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maggie

莫忘初衷... 珍惜眼前...👼🏻

莫忘初衷... 珍惜眼前...👼🏻

自好書共讀

2022年10月09日

《蔡康永的情商課 為你自己活一次》

「明白」
不再人云亦云,不再讓自己的心,屈服的被捏在別人的手中的那種「明白」。這本書想講的,就是這個很珍貴的「明白」。在與自己獨處的過程透過「覺察」找出「分身」去思辯、抬槓,漸漸地得到「明白」。

【整理】

一、我們要互相依靠,而不是互相控制

*你經得起內心的自問自答麻痺?
辨識情緒都從哪裡來?來做啥?來了以後,我該如何?要把它們安放回去時,該放回哪裡?
探尋情商的過程,就是探尋自己的過程,探尋「心」的過程。

*如果認真的想「做自己」,首先要真心的面對「自己的感覺」。
當我們開始學著面對自己的感覺,進而能恰當的拿捏我們的感覺,我們的內心一定會開始一步一步的改變。

*「獨處」:面對自己感覺的第一步:練習關門。
獨處,是我們好好跟自己相處的唯一機會,藉由所看、所讀、所想、所問,一步步的明白自己。
當你對現在選的方向很不確定時,派你的分身去看看三年後的你在過的是怎樣的生活,用那個來校準你現在的方向。
所有努力越活越明智的人,每個都是一路自問自答成長的。情商從頭到尾就是一件自己對自己的事。

*分身的養成只需不斷的問我們「為什麼」?就已經很強大了。
稱職的分身,不會讓你討拍取暖。人生的各種不滿,最好都能恰如其分的應對,以免珍貴的意志力被無章法的揮霍掉。

二、「自己」很抽象,卻也如此扎實與重要

*對自己誠實
各種情緒中,辨認自己的感受。這樣探索自己的心,漸漸了解自己。面對之後,方能安放。不探索不明白,心會積塵。

*情緒,就是當下的自己
認識自己的情緒,進而認識當下的自己,然後就能認識長久以來的自己。
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開始練習,都能感受到練習的收穫。你越來越會安頓你的情緒,對重要的人懂得在乎;對不相關的人也能不在乎。接納情緒的存在,成為情緒的主人,而不是一輩子當情緒的奴隸。

*脾氣來了,想想冰塊
脾氣來了,來不及數數目讓自己冷靜,結果就暴露了內在,令自己陷入容易受傷的脆弱狀態,如果不 想這樣,不論如何,先伸手去摸摸,為自己拖一點時間的習慣,應該會很有幫助。
情緒是我們的一部份。冷靜面對它們。這樣的冷靜,不是冷漠,而是寧靜。

三、「負面」情緒跟你想得不一樣

*沒有黑影,你就感受不到亮光
正面或負面,樂觀或悲觀,都只是我們看這件事的態度,而不是事情本身。

*把心力用來評論小事的好壞,就沒力氣去在乎少數重要的事了。
我們不是人生的法官,而是領受人生這個禮物的幸運兒。放下評斷每件事的習慣,弄明白很多事沒有好壞、對錯之分,但有其意義。

*悲傷會強迫成長,失去會帶來啟發。

四、負面字眼,其實蘊藏蓬勃生機

*「怒」上半部是「奴」,下半部是「心」
提醒著我們「心被奴役,被控制」。憤怒是很有力量的情緒,值得我們訓練自己,成為可以駕馭怒氣的主人。

*從小藏在腦中的「理想的我」
迫使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我們會同時收到鞭策與感到自責。鞭策始我們繼續努力,自責終將變為自卑。

*人生是不斷的選擇
選了這邊,就後悔沒選那邊。一邊後悔,一邊活下去,後悔形成了動力與方向,驅使我們把人生過得更好。後悔給了我們校準人生方向的機會。
樂趣與責任,正是召喚力量,驅趕挫折與空虛的神奇咒語。
我們以為的客觀,往往只是我們自己一廂情願的主觀想法,離開同溫層,多交專門唱反調的朋友。

五、讓山是山,讓我們是自己

*情商,是在追求我們情緒的平衡。當社交禮儀的要求,和我們真實感受不一樣時,找到平衡,才會平靜。

*生命要用在自己真正在乎的事
有時候,所謂的社會對我們沒有什麼要求,但我們會給自己角色設定,向社會展示我們的存在,這種「自我期待」如果嚴重扭曲真實的自己,就修正吧!

*「自我妨礙」和「虛假期望」都很耽誤自己的人生進度,醒醒吧!別再用阿Q精神勝利法逃避現實了。

*盡了人事,才聽天命
訓練自己用「第三人稱」描述自己,分身就會出現,會看著你,看見你平常看不見的自己。

五、讓山是山,讓我們是自己

*就事論事,而非論整個人
把他人的否定切成小塊,不要全盤接受。不管對他人或自己,一旦我們自己相信了這完全否定式的指責,會失去改進的動力,接受了所謂的「宿命」。

*訓練情商,追求什麼?
追求恰如其分的情緒,非毫無情緒。不是委屈自己去討人喜歡,而是做自己很自在,使旁人放肆而討人喜歡。

*遇見未知的自己
不要恐懼「未知」只是對它感到不安而已。而這份不安中,有強烈的嚮往:探索未知的自己,而不是固守幻想中所謂原來的自己。

*轉念
為什麼硬要把人生耗在一座對你毫無意義的大山呢?別學愚公移山了,只要移動念頭即可。
身上可以改變的東西太多了:性格、態度、心情、觀念,可以變得更明白、更舒緩、更恰如其分。自好書共讀_img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