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顥曼媽-阿玲

熱愛瘋狂點子的雙胞胎媽咪

熱愛瘋狂點子的雙胞胎媽咪

文科父母的救星!不怕「自然科學」不認識你~

2019年05月15日

認識自然對孩子是極為重要的

許多爸媽總是希望孩子能多多接觸大自然,但是說到觀察大自然的奧密、享受發現的驚喜,身為爸媽的我們好像應該多跟孩子學習啊!大自然永遠有無窮的奧秘,豐富我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但是媽媽自己本身聽到「自然科學」就一個頭兩個大,很擔心自己有限的知識要如何教孩子接觸大自然呢?

小孩:『媽媽!!!是螞蟻耶~!你看~螞蟻!』
媽媽:『不要玩螞蟻!等一下你被咬喔!』

小孩:『媽媽~媽媽~這個是什麼啊!?(舉起蠕動的蚯蚓)』
媽媽:『啊~~~放回去!!』

小孩:『媽媽!這個是什麼蟲啊?』
媽媽:『就…昆蟲啊!不要亂碰搞不好牠有毒耶!』

每次這種反應都覺得好像會抹煞了孩子的好奇心啊啊,但是自己對自然科學非常有限的知識常常會被孩子排山倒海的問題給問倒呀!(別再問啦我不知道啊啊)就在前幾天意外發現了一款App,彷彿聽到我的心聲一樣的降臨啦!噹啷~是由美國加州生物研究中心所研發的一塊app,可以透過他們的非常大數據的圖像辨識系統來認識生物,所以遇到了不認識的各種生物,趕快拿起手機拍一下,就會告訴你這個生物的相關資訊!

重拾發現的樂趣!Seek by iNaturalist

文科父母的救星!不怕「自然科學」不認識你~_img_1https://smallpaces.files.wordpress.com/2019/05/9d0954738226b900456dee2837ddaef2e7e60cfc_2_690x460.jpeg?w=150 150w, https://smallpaces.files.wordpress.com/2019/05/9d0954738226b900456dee2837ddaef2e7e60cfc_2_690x460.jpeg?w=300 300w" />
用鏡頭來捕捉這些未知的生物吧!
文科父母的救星!不怕「自然科學」不認識你~_img_2https://smallpaces.files.wordpress.com/2019/05/621015-xxl.jpg?w=150&h=83 150w, https://smallpaces.files.wordpress.com/2019/05/621015-xxl.jpg?w=300&h=166 300w, https://smallpaces.files.wordpress.com/2019/05/621015-xxl.jpg 510w" width="345" />
看到不認識的寶可夢趕快打開寶可夢圖鑑!

Seek 這一款神奇的App可以透過圖像辨識生物,只要打開App然後拍下你想認識的生物,就可以取得生物資料,瞭解他的生物分類。直接去下載來試試馬上就懂啦,操作非常容易!除了觀察生物外,還可以參加Netflix上的Our Planet每週推出的不同挑戰來獲得徽章,也可以透過App看見你所在地附近可能出現的生物,出發去尋找這些生物。儼然就是真實版的寶可夢圖鑑呀!

文科父母的救星!不怕「自然科學」不認識你~_img_3https://smallpaces.files.wordpress.com/2019/05/392x696bb.jpg?w=84&h=150 84w, https://smallpaces.files.wordpress.com/2019/05/392x696bb.jpg?w=169&h=300 169w, https://smallpaces.files.wordpress.com/2019/05/392x696bb.jpg 392w" width="294" />

App拍照時顯示的七個綠點代表的就是你所拍攝物體的生物分類「界、門、綱、目、科、屬、種」
當鏡頭對準生物後,等七顆綠綠點全亮時拍下照片!之後按下辨識生物按鈕,就可以看見生物資訊,也可看見其他張相同生物的照片。如果拍下幼蟲,也可看見成蟲後的模樣。

我們經常看見很多毛的毛毛蟲其實成蟲是飛蛾,而蝴蝶的幼蟲通常是沒有毛的呢!(真的就像寶可夢裡的綠毛蟲的模樣…偏題了呀!)
Seek這款App為何擁有如此強大的圖像辨識能力呢?Seek是由加州科學學院和國家地理學會開發,從全球最大筆生物觀察資料的iNaturelist提取資料。
 

關於iNaturelist

INATURELIST在全世界的生物觀察記錄已超過一千多萬筆,在台灣也將近有四萬筆觀察記錄(不含栽培植物或圈養的動物)。,包括中央山脈山區、澎湖群島、金門、馬祖、東沙、綠島、蘭嶼及棉花嶼等離島皆有記錄,其中的生物分類群不只包括常見的哺乳動物、植物、昆蟲、兩棲類及爬行類動物,甚至連肉眼不可見的原生生物也有觀察記錄(例如囊裸藻)。[轉自 環境資訊中心]

想要更了解INATURELIST 請見這篇文章 【公民科學】INATURALIST使用指南大公開!人人都可成為自然觀察家

觀察自然的同時一起參與INATURELIST成為公民科學家吧 >>> HTTPS://WWW.INATURALIST.ORG/
文科父母的救星!不怕「自然科學」不認識你~_img_4https://smallpaces.files.wordpress.com/2019/05/images.jpeg?w=150 150w" />

比起專業的iNaturelist,簡單又直覺的Seek更適合激發孩子對大自然的好奇,加上各式徽章的挑戰模式,讓人更有動力去發掘各種生物。不需要註冊用戶即可使用,但也因此觀察的紀錄都是存在App本身,所以若是刪除軟體,曾經觀察過的紀錄就會消失。走出戶外去認識大自然吧,搞不好就會發現從未觀察到的許多有趣的事!

若是意外發現了外來品種生物,記得趕快通報林務局,撥打外來種通報專線02-23411960,幫助維護生態平衡唷。

你說認識這些生物的名字有什麼重要的嗎?

其實讓孩子貼近自然,最重要的當然不是學習這些生物的學名,而是在觀察中能夠感受到自己與自然的連結。運用好的工具,讓我們發現其實自然並不離我們這麼遙遠,公園的花、路邊的樹、田裡的蝸牛,其實身邊有無窮無盡值得我們去發掘的事情!

生活中每個人所在意的事,都是與之連結越深的事。自然環境之於人類是非常緊密及重要的,但在都市叢林生活太久的我們漸漸把『自然』變成一門課,而不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知道我們生活的地方叫做「台灣」,但是在這個家裡有哪些其他成員,卻不是那麼的清楚,我們會關心家人、關心朋友,鮮少關心陌生人,而你會關心的陌生人,也是那些你知道他的故事的人。關心自然,也從認識自然開始,如果我們能夠更認識牠們,我們對自然就開始有了連結,而「認識」將會是一段美好故事的開端。透過認識自然,我們有沒有可能挽救氣候變遷?不敢說一定,但絕對有關聯。

文科父母的救星!不怕「自然科學」不認識你~_img_5https://smallpaces.files.wordpress.com/2019/05/bioblitz-1.jpg?w=150 150w, https://smallpaces.files.wordpress.com/2019/05/bioblitz-1.jpg?w=300 300w, https://smallpaces.files.wordpress.com/2019/05/bioblitz-1.jpg?w=768 768w, https://smallpaces.files.wordpress.com/2019/05/bioblitz-1.jpg?w=1024 1024w, https://smallpaces.files.wordpress.com/2019/05/bioblitz-1.jpg 1128w" />
和孩子一起沈浸在發現的樂趣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