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WUWOW線上英文】好評回文活動將延後於4/24開跑,為感謝配合,BBH將提供神秘加碼好禮唷,敬請期待!

董小慧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貼--一個孩子給爸媽的備忘錄

2008年04月18日
公開
51

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如果能站在們的角度,去瞭解事情, 勝於只給予物質的滿足.朋友的女兒在美國唸幼稚園時, 曾由學校带回來一張給爸爸媽媽的備忘錄, 讀後深感其中有許多重點正是自己需要被提醒的. 這些全非金科玉律,卻能使為人父母者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 記於下,或許也能做為您的參考.... 1'別溺愛我.我很清楚的知道,不應該得到每一樣我所要求的東西.  我只是在試探你. 2.別害怕對我保持公正的態度.它反倒讓我有安全感. 3.別讓養成壤習慣.在年幼的此刻,我得依靠你來分辨它. 4.別讓我覺得我比實際的還要渺小.它只會讓我愚蠢的裝出超出  我實際年齡傻模樣. 5.如果能夠,請別在人前糾正我的錯誤.你私下的提醒,  會讓我更加的注意自己的行為. 6.別讓我覺得我的錯是一種罪.它會降低我的人生價值觀. 7.當我說(我恨你)的時候別太沮喪我恨的絕不是你,  而是那降在我身上的壓力. 8.別過度的保護我,怕無法接受一些(後果).有的時候,  我需要經由痛苦的方式來學習. 9.別太在意我的小病痛.有時候,我只是想得到你的注意. 10.別嘮叨不休,否則有時候我會裝聾作啞. 11.別在倉促或無意中做下允諾.請記住,當你不能信守諾言時,  我會是多麼難過. 12.別忘了我還不能把事情解釋得很清楚,  雖然有時候我看起來像是有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我不能事事正確無誤的綠故. 13.別太指望我的誠實,我很容易因為害怕而撒謊. 14.請別在管教原則上前後不連貫'不持績.  它會使我疑感,而對你失去信任. 15.當我問問題的時候,別敷衍我或拒絕我.  否則你會發現我終將停止對你發問,而向他處尋求答案. 16.別告訢我說,我的害怕很傻'很可笑.如果你試著去瞭解,  便發現它對我是多麼的真實. 17.別暗示或讓我感覺到你是完美,無懈可擊的.  當我發現你並非如此的時候.對我將是一項多麼大的打擊. 18.別認為向我道歉是没有尊嚴的事.一個誠實的道歉,  會讓我對你更接近'對你感覺更溫暖. 19.別忘記我最愛做實驗.幾乎每天生活中都離不開它,請容忍. 20.別忘了我很快的便會長大.對你來說,  要和我一起成長是多麼不易的,但請嚐試. 21.別忘了没有那許多的瞭解和愛,我是不能成長茁壯的,  但是,我並不需對你說出這點,對不? 有時候,我們身邊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無慮的生活環境而已,他們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經歷)他的成長過程.有句話說: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得先蹲下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放眼看世界.每一位爸爸媽媽不妨抽個空,用心看看這份教養子女的備忘錄. 來自bbhome的轉貼,感謝 寶兒 的分享

轉貼--童年富裕病

2007年09月13日
公開
34

朋友寄給我的mail,跟大家分享~ 童年富裕病 文:商業週刊/陳雅玲 美國調查:繼承15萬美元以上財產的小孩,2 成放棄工作,多數一事無成;他們得到越多,越不滿足,甚至失去奮鬥目標。這股「富裕病毒」正席捲全球,從美國、日本到台灣... 「好好待你的小孩,但不要給他們太多財產。」這是今年一月,美國商業週刊出版的The best 25 ideas,報導開始的第一句話。配合一張皺著眉頭、不開心的小孩照片,這句話格外引人好奇:為何要這麼慎重其事的談這事? 答案在文章中的一個單字:「富裕病」(affluenza)。 先前令人聞之色變的禽流感(Avian Influenza),讓大家看到富裕病的英文時,感覺好熟悉。沒錯,富裕病這一名詞是 1990年代後期才發源於美國,由兩個單字「富裕」(affluence)和「流感」(influenza) 合成,指那些由於父母供給太多,造成孩子過度沉溺物質,生活缺乏目標等後遺症。 ◆童年富裕、長大負債:美國年輕破產族,每年增加 16% 當美國嬰兒潮世代到達人生成就最高峰,即將擁著410兆美元退休,甚至將財富傳承給下一代的階段,卻突然發現,他們的兒女或孫兒女,正受到富裕病毒的威脅。 根據美國消費者聯盟的一項調查,2003年有31% 的大學生,有超過3000美元的信用卡債,比2000年增加了 67%;25歲以下因為負債而破產的人數,過去10 年也以每年16%的速度快速增長(25歲以上破產人口的增加速度只是 5%)。不是因為年輕人沒錢,而是因為他們太愛亂花錢,所以,如今美國許多大學將消費性負債,列入學生退學的評量因素之一。 台灣也不遑多讓。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的最新統計,台灣所有卡債中,1/5是由 20-29歲的年輕人所「貢獻」。他們主要用於購買奢侈品所積欠的現金卡、信用卡卡債,共計1478億元,相當於政府兩年的高等教育經費,或未來 8年的全國治水經費。 而根據研究,美國的破產族當中,超過7成都來自於中產或者更高收入的家庭。他們的人生因為負債搞得一塌糊塗,並不是他們資源太少,反而是在他們成長過程中,資源的供給非常充裕,甚至是太充裕了。 ◆美國興起反思浪潮: 1/5 富豪寧捐出財富,不留給子女 今日的美國,百萬富翁在10年內成長了400% ,對財富卻出現了反思的浪潮:2003年,哈佛大學募款人柯立爾估計,全美320萬名百萬富翁中,約有 60萬人因擔心會寵壞子女而將捐出大筆財富。他說:「許多新富之家希望子女,只享有中產階級的生活形態,好讓他們擁有快樂婚姻,並且養育快樂子女。」 那麼這些新富會留多少錢給子女?柯立爾表示,資產超過3000萬美元的富豪,會留給子女每人約150 萬美元,這筆錢可用來買一幢房子,且受良好的教育。 連續12年蟬聯「富比世」全球富人排行榜第一名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則早在1999 年時宣布,他和妻子將他們兩個孩子的遺產繼承金額,限制在1億美元以內。蓋茲目前的身價有500 億美元,卻只留下1/500給孩子,剩餘的財富全部捐獻給慈善機構和社會福利事業。 對富裕人口也快速增加的華人社會而言,如何恰當的給孩子金錢、資源?正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首先,中國傳統上避諱談錢,其次,我們的傳統都還是留遺產給孩子,而非將財富留給社會。 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在交通大學演講時表示,他有二女一男,但三個子女現在還不知道,老爸到底會不會留財產給他們。他說:「我錢很多,留一些給子女到底要留多少?」這個問題對他而言,遠比經營事業還困難。 不只有錢的許文龍覺得很難,對大部分中國人的父母而言都不是簡單的事。從事跨文化,本土心理學研究的中研院院士楊國樞指出,包括台灣、香港、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東亞儒家文化圈,是集體主義的社會,「至今我們民法的『父債子還』,還是延續這樣的『家族共產主義』精神。」 ◆富留子孫種下惡果:孩子變得只知享受,不知義務 今年,台南市爆出一家四口燒炭自殺的人倫悲劇,28歲的張智凱帶著妻子與5 歲長女、5個月大幼女,輕易的結束4條寶貴的生命,自殺原因,只因為高中音樂老師退休的媽媽 ,不借給他30萬元! 悲傷的母親,即便面對兒子指控「媽媽愛錢更甚我的生命」,深痛之餘,仍然替兒子說話,認為是媒體亂寫,「他其實很乖。」老鄰居看到的則是,失婚獨立扶養張智凱長大的陳玉霞,在張智凱從小到大的成長中,只要是張智凱開口要的東西,幾乎沒有說不的。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吳明燁觀察指出,在這個家「呈現的似乎是孩子只有權利,沒有義務。」這個永遠只負責享受的孩子,最後走上的是富裕病的最惡後果。 外國人稱台灣為Boss Land,因為台灣家族對子女高度的經濟支持,讓許多人不需要理性計算風險,就可以隨性創業。「因為得來容易,所以台灣創業的年輕人投資報酬率常算不清楚。」南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翟本瑞說,同樣的,在花錢時,年輕人也預期將來會從家裡繼承財產,而有恃無恐。 ◆讓孩子走出「金鳥籠」:教導正確用錢觀念,為自己負責 中國人常說「富不過三代」,但這並非打不破的魔咒;深入了解一些能夠富過好幾代的家族,對如何與財富相處,都有非常嚴謹的教養。翟本瑞舉例,德國最老的投資銀行梅茲勒(Meztler)家族,富過三代的秘訣只有一個:不讓孩子關進「金鳥籠」;他們的小孩上地區最普通的學校,每天走路去搭公車上學,與所有同學一起玩耍、一起生活,吃同樣食物。 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沃.爾瑪集團的華頓家族,已逝的董事長山姆.華頓(Sam Walton),奉行的財務教育核心理念是「勞動讓人有價值」。老華頓從來不給孩子們零花錢,他的四個孩子很小就開始「打工」,在商店裡擦地板,幫忙修補倉庫的房頂,晚上幫助裝卸簡單的貨物,老華頓則根據一般的工人標準付給他們「工資」。 這一代華人富裕家庭的青少年,是在「漏斗型」的資源灌注下成長! 台灣出生率是世界倒數第一,全台平均值只有1.2%,居民社經地位最高的台北市,出生率更低至1.04% 。因此,富裕病毒對華人的考驗,將比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更為嚴峻。你的孩子,做好防疫措施了嗎?你的財富教育啟動了嗎? 【】

