是人家不把我當自己人,其實連我自己也做不到把他們當自己人。 而每次跟台灣人一起,大家總是在談台灣的事。我很清楚的知道,那裡不會是我的家,因為在那邊即使可以生活的很富足,我也無法得到真正的快樂。因為我的阿嬤、我的爸爸媽媽、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兄弟都不在那,在台灣。 在美國那幾年,我看著我爸媽年紀大了,每年為了看孫子都要飛十幾個小時轉兩班飛機才到。我看了實在很不忍心。台大生科系林盈仲教授曾說過,原本打定主意留在美國的他,後來決定回台灣的關鍵,是因為每年去美國看他一次的媽媽說,「在我死之前,只能再看你二十次嗎?」 那正是我的感覺!那也是為什麼我一畢業就決定回台灣。因為台灣是我們的家,如果我們不把它搞好,我就沒有家了!不管它有什麼問題、有什麼不夠好的地方、有什麼不喜歡的人,都請你千萬不要放棄它。如果你也變成那些只會在國外天天罵台灣爛、沒前途,不願意帶資源給台灣,卻常常回來用台灣好處的那種人,我會很難過。 請你千萬不要變成這樣的人,請你從身邊找到你可以努力的目標,繼續努力讓台灣變成一個更好的地方。我們一起加油!因為這裡是我們的家。如果不把它搞好,以後就沒希望了! 最後我想送給大家,我在「少年的超能力」所寫的歌詞: 好奇,使我們對世界充滿熱情 夢想,給我們天天努力的能量 許多大人被咒語封印 眼睛失去光芒 每日聽人指令 變成渾渾噩噩的 Zombie 一輩子就這樣過去 啊!別把我變成一樣的 Zombie 我對這世界充滿好奇! 啊!別把我變成分數的奴隸 我還有許多夢想追尋! 記住發光的自己 保有少年的超能力 只要好奇跟夢想不被封印 你就是全世界最獨特的自己 祝福2019畢業的所有大學生,都能重拾好奇心與夢想,相信自己能改變這世界,負起責任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並努力、謙卑地珍惜別人給你的機會。 讓我們一起努力,把台灣搞好! 謝謝大家! 本文獲作者同意授權,原文發表

張忠謀「總經理的學習」:若輕視Sales & Marketing,公司根本活不了!

2019年10月08日
公開
82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7104   張忠謀「總經理的學習」:若輕視Sales & Marketing,公司根本活不了!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10月4日以「總經理的學習」為題赴清華大學演講,350個座位座無虛席,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世界先進總經理方略、前工研院董事長史欽泰及上百位中小企業總經理都到場聆聽。張忠謀以自身經驗出發,談自己在德州儀器(TI)時期,從管理20人的工程師、升遷至管理3000人的總經理,領悟到:總經理最重要的是學習業務與市場行銷(Sales & Marketing)、為產品定價,並具備領導力和經營策略。 張忠謀說,許多技術出身的總經理常抱持「只要產品好、客人自己就會來」的想法,這是很錯誤的觀念,總經理應親自拜訪客戶、接觸客戶,並且學會有自信地與客戶交談。定價也需要學習。張忠謀指出:要如何獲得客戶信任,權衡不同客戶所能負擔的價格,需要相當大的技巧。 最後則是領導力和經營策略。張忠謀認為,領導力取決於是否能走在成功的路上,並凝聚團隊向心力;CEO的經營策略和責任就在於學會善用公司資源,迎接外部挑戰,讓股東和客戶都開心。   以下為張忠謀演講重點:   今天我想講自己的故事,是我自己做總經理的學習經驗,這個學習有好幾年之久,因為我第一次做總經理,就一直做到現在,有60年左右。 