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董小慧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貼--簡介癌症標靶治療藥物研究現況

2007年05月08日
公開
45

感謝小寶媽媽--淑凰給我們的訊息 來源:國衛電子報第199期 簡介癌症標靶治療藥物研究現況 一般癌症的治療方式大致可區分為五大方向,包括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光動力學治療、以及新型生物技術治療。化學治療簡稱化療,是指利用化學藥物或蛋白質藥物來治療;新型生物技術則包括疫苗、基因治療、RNA干擾、幹細胞等。過去在癌症研究上,著重於探索癌細胞和正常細胞關鍵性的不同,並針對這些不同之處給予癌細胞致命一擊。這個原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隨著所謂『標靶治療』藥物在過去五年間如雨後春筍般相繼問世,已逐漸美夢成真。 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標靶治療藥物大約可分成3大類:第1類:抑制血管新生(Anti-angiogenesis);即所謂「餓死癌細胞」的標靶治療,例如用於結腸癌的藥物Avastin、用於治療晚期腎細胞癌及惡性胃腸道基質瘤的藥物Sutent,以及用於治療腎癌及可能用於治療肝癌的藥物Nexavar。第2類:阻斷癌細胞訊息傳遞路徑的標靶治療,包括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Iressa和Tarceva、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Glivec和Sprycel以及治療乳癌的Tykerb。第3類:針對細胞表面抗原的標靶治療,例如治療惡性淋巴瘤的MabThera、乳癌的Herceptin,以及結腸癌的Erbitux和Vectibix。估計未來廿年,癌症標靶治療將逐漸取代傳統化療,成為抗癌的主流。知名英國癌症研究專家,現為英國白金漢大學醫學院院長Karol Sikora 醫師,即指出化學治療四大領域包含傳統細胞毒殺劑治療、免疫調節治療、荷爾蒙治療以及標靶治療,其中標靶治療在2025年將達到600億美元之市場規模,而傳統細胞毒殺劑治療、免疫調節治療、荷爾蒙治療則分別為150、150與1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而相對於2005年,標靶治療只有50億美元之市場,未來20年將大幅成長10倍之多。 以下是對幾個最具代表性的標靶治療藥物之簡介: 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 標靶治療又可分為化學小分子藥物或蛋白質藥物治療,其中最接近蛋白質藥物治療觀念的就是所謂的單株抗體治療。1997年第一個獲得美國FDA同意上市治療癌症的單株抗體Rituximab (MabThera; Rituxan; 莫須瘤)是一種應用生物科技發展的嫁接(chimeric)鼠/人之單株CD20抗體(為IgG1),可與B細胞表面橫跨細膜(transmembrane)之表面抗原CD20產生專一性結合,主要用於治療B細胞引起非何杰金氏淋巴癌(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目前醫學界已證實,以傳統的化學治療搭配MabThera,可大幅提升對於B細胞淋巴癌的治療率。 在1998年上市之Trastuzumab (Herceptin; 賀癌平) 是一種由中國大鼠卵巢細胞株以基因工程生產出的一種擬人化抗HER2蛋白質的單株抗體。這個單株抗體最主要可以選擇性地作用在腫瘤細胞HER2上,降低HER2蛋白的過度表現,進而導致腫瘤細胞增生減少,故此藥物主要是針對乳癌患者有HER-2/neu基因高表現者(約20%)。臨床上應用Herceptin與傳統化學治療(Taxol或Doxorubicin或Vinorelbine)併用,對轉移性乳癌患者的病情的控制較為有效。 美國哈佛醫學院及波士頓兒童醫院的佛克曼(Judah Folkman)醫師,早在1970年代就提出「腫瘤與血管新生假說」,發現腫瘤細胞有血管新生的現象,而抑制血管新生就是所謂的「餓死癌細胞」的標靶治療。目前已經知道癌細胞的血管新生牽涉到多種細胞激素的分泌,其中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為最主要的調控因子。研究發現VEGF在多種腫瘤,如腦瘤、肺癌、乳癌、消化道腫瘤及泌尿道腫瘤等均有過度表現的現象,因此VEGF是一個理想的腫瘤"標靶"。 Bevacizumab (Avastin, 癌思停)是一種anti-VEGF的單株抗體,作用在癌症細胞團中的血管,讓血管萎縮,使得癌細胞在得不到養分的情況下逐漸死亡。Avastin在2004年2月獲得美國FDA及在2005年2月獲得歐盟核准,成為治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用藥,結合傳統化療(irinotecan、fluorouracil與leucovorin – IFL)可延長病患存活期從平均15.6個月至20.3個月,也就是說,可有效延長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存活期達30%。 2004年2月,FDA也核准另一個著名單株抗體Cetuximab (Erbitux, IMC-C225, 爾必得舒),單一使用或與irinotecan合併給藥,用來治療對於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器(EGFR)呈陽性反應,且對以irinotecan為主的化學治療無效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Erbitux是一種上皮生長因子接受器(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的阻斷劑,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一篇研究顯示(N Engl J Med 2004;351:337-345),將Erbitux與irinotecan化學藥物合併使用,對irinotecan治療無效的轉移性大腸癌,會比單獨使用Erbitux更為有效。