轉貼--《乖女孩賺不到大錢》摘錄

2007年05月27日
公開
41

為了未來的財富而存錢與投資 麻煩就在於:如果你不願意在任何事上冒點險,如此冒的險更大。--艾瑞卡.瓊恩(Erica Jong) 在中年女性當中,如果說有一個關於金錢的共同悔恨,那就是「沒有及早開始存錢」。如同這本書的其他錯誤一樣,這個原因也是因人而異,但大致包括了:以為總有人會照顧她們,活在當下不管未來,或者是對於管理金錢一點興趣也沒有。不管你的年紀幾何,沒有什麼事比「開始、持續累積你的財富,並使其不斷增長」更重要。但如果你是一個年輕女性,那麼就請謹記年長姐姐們的悔恨,不要重蹈她們的覆轍。 同樣地,在投資這件事上,你的收入是高是低並不重要。收入高低的兩類女性,總是可以找到自己不為未來投資存錢的藉口。一位高收入的女性理論上應該有更多錢可以存,但她可能錯誤地將收入的大部分拿去建立某種生活形態,而不會想要存下來。早上買一杯拿鐵、多一套服裝、與朋友來頓昂貴的晚餐,這些都會使你退休與存款帳戶裡的錢,比你應得可得的還要少。 相反地,對於低收入的女性來說,要存錢以及投資可能格外困難。這些女性賺得比較少,而且很可能要負擔許多跟養兒育女有關的費用(衣服、學校文具、禮物等等),因此剩餘可存的錢就很少了。但這也不能拿來當成藉口。 如果你現在僅能餬口,更是刻不容緩地需要運用本書的祕訣來規劃自己的財務;你的努力目標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成功。這代表你需要規劃你的財務未來,而不僅是活在現在。我們都曾聽過,許多一輩子都從事低收入工作的女性,最後卻累積了相當大的遺產捐給大學或慈善機構。 決定你會不會富有,靠的不是你賺得的實際金額,而是你對於賺得的錢做了什麼事。「能不能富有」甚至跟「有沒有一大筆錢可以存」無關,因為每一點小錢都會透過複利累積成為越來越大的錢。這也就是「省一分就是賺一分」的意思了。 存錢與投資能夠幫助你累積足夠財富,以支持你過想過的生活。你現在賺了足夠的錢,可以讓你過著優雅的生活;但這並不代表你下個月或明年還能賺到一樣的錢。非常少人能夠預測未來到底如何,但存錢跟投資可以確保我們在未來過著想要的生活。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你該把錢拿去做哪些事。 迷思:沒有用自己的名字投資 你是否曾經懷疑過這件事:為什麼有男性會比女性更常要求另一半,將房地產或其他投資放在自己的名下,而且是他們自己的名字?更糟的是,如果你用「乖女孩」的思維在想這件事,你就會答應這麼做。在對方要求的時候,你可能會想:有什麼關係?我愛這個人,而且我也相信他。你可能會發現,要答應這件事情要比玩波浪舞來得容易。 或者,你甚至可能因此鬆了一口氣:終於有人幫你處理這些事情了。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理由可以說服你,將共有財產或房地產登記在某一個人的名下。如此做會讓一人面對這筆投資所伴隨的利益或是債務。 麗塔的例子尤其惱人,因為她不僅失去另一半,還被欺騙。麗塔跟艾爾結婚將近6年的時候,他建議將所有資產都轉到他的名下,如此可以更容易地進行管理。由於麗塔常常需要出差,而艾爾則是連續失業中,要取得她的簽名以及同意,以進行各項財務交易真的非常麻煩。雖然她是家裡主要負擔家計的人,但她還是答應了。畢竟,她信任他,也深愛他;她相信他會謀求她及兩個年幼子女的最佳利益。在某種錯綜複雜的方式下,他的要求在她來說還有點道理。 當她們結婚18 年時,艾爾決定要離婚。麗塔說她不知道為何會走到這一步。她以為兩個人一向都非常快樂,而且他們很少爭吵,婚姻裡也沒經歷什麼特別的大風大浪。在她的觀念裡,沒有什麼事情是他們不能解決的。 但是艾爾還是要求離婚。麗塔好不容易克服了情緒性的震驚,面對自己一人帶兩個小孩的這個事實,之後她開始設法釐清關於離婚的細節。結果她發現,除了小孩的監護權以外,沒有什麼要談的。她名下沒有財產,而艾爾也沒有誠意要公平處理這件事。他以麗塔名下沒有錢也沒有房子的理由,作為爭取子女監護權的籌碼。 在另一個案例中,當哈麗葉跟她的先生購買一棟雙拼式房屋時,還是個年輕的新婚妻子。她先生堅持要將房地產登記在他母親的名下,說是為了稅的考量。天真信任對方的哈麗葉同意了。在接下來的幾年,她們持續買下不少房地產。哈麗葉擔任護士,而她先生負責管理他們的房地產以及其他投資。 每次她們買下一棟房子或公寓時,就會登記到他母親的名下。我相信你可以猜到這故事的結局了。他們最後離了婚,而他們共有存款中,只有一小部分登記在哈麗葉的名下,而房地產則是完全沒有登記在她名下。她最後幾乎一無所有,而他取得了所有的房地產。 像這樣狀況不像你想像得那麼少。「乖女孩」想要相信,她們的白馬王子會照顧她們一輩子;但正如芭芭拉.史坦妮發現的一樣:「白馬王子不會來啦!」這句話已經說過了,現在我想再重述一遍,而你以後可能還會再聽到同樣地這句話:「沒有人會比『你』更能妥善照顧你自己。」 打破迷思˙˙˙ •以自己名字開立銀行帳戶與信用卡。吳爾芙(Virginia Woolf)在經典名著《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中提到:「每個女人都要有自己的房間」。借用這個概念,我認為每個女人都應該要有自己的錢。有越來越多的夫妻走上這一條路。這並不是要你將賺來的每一分錢都放到自己的帳戶裡;或是所有的投資都應該是個別持有的。 我的意思是,除了聯合帳戶支付家務費用以外,你應該擁有至少一張屬於自己的信用卡或自己的帳戶,這不僅是在財務上謹慎的做法,也可以讓你建立屬於自己的信用,以備哪天需要用到的時候,可以派上用場。 •不要讓共同持有的投資或財產登記到你們兩人以外的人名下。即使你的另一半給你一百個好理由,說應該要用不同的人來持有你們的財產,但這樣做的風險遠遠超過可能的利益,尤其面臨離婚或死亡的事件之時。 •如果雙方關係告吹,不要自己與對方談判。不管離婚表面看來多麼和平,如果有涉及聯合財產的問題,你都應該尋求一個好的律師或仲裁者的諮詢。在這樣的時刻裡常出現的情緒將會阻礙你的能力,使你無法好好為自己辯護,勸你連試都不要試。 本文摘錄自高寶書版公司新出版的《乖女孩賺不到大錢》╱羅意絲•法蘭柯博士著) 【】

轉貼--天使的抉擇

2007年02月21日
公開
35

E-mail的轉貼--天使的抉擇 在一場為心智障礙兒童學校募款的餐會上,一位父親在台上真情流露的分享,讓在場所有與會者終身難忘。 這位父親,先是稱讚並感謝學校及老師們的付出,接著,他提出了一個深藏心中已久的問題: 「上帝所創造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我的孩子尚恩卻不能像其他正常小孩一樣,自由快樂的學習;他的理解力遠不如人。我想問上帝:在我孩子身上,祂到底有什麼計畫?」 全場鴉雀無聲。 這位父親接著說: 「我相信,上帝既然將尚恩這樣的孩子帶來世上,祂奇妙的計畫就可能實現—— 這端看人們如何對待尚恩這樣的孩子而定。」 他說了以下的這個故事: 尚恩和他的父親,有一日經過一座公園。他們看見有幾個尚恩認識的孩子, 正在那兒打棒球。尚恩問他的爸爸:「你覺得他們肯讓我一起玩嗎?」 尚恩的爸爸心裡知道,這些孩子們應該不希望尚恩加入自己這一隊。 然而他明白,如果他們能恩准尚恩一起玩棒球,尚恩會是何等開心! 於是他走進場上,靦腆的向其中一個孩子詢問,是否可以讓尚恩加入他們。 這個孩子徵詢了隊友的意見,但是卻沒什麼回應。 於是他自作主張說: 「我們已經輸了六分,現在是第八局,我想,也許他可以在第九局上場打擊。」 八局下半,尚恩這一隊得了些分數,但是還是落後三分。 九局上半,尚恩戴上棒球手套,負責防守外野。 雖然沒有任何一球飛向他所站立的地方,但他仍然興奮的不得了! 他笑的合不攏嘴,拚命向坐在老遠的父親揮手。 到了九局下半,尚恩這隊又得分了。 兩人出局,一人在壘,接下來剛好該輪到尚恩上場打擊。 就在這個勝負的關鍵時刻,尚恩這一隊真的肯放棄贏球的機會,讓他出場打擊嗎? 意外的是,他們真的派尚恩上場了。 每個人都知道,要尚恩擊出安打,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他連球棒正確的握法都搞不清楚,更別說是擊中來球了。 然而,當尚恩站上打擊板,對方的投手竟然向前了走了好幾步,並輕輕的將球投向尚恩,好讓他至少可以打到球。 尚恩努力揮棒,擊出一個投手前的滾地球;投手檢起這個滾地球,明明可以輕鬆將尚恩刺殺在一壘之前—— 尚恩一出局,比賽就會結束,對方可說是贏定了! 然而,這位投手卻在撿起了球之後,將球高高的丟向離一壘手有一段距離的右外野,這時每個人都大聲的喊著:「尚恩,跑!跑!跑到一壘!」 尚恩這輩子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上過一壘。 他撲倒在一壘壘包上,睜大了眼睛,一臉不敢置信的樣子。 孩子們又開始喊了: 「尚恩,跑!跑!跑向二壘!」 當尚恩徘徊在一壘壘包上的時候,右外野手已經接到了球。 他大可以把球投給二壘手,將尚恩刺殺在二壘之前。 但右外野手顯然瞭解投手的用意,所以他乾脆把球丟的老高,飛向三壘手的頭上。 這時原來在壘上的其他跑者,已經迫不及待的奔回本壘得分。 當尚恩站上二壘時,對方的游擊手竟然跑向他,引導他跑向三壘。 他大聲喊著: 「快!快!跑到三壘!」 當尚恩跑向三壘時,兩隊的孩子們都興奮的尖叫著:「尚恩!快跑回本壘!」 尚恩跑向本壘。當他踏上本壘壘包的時候,全場歡聲雷動。 他的隊友們給他英雄式的歡迎和擁抱,因為他擊出了再見安打,並且為自己這隊贏得了勝利。 「那一日,」站在台上致詞的父親,眼淚不斷滑下面頰,他輕聲說道: 「這兩隊天使們幫助了上帝,實現了祂在尚恩身上的奇妙完美計畫。」 因為有尚恩這樣的天使,讓孩子們學習到愛與犧牲的功課;因為有這兩隊合作無間的天使,讓尚恩終於知道:人性也有純真而美麗的一面。 我們在人生中,面對過無數次抉擇的機會,有時不僅僅是選擇世俗的成敗輸贏而已。 即使是一抹微笑,一聲問候,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互動,上帝都給予我們抉擇的契機: 我們是否在別人身上看到,上帝那奇妙無比的計畫? 我們是否選擇成為上帝實現那奇妙計畫的一部分? 秋意漸濃,寒意也漸重。社會上的紛紛擾擾,讓人心頭找不到溫暖的倚靠。 但我總相信:在秋天的童話裡,太陽的微笑,戰勝了北風的狂傲;真愛的燭光,融化了仇恨的冰霜。 端看我們願不願意,成為那個在漫漫長夜裡點燈的人。 每一日,當我們面對天使或是魔鬼的抉擇,願我們選擇成為:傳遞良善、犧牲、慈愛的人。 感謝您! 我的朋友 在一天的開始收到如此美好的故事? 我知道,人生難免挫折、困擾, 每一刻,我們都期望能遇上天使、奇蹟, 但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先做那個天使,先開始成就別人的奇蹟 【點閱次數:】

轉貼--身分證影本 正確簽註寫法

2007年02月16日
公開
45

來自E-mail的分享 ----- 身分證影本 正確簽註寫法 有時難免要將身分證影本交予他人如購車,保險...等等,以下是法務部上班的朋友轉寄的.... 參考參考!! 身分證影本正確簽註寫法!正確寫法如下: 大家要看喔!每個人都會用到的啦∼ 身分證影本簽註寫法 身分證影本記得要簽註寫法是分三行(前後都要加劃線,防止加字 ) ---僅提供 XX銀行 --- ---申請 XX基金扣帳 --- --- 塗改、他用無效! --- 在 正面 寫在 左邊 的 生 日 和 姓 名 欄 空 白 處 在 反面 寫在 左邊 的 配 偶 及 父 母 欄 空 白 處 用藍色原子筆,部分筆畫與身份證的字交叉或接觸--避免被塗改 每一行前、後面一定要劃上橫線以免被偷加其他文字。 此外,無論是信用卡,基金,大哥大......申請書 只要須附身分證影本的,一律照辦,政府的表格也一樣 另外, 申 請 書 尚 未 填 寫 的 空 格 如:附卡申請,加買保險,加買第二支基金,只買門號不買手機等 這 些 空 下 的 欄 位 都 必 須 畫 叉 叉 XXXX 以 免 被 不 法 業 者 補 填。 這個真的是很重要 … 如果你有修過相關法律課程或票據課程您 就知道 所以 … 大家小心點,身分證影本記得要簽名呦! 茲提供生活上便利的小方法保障自已的權利 您拿身份證影本去辦信用卡時 記得在影本上寫: [ 此身份證影本僅為申請XX 銀行 XX 信用卡用 不得轉為其他用途 ]﹙ XXX簽名﹚ 再提醒您 上述文字一定要簽 在身份證的範圍內 但不要遮住 IDNo(身分證字號 )及姓名 請儘您所能的傳閱出去 因為事關許多人的權益 也是為防止不法之徒另作他用 【點閱次數:】