我認為,在理工大學和理工教育上,台灣的程度跟美國程度相差不遠,你把清華、台大電機系與MIT(麻省理工學院)相比相差不遠。但是,若以MBA相較,那就相差相當大。我在美國哈佛、MIT和史丹佛三所大學的商學院(Business school)待過,也在台灣大學、政治大學教書,每次我開放提問後的結論就是:台灣和美國的Business school程度相差很遠,這是根據發問程度比較而來。   我年輕時第一次和第二次演講,曾請教比我資深的人該怎麼演講,他給我的建議很簡單:it doesn’t matter what you talk about, but it’s important to talk about what you know. (你要講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應該談你知道什麼)。從此,我就照這樣做,就連我的太太張淑芬近年被頻繁邀請演講,我給她的建議也是:Talk about something you know.   管理20人變3000人,TI升遷開啟學習路 我22歲時,得到MIT機械系碩士學位,但我想念博士,所以就多待一年待到23歲考博士,結果沒考取。沒考取時我就想:「哎呀!算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所以我就去工作,加入半導體業。我先在一家小公司做工程師,一半工作是新產品研發工程師,另一半則是把產品搬到產線生產的工作。大家不要以為這很容易,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挑戰,那個時代我的工作其實蠻困難、蠻深的,我是自修許久才可以做這個工作。我在小公司做幾年,27歲時覺得小公司沒出息,就到比較有前途的公司去了:「德州儀器」(TI)。   我到TI後如魚得水,做了3年,TI就說:「你的工程能力很了不起,但你沒有博士,我們給你薪水和學費讓你去念博士,也許回來後前途更好!」所以我就到史丹佛電機系念博士。當時很順利,不但一下就考取了,且兩年半就寫完論文了,那年(1964年)我33歲,拿了史丹佛博士學位回到TI。只是回TI後,我繼續做過去的研發工作。但是,原先跟我一樣階層的技師朋友兼同事,在我去史丹佛前,他就覺得我幹嘛去念書?他說:你會損失很多升遷機會!但我說,我不能拒絕這個offer!我念了兩年半的史丹佛,回來後,果然他講的話很準,因為他升了兩級,原本跟我同階層,我回來時他已經變副總裁級了,手下有好多業務單位。 幸好,我回來時雖然繼續做以前的研發工作,但3個月不到,他就要我做他業務單位的總經理,這可說是我事業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升遷,管理的部門有3,000人,其中2,500至2,600人是作業員。1964年,很多產品都是美國製,沒有東南亞跟中國製造,都在德州做,2,500~2,600位作業員包含研發、產品、工程師,還有新產品開發建議和業務單位,當時雖然銷售不歸我們直接管,是公用的,但這裡所有產品業務都要聯席建議和定價,其實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單位,也是訓練總經理的好機會。   總經理常見錯誤觀念:以為技術最重要 當時我被宣布擔任這個部門總經理時,我就聽到許多恐慌的聲音,因為1964年時,整個TI只有一個中國人,大多數是德州人。他們聽說有中國人來做總經理很恐慌。所以,我第一件事就是召集起30~40名主要主管介紹自己,那是我頭一項挑戰,我當時就用相當流利的英文、甚至稍微帶點文學氣質的英文談我的工作,抱持著謙虛和自信,因為我知道我還有很多東西要學,例如產品市場行銷、財務等等。 