Erbitux不只在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有相當好的標靶治療成效,也分別在2005年12月和2006年4月,獲得美國FDA和歐盟核准使用於頭頸部鱗狀細胞癌之第一線治療。 小分子標靶藥物治療 A. Glivec Imatinib mesylate (Glivec; Gleevec; 基立克) 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DGF)接受體,可抑制CML癌細胞的生長,但對正常細胞無害。美國FDA在2001年5月核准Glivec上市用來治療慢性骨髓細胞白血病(CML),隔年,2002年2月又核准Glivec用來治療無法切除或轉移的胃腸道基質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 GIST)。在2001年Glivec正式上市以前,科學家對於研發高選擇性抗癌標靶藥物,一直將重心放在單株抗體,並且幾乎完全不看好小分子藥物可以成為抗癌標靶藥物。Glivec的成功揭開整個小分子標靶領域世紀序幕與濫殤。Glivec另一個意外的貢獻則是,當初Glivec被發現對ABL酪胺酸激酶有相當高的選擇性,號稱小分子高選擇性口服標靶藥物先驅,但是隨著對人類激酶組(human kinome)的研究發現,其實Glivec是一種多重標靶藥物,它可以對抗BCR-ABL、c-Kit、PDGF-R等標靶,阻斷酪胺酸激酵素的訊息傳導,也開啟當今主流研究對於多重標靶藥物的重視。 B. Iressa和Tarceva 目前非小細胞肺癌的標靶治療藥物主要以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tyrosine kinase活性的藥物為主。這一類的藥物在台灣目前已上市的有兩種:一為Gefitinib(Iressa,艾瑞莎),健保核准的適應症為限於單獨使用於先前已使用過其他化學療法後,仍局部惡化或轉移之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三線用藥;另一為Erlotinib (Tarceva, 得舒緩)。這兩個藥物在不同病人族群有不同的反應率。Iressa由於對無法開刀之末期肺癌病人有良好的療效,且副作用小,根據一份名為BR21的跨國試驗,受試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存活期間可增加42.5%,一年存活期增加10%,亞洲患者的存活中位數為13.6個月,而西方人平均6.7個月。但歐美的大型試驗發現Iressa並不能有效延長病人的生命,因此自2004年12月起,藥廠已停止Iressa在美國之促銷,並同時撤回Iressa在歐洲上市的申請。而日本、台灣、香港、大陸、以及韓國的研究一致發現,亞洲人的肺腺癌上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率比歐美人高出甚多(45-60%),因此用Iressa的反應率也高出甚多。最近,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團隊與長庚醫院的研究發表,針對65名非小細胞肺癌病人進行投藥研究,結果顯示Iressa對肺腺癌患者的治療有高達五成的高反應率。因此,Iressa仍是台灣及很多亞洲國家醫師建議病人的治療選項之一。 C. Sutent Sutent是一口服之多重標的治療的癌症藥物,可同時作用於血小板衍生的生長因子接受器、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器(VEGFR)、KIT(stem cell factor receptor)、以及FLT3(Fms-like tyrosine kinase-3)等多種酪胺酸激酶接受器,而抑制癌細胞血管新生及癌細胞增殖,達到抗癌的療效。Sutent原本屬於針對VEGF的第二代抑制血管增生(anti-angiogenesis)的藥物,第一代藥物為前述提及之單株抗體Avastin。Sutent由於可以抑制多種酪胺酸激酶,更成為多重標靶藥物的代表。 過去傳統化療藥物在年銷售金額上,根本很難擠入全球暢銷藥之門檻(10億美元年銷售額),主要原因是化療藥物極易產生抗藥性以及身體對藥物副作用之容忍度,再加上大部分藥物都屬於短期服用,故無法像降血脂暢銷藥物Lipitor一樣需長期服用,強調安全而有效,且2006年全球銷售額高達128億美元。隨著第一代創新標靶藥物MabThera(單株抗體)和Glivec(小分子藥物)問世,整個標靶藥物治療也逐漸走向低毒性、低副作用以及長期服用之治療趨勢。然而,由於新藥研發所需投資金額大、時間長而且成功率低,再加上目前標靶治療藥物,都不是用在癌症第一線治療,而是核准使用在癌症已經發生轉移,或是化學治療無效後才能使用,故導致目前上市的標靶藥物價格都非常昂貴(如圖所示)。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臨床報告資料發表,標靶藥物不但可以與傳統化療藥物在第一線共同使用,甚至成為第一線單獨使用藥物,就如同近來Iressa在肺線癌上的廣泛使用。 總結,從1997年第一個標靶單株抗體藥物MabThera上市,至今方才邁入標靶藥物治療的第一個十年。隨著Avastin、Erbitux 、Iressa、Sutent和Nexavar近年來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標靶藥物不但提供癌症醫師在臨床上的新選擇,甚至有一些過去認為棘手的癌症,如末期肺癌、肝癌和腎癌,都因為新型標靶藥物的問世,病人存活率有顯著提昇。不可諱言,標靶藥物已成為癌症藥物研究上最熱門的項目之一,將與癌症幹細胞和癌症疫苗成為21世紀人類對抗癌症之重要課題之一,本院生技藥研組,癌症研究所與分子基因組目前也已針對不同分子標靶共同投入研究,著手進行藥物篩選與設計。 《文/圖:謝興邦》 【】