分享--好笑的捷運廣播

2006年12月24日
公開
49

來自babyhome討論區 正港婆 的分享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743210&bid=6&r=6 真的好好笑唷! 今天晚上七點三十九分 捷運中山站廣播: 各位旅客請注意, 剛才在詢問處加值的旅客, 請把盤子還回來,謝謝。 是誰把人家放錢盤子拿走啦 ~~ 快拿去還人家吧 XD ======================= 我聽過比較好玩的是 上車後駕駛員廣播 「各位旅客請注意,當列車進站時,請勿超越黃色警戒線,以免發生危險 尤其是剛剛那位穿橘色鞋子的先生,我知道你的鞋子很帥,但也不能越界 謝謝合作」 然後隔壁車廂就傳來一陣殘酷的笑聲 XD ===================== 我也貢獻一個挺好玩的駕駛員廣播 [各位旅客請注意 ,balbal........ 突然 "碰 "一聲 (東西掉落聲 ) [幹 !]( 手忙腳亂的撿東西聲 ) 一陣寂靜後 : [各位旅客 ,剛才車長廣播中 ,有不雅文字出現, 台北捷運局致上最大誠意致歉 ,敬請各位乘客見諒 ] 剛說完 ,車箱內就傳來陣陣偷笑聲 ~~~~~~~~~~~ ===================== 大概兩三年前跨年的時候吧 幾個人想去市政府倒數 又懶的在之前的演唱會跟別人擠來擠去 就先在別的地方閒晃想說等時間差不多了再坐捷運去 沒想到時間沒抓好 錯過了倒數的時間 這時候捷運上廣播就響起來 駕駛員 : 「啊...新年到了 讓我們一起倒數 淑.. 九..八 ..七 ..六.. 五...( 慢慢的念) 啊 來不及了 素三二一 (快速的念完) 大家新年快漏!」 駕駛先生一開始數太慢只好後面加速念 @@ 這個比去市政府倒數還讚 啦 ============== 有一天.捷運正在努力的廣播著 : "請各位乘客不要在捷運上飲食... 之類的" 然後聽他重覆了好幾遍. 連我都聽膩了 突然聽到 .廣播傳來 : " 請乘客不要在捷運內吃薯條.喝飲料 .blablabla..." 過了五秒後.廣播又傳來 " "請第五列車那位穿橘色 套裝的媽媽不要在捷運內吃麥當勞薯條..." 突然 ... 聽到隔壁車廂爆出一陣笑聲 ... 不知道是誰去告狀的齁. 連衣服顏色都出來了 !!!! ======================= 我聽過ㄧ個比較好笑的是,坐新店線到南下到古亭時 應該都會有廣播提醒往中和旅客要換車對吧 但那次是過了古亭後,在往台電大樓的途中, 廣播說了: 「往中和的旅客請注意,往中和的旅客請注意 .... (聽到這時大家傻眼,以為自己坐錯了 ....) 不要懷疑,您已經搭錯車了 ......」 真的是 .... 吊人胃口也不是這樣 ===================== 強者我男同學,有一次搭捷運時,他鉛筆盒裡面的鉛筆掉了一地, 強者我同學當然要彎下腰去檢那幾枝鉛筆... 結果車廂廣播來了: 各位旅客請注意,在第 X車廂的那位戴咖啡色粗框眼鏡的旅客, 列車即將到站了,請您盡快坐好,現在不是做伏地挺身的時候 ... 謝謝您的合作 隱約聽到車廂每個乘客的奸笑 ...╮ (╯ _╰ )╭ ===================== 看到這系列就讓我想到之前朋友跟我說有ㄧ天下雨 ,他坐捷運當門要關上時同車廂有個小弟弟就用雨傘擋住門 ,於是門就自動開啟 ,後來門又關上他又去擋 ,重複了大概三四次, 我朋友那時原本準備要叫他別再玩了 ,結果就聽到廣播說: 第 X節車廂的小弟弟, 如果你再用雨傘,擋住門我就把它給夾斷!! 結果那小弟弟當場嚇到 , 就不敢再玩了 ,由此可見應該是每ㄧ節車廂都有監視器 ! ===================== 有一次搭捷運 廣播到站的系統不知道出了什麼問題 於是一路上都聽到 劍潭 (國 ).劍潭 (台) .劍潭( 有點奇怪的客家話). Jiantan(不太標準的英文 ) 跟以前的捷運不一樣 聽了好幾站才發現 原來是 列車長大叔自己廣播的.../_\ 他應該沒想到有一天還要身兼廣播系統吧 ======================= 這是發生在一年多前的事情,不過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很好笑∼ 先前情提要一下,台北捷運有條線叫做小南門線, 只有一輛列車在中正紀念堂∼小南門∼西門三站間往復行駛。 好,這天當我從中正紀念堂上車坐定之後, 就很無聊的東看西看,等他關門(大概會開個一分鐘左右) 車上人很少,每個車廂大概只有兩三個人而已 這時候廣播來了: 「嗯哼 ...那位穿鮮黃色上衣的先生,你真的不下車嗎?  我這一小時內已經在這班列車上看到你五次了耶,你究竟∼要去哪裡呢∼(拉長音)」 然後本來就很安靜的列車更安靜了 然後後方車廂爆出一陣大笑,一堆 人都探出頭來看 一個穿著鮮黃色上衣的男生用雙手摀著臉,一溜煙地衝上了電扶梯 那個速度應該可以破百米紀錄了XD 我想這件事情對於那位男生應該是一生中無法抹滅的陰影吧? ======================= 我碰過比較誇張的是有次從淡水坐往台北方向. 因為司機員可能是新手.在過關渡站時才突然發現自己過站未停. 此時緊急停靠時,已經有些車廂在月台外面了.前進也不是.後退也不行(因為捷運是不能倒車的). 我們坐在駕駛後面都聽到他在翻書聲.(駕駛廂亦傳出乒乒乓乓的聲音-可能太緊張手冊還掉了) 一會兒後.車子才默默往前開.且傳出廣播"各位旅客. 要往關渡的旅客請你們等下站停車自己坐車回來. 謝謝您的合作~" @_@" ======================= 我覺得這有可能是真的∼ 以前我也認為文章是人家故意虎爛來搞笑的... 直到我唸大學的時候,某一天∼ 要從學校搭捷運回家... 轉轉停停共要搭快兩小時的捷運∼ 那時候肚子正餓... 我就買了貢丸上車∼ 一上車就拿外套蓋著頭,假裝睡覺偷吃貢丸... 這時候車上開始廣播:"....請勿吃東西,喝飲料,嚼食口香糖和檳榔..." 廣播了兩次∼ 我想說沒有人發現... 我就繼續吃貢丸∼ 結果兩分鐘後:"那位穿牛仔褲,用咖啡色外套蓋頭的小姐∼請你不要再偷吃關東煮...." 我馬上下車∼ 大概在月台上反省了半小時,才有臉再上下班列車回家... ======================= 【點閱次數:】

轉貼--兩個人生活

2006年12月15日
公開
36

很好的一篇文章,短短的但卻可以包含很多,兩個自由的人因愛結合而產生的所謂"摩擦"。 星期日,一覺睡到下午2點還不願起床,我在旁邊叫喚他。 「起床了好不好?我們出去走走,去吃東西。」N遍之後,他仍在睡。我下樓去,走到公園時,打了他手機,我想,這下,他不得不起床了吧? 響了好幾聲,他終於接了電話,只是他告訴我的是:「妳讓我過我自己想過的生活好不好?」 突然間,我不知該如何回應,倖倖然掛上電話後,一個人坐在公園裡,有點茫然有點不知所措,那麼我自己的生活又是什麼呢?一個人的時候過自己的生活,兩個人的時候也各自過生活?? 肚子餓了是唯一明確的方向,我漫步到肯德雞,點了餐,端了餐盤往樓上走,三三兩兩的人群,小孩的吵鬧聲在我耳邊沸騰著,我沒有感覺到煩燥,反而覺得,這種人氣很好。我安靜的吃我的炸雞看我的報紙,四週喧嚷的小孩聲壓過了我心裡悲傷的低鳴聲。 近日來,就情緒上來說,我並不太快樂,我需要注入一些快樂的聲音在我的心房。一個小時後,我離開肯德基並外帶了一份餐,在往回家路上走著時,我重新思考著過自己生活的事情。 我可以當作我是一個人生活,一個吃飽一個人散步一個人回家去嗎??我不會,也不行,我可以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散步,可是我不會 忘了要買一份食物給在家裡的家人,一個人的生活裡其實包含了兩個人。 婚姻裡,有一個很難的部份就是,你不明白什麼時候該一個人,什麼時候又該兩個人?而女人有一種歸屬感,妳會自然而然的照料跟妳一起生活的人,也許妳照顧不了他的心情,可是妳會顧及他的溫飽。 想著想著,就走到了家門口,我站在門口,有鑰匙卻沒有開門,我按了門鈴,他開了門.... 「先生,請問你有沒有叫肯德基外帶全家餐?」我站在門口對他說..他對我笑而不答。 「沒有嗎?我送錯了啊??」我笑。 他把東西接過手,牽著我的手進了家門。 晚上,他居然帶我去逛了夜市耶, 這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因為他超討厭逛夜市,而且,他很有耐心陪我一條一條的逛著,臉上沒有一絲不耐煩。我想,他明白這是我一個人生活時愛做的事,二個人生活時也希望可以做的事。 如果相遇,你會感到相知,那麼,有一種習慣─叫做陪伴。 如果陪伴,你會感到珍惜,那麼,有一種甜蜜─叫做存在。 【點閱次數:】

分享--不要把愛唸碎了

2006年11月18日
公開
39

下雨的夜晚,她帶著小孩回娘家陪父母用晚餐。 七點半過後,孩子吵著回家。 六歲的孩子,懂得如何打電話和正在加班的爸爸撒嬌。 孩子:「爸爸,趕快下班,來接我們回家啦!」 爸爸:「爸爸還要忙一陣子喔,妳乖乖,陪阿公、阿媽 看電視,爸爸九點半點半來接妳們,好嗎?」 他溫柔地哄著孩子,沒有想到電話的話筒已經被她搶到手上,讓她聽見了以上的對話。 媽媽:「不用急,你慢慢來,沒關係,如果她繼續吵著要回家,我自己先帶她搭公車回去好了。」 她體貼地和丈夫溝通,希望他還是以工作為重。 二十分鐘之後,他在車上用行動電話跟她聯絡。 爸爸:「我已經快要到巷口囉!這時間不太好找車位,我 就不上去了。妳們下樓來,在便利商店門口上車。」 媽媽:「唉,你幹嘛呢?不是還要繼續加班嗎? 我說過嘛!我們自己坐公車回去就好了。」 她急著想阻止他,但已經來不及了。 爸爸:「太太,行動電話的通話費很貴喔。」 他以輕鬆的方式暗示她該停止發言了。 ●愈是複雜的情緒,愈需要理智的溝通 幾分鐘後,她和孩子上車,她又不能自制地一路碎碎唸下去。 媽媽:「沒加完班就趕回來,不太好吧!你們部門那些同仁會怎麼說呢?你一 定開快車了,對不對?萬一又超速被照相,把繳罰單的錢拿來搭計程車都搭不 完了,我跟你講我們自己搭公車回去就好了嘛!你何必這樣呢。」 向來認為自己EQ還不錯的他,已經被她的碎碎唸逼得快要抓狂了,但仍理智 地選擇閉嘴,直到回到家,自己洗好澡,也把孩子安頓好了,他才跟她溝通。 爸爸:「不忍心讓妳們母女兩個人在下雨天還大老遠走路去搭公車,所以趕回 來接妳們。我知道妳捨不得我這樣趕,又擔心我工作沒有做完。這些好意我都 懂;我相信我的好意,妳也懂。可不可以不要一路碎碎唸,妳這種表達關心跟 好意的方式,反而會讓我很難過。」 她聽了他的話,頓時不知道該如何接口。 結婚七年,算是老夫老妻了,她恨自己為什麼這個喜歡碎碎唸的壞毛病, 一直沒有改過來,心裡愈想愈覺得慚愧。 坐在梳妝台,她低著頭不好意思看他。 他主動過來拍拍她的背。 爸爸:「別想太多,我知道妳是為我好。早點休息吧!我把工作帶回來了, 還要忙一下子,妳先睡。」 在臥室裡,聽見他在書房敲打電腦鍵盤的聲音,回想這幾年來的相處方式, 她始終習慣以『責備』代替『感謝』。即使是年輕時收到他送的禮物, 心中明明很高興,嘴巴還是會唸著。 媽媽:「你啊!就是會亂花錢。」 幸好,他始終包容著她的無禮與無理,一直默默付出、奉獻。 和他比較起來,她顯然是個不夠自信的人。既害怕接受對方的過多好意, 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感謝,自己覺得『對方不值得為我這樣做』, 才會經常以『責備』代替『感謝』。 ●坦然接受別人付出的好意,是一種自信的表現 這種情況,其實也經常發生在年邁的父母和壯年的兒女之間。 父母親明明很高興兒女買東西來看他們,嘴巴卻碎碎唸著。 父母親:「錢那麼多,不會拿來給我花啊!」 兒女也很高興父母幫忙做家事,嘴巴卻碎碎唸著。 兒女:「叫你不要太勞動,偏偏不聽。如果不小心滑倒,我還要送你們進醫院。」 ●再深厚的愛,都經不起這樣碎碎唸 習慣以負面的挑剔,回應正面的好意,結果是傷人害己,造成彼此的隔閡。 平日喜歡碎碎唸的人,不妨換個方式想,『讓我記得他的好,我一定要加倍地 對他更好。』然後,也換個方式講話。 一句『謝謝你,我愛你!』 勝過為了掩飾愧疚之心而碎碎唸出的千言萬語。 ●培養幸福的習慣 坦然接受對方付出的好意,並即時表達感激; 否則『相敬如賓』很可能會變成『相敬如冰!』