張忠謀認為,身為公司領導人,應該要樂於拜訪客戶、和客戶對話,甚至和最前線的業務談話。(黃明堂攝) 當時,我問大家有沒有問題,確實有人提問,我也很謙虛地回答,講完後,人心就比較穩定了,覺得我不是妖精,而且英文講得比他們都好,態度也很謙虛,可以溝通。最重要的是我有技術背景,也有多年產品研發經驗,最大的缺洞是Sales & Marketing(業務與市場行銷),幾十年後我發現,這是對的途徑。   我到台灣後就發現,許多科技公司都輕視Sales & Marketing,以為技術最重要,但沒有業務員、你根本沒生意,不會獲利,根本活不了。 我很幸運,頭一個產品市場經理很能幹,我跟他共事幾週後,他就非常高興,因為前任總經理總是抱持一個觀念:只要產品好、客人就會自己來,根本不需要Sales & Marketing,這是很錯誤的觀念。而我很願意去拜訪客戶、和客戶對話,甚至也喜歡和最前線的業務談話。當時TI別的部門總經理都跟我的部門前任總經理一樣,不太看重業務和銷售。但我跟那個業務經理想出一個新招:當時美國有綠郵票,可以把它作為獎勵,讓員工可以用綠郵票買東西,所以我們提倡:假如業務員能達成100萬美元銷售額,我們就給你10美元的綠郵票。1964年,一家三口伙食費一週不過50元左右,所以10美元不是小數字,這讓業務員完成訂單能有功勞,掉單也一定會找你幫忙,我也很願意幫忙打電話給客戶、甚至自己去見客戶。我只做一年就升遷,後來公司調升我做高一級的總經理,一年後又調去另一部門做總經理,到1972年時,我已是TI半導體部門總經理。   定價3原則:成本、需求、客戶可負擔程度 當年,我在TI有個同事叫John Luke,他有個外號叫High Price Luke。我創辦台積電後面試他,他看見我第一句話就是:你記得High Price Luke嗎?這句話正中我心,因為台積電也要high price。30多歲時,我什麼都不怕,學會很有信心地和客戶說話,我並非一出生就很會跟客戶說話,這是一種訓練,我相信每一個好的總經理,都要能很自信地跟客戶說話。 定價也很重要,我發現差別是標準型產品和客製化產品,標準型是很多競爭者都有的、定價自由低。但也有信任感等因素,像是大供應商如TI,雖然價錢比其他人高,但客戶仍要從TI買一點產品,好維持第二供應鏈來源,這就是客戶信任。至於客製化產品的定價自由相當大,但怎麼定價,卻需要相當大的技巧。我也是那幾年學的,要依據成本、客戶需求程度、客戶可承擔的財務數字。例如當年和IBM做生意,我就知道他們出得起價錢,客戶的財務能力都要研究。   領導者2種必備能力:凝聚團隊、找到成功方向 最後是領導和策略。領導只有兩個要素,一是要有人跟你,就是凝聚團隊的能力。 我的作法是:你可以相當嚴格地對待同仁,但你一定要公平,且不能有私心。像我去TI沒帶人進去,我創辦台積電也沒有帶人,當年幾個德州儀器華裔同事聽說我要到台灣成立台積電,都想要來,還跟我說:要有班底才行,沒有班底做不了事!但我也沒有聘請他們。所以,一定要公平、沒有私心,才能凝聚團隊。 另一個要素是:要知道怎麼帶,要知道方向!你不知道方向,你的團隊不會成功,他們雖會暫時跟著你,但要是不成功,他們不會永遠跟著你。假如你不成功,你的團隊就散了。We follow you as long as you win for us.   策略最重要,卻不是首先要做的事。你要是到一個新的地方當總經理,首先不要搞策略,我離開德州儀器到通用儀器時就要改他們的策略,就犯錯了。 策略是當你非常了解公司情形、非常了解你的人時,才開始談策略。   所以,做總經理第一要學的是Sales & Marketing,包括定價,不只是技術背景的總經理要學,任何總經理都要學。 我在台積電內部曾講過,CEO最大的責任就是把外面的世界搬到公司內,動員公司資源來迎接外部挑戰;CEO是公司內、外最重要的連結,把客戶做好、股東也會開心。   