轉貼--肺癌標靶新藥 大幅提高存活率

2007年05月07日
公開
34

大伯給的訊息,這藥∼看起來很像蘇主任要進仔吃的藥咧! 本訊息來自奇摩新聞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505/4/dvnf.html 肺癌標靶新藥 大幅提高存活率 更新日期:2007/05/06 04:39 記者: 黃筱珮�台北報導 治療末期肺癌有新進展!國外一項最新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傳統化療輔以一種最新的肺癌標靶藥物「血管新生抑制劑」後,治療有效率提高兩倍,五○%的病人存活率提高至一年。國內幾家醫學中心包括台北榮總,目前也招收病人進行臨床試驗。 這項國外進行的試驗,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共有八百七十八位非鱗狀上皮細胞的非小細胞肺癌的病患參與試驗,分成兩組,一組四百卅四人接受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與卡鉑(carboplatin)兩種化療,同時搭配血管新生抑制劑;另一組四百四十四人則只接受化療,經過持續追蹤治療後,合併使用血管新生抑制劑的這一組,存活率明顯增加。 化療病患在合併使用血管新生抑制劑後,治療的有效率從原本的十五%提高為三五%;中位存活期(五○%的病人)從十.三個月增加到十二.三個月;療效重要指標「無惡化存活期」更從四.五個月增加為六.二個月,大幅延長四成。 陳育民指出,腫瘤細胞為了存活壯大,會分泌血管生成因子以刺激新血管的生成,以輸送源源不絕的養分,因此血管愈密集,腫瘤就愈惡性,不但長得快,癌細胞也更容易經由這些血管,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血管新生抑制劑的治療機轉就是抑制腫瘤新生血管,使腫瘤縮小、避免擴散,最理想的狀況是完全消滅腫瘤。 這項治療肺癌的新發現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認可,已於去年十月核准血管新生抑制劑使用於肺癌治療。 陳育民表示,包括台北榮總在內的國內醫學中心,也已招收第四期非小細胞癌患者參與血管新生抑制劑的臨床試驗。 在國內臨床試驗未出爐之前,肺癌病人仍可自費採用這項新藥治療,但健保不給付。不過陳育民說,麟狀上皮細胞癌、以及咳血的病人不適用。 【】