轉貼--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話扎傷

2006年11月11日
公開
51

分享自[親子討論區]  證嚴法師曾說過一段話 原諒曾經傷害過你的人 也要做一個不輕易被傷害的人. 很多的時候,我們需要給自己留一點空隙, 就像兩車之間的安全距離,一點緩衝的餘地, 可以隨時調整自己,進退有據. 生活的空間,須藉清理挪減而留出; 心靈的空間,則經思考開悟而擴展. 打橋牌時要把我們手中所握有的這副牌,不論好壞, 都要把它打到淋漓盡致; 人生亦然,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而是我們處理它的 方法和態度,假如我們轉身面向陽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陰影裡. 當我們拿花送給別人時,首先聞到花香的是我們自己; 當我們抓起泥巴想拋向別人時,首先弄髒的也是我們自己的手. 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的身上灑香水,自己也會沾到兩.三滴. 因此,要時時 心存好意.腳走好路.身行好事,惜緣種福. 光明使我們看見許多東西;也使我們看不見許多東西 假如沒有黑夜,我們便看不到天上閃亮的星辰. 因此,即便是曾經一度使我們難以承受的痛苦磨難, 也不會是完全沒有價值.它可以使我們的意志更堅定, 思想人格更成熟.因此,當困難與挫折之來,應平靜面對.樂觀的處理. 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磨擦.有些話語秤起來不重, 但稍一不慎,便會重重地壓到別人心上; 同時,也要訓練自己,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話扎傷

分享-- 電視傷害,你想不到的大

2006年11月04日
公開
51

電視傷害,你想不到的大 吳韻儀 看電視不僅妨礙孩子的腦部發展,更會降低思考能力、注意力與想像力……,不管什麼節目,只要打開電視,就可能傷害你的孩子。   節目開始了。恐龍布偶挺著大大的肚子,一跳一跳的出現在電視螢光幕上,與一群小孩唱兒歌、玩遊戲。還不及電視高的孩子,站在螢光幕前仰著頭,不時隨著玩偶搖動身體,哼哼呀呀。   也許你心裡想著:才開始牙牙學語的孩子,就能跟著電視節目唱歌、甚至學英文,真是愈來愈聰明。   這可是大錯特錯。   「只要在電視螢光幕前坐上半個小時,人的新陳代謝與活動力都下降,智商減少五十。」美國《聖路易郵訊報》報導了曼菲斯幾位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此外,還有研究顯示,看電視會使人變得被動與焦慮。   真的嗎?   近年針對腦波的研究,讓我們透視電視對腦部的影響。   人腦中有阿法波(alpha waves),與類似催眠效果有關;還有貝塔波(beta waves),顯示意識、理性思考。研究發現,人在閱讀時,腦中產生活躍、快速的貝塔波,一旦轉為看電視,腦中立刻就產生大量的阿法波。看電視的時間愈長,腦中的阿法波愈強,貝塔波愈弱,腦部活動力大減,人就像被催眠一樣,思考力與注意力都下降。   而長時間看電視造成腦部活動力大減,對兒童的影響尤其大。澳洲大學的艾莫瑞夫婦在《空洞的目光》(The Vacuous Vision)一文中指出。   因為幼兒自呱呱落地後的前幾年,是腦部發展與成長特別重要的時期。美國小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還公佈政策,極力主張父母避免讓兩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正是有鑑於幼兒在這段時間看太多電視,對腦部發育有負面影響。 只要看電視就有礙發展   《電視對孩童心靈的傷害》(How Television Poisons Children掇 Minds)一書的作者艾佛略特(Miles Everett)甚至指出,「不論電視播放什麼節目,只要孩子花更多時間坐在電視機前面,對他們就是有害的。」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小兒科行為與發展部助理臨床教授強生(Susan Johnson),深有同感。   強生有個六歲大的兒子。雖然強生謹慎挑選電視節目,還是發現電視對兒子造成不良影響。強生的兒子只要一看電視,就對四周環境沒有反應,一關掉電視就變得焦躁。而且看電視後,他的動作變得衝動、不協調,遊戲內容也不再像過去用木棍與石頭做東西,取而代之的是重複演出電視節目的內容,不再自己創造主題,缺乏自己的想像。   到底,電視如何影響孩子?電視真的會把孩子變笨嗎?   知名兒童教育學者皮爾斯(Joseph Chilton Pearce)在《進化的終點》(Evolution掇 End)一書中指出,幼兒的潛力就像種子,需要培育與滋養,才能正常的成長。   對於快速發育的幼兒頭腦,電視非但不能提供養分,甚至反而剝奪幼兒腦部吸收適當養分的機會,不僅妨礙腦部發展,還傷害未來的學習能力。 特寫音效剝奪孩子思考機會   電視迷人的聲光色彩,是幼兒腦部發展的頭號障礙。   電視節目為了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三不五時就會出現閃爍的色彩、特寫的畫面、大分貝的聲音。這些看來豐富的刺激,卻只能刺激腦部較原始的部分,不能幫助幼兒發展思考能力。   新生兒還摸得到急急脈動的小腦袋,就像粉嫩的小身體一樣,在出生後經歷快速的發展階段,建立大量的神經連結。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助理臨床教授強生在一篇論文中指出,幼兒的腦部由掌控動作的最原始核心部分(core brain)開始,發展到包圍在核心周邊掌管情感的區域(limbic brain)。到四歲左右,這兩個部分完成了大約百分之八十的神經連結,然後發展的重點轉向思考區域(thought brain,neocortex)。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腦部需要不同的刺激,才能促使神經快速發展、建立連結網路。   電視聲光與畫面的刺激,讓腦部一直維持在較原始的區域運作,無法刺激思考區域的發展。思考區域至少需要五到十秒來處理刺激,但是大部分的電視節目每五、六秒,有些廣告甚至每兩、三秒就變換畫面,像連發砲一樣,讓思考區域毫無參與機會。   教育心理學家海莉(Jane Healy)在引起廣泛討論的《心靈危機》(Endangered Minds)一書中指出,兒童如果缺乏思考的習慣,電視節目就算提供豐富的資訊,也無法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長時間下來,這樣的刺激不僅無助於思考發展,甚至讓人沮喪。   由於分辨真偽是思考區域的工作,腦部掌控行動與情感的區域接收到電視畫面的刺激時,無法分辨真實或虛幻,立刻做出「反擊或逃走」的反應。接著心跳加快、血壓上升、輸送到四肢肌肉的血液隨之增加。強生在《電視與兒童心靈》報告中指出,由於這一切反應都只發生在體內,四肢並沒有做出配合動作,所以電視節目的確讓觀眾長期處於沮喪或焦慮中。 色彩刺激使左右腦失衡   此外,電視以色彩畫面為主的傳播方式,使左腦與右腦不能均衡發展。   《心靈危機》一書指出,看電視會減少對於左腦的刺激,連帶影響左右兩腦的連結,因而影響孩子未來智力與創意的發展潛力。   人的右腦是直覺區,對於視覺影像、色彩、新奇的經驗特別有反應。   左腦則是處理邏輯推理,負責分析語言的聲音、意義與抽象思考。   電視的色彩刺激,幾乎全由右腦處理,相對減少對左腦的刺激,削弱了左腦的功能。這不僅影響對語言、閱讀、分析能力的培養,也減少聯繫左右兩腦之間的神經發展。   左右兩腦之間的神經聯繫,是腦部最後成熟的區域。各司其職的兩部分,必須透過神經聯繫,學習彼此協調。許多神經心理學家認為,如果聯繫兩邊的神經沒有接受足夠的刺激、不能適當發展,可能會造成注意力與學習困難。 看電視的眼睛懶得看書   電視傷害了兒童閱讀能力,是影響未來學習的另一個因素。   電視對於兒童閱讀的影響,不僅是搶占了兒童看書的時間,而且破壞了視覺系統的學習。看電視的時候,眼球很少運動,眼睛只要盯著電視螢光幕,既不用擴大瞳孔,也很少、甚至不用來回移動,而且缺乏一般的瀏覽活動。這使得培養閱讀習慣所需要的搜尋、瀏覽、對焦的能力受損。   看書的時候,眼睛必須不斷在書頁上下左右移動,需要眼睛肌肉有活動的能力與力氣。看電視讓眼睛肌肉缺乏運動,對於閱讀所需的能力與精力有負面影響。   電視不僅讓眼睛缺乏運動,也讓我們的心變得懶惰、被動。   真正的學習與解決問題,需要主動與堅持。但是,阿拉巴馬大學教授布萊恩指出,電視降低了主動聚精會神的能力。他觀察孩子看過很多快節奏的電視節目後,再要求他們閱讀或解決複雜的謎題,他們完成的堅持力與意願,都會降低。   因為電視節目用了各種花樣吸引兒童的注意力,使得兒童習慣於因外在的刺激而學習,而非自發的主動學習。一旦碰上難一點的問題,心思就飄向他處,等待轉台。   布萊恩並且強調,電視降低主動聚精會神的能力的問題,在三到五歲的幼兒身上特別重要,因為這段時間似乎特別容易受到影響。   難怪耶魯大學的電視與兒童專家辛格(Jerome Singer)深信,「在學習與閱讀習慣完全培養好之前,最好完全不要看電視。」 孩子畫不出自己的白雪公主   電視傷害了孩童的閱讀能力,改變了孩童的閱讀習慣,也就使得孩童失去想像力。   芝加哥大學生物心理學家勒維(Jerre Levy)指出,兒童看書時,必須自己創造出所有的情節。兒童一面看,一面要想像出人物的形象、揣摩他們的情緒、模擬他們說話的語調,還要創造出人物周遭的環境,想像環境的感覺。這種自我創造很重要,但是電視並沒有為這創造過程留下發揮的空間。   「看電視造成的問題,就是使得孩童習慣於完全不用自己的想像思考能力。」強生指出。   腦部掌管情感的區域,負責對於所學、所記憶的事物賦與價值、意義,與記憶關係密切。由於電視畫面投射到情感區,不僅使得思考區域沒有練習創造畫面的機會,而且畫面會直接進入記憶。進入記憶的畫面,不會被忘記,而成為未來創造的限制。如果看過白雪公主的電影,未來再看白雪公主的書,腦中就浮現記憶畫面,很難創造自己的圖像。   「腦子是被設計來接受認知挑戰的。腦子就像肌肉,如果不運動,腦子就會萎縮。」勒維指出。   想像力的萎縮,是一大損失。如果對同一個故事,你有先看書再看電影的經驗,就會了解這種損失。通常,看完電影後,都會大失所望,這正是因為我們自己在閱讀中的想像,比螢幕能夠呈現的,豐富太多了。   強生並且指出,「創造畫面的想像,不僅是娛樂,也是我們夢想與直覺、激勵等高層思考的基礎。」我們用圖像來夢想、思考、幻想未來的可能性。失去了創造畫面的能力,連夢想的能力都受到影響。   總而言之,「電視影響了人之所以為人的三項特徵」,強生在《電視與兒童心靈》中指出。在人生最初的三年,孩童應該學走路、學說話、學思考。但是電視卻讓幼兒坐著,沒時間進行有意義的談話,而且嚴重傷害思考能力。 思考力結凍   英國兒童文學家達爾(Roald Dahl)在一九六四年寫了《查理與巧克力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被翻譯為西班牙文、挪威文等,流傳世界。他在書中寫道:   電視腐蝕了腦中的感官!   它扼殺了想像力!   它阻塞、攪亂了心靈!   它把孩子變成如此遲鈍與盲目。   孩子再也不能了解幻想與夢境!   他們的腦子變得像乳酪一樣鬆軟!   他們的思考力生銹、結凍!   看來貼近兒童、善用創意的兒童文學家,最了解電視對兒童的傷害。   關掉電視,說個故事吧,給孩子的夢想一雙堅強的翅膀。牽起孩子的手,到真實的三度空間世界中探索去,讓孩子有踏踏實實的學習經驗。   才起步的孩子,有太多的發展里程碑要完成,別讓他呆坐在電視前。 (轉載自《天下雜誌》特刊第27期) CONFIDENTIALITY NOTE :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e-mail is confidential and privileged; it is intended for use solely by the individual or entity named as the recipient hereof. Disclosure, copying, distribution, or use of the contents of this e-mail by persons other than the intended recipient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may violate applicable laws.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in error, please delete the original message and notify us by return email or collect call immediately. Thank you. High Tech Computer Corporati 感謝牙牙的媽咪的分享