對於張忠謀而言,領導只有兩大要素:一是要有人跟隨,也就是凝聚團隊的能力;另一個要素是:要知道怎麼帶,要知道方向。(邱劍英攝)   【精彩問答】 問:若是業務出身者,升遷為總經理,要學習哪些能力? 答:假如是業務專長升總經理,要學的是技術。因為一個總經理絕不能做所有領域的專家,他沒有這個能力,但至少業務出身的總經理要懂得跟隨技術的方向。 至於現在是技術出身適合當總經理,還是業務出身者?我認為沒有定論,像現在英特爾執行長就是財務出身,很多好的執行長都是財務出身,沒有一定要哪個領域,最難的其實還是技術。   問:你覺得跨領域學習是否重要?學生時代是否要更重視跨領域學習? 答:廣義來說,在大學要念廣一點,90%的人可以跨領域學習。但對有些想要終生投入某個特別領域者、約5%大學生來說,還是不要太廣。   問:中美貿易戰來了,未來該怎麼辦? 答:針對中美貿易戰,我不想回答,這是相當敏感的問題。   問:你的自傳下半集,會有個案教學嗎? 答:我沒想過,自傳就是自傳,怎麼會有類似哈佛的case study呢?我覺得我今天講的已經很有組織了,如果你覺得這樣很類似教案,那就當作是有吧!   問:你說的高定價打動很多總經理的心,要怎麼讓價格穩定、甚至提高?這樣的經營有沒有短期及長期的策略差別。 答:所謂高價,請不要誤會,高價只是高價值(high value)的結果,但high value不是可以完全衡量的物件,例如一幅畫,我太太張淑芬的一幅畫值多少錢呢?每個人都有不同價格。賣出去的價錢代表一個價格,但不代表它的價值。半導體產品不像畫作那麼主觀,卻也有主觀因素在:像是你的客戶能出多少、能承擔多少等等,定價(pricing)一直是我最有興趣的題目,可惜今天魏哲家不在,他知道我一直對定價很有興趣。   問:針對低薪問題,有沒有什麼建議? 答:我覺得其實台灣年輕人、中年人相當快樂。因為根據中研院多年前的研究報告,顯示台灣中小企業很多,卻又不繳稅,而許多人都是被中小企業聘僱,但我看他們都很快樂,且現在生活型態更多了,手機都能看電影、跟朋友聯絡,以前相貌平平的女孩子都找不到男朋友,現在用手機能找到男朋友了,也有很多男孩子也是透過手機找到配偶。台灣跟日本一樣,低薪許久,但人民看起來都很快樂,我覺得台灣也差不多。我並不覺得這不好,但大家繼續吵低薪問題,那就是自找麻煩。話說回來,我覺得公教人員、尤其是教授,薪水太低。   問:你提到台美business school程度相差很遠,你認為差距的原因為何? 答:台灣真正世界級的企業不多,因為許多商學院的人跑到企業居多,又未必是世界級企業,這是「互相拉下去」,OK。(責任編輯:吳凱琳)

第一次升等「頭等艙」...他看清「有錢人跟窮人的差距」,發誓此生不坐經濟艙

2019年10月07日
公開
251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407/post/201910040011   熟悉我的人其實都知道,我雖然過得了苦日子,也是個有夢想而非唯利是圖的人,但無疑也是個愛錢、愛賺錢、愛花錢的俗人。我沒法不愛錢,也沒法不意識到賺錢的重要性。從 17 歲那年,看到一身文人傲骨的家人為了錢而窘迫低頭,我第一次意識到,錢絕對是個好東西。   從那天起,我暗暗咬了咬嘴唇,我再也不要做那個毫無野心、淡泊名利的沒出息的傻子。我要夢想,我也要麵包。我要創業,要改變社會,前提是要賺錢養活自己、養活公司。   有太多的文章在宣揚著,沒有錢我們依然可以過得很好,金錢不重要,自由和開心才重要,諸如此類。這些話,讓仍處於社會底層掙扎,偶爾在富人揮金如土時絕望的我們感覺到一點點安慰 ── 你看,我雖然沒錢,但是我怡然自得,我懂得知足呀。   這些話部分來講是對的,但如果對於還未拚搏、還未努力追求過好生活的年輕人來講,我覺得並不適用。年輕人,不要在年輕時就想著用平凡可貴,去安慰自己一生的碌碌無為。   年輕時的「野心」不可或缺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野心也不會餓死的社會,所以愈來愈多的人相信,即使沒有錢,仍然可以很好地度過這一生。可是人雖然不容易餓死,但貧富差距和生命的品質差距卻在不斷增大。有人住在大別墅,有人蝸居在小倉庫;有人坐著頭等艙,有人買經濟艙還要挑凌晨的航班;有人全世界到處玩,有人半輩子捨不得出行。   我無意歧視什麼,也無意炫耀什麼,我也曾蝸居在小倉庫裡,顛簸在綠皮火車上,挑紅眼航班,不捨得花錢。直到現在奔向而立之年,都只能算是初步脫離貧窮,但距離有錢人仍然一步萬年。正因為經歷過全部,我才知道階級分層的殘酷性和賺錢的重要性。   這個看似人人平等的社會仍然存在著太過明顯的階層,不管是來自經濟、教育、衣食住行,還是工作。我曾經對於頭等艙嗤之以鼻,常常在經過頭等艙通道,或者從隔簾的縫隙裡窺見一些蹺腳看報的有錢人時,心想:「都在一架飛機裡,何必多花一千塊錢甚至幾千塊錢去享受這不知所謂的優越感呢?」甚至把他們的讀書看報,當作一種對於自己身分的刻意彰顯和區分。   直到有一次,我因為那陣子出差頻繁,累積不少里程而運氣好被升至頭等艙,享受到空姐無比體貼又熱情的服務,吃到了雖不算美味但足夠精緻的食物,睡了一個綿長舒適的好覺,親眼看到飛行的幾個小時中,頭等艙的其他人除了閉眼休息外,不是讀書看報就是用電腦工作。我才知道,原來頭等艙和經濟艙的差距在這裡。   這差距不是錢,而是對生活的態度和對自己的要求。   在被經濟艙的吵鬧和擁擠折磨得既睡不著也無法看書工作的我,只能靠看電視劇、玩遊戲打發時間的時候,別人卻在補充睡眠,抑或補充自己的知識和涵養。   年輕時把今後一定要坐頭等艙的決心當作一種野心,並非什麼壞事。或許有人認為這是愛慕虛榮的表現,但愛慕虛榮不見得一定是壞事。 有伸手就要的愛慕虛榮,也有靠自己努力拚搏的愛慕虛榮。年輕的時候虛榮一點、逞強一點,擁有靠自己去改變生活、改變家人,甚至改變社會的「野心」,於自身成長時不可或缺。   用更短的時間,去賺更多的錢   有人說過:「世界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大,這個星球上幾乎沒有 48 小時不能抵達的角落。你之所以覺得世界很大,是因為窮,尤其是在時間支配權上的拮据。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是由成本構成的,而不是意願、志向、膽量和奮不顧身……」   是的,如何用更短的時間賺更多的錢,才是改善人生品質的關鍵。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時間是不值錢的;現在,錢是最不值錢的。時間對我們來說,愈來愈重要。   我常常在聽到來面試的人跟我說我才剛畢業,賺錢不重要,我只是想學一些本事的時候,心裡會想,雖然這是很多老闆喜歡面試者對老闆說的,也喜歡聽,但作為我個人來講,我希望他們說的是違心之論,我希望他們把賺錢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畢業的時候 23 歲,距離 30 歲只有 7 年,看著還很久,實際上轉瞬即逝。如果沒有很緊迫地要賺更多的錢過更好的日子的欲望,就很可能停留在一份工作只是糊口工具的層面,無法激發更多的拚搏欲和內在動力,也就不會激發出更多的潛能和爆發力。   時間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長。你只有爭分奪秒地去拚命,才能過上你想要的生活。