分享--父母的陪伴越來越少,「蘇菲亞的孩子」越來越多

2006年10月12日
公開
76

文章來自bbhome討論區 pipi3804 的分享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922992&bid=11&r=6 文章有點長,不過真的要爸爸媽媽們好好的思考, 現在的社會環境不跟我們小時候一樣 妳�你會給孩子們什麼樣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咧? 妳�你每一天會給孩子多少的時間,將來孩子就會還你�你多少時間... 親密的危機 父母的陪伴越來越少,「蘇菲亞的孩子」越來越多 文/黃惠娟 現代的有錢父母捨得花錢請印傭、補英文、上最貴的安親班,卻沒時間陪孩子……他們以為已經給了孩子全世界,卻為何最終失去孩子的心,也輸掉孩子的競爭力? 每天晚上,小學二年級的Angus,都必須坐在桌子前面,做一件一般小學生不會做的事情:撿綠豆。把一顆、一顆的小豆子,從一個碗裡撿起來,放到另一個碗裡。綠豆很小,反覆的做很無聊,有時候Angus會哭著跟媽媽說:「我不要撿了!」媽媽有時候會把綠豆改成花生米,但是Angus還是要每天晚上撿豆子。 這不是個虛構的童話,也不是個虐兒的故事。撿綠豆,對於Angus是非常重要的訓練,因為他的手指肌肉缺乏拉動,不聽大腦指揮。 Angus的媽媽,在安泰人壽工作的李小姐,在孩子一歲的時候,就請了一位外傭打點家中大小事;Angus吃飯太慢,泰傭會餵;東西掉了,泰傭跟在後頭收拾;Angus出門時往板凳一坐兩腿一伸,鞋襪就自動套上腳。爸爸雖曾提議要讓孩子學習自理、做家事,但媽媽卻以「請傭人卻不讓他做事太浪費了」的理由峻拒。一路被伺候長大的Angus,上了光復國小後,先是安親班老師發現她的功課總是做不完,隨後級任老師也發現,她寫字速度慢得異常,後來醫生檢查,才發現Angus是因為太少自己動手,出現了手指肌肉無力的問題。Angus也因此挫折不已,開始頻咬指甲,越來越排拒寫字…… 為了矯正這個症狀,李小姐現在每天要親自陪孩子做撿綠豆遊戲,工作則形同半停擺狀態,彷彿過去少陪的時間要一一補回似的。更沒想到,矯正半年後,卻又發現Angus還得了ADD(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更令她擔心的是,小Angus一歲的弟弟也同樣有手指拉動不順的問題。讓她不禁反省自己過去讓外傭照顧孩子的決定是不是錯的。 • 第一種代理父母:外傭 孩子語言表達、自理能力出狀況 三十五歲的單親媽媽溫于惠經營一家廣告公司,也有一個寶貝女兒Luka。溫于惠平日以賓士及富豪汽車輪流代步,對Luka也從不吝嗇。再一個月即將滿五歲的Luka,每星期會收到媽媽送的一個芭比娃娃;她就讀內湖區最貴的全美語幼稚園,每月光是學費就要交掉兩萬二,為了讓她擠入即將開張的明星學區麗湖小學,還在內湖買了新家。 溫于惠什麼都幫孩子預先規畫,唯一做不到的,是擠出多一點時間陪女兒,只能請個印傭二十四小時陪伴。Luka快三歲才會說話,雖然印傭走後Luka不再老是一開口就嘰哩咕嚕冒出印尼語,但幼稚園老師還是發現,一串英文字到她口中,不論怎麼努力,就是不容易發清楚;心一急,唾沫就會細細流出,反而招致同學無情的取笑。 有錢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環境,卻沒時間陪孩子;在台灣進入少子化的年代,父母可以給孩子的時間卻反而變少。據主計處估計,台灣雙薪家庭(即夫妻兩人皆工作)占所有家庭戶數的四四•二%,若再加上超過一成的單親家庭,可以說有五成以上的家庭,極難全心照顧孩子。有錢無閒的父母湧現,各色「代理父母」也出現在我們社會,開始提供各色養育孩子的服務。 早年,台灣的小學到了中午,會出現許多幫孩子送便當的媽媽。現在,台灣的明星國小放學門口最新出現的景象,是幫孩子背書包、拎便當盒的瑪莉亞、蘇菲亞。 外籍傭人,已經成為台灣白領階層小孩很重要的代理父母。 根據勞委會九十二年的資料顯示,合法引進的外籍幫傭和外籍監護工總計十四萬四千名,其中絕大多數的監護工必須「一兼兩顧」,順便看顧小孩。其中,光是台北市就有兩萬多個家庭共聘用三萬五千多名外傭。 外傭帶小孩,早期有人以為可以增進孩子的英文程度。不過,隨著時間日久,各種副作用在孩子身上顯現,家長才發現,各種問題無奇不有。 例如,溫于惠的孩子Luka第一個出現的問題就是語言遲緩現象。而這是導因於父母沒有跟孩子說話,孩子欠缺模仿對象,刺激不足的結果。比台灣更早引入外傭、外傭比例也高達一成的香港就發現,香港有八%到一二%的兒童,有各種語言能力的障礙,包括發音欠準、詞彙不足、語法結構紊亂和語言交談困難等,而這些將嚴重影響兒童未來學業、社交甚至智能的發展。 外傭侍奉得無微不至的另一個副作用,是小主人因五體不勤,自理能力出狀況。 例如,Luka的阿姨就發現,她吃完東西後會把果皮或包裝紙順手丟給旁人,東西掉了也從不彎腰撿起,要出門時,經常會一屁股就坐在椅子上兩腳懸著,想要別人幫忙著襪穿鞋,自理能力幾乎是零。大姨說,可能是過去外傭怕她媽媽責罵,一路侍奉得太周到,給她養成的壞習慣。 外傭密不透風的照顧,引發的另一個現象,是造就一批「眼高手低」的小主人。 台北市外傭密集度最高的大安區仁愛國小,七點四十五分上課尖峰時間,常見黑頭車一部、一部,送來了一個個小主人,後面跟著一個背著書包、水壺、運動袋的外傭,一路跟到教室門口。「外傭不僅是挑?腄A還是宅急便,東西沒帶火速送來,學生一副『I am your boss.』的神氣,」一年一班的級任老師王美蘭說。 王美蘭說,開學後她發現班上三十五名同學中,高達五分之一的小孩是外傭在照顧,而相處一段時日後她發現七個小朋友的共通點,就是被動、自理能力低落、合群性較低,也較無法一個人解決問題。「你叫他掃地時,他會說:『你幫我做啦,我明天送你東西』;做錯事處罰他時,他會先狠狠瞪你一眼,彷彿你借了什麼膽,」她說。 這個現象引發王美蘭的好奇,進而帶學生製作一個「異國好幫手,外籍幫傭在台灣」的計畫,並獲得網界博覽會金獎。根據王美蘭的調查,仁愛國小全校三千四百多名學生中,合計共有四百五十四位小朋友家中有外傭,平均每班有四到五位。 不過,最讓她擔心的是,她發現有些孩子會當著媽媽的面,亂告外傭的狀。 「孩子若從小不養成尊重人的態度,不矯正說謊的習慣,到高年級就很難改了,」她說。 仁愛國小校長楊宗憲很支持王美蘭的研究。他說, 小學是扎根的時期,如果基本德性及能力沒有養成,未來的EQ及挫折容忍力一定低。「挫折容忍力低的孩子,易變成異常人格,會為整個社會、家庭及個人帶來傷害,」 仁愛國小校長楊宗憲說。 • 二第種代理父母:安親班 父母逃避教養責任,孩子行為開始偏差 孩子進入小學後,第二種「代理父母」安親班就緊跟著浮出檯面。 根據內政部兒童局在民國九十年做的《兒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指出,在學兒童放學後到晚飯前這段時間,兒童回家有大人照顧者占七四.七%,較民國八十四年下降八.六個百分點。 反之,由「代理父母」照顧的數字遽揚。包括課輔、上才藝班,占二七.五%;保母照顧占一四.一%,甚至有四%回家完全沒有大人照顧。 固然安親班協助了上班族父母兒童下課後照護的需求,對很多家庭帶來正面的幫助,但卻也有越來越多父母,用安親班來逃避自己養育的責任。 彩琳在永和經營一家安親班,自己有一個六歲的兒子。近五年來,她發現父母要求安親班老師長時間代為照顧孩子的狀況日益頻繁。 有些家長讓孩子「寄住」天數可以到一個星期,甚至有個小孩乾脆白天在她安親班上課,晚上跟她回家住,長達兩年。最高紀錄是她家裡一次被托了三個小孩。彩琳是虔誠的基督徒,「星期天要上教堂,還有偶爾要回南部娘家,只好帶著一起走,被我爸爸罵得要死,他說:『這樣責任很重,你知不知道?』」她笑笑說:「我反正就是盡量,就當是他媽媽的備胎。」 揚志(化名)今年小學五年級,四歲開始就一路住在彩琳家。到孩子小一時,彩琳考慮到孩子有很多功課需要家長的互動,好意建議讓揚志回家住,但揚志的父母卻把他又丟給外婆,「結果孩子身上出現三種個性,在我家半夜不會尿床,在外婆家卻夢遊起床到處尿……孩子很聰明,他知道跟不同人互動,要用不同的方法,」彩琳說。 揚志功課不錯,但人際互動是他的致命傷。最近,學校老師發現,揚志有嚴重的暴力傾向;從小三、小四開始,就有偷東西的行為,通知媽媽卻也無力時時盯著孩子… 心理分析學家艾力克森(Erik Erikson)曾提出一個理論,認為一個人生命中必定會經歷八個階段,其中前五個階段,都會在十八歲以前經歷。 根據艾力克森的理論,零到一歲是建立信任感及安全感的重要時期,孩子隨時找父母隨時都找得到,就能得到充分的安全感。 二到三歲須建立自主性,亦即可開始訓練孩子簡單的自理能力,以為未來自我控制能力的基礎,四到五歲是主動感,亦即孩子在嘗試作肢體或智能的各種學習時,必須給予正面的稱讚、肯定,才會鼓舞他繼續向外界伸出探索的小手。至於六到十一歲,則需奠定閱讀、學習或是協助做家事的習慣。這些都需要父母花時間觀察、陪伴、傾聽,更無法藉由代理父母來執行。 • 第三種代理父母:電腦 一旦上網成癮,難再拉回正軌 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黃迺毓指出,現代父母很矛盾,為了讓孩子更多才多藝,必須賺更多錢,為了賺更多錢,就越沒有時間陪小孩,把父母的角色交給「代理父母」。結果,每天回家後簽完聯絡簿就睡覺,完全沒有溝通時間,「孩子出狀況時,父母往往是最後一個知道,」黃迺毓觀察。 前一陣子的娛樂新聞,曾經報導藝人成龍,當年忙於工作,竟然連兒子已經小學畢業了都不知道,有一次還興匆匆的跑到小學要接兒子放學。這樣的例子或許極端,但台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在九十二年年底發布的「台北市少年生活狀況及價值觀調查」中發現,十二到十八歲的少年,一天內有高達二三.七%的少年不曾和父親說話,說話時間在十五分鐘內的有三五.八%。 少輔會督導張淑惠指出,父母不陪伴孩子,孩子還小時,還只會被動的坐在電視機前,上了國中後,就會自己找人陪了。而網路世界就是孩子最可能去找,但卻是最難掌握、破壞力最強的第三種「代理父母」。少輔會近三年來,把資源及輔導重點轉至「網路成癮」的行為研究。「孩子回家後就躲到電腦前面,父母還覺得很?Y慰,一直到成癮症狀出現,孩子已很難再拉回正軌,」張淑惠說。 致中(化名)原來是班上前十名的孩子,國二時還擔任班長。致中對自己的期望很高,學業要名列前茅,也期望做個出色的班長。學期中後,致中對身為班長卻無能為力管好班上的秩序感到很挫折,心中一直悶悶不樂。 平常很少跟致中交談的爸媽,並沒有發現致中挫折的情緒,只發覺他最近回家都沒什麼胃口,房門一關,宣稱要用電腦做功課,就閉門不出。爸媽也不以為意,還體貼的將飯菜送至房中。漸漸的,致中經常早上會起不來,有時根本就聲稱肚子痛不想去上課,一直到段考一落千丈,才發現孩子整夜都掛在電腦前面。致中的父母並沒有深入去了解兒子的問題,便逕自將家中的電腦收起來,沒想到以往個性溫和的兒子,找不到電腦後,開始大吼大叫,發狂似的拿起電視、花瓶亂砸一通,連祖宗牌位都被砸得落花流水…… 張淑惠分析,就像吸海洛因一樣,網路成癮症者,「你一旦不讓他碰電腦,行為就失控了,」張淑惠說。 全台第一個開設網路成癮特別門診的高雄醫學院醫師柯志鴻,就發現門診病人平均年齡早已從大學生往下移轉到國中及高中學生。柯志鴻針對高雄地區一千多位國中、高中學生進行訪談,結果很驚人。「五%到一○%的受訪者,有網路行為失控問題,」柯志鴻說。 現代的父母,常花大錢想透過外在的力量、訓練,增加孩子的未來競爭力,但當孩子缺乏陪伴,他們可能悄悄的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父母卻無從察覺。 陽明大學認知神經心理學實驗室教授洪蘭指出,孩子在六歲以前,最需要的是安全感。 她舉一九五六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靈長類學者哈洛(Harry Harlow)做了一個實驗,讓小猴子在兩個「代母」之間選擇。結果發現,小猴子寧可選擇沒有奶瓶但可提供安全感的絨布媽媽,而非有奶瓶但冰冷的鐵絲媽媽。 一個永遠讓孩子隨時都找得到父母,就是安全感的來源,也是所有人格的基礎。「有安全感,孩子就敢到外面闖天下,」她說。 「孩子小時候,你不讓他隨時找得到你,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出事就不找你了。」 • 孩子缺乏陪伴,輸在起跑點 贏了財富輸了孩子,成功意義何在? 多數親子專家都同意,十二歲小學畢業前倘若根基沒有打好,不論是學習的規律、自制力或是安全感,國中之後要調整即極為困難。這些根基,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每天的陪伴、傾聽與談話。為了因應忙碌的雙薪家庭,兒童福利聯盟甚至提出一個「三三三專案」——每天至少:擁抱三十秒鐘、聆聽三分鐘、陪伴三十分鐘。「父母陪伴太少的結果,孩子長大後,也不易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說。陪伴三十分鐘,不過是每天看一部連續劇二分之一的時間,但有多少家長做得到? 在一間精緻用心的高級療養院裡,年輕的醫學院實習生發現一位老先生經常性的沉默不語。費心打聽,才知道老先生曾是叱?一時的企業家,如今老先生終日憂鬱,盼望著繼承事業的兒子能夠移步來探探他,卻始終不能如願。善良的實習生輾轉聯絡上企業家的兒子,數度去電,告知父親的渴望,第二代企業家卻始終以事業繁忙為由推辭。老先生聞訊後嘆了口氣說:「你們別忙了!我是自作自受,誰叫我在他們年輕的時候,都讓他們給傭人帶…」 這是洪蘭親耳由實習生那裡聽來的故事。令人唏噓,也令人深思。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在千禧年時,曾公布台灣孩子這一世紀將面臨的十大挑戰,前兩項即為「成長的環境日益不安全和恐懼」及「家庭的功能逐漸失去保護傘作用」。如果因為缺乏陪伴,孩子成長出現差池,父母的成功與財富又有什麼意義? 如果,台灣有越來越多孩子的成長缺乏父母陪伴,台灣的競爭力,終究將產生何等危機? 點閱次數:

分享--破解幼稚園老師的魔法

2006年10月07日
公開
61

來自bbhome讨論區 小豬豬媽 的分享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726521&bid=11&r=121&page=1 你有沒有發現孩子在幼稚園和在家簡直判若兩人?在幼稚園裏,他大方、得體、講衛生、懂得尊重小朋友,但是一旦回到家裏,他又變成了登基三年的小皇帝,太獨、太懶、太沒耐性、太不聽話。幼稚園老師究竟有什麽魔法?她們遇到我們經常遇到的教育難題時會怎麽處理呢?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是天生的兩面派:他們在幼稚園的時候就能做到物歸原處、輪流 玩玩具或者排隊領蘋果,但是在家卻是東西四處亂扔、玩具不許別人碰、連一秒鐘的耐性都沒有……   其實,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把孩子在家的行爲當作前提,把他在幼稚園的表現看成轉變的話,我們就可以欣慰地告訴自己:“我的孩子已經進步很多了!”“他能夠和小朋友合作了。”“看來他完全能夠很好地適應家以外的環境和生活。”當然,欣慰過後我們還是要想辦法,讓我們的“1/2好寶寶”成長爲“全天候好寶寶”。   那麽,孩子們爲什麽在幼稚園那麽懂事?是迫于老師的威嚴,還是這些接觸過無數小搗蛋鬼的老師,確實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在家裏經常遇到的頭疼事,在幼稚園老師那裏會怎麽解決吧。希望她們的經驗可以幫助你培養出一個“家庭裝好寶寶”。   頭疼問題1 只要有小朋友碰我兒子的玩具,他就會大發脾氣。   老師的魔法   ●允許他藏起最喜歡的那一個。當孩子們發現自己不能控制局勢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採取極端行爲。所以我們應該爲他保留最後一塊領地,使他有必要的安全感。比如,在小朋友到來之前,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選擇幾件他最喜歡的玩具藏起來不讓別人見到。這樣,就讓他有了些許控制權,以至於他可以在自己能夠接受的範圍內跟小朋友分享玩具。   ●示範給他一個姿態。當我的班上有兩個孩子因爲一件玩具起爭執的時候,我都會告訴他們說:“事實上,這是我的玩具,我讓你們一起玩是因爲我喜歡這樣,看到你們能夠一起玩兒我很高興。”所以,如果是媽媽的話,可以在買回家的玩具裏面爲自己留下幾個,並且告訴孩子:“這個是媽媽的遙控汽車。”然後,當有小夥伴來玩的時候,你就可以把“你的”這輛車給他們,並且告訴自己的孩子,你看到他們玩你的玩具時,心裏有多麽高興。   ●編織一個關於分享的故事。不要小看故事的影響力,想一想我們至今還記得的《小紅帽》《木偶奇遇記》《狼來了》和《等明天》,你就會感受到童話的巨大威力。所以,你可以利用玩耍的時間給孩子編織一些關於“分享”和“朋友”的小故事。比如,你可以利用畫有小人的圖書、兩個布娃娃或者是天線寶寶的玩偶—如果你的孩子是天線寶寶的超級Fans,這一招就更靈了。你給他看當娃娃甲不給娃娃乙玩玩具時,娃娃乙很難過,但是當娃娃甲和娃娃乙一起玩,或者兩個娃娃交換玩具的時候,大家都很開心。日子久了,“大家一起玩更開心”的觀念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了。   頭疼問題2 我女兒在看書的時候總是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老師的魔法   ●選對時間很重要。孩子情緒的好壞對於她的注意力影響很大,所以應該選擇在她心緒最平靜時進行閱讀,比如午睡起來以後或者晚上臨睡前。如果你剛把她從幼稚園接回家就希望她能夠安安靜靜看一本書,以便爲你爭取出準備晚餐的時間的話,那是肯定不可能的。   ●使閱讀變得有趣。就像我們喜歡看真實生動的電視劇一樣,孩子們也喜歡那些真實可感的故事。所以如果你僅僅是讓她自己坐在那裏看書的話,她肯定會覺得乏味。而如果你能夠記住故事情節,然後通過你們之間的語言把它講述出來,或者是通過捏著鼻子學小女孩、啞著嗓子裝老奶奶的技巧,都可以讓孩子覺得這是很有趣的事情。   ●選擇適合她的讀物。不要照搬那些網上搜索到的書單,你應該爲孩子篩選出真正適合她的一部分。好的兒童讀物的基本要求是,配圖精美、色彩明快、內容有趣,在此基礎上,你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愛好和認知水平,給她提供那些對她來說既不會太艱深也不會太幼稚的讀物。   頭疼問題3 我的孩子永遠是“我現在就要……”怎麽能讓他更有耐心?   老師的魔法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個辦法適合兩三歲的孩子,因爲在這個年齡段裏,他們的注意力範圍是有限的,這一點可以爲我們所利用。一個兩歲的孩子往往覺得自己要求的事情必須現在就去做,但是當你給他一個玩具、一塊餅乾或者唱一首他最喜歡的歌時,他就會把剛才刻不容緩的要求抛到九霄雲外。   ●幫助孩子感知時間。如果孩子到了三四歲,你就不可能輕易讓他忘記自己的要求了,你可以嘗試幫助他建立時間長度的概念。當你跟他說:“我們一個小時以後才能去公園”時,他並不能感知到底是多長時間,你可以把這段時間分解成幾個連續的段落:“洗衣機10分鐘以後才會停,媽媽需要再拿出10分鐘來晾衣服。然後我們用5分鐘走到車站,坐30分鐘的車就可以到公園了。”這樣他就會知道接下來的時間裏有多少事情需要做,他也就知道自己的期待什麽時候能得到滿足。你還可以通過畫條狀時間表的方式,讓他直觀地看到每件事情的時間長度。   ●幫助他打發等待時間。“等待”對孩子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應該讓他明白,不是他的每個要求都可以馬上如願。你要不停地強化:“對不起,寶寶,你必須等到明天才能去迪斯尼。”他就會慢慢接受這個事實。而當孩子等待的時刻終於到來的時候,你不要忘記誇讚他:“你耐心地等了這麽長時間,真棒!”   頭疼問題4 當我們說“該吃飯了,等會兒再玩兒”時,女兒總是大發脾氣。   老師的魔法:   ●要適當進行警告。由於學齡前的兒童時間觀念不強,所以需要我們在他們的小腦袋瓜裏放個計時器之類的東西。比如通過做一些遊戲:你和女兒一起在紙板上畫出連續的數位標記,然後告訴她這是吃飯時間的倒計時:“媽媽每分鐘指一個數位,等數位到零的時候,就該做什麽了?”“該吃飯了!”她接下茬的時候,就是感興趣的時候。   ●來點兒競爭。小孩子的好勝心都很強,他們喜歡參加並且贏得比賽,那麽爲我們就不妨來個將計就計,不時地給他們製造一些競爭氣氛。比如跟他說:“來,我數20下,看你能不能在我數完之前把玩具全部放到箱子裏,然後去衛生間洗乾淨小手到飯桌邊坐好。”   ●搞搞新花樣兒。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把生活變得多姿多彩,孩子也就樂在其中了。比如說,孩子不想關掉電視去洗澡,你可以引誘他說:“你能學大花貓的樣子爬到浴室麽?”或者“讓我們像青蛙一樣跳過去好不好?”最好每次都來點兒新鮮的,比如學大象、學鴨子,學小狗。   頭疼問題5 我的女兒在公共場合太黏人。   老師的魔法   ●笨鳥先飛。當幼稚園組織集體活動的時候,我們都會建議那些有害羞寶寶的家庭最好比別的家庭提前一些到達,這樣可以讓孩子有充裕的時間適應陌生環境。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到來之前,孩子很可能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小夥伴,不會再同時遭遇“人生”與“地不熟”的困境了。這一招同樣可以用在孩子參加其他社會活動的時候。   ●讓他集中注意力在某件事情上。你的孩子可能從下車開始就抱住你的腿不放,不要急著甩開他。你領他到他最喜歡的活動區域,然後你自己也參與進去,因爲當他看到你和他在一起的時候,他才可以安心地投入到玩耍當中。當你發現他已經和小朋友們打成一片之後,你再悄悄地退出。   ●不要強迫他。尊重孩子的情感和個性,如果強迫他投入到使他感到恐懼的環境中,只能愈發加重他的膽怯。所以,如果你觀察發現孩子確實是那種可以從旁觀當中獲得樂趣的人,那麽就讓他保持這種狀態吧。我們希望他和大家一起玩,也是爲了讓他快樂。   頭疼問題6 我讓孩子收拾好玩具和衣服的時候,他總是說:“我不會!”   老師的魔法   ●爲孩子創造便利環境。幼稚園專門訂做的那種兒童型的座椅、衣架和衣櫃會讓孩子感覺更自如,這是孩子在幼稚園比較勤快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家裏最好也能創造一個便於孩子使用的操作環境,比如把他的衣服放在衣櫃最下面的兩個抽屜,在衣帽架下方爲孩子釘一個很容易就能夠到的挂衣鈎,同時最好給他的夾克縫製一個比較大孔的扣袢。   ●讓收拾變得很有趣。我們並不是真的希望孩子能夠把家裏收拾乾淨,只是希望讓他從小養成好習慣,所以不妨把收拾房間當成一次遊戲。用不著昂貴的收納箱,完全可以用那些孩子喝空的奶粉桶當作容器,分別盛放他的小汽車、拼圖、卡片、膠泥,並且讓他爲每個桶畫一個小圖當作標誌。讓他把收拾玩具當作玩耍,他就很樂於參與了。   ●你收拾屋子的時候請哼著小曲。你應該讓孩子看到做家務是一件輕鬆快樂的事情,吹著口哨或者哼著小曲都可以,只要不是愁眉苦臉。   ●激勵措施。畫一個彩色的任務表,裏面填上他每天應該完成的任務,每當他完成一項就在上面粘一個卡通不乾膠貼畫。小孩子都是爭強好勝的完美主義者,他們會爲了爭取五彩斑斕而努力工作的。 點閱次數:

轉貼--有多少孩子因為我們的無知,黯淡一生

2006年09月20日
公開
64

在洪蘭教授的『蘭心慧語專欄』看到的文章,與大家分享 【洪蘭】 一位朋友的孩子因恐懼上學而常逃學,後因自殺在醫院中才被診斷出來為失讀症(dyslexia)。她一夜之間老了十年,看到我,抱著我痛哭,她說她哭的不是這個病,而是她冤枉了孩子這麼多年。她一直以為孩子是懶、不長進、是廢物,不知道原來是病。我聽了很感慨。也曾有個校長在退休後,才知道什麼是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他一直以為是孩子壞,上課故意出聲音、罵髒話、做怪動作,不知道原來是基因的關係。他很後悔打了孩子二十年,但人生不能逆轉,後悔已莫及了。 大腦跟學習有很大的關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最近花了九千萬美金設了四個國家型腦與學習中心,用磁振造影(MRI)來探討有效的學習方式,尤其用DTI(diffusion tensor imaging)來看大腦連結的情形。智慧的定義現已變為神經連結的密度和方式,效率(efficiency)是知道該怎麼做(doing things right),效果(effectiveness)是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事(doing the right things)。前者是有能力,不浪費時間與精力去達成目的,是神經連結的方式;後者是有知識,知道該怎麼做才能迅速產生預期效果,是神經連接的密度。學習要事半功倍,必須知道大腦的運作。 大人的態度對孩子有決定性的影響 近年來最大的突破是知道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是個交互作用,基因決定某個行為的出現,而這個行為回過頭來改變大腦神經迴路的連接。從腦造影圖片中看到,即使是同卵雙胞胎,基因相同,大腦結構相同,他們在做同一件事時,大腦活化的神經迴路也不同,因為他們後天的經驗不同。後天經驗正是我們教育可以著力的地方,我們的態度對孩子有決定性的影響。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因為我們的無知,黯淡的過了一生。 醫學在一八八五年就知道有妥瑞氏症(即所謂罵髒話的候爵夫人),失讀症則跟我們的染色體二、三、六、十五、十八有關,許多名人也有閱讀障礙,如邱吉爾、洛克斐勒、愛迪生、愛因斯坦、湯姆克魯斯,但都不因此而減少他們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其實中國歷史上很早就有失讀症的記載。南朝宋孝武帝時令群臣賦詩,沈慶之不會寫字(史書說他「每恨手不知書,眼不識字」),只好跟皇上說:「臣不知書,請口授師伯。」皇帝便命顏師伯執筆,慶之口授說:「微生遇多幸,得逢時運昌,朽老筋力盡,徒步還南關,辭榮此聖世,何愧張子房。」不會讀、不會寫,一樣可以作詩,因為心智的啟發不是只有視覺,其他管道也都可以。他敢自比作張良,可見自視極高,沒有因自己不能讀寫而覺得低人一等,我們現在反而不及古人,不會讀書,便連人都不是了。 現在流行的四不一沒有,是:老師不會教,學生不快樂,家長不放心,政府不負責,畢業沒頭路。政府什麼時候能放下權力鬥爭,正眼看一下世界教育的趨勢呢? …本文摘自《見人見智-大腦與心智的行動交響曲》

轉貼--相信我,你沒有!

2006年07月13日
公開
48

許久前 小寶媽媽介紹的--洪蘭教授的『蘭心慧語專欄』 今天看了這一篇文章 作者:【洪蘭】 我平日習慣一邊吃飯,一邊看報,因為吃飯時,口在忙,手在忙,但是眼睛是閒著,邊吃邊看的話,全身器官都不浪費。所以我一向是充分利用時間,嘴在努力增加我身體的營養,眼睛在努力增加我大腦的營養。那天,正在啃饅頭時,眼睛在聯副上突然掃瞄到「黃春明」三個字。黃春明先生是我最尊敬的人,因為他擇善固執,為理想,有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所以我立刻集中注意去讀他的東西。讀完,難過得不得了,連嘴裡的一口饅頭都忘了咀嚼。天下想要自殺的孩子都應該先來看一看這篇〈國峻不回來吃飯〉的小詩。看看一個作爸爸的人如何用日常生活的語言輕描淡寫地說出心中無可言喻的痛。我小時候看〈販馬記〉李奇哭監時,有一句「人生三苦:幼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黃春明不老,但喪子之痛不論任何年齡層的感受都一樣。這篇文章是生命教育最好的材料,真該收入國文課本,讓所有孩子都讀到。 詩一開始說,「國峻,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我就先吃了,媽媽總是說等一下,等久了,她就不吃了,那包米吃了好久了,還是那麼多,還多了一些象鼻蟲」。不知道的人讀起來沒什麼,完全是爸爸在跟兒子說話,但是知道的人,悚然一驚,因為國峻用他的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是永遠不會再回來吃飯了。爸爸比較能接受事實:知道你不回來,所以我就不等你,先吃了。媽媽卻是無法承受這個打擊,滴水不沾,家裡的米不但沒少,放久了,還變多了,多了些象鼻蟲。看到這裡就讀不下去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哪! 再下去,「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麼事都沒了,媽媽什麼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孩子不在了,作母親的也就沒有燒飯的慾望了。大部分的中國母親都是為子女而活,挽著菜籃上市場時,想的都是孩子愛吃什麼,先生愛吃什麼,所以爸爸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是為兒子燒飯的,兒子不回來,媽媽就什麼事也不想做,連飯也不想吃了。我想起我要考大學聯考時,我媽媽很擔心我會在考試時生病,影響考試成績,那時台灣還沒有冷氣,夏天天氣熱,晚上都是開電風扇睡覺,母親擔心我吹電扇不蓋被會著涼,所以一直交代要蓋被,因為她先睡,我後睡,所以母親常常晚上睡一睡爬起來看一下,有時我還沒睡,專心做功課時,會被背後突然出現的聲音嚇一跳,忍不住抱怨,叫她不要管我,母親總是說「媽媽生下來就是要管你們的」。看到黃春明的詩才了解,的確,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了孩子忙的,沒有孩子,也就沒有了人生目標,什麼都不想做,連飯也不想吃了。 第二段說「國峻,一年了,你都沒有回來吃飯」,口氣有點哀怨,如果一個兒子一年都不回家吃飯,父母是要埋怨的,可是誰想到國峻去的是一個有去無回,不可逆轉的旅程呢?「我在家炒過幾次米粉請你的好友」,黃家的炒米粉是有名的,「來了一些你的好友,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樣,他也不回家吃飯了」,這麼輕描淡寫的幾個字「不回家吃飯」,讀起來卻是這麼的傷痛。「回家吃飯」一向是歸屬感的指標,八○年代在美國看過一個片子《歸心似箭》,一個傷兵脫了隊,千山萬水就為回家,家的吸引力比地球磁場還強。不回家吃飯了,不是不想回家吃飯,而是再也回不來吃飯了。自殺的朋友,在投環的那一剎那,有沒有想過再也不能回家吃飯了呢? 「我們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就沒有等你,也故意不談你,可是你的位子永遠在那裡」,一個永遠是空的位子,父母是觸景傷情,怎麼吃得下飯呢?朋友笑他愛吃醋,飯菜都加了醋,黃春明說「天大的冤枉,望著那個空位,叫誰不心酸?」兒子永遠地不能回來吃飯了,山珍海味,對父母來說,吃到嘴裡都是滿嘴的辛酸。看到這裡,國峻,我想拿大杖揍你,你怎麼可以對你的父母做出這種事呢?你難道不知道死者已矣,生者長戚戚嗎?你何忍讓你的父母身受這種思念的煎熬呢?要知道那個心中的空位是沒有人可以替代的。 所有動過自殺念頭的朋友,請把這首小詩剪下來,放在你的皮夾裡,當你想做傻事時,拿出來看一下,你以為你瀟灑地走了,你沒有。相信我,你沒有。 【2004-07-19/聯合報/E7版/聯合副刊】

分享--小心乳房濕疹是癌症

2006年06月22日
公開
60

【小心乳房濕疹是癌症】 一種罕見的新種乳癌於十一月被發現。一名女士的乳房如同哺乳中的婦人般起了濕疹。 她的乳房 X光攝影片並沒有顯示出任何代表硬塊的陰影,因此醫師只開了一般的抗生素以避免進一步的細菌感染。上了兩次醫院後病情卻持續惡化,醫師於是再度請她去照乳房X光攝影。這回,陰影出現了。 切片檢查後,發現了急速複製中的惡性腫瘤細胞。為了減緩細胞複製,先是化療,接下來乳房切除,然後又是一整個療程的化療以及放射線治療。九個月的密集治療之後,醫師們保證她恢復健康了! 之後整整一年的時間,她過著最充實的生活,然而這批頑強的癌細胞竟轉移到肝臟!四個療程之後她決定捨棄有著續多副作用的化療,找回生活品質。她詳細的計畫最後五個月所有的生活細節,最後的幾天在嗎啡的麻醉效果下,安祥的走了。她死前留下了這封訊息,希望轉達給所有的女性朋友們! 女士們!請隨時注意身體細微的變化,並且,有任何不正常的情形時,請儘早尋求醫療協助! 乳房外「柏哲氏病」:這是一種罕見的癌前病變,以濕疹型態發生於乳頭及乳暈上。濕疹後來會形成一片邊緣有硬皮的傷口。我不曾懷疑這可能是癌症,但癌症找到了我。 我的乳房並沒有任何異狀,我看醫師唯一的理由是因為這偶爾會發癢、疼痛,十分惱人又醜陋的濕疹。 家庭醫師開給我的任何乳膏都無法除去它; 皮膚科醫師先前給我的眼周皮膚病藥物也無法治好它。讓似乎讓人感到不安,但無法使我聯想到癌症的到來。 我懷疑許多的女性朋友們都不知道乳暈及乳頭上的濕疹可能象徵乳癌 。(我一開始的症狀僅是乳頭上冒出一個小痘子。柏哲氏病之所以可怕的理由之一,就是因為:乳頭上那似乎無害的細菌感染或是發炎,卻在延誤就醫後一發不可收拾。 ) ◎ 有哪些症狀呢? 1. 乳頭有持續的紅腫、不明分泌物以及導致搔癢及灼熱感的硬皮剝落。(我一開始的時候除了一邊乳房有硬皮剝落外,沒有其他症狀)。 2. 乳頭上有無法癒合的傷口。 (我當初的傷口分布在乳暈,乳頭中央並且有白色濃稠分泌物 )。 3. 通常只有一邊乳房被感染。 這怎麼判斷呢?您的醫師會在觸壓檢查以後,建議您立刻做兩個乳房的X光攝影。因為正常皮膚炎的症狀為紅腫、硬皮剝落以及不明分泌物,所以醫師只有在症狀僅產生於單一乳房時,才會懷疑癌症的可能性。屆時進行發炎部位的病理切片,就能找出病因。 請嚴肅的看待這封信,並且盡你所能的轉寄給親朋好友;它可能拯救許多人的生命。 我的乳癌在無數化療、28個療程的放射線物理治療,以及持續服用抗雌激素後,依舊轉移到骨隨。如果能早點診斷出乳癌,說不定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情了…。 致所有的讀者: 女性同胞不知道「柏哲氏病」是非常讓人難過的消息。為了幫助四周所有的女人,請將此訊息轉發給周圍的人,使其他人知道這潛在的危險。 如果方便的話,拜託您務必將此信轉發給所有你所知道的人,尤其是您的家人及朋友。一個小麻煩可能拯救一個生命