不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標,就無法見識更廣闊的世界。   一輩子停在舒適圈內,不踏出一步,固然也能輕鬆地慢慢地學到一些什麼,卻也永遠擁有不了更好的生活。畢竟,愈往高處,風景愈美,空氣也愈稀薄。   你的成就,取決於你的思維方式和格局   很多人說,省錢更重要。可是再省錢的人也沒有省出個比爾.蓋茲,倒是那些捨得花錢的人,我們眼看著他愈來愈有錢。祖輩們會從小教導我們,財富是靠積累起來的,這當然沒有錯。   父母總是捨不得扔掉那些衣物,雖然以後一般都用不到 ── 因為要省錢。明明已經吃得差不多夠了,卻不捨得剩下,硬是吃到碗盤朝天。這些觀念是如此根深柢固,控制著我們這些年成長的思維習慣,讓我們做出如今客觀上已經不合理的選擇。   但是能夠改變你人生的財富往往不是靠積累來的,而是靠孤注一擲的勇氣和拚了命般的努力。   如果我們誰都不敢拿著自己的積蓄去賭一把創業,如果我們誰都死守著那點薪水不去投資,如果我們誰都沒有勇氣下海經商,或許這個世界會人人吃著大鍋飯,其樂融融。自然,我們也絕不可能靠著那攢下的錢來翻身,更談不上改變社會、改變世界。   你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以前我做什麼都希望親力親為,連刷牆砌磚都捲起袖子自己幹。這在創業早期堪稱白手起家的勵志故事,但後來,我仍然保持著這種用有限的精力去做無限小事的優良傳統。   直到有一次被投資人狠狠地罵了一頓:「我們給你錢,不是為了讓你做這些不能增值的小事。你是管理者,你的時間和精力是寶貴的,你有更值得花費力氣的戰略和方向。公司讓你做 CEO,你的時間就不完全屬於你,如果浪費在這些低效率的事情上,就是在浪費公司的錢和資源,是不道德的。」   這段話讓我恍然大悟。一個合格的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是思考戰略和尋找最優秀的人才,他並不需要自己事事全能。 馬雲也不會程式設計,王健林也不會刷牆。   你的格局,決定你的高度。那些成功的人是什麼樣的人呢?他們始終銘記,「要用有限的時間做最有價值的事」。   從前我的父親曾在嘗試生意失敗後嘆息:貧窮會讓人消極。我不太相信。貧窮而又積極的人,不是也有很多嗎?比如我們。可事實上,這個社會上,貧窮而又消極的人,大把大把地存在。因為貧窮而更消極的,更是大有人在。   用更短的時間,去賺更多的錢,並不是讓我們學會揮金如土,奢靡浪費。而是當我們想要去某一個國家,即使路途遙遠,也想看一看那巍峨的雪山,那壯闊的沙漠時,隨時買得起機票,也付得出時間;是當我們無法再用年輕的皮膚去撐起五顏六色的平價衣服時,可以給自己買得起簡單但是有質感的大衣;是當我們在熬夜工作無數次之後,能夠隨時吃一頓好的犒勞自己,也能在舟車勞頓之後,睡一夜柔軟舒適的床。   金錢和時間,缺一不可呀。   總會有人勸誡你,比如:人生不應該被金錢左右,金錢是最虛無的東西,等等。然而從來也沒有一個人發掘出真正意義上足以取代金錢的東西。而且,說這些話的人你可以去看一下,往往不是碌碌無為、活得狼狽、自我安慰,就是已經體驗過功成名就看淡名利的人。   別再說錢不重要,自由才重要。錢和時間才能帶來自由,它們一樣重要,它們是讓你的人生更為豐富和充實,缺一不可的夥伴;別再覺得青春無畏,時間足夠,改變自己的人生來日方長了,如果不用更短的時間去賺更多的錢,不用更深的思維層次和格局去做更多的事,你的青春終將虛度;也別再對那些曾經和你一起吃苦,現在卻過得比你好的朋友說你變了,別人變得更好了,過起了比你好的生活,起碼說明別人比你有野心並且有行動力,而你一味地惋惜,只會讓你渾身上下散發著悲慘的氣息。   我們與頭等艙的距離,與想要的生活的距離,其實差的就是那一顆野心和要求。   20 幾歲的拚搏反映到 30 幾歲的人生,你現在的虛榮讓你生活有更好的品質、更好的人生體驗、更多的可能性,沒有白走人生這一遭。最怕的就是,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的平凡可貴啊。   作者簡介_小令君(王令凱) 她是美女學霸,擁有北京大學和香港大學金融學碩士雙學位,本科畢業後曾被哈佛、劍橋同時錄取;她喜好旅遊,曾5次以不同的線路進藏,背包窮遊世界30幾國;她是「88後」連續創業的典型代表,讀研究所時創立日入百萬的遊戲公司。畢業後創立米有沙拉(Meal Salad),獲徐小平千萬元風險投資,被稱為中國的 「Salad Queen」(沙拉女王)。2017年,她入選《富比士》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藝術、生活方式、食品和飲料領域榜單。 她是網路紅人、暢銷書作家,曾著有勵志隨筆集《拚了命,盡了興》,多篇佳作被多家網站轉載,激勵了無數年輕人!她的文字,如一縷清風,給這個浮躁的世界帶來無盡的正能量。她心中有光,敢闖敢拚,書寫別人的故事,也將自己活成了故事。她,就是小令君(王令凱)。   本文摘錄自《你以為的懷才不遇只是懷才不足而已》

〈張忠謀開講〉總經理學習之路長達60年 嘆台科技廠都不重視業務行銷

2019年10月07日
公開
83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390932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 (2330-TW) 創辦人張忠謀今 (4) 日在清大演講時說,台灣許多科技公司都不重視業務行銷,但業務行銷與技術能力同等重要,任何總經理都要學習,且業務行銷中包括定價學問,直到退休前,定價都是自己最有興趣的題目,他並認為,每個好的總經理,都應該樂於與客戶對話。 張忠謀今日以「總經理的學習」為題,在清大企業大師講座演講。張忠謀說,自己第一次當總經理之後,就一直是總經理了,在總經理的學習這條路上,已長達 60 年之久。 張忠謀 22 歲時,取得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碩士學位,並於 23 歲加入希凡尼亞公司,正式進入半導體業,27 歲時進到德州儀器 (TI),33 歲從史丹佛拿到博士學位,再度回到 TI 工作,沒多久便當上事業部總經理,從幾十人的團隊,一下掌管擁有工程、研發、業務行銷、人資等單位的事業部,底下有 3000 多名員工,真正的學習就此展開。 張忠謀說,由於自己擁有技術背景,但當時最缺乏的就是業務行銷能力,因此,當上總經理之後,便先從業務行銷能力著手,親自拜訪客戶、學習與客戶對話,美國 50 個州就去過 48 個,大部分都是在 TI 時期四處拜訪客戶而來,「相信每個好的總經理,都應該樂於與客戶對話」,取得客戶的信任很重要。 張忠謀表示,自己回過頭來看,發現當時第一次當上總經理時,從業務行銷著手,是對的方法,自己到台灣後發現,許多公司都不太重視業務行銷,特別是科技公司,以為技術最重要,「我也認為技術很重要,但業務行銷跟技術應是同等重要」。 張忠謀強調,任何總經理都要學習業務行銷,假如是業務行銷出身的總經理,要學習的則是技術,不一定得做技術專家,但至少得了解技術研發人員在做什麼,「一個總經理絕對不可能是所有領域的專家」。 張忠謀認為,業務行銷中也包括產品定價,如客製化產品定價自由度就很高,但要怎麼定價是相當大的技巧,且價格由產品對客戶的價值、及客戶需求程度等因素來決定,他並說,一直到退休前,定價一直都是自己最有興趣的題目。

【黑立言專欄】同事可以是朋友嗎?