分享--相遇,不是用來生氣的--

2005年10月11日
公開
48

有一位金代禪師非常喜愛蘭花,在平日弘法講經之餘,花費了許多的時間栽種蘭花。 有一天,他要外出雲遊一段時間,臨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顧寺裡的蘭花。在這段期 間,弟子們總是細心照顧蘭花,但有一天在澆水時卻不小心將蘭花架碰倒了,所有的蘭 花盆都跌碎了,蘭花散了滿地。 弟子們都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師父回來後,向師父賠罪領罰。金代禪師回來了,聞知 此事,便召集弟子們,不但沒有責怪,反而說道︰「我種蘭花,一來是希望用來供佛, 二來也是為了美化寺廟環境,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金代禪師說得好︰「不是為 了生氣而種蘭花的。」而禪師之所以看得開,是因為他雖然喜歡蘭花,但心中卻無蘭花 這個罣礙。因此,蘭花的得失,並不影響他心中的喜怒。同樣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 牽掛得太多,我們太在意得失,影響我們的情緒起伏,我們不快樂。 在生氣之際,我們如能多想想︰ 「我不是為了生氣而工作的。」 「我不是為了生氣而教書的。」 「我不是為了生氣而拍拖的。」 「我不是為了生氣而交朋友的。」 「我不是為了生氣而作夫妻的。」 「我不是為了生氣而生兒育女的。」 那麼我們會為我們煩惱的心情闢出另一番安詳。所以看完之後,當你要和男女朋友或家 人吵架時,要記得你們的相遇,不是用來生氣的喔。 感謝 琳琳媽媽 的分享

分享--孩子,我該給你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也許你不能搬家、移民,卻可以為孩子爭取更好

2005年09月20日
公開
47

孩子,我該給你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也許你不能搬家、移民,卻可以為孩子爭取更好的成長環境。 康健雜誌72期 文�朱芷君 攝影�邱瑞金 李宗盛寫給女兒的「希望」中有一段:他們是未來的希望,但願我能給他一個最像天堂的地方。 天下父母心,無不想給孩子最好的一切。住在哪裡養小孩,也許並不是父母的優先考量。但不可諱言,居住地各項資源的完善與否,包括教育、安全、娛樂;及整體生活品質,將深深影響孩子的成長。 對兒童友善的城市該具備哪些條件? 「最好適合人居,又能兼顧孩子的生活和課業,」東海大學學務長彭懷真認為,考量兒童需要的福利、就學的持續性,似乎都會較佔優勢;但都市地狹人稠、物價高、經濟壓力大,對家庭來說不一定友善。 能夠讓兒童和家庭雙贏的夢幻城市,即使是首善之都台北,也還有段距離。 事實上,我們發現一些和兒童照顧有關的重要資源,無分地域,都呈現不足。 當問到教養兒童需要哪些協助,各有接近四成的人選擇公共托育服務、學校附設安親班及政府補助教養津貼。若再對照53.28%的父母希望企業可以提供托育服務,顯示目前雙薪家庭多,誰來照顧孩子的確是父母心之所繫,尤其學前教育費用高昂,亟待經援。 這也凸顯目前國家的窘境:太晚體會公共托育服務的重要性,放任學前教育私人化及市場化,一個幼兒一個月一萬多到兩萬多的托育費,造成父母經濟負擔沈重,但考量現實,政府短期之內並無法提供普及式的教養津貼。 當務之急,應是儘快全盤檢討托育政策,匯集社區、企業等資源,以紓解父母的養育重擔,提高兒童照顧品質。 還給孩子遊戲權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王美恩每年參與考核各縣市兒童青少年福利,巡迴外縣市後再回台北,「感覺像在兩個國度。」 她分析,都會區的孩子從小接受菁英教育,學習能力強,但沒有時間玩,心靈匱乏;鄉鎮的孩子接近自然,個性愉悅,卻缺乏文化刺激,科技的資源也落後許多。如何取得平衡,讓孩子同時擁有快樂童年,與未來社會競爭的能力,不僅是父母,也是整個社會的課題。 尤其若台灣城鄉差距持續拉大,將會對未來社會的安定力量,埋下隱憂。 檢視調查中父母的主觀意見,配合客觀指標,我們卻發現,台灣兒童的身心發展並未得到應有重視。 以教育文化環境來說,總計41.42%的受訪者表示,居住地給兒童的文化資源質和數量不足,加上「夠但品質不佳」者,不滿意度接近五成五。台北市也僅有28.57%的人認為足夠且辦得很好。 即使風光明媚,能讓孩子心胸開闊,也不能彌補這方面缺失,例如在花蓮門諾醫院工作的羅崎梅發現,「兒童表演團體不願意來花蓮,」才藝的師資也不夠,她先生擔心孩子學習的成績「比不過都市的孩子」。 再看適合兒童使用的公共場所,更是一面倒地缺乏,25縣市受訪者平均顯示,認為「非常不夠」和「有蓋但不方便使用」合計為59.53%。而根據營建署資料,每萬名兒童可分得的遊樂場面積,四分之一縣市不足1公頃。 難怪兒童局長黃碧霞最希望縣市長可以推動保障兒童的遊戲權。 「要讓孩子能走出戶外接觸陽光、交朋友,」黃碧霞說,不是盯著電腦打電動,或跟著大人逛百貨公司,她表示,台灣20%兒童在學齡前就近視,實在應該多充實適合培養健康開朗下一代的休閒設施與遊戲空間。 除了敦促縣市長,家長的觀念也必須改變。調查中,僅有23.45%的父母對全家走走玩玩的地方有需求,擔心自己沒時間陪孩子甚至低於一成五,「整體文化太重視智育了,」王美恩指出,休閒生活可以陶冶性格,抒發情緒,培養美學的生活態度,有助兒童的EQ和人際關係,對現代孩子不可或缺。 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老師陳淑芳全家去花蓮玩,發現適合小孩嬉戲的遊樂設施,除了刺激感官的海洋公園之外,就沒什麼地方可帶孩子去,「除了速食店裡的兒童遊戲區!」 難道我們希望孩子回憶童年,只有麥當勞叔叔相陪? 一起打造兒童天堂 根據各縣市受訪者意見,加上縣市政府各項施政統計資料,我們綜合評選出對兒童友善城市排行。 以總排行對照該縣市兒童人口數,我們驚訝地發現,在友善程度高縣市生活的兒童(澎湖縣,宜蘭縣,金門縣),總計為91,238人,僅佔總兒童人口2.65%。而在友善程度偏低城市中生活的兒童(桃園縣,台北縣),合計有87,2945人,佔總兒童人口數達25.37%。 這四分之一的兒童,同樣肩負我們的未來,卻沒有得到足夠友善的環境,令人擔憂。 雖然人人都該關心兒童,但最了解自己孩子是否得到妥善照顧的,當然還是父母。 我們特別問家中有未滿12歲小孩的受訪者:如果可以選擇,你想住在哪一個縣市養育小孩? 結果頗出人意表。 有10個縣市,得到一半以上已住在當地的父母肯定,其中澎湖縣、宜蘭縣、金門縣,想留在本身縣市養小孩的家長更接近七成。這些城市也的確躋身最佳五片銀杏葉的排行中。可見父母心中評估當地對教養孩子的友善程度,和縣市統計數字所顯示的表現相當接近。 在教育文化及兒童福利項目拔得頭籌的台北市,對在地父母的吸引力持平,卻有不少各地家長心嚮往之。不但每個縣市都有父母考慮台北市,更有超過四成的台北縣父母,及三成的基隆市父母,比起留在自己縣市,如果可能的話,更想搬到台北養小孩。 台北市在兒童福利服務上的確表現突出,一些從事早療的工作者,甚至會建議語言發展遲緩兒的家長,把戶口遷到台北市,以便得到較好的早療照顧。 最匪夷所思的是台中市,有66.02%父母覺得自己城市適合養小孩,雖然53.91%父母認為養育兒童最擔心的是「小孩發生意外」,無視於有最高的刑案發生率(4776.45件�10萬人),及倒數第三的刑案破獲率(50.29%)。 值得討論的是,全台竟有15個縣市,有超過兩成的父母想不出台灣有那個城市適合養小孩,把票投給了國外或不知道。 新竹市最特別,是最多人(14.29%)以為外國比較適合小孩的城市。 好在除了新竹市,外國選項並未得到普遍青睞。可見父母們還是希望孩子能在故鄉成長,並非都悲觀地想出走。 或許這也象徵,只要孩子在身邊,一切都有改變的希望。 珍視兒童的現在,就等於守護我們的未來。為孩子打造童年的沃土,不分貧富與城鄉的孩童,都能盡情探索、發揮潛能,應該是送給我們自己和未來最好的禮物! 文章分享來自--王子妹&王子哥的厝

分享--熱情才是帶領孩子前進最好的力量

2005年09月09日
公開
37

侯文詠的孩子,有一次考試考壞了,那次是全班都考差了, 同學都很擔心,不知道該如何向父母大人們交代。 這時,侯文詠的孩子說:「我爸一定會說,我很高興你今天失敗了。」 同學疑惑的問:「怎麼會這樣?」 侯文詠的孩子回答:「我爸就是怪ㄎㄚ啊!」 我想,當時侯文詠的孩子在回答這句話時,嘴角和眉梢一定都是上揚的。 其實,著名作家和麻醉科副教授侯文詠說, 他對孩子並不是沒有期待,並不是不會焦慮或不會生氣。 只是,他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表現良好、受到讚賞。 因此,考試沒考好時,孩子一定已經很難過了, 這時,做父母的除了安慰他之外,實在不需要再做什麼。 不過,侯文詠也不是一開始就能這麼看得開、放得下。 他記得,第一次發現孩子說謊時,又焦急又生氣。 但他的母親只是淡淡的告訴他:「你小時候也騙過人哪!」 於是,他想起自己一路長大,父母教養他的情景。 他們從不張牙舞爪,嚴聲厲色。他們只是一直站在他身後,支持他、信任他。 有一次,孩子學校校車停開。 侯文詠想,從學校走到家裡不過十幾分鐘, 自己還用車接送他來去多次,他應該認得路, 於是要孩子放學後自己走路回家。沒想到,一個多鐘頭過去了,孩子還沒到家。 侯文詠急忙出門尋找,發現他走錯路了。 侯文詠這才恍然大悟:「平時你帶他走的路都不算,他從沒有真正會過!」 於是,侯文詠開車載孩子回到學校,讓孩子帶領自己,走一遍他認為正確的路線。 每到一個岔路,侯文詠就請孩子談談他決定直走或左右轉的原因。 最後,侯文詠再帶他走一遍自己覺得最近的路線。 在這段旅程中,沒有打罵嘲諷,只有窩心的分享和探險的樂趣。 侯文詠也清楚記得,他曾經為了培養兩個孩子的閱讀興趣, 以及增長他們的知識,要求他們看歷史書。 沒想到,孩子反而不喜歡看書了。 侯文詠發現情形不對,及時放手,讓孩子選擇自己愛看的書,包括漫畫。 結果,現在就讀國二的大兒子從《哈利波特》開始, 已經會自動去找文字的書籍來閱讀。 五年級的二兒子為了看《向達倫大冒險》,連英文版也願意一邊查字典一邊看。 點點滴滴的累積,讓侯文詠深刻體會到, 人的成長沒有捷徑。任何技能或行為規範的學習都必須經過不斷的摸索和重複的練習。 在這過程中,打罵、命令或要求,或許看起來有效,但都是表面、騙人的。 「熱情才是帶領孩子前進最好的力量」 侯文詠說:「孩子天生就好奇、有熱情。父母根本不必急著站在前面指路, 反而應該跟在後面觀察,看到孩子熱情湧現,及時提供機會和幫助就可以了!」 「東西的成熟有一定的時間和過程,必須耐心陪伴、等待。 帶孩子絕對不能講效率,要用『沒有效率的方式』,孩子才能紮實的長大!」 文章來自尼尼的媽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