2019年10月03日
公開
120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說過一句非常重要的話:「時間是最珍貴的資源,不能管理時間,便什麼也無法管理!」既然時間這麼重要,我們就需要認真去了解,自己目前花最多時間在哪件事情上?   對上班族來說,有兩件事占用了我們大部分的時間:睡眠與工作。   最近我買了一張非常舒服、但價格頗高的床,讓我太太頗有微辭。不過,當我用「採購成本」除以「使用時間」,算出每小時的費用,她的態度轉為支持,而這還不包括當睡眠品質提高,對健康與工作精神帶來的幫助。所以我常說,最貴的東西不是價格高,而是買了以後使用率很低,甚至用一、兩次就不再用的東西。 比起睡眠,我們花更多時間的是工作,因此選擇工作就變成人生最重要的決定。   在線支付先驅PayPal的創辦人彼得‧提爾(Peter Thiel)當過律師,他任職的事務所用高薪吸引了許多常春藤法學院的優秀畢業生加入。雖然同事都是傑出人才,彼此之間的交情卻十分淺薄,出了辦公室也經常無話可聊。很多人覺得這就是賺錢必須做出的犧牲,但是某一天,提爾開始反思這種想法的合理性。於是他決定離開,因為他發現時間是最有價值的資產,不該拿來和沒有相同願景的人共事。 創辦PayPal時,提爾刻意找了一群有著強烈的向心力、真心喜歡團隊合作的人加入。這些工作夥伴除了要有才華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必須特別期待可以跟PayPal的其他同事共事。他所建立的團隊後來在矽谷被稱為「PayPal黑手黨」(PayPal Mafia),因為他們有著如同幫派弟兄的情誼。 如果我們一輩子花了這麼多時間在工作,卻無法與同事建立深厚持久的人際關係,這表示我們並沒有妥善運用自已的時間。而這件事情的關鍵又繫在主管身上,因為他要創造出一個能發展友誼、又能達成營運目標的企業文化與職場氣氛,吸引脾胃相投的員工加入,一起為團隊目標打拚。 當然,要求團隊成員都脾胃相投可遇不可求。心理學大師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曾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就是想讓每個人都喜歡你。」如果主管想讓每一位個性、背景不一樣的員工都互相喜歡,也很痛苦。為什麼痛苦?因為不可能!但是主管至少可以做一件事:以身作則。面對不對盤的人,如果你能維持風度,在工作上抓住機會主動幫助他,放下成見,甚至不管公開場合或私下都能尊重他、稱讚他,部屬看在眼裡,上行下效,彼此尊重的文化就可能慢慢形成。 本文出自《經理人月刊》

不轉彎的航空母艦

2019年09月19日
公開
63

不轉彎的航空母艦 要求自己比要求他人更容易,而且更有效。 有一天晚上,一艘美國航空母艦在海上航行時,突然遇到大霧,能見度相當低。艦長馬上跑到指揮中心親自坐鎮,以防止發生意外。不久後,果然看到遠方有一個微弱的燈光在閃亮。艦長馬上交代負責打探照燈的訊號兵,用摩斯密碼指示對方:『這裡是USS獨立號,請向東轉十五度,以免發生危險。』過了幾分鐘,對方也用燈號回應:『USS獨立號請注意,請向西轉十五度避開我們。』 船長看到對方的訊號後,馬上怒火中燒,他認為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是全世界最大的船,哪有讓路給其他船隻的道理!他再下令訊號兵告訴對方:『重複,這裡是USS獨立號,我們是美國航空母艦,我是艦長強生中將。請立即向東轉十五度,以免撞到我們。』隨後對方又用燈回應:『我是二等兵,我這裡是燈塔,請立即向西轉十五度避開。』   自信與自大最大的不同,就是自大的人總是認為自己不需要進步,而需要改進的都是別人。 一位猶太長老在臨終前留下的一段遺言,很值得我們深思: 『當我還年輕的時候,我決定要改變世界。 我年長一點,就發現這個志向太大, 所以我決定改變我的國家。 等我更老成了,又發現這個目標也太大, 所以我決定改變我的城市。 後來我發現連這個也辦不到的時候, 我決定改變我的家人。 現在,快走完生命的旅途,我才了解應該先改變我自己。 如果我從自己開始,我就可能會改變我的家人、 我的城市,甚至我的國家, 誰知道,說不定我可以改變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