轉貼--你不能沒腸識

2007年03月29日
公開
43

轉貼來自E-mail 你不能沒腸識:頑固教授的 24個腸道保健祕訣 作者:蔡英傑 出版日期:2006 年06 月 30 日 第三章 健康最大威脅來自腸道 人體最多疾病的器官是什麼?你絕對想不到,居然是大腸。可是腸道不是生命的動力,健康的基石嗎?越是重要的器官,作起亂來,對健康的威脅越是可怕。腸道如何威脅健康?我在這章會先從再過幾年,一定會上升到癌症第一位的腸癌談起,接著談影響三分之一人口的「死亡四重奏」──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及高血糖,與腸道及腸道菌的關係,最後當然要讓你知道幾種重要的腸道疾病。 腸癌是竄升最快速的世紀癌症 羅馬假期中的女主角奧戴麗赫本,是我這年代影迷們永遠的偶像,這樣一位美麗清新的國際巨星,因大腸癌復發而香消玉殞。上海紅頂商人;擁有航空、地產、乳業三大板塊的均瑤集團總裁王均瑤,38歲就死於腸癌,大陸網站上盛傳「腸癌是總裁病」,當然這是錯誤的觀念。經常和和我在外配搭演講的林君穎博士(揚生公司研發經理),在講台上最擅長描述幾年前,他太太麗君與腸癌搏鬥的情境,當林博士在台上感性的說,「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廁所中,與她抱頭痛哭」,台下千百聽眾無不情傷,麗君初次發現腸癌時才35歲。 腸癌何其多,而且越來越多,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 【腸癌危險度自我測驗】 勾選 項目 1、有腸癌、胃炎、乳癌的家族病例 2、便便中沾有血液及黏液 3、便便形狀細長 4、持續便祕,或便祕與腹瀉經常交替 5、腹部常有腫脹感、疼痛感 6、食慾不振,體重減輕 7、最近突然有貧血症狀 8、喜歡肉食、油膩食物 9、很少攝取乳酸菌產品 10、很少攝取高纖維含量食品 有勾選第1題者,立刻定期腸道檢查 第2~7題,有勾選2題以上者,立刻到醫院檢查 第8~10題,有勾選2題以上者,要自我謹惕 腸癌的危險因子 雖然我們仍然不能確定造成腸癌的正確原因,但是,我們已經可以明確指出那些是腸癌的危險因子。 (1)遺傳因素 大概只有5~8%的腸癌是先天遺傳基因變異所造成,有一種大約佔1~2%左右的遺傳性疾病叫做「家族性大腸息肉症」,這些病人很年輕就開始長大腸息肉,而且一長就是幾百幾千個,最後爆發成腸癌的可能非常高。這種疾病可能是一種叫做APC的基因發生異常,APC基因的功能是減緩細胞生長,正常人腸內息肉受APC基因抑制,不會隨便亂長,但是大腸息肉症的人,APC失常了,大腸裡的息肉,才會長個不停。 再一種更常見,佔全部腸癌的5%的先天遺傳疾病是「遺傳性非息肉腸癌」,帶有這種異常遺傳基因的人,雖然不太會長息肉,但是,就是容易產生腸癌。如果一個未滿50歲的腸癌病人是近親中有3個人以上,罹患腸癌,那麼這個人多半就是「遺傳性非息肉腸癌」患者了。 (2)家族病史 除了基因變異會遺傳之外,請注意身體體質也會遺傳,也許這個家族的體質和共通的生活習慣,就是容易讓人罹患腸癌。有高達20%的腸癌病患有2位以上的至親也是腸癌患者,所以注意自己的家族病史是非常重要,醫生通常會建議腸癌的家屬也提早去做精密的腸道檢查。 (3)年齡 超過80%的腸癌病例是50歲以上的人,也許50歲以上的運動不足,肌肉衰退,排便機能減低,腸內菌相失衡,代謝機能降低,或者是腸道受毒素長期影響的累積效應等,都是可能的原因,所以,醫生會建議50歲以上的人,每年一定要至少做一次腸道檢查。 (4)飲食 我們認為高脂低纖的西式飲食是使東方人腸癌比例步步升高的罪魁禍首。例如吃太多脂肪,為了消化脂肪,只好分泌更多的膽汁,如果腸道菌相又不好,有些壞菌就會將膽汁酸變成有致癌性的二級膽酸,吃太少纖維質,腸道內好菌一定減少,再加上不容易排便,惡性循環的結果,讓你的好菌更少,壞菌更多;壞菌不但自己生成許多細菌毒素,還會代謝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生成更多更多的毒素,毒素不但直接傷害腸壁細胞,引致腸癌,也會進入血液中,傷害到全身其他的細胞。 (5)個人病史 患有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腸癌的人,絕對是高危險群,發現大腸息肉,當然立刻切除;罹患卵巢、子宮、或乳癌的女性,發生大腸癌的機率增加,當然腸癌病人更要預防再罹患腸癌。糖尿病患要注意了,罹患腸癌的機率高出30~40%。 (6)生活因素 經常便祕的人,不常運動的人,肥胖的人,抽菸、喝酒不知節制的人,生活不規律,經常加班、上夜班的人,都是腸癌的高危險群。 腸癌不應該如此可怕 腸癌常被稱為「安靜的致命殺手」,它平常多半沒有明顯症狀,因此通常在被發現時已經有轉移現象,導致其治癒率降到5%以下。事實上多數的腸癌屬於「高分化性腺癌」生長慢,不太會轉移,很多腸癌是由大腸息肉,經過長達5-10年的時間,慢慢癌化而形成,只要能早期發現切除息肉,即可降低癌化的機率。 即使已演變成腸癌,若能在早期發現,並且接受治療,其治癒機率可以高達七至八成。可惜因為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人又都沒有定期接受檢查的習慣,以致於多半是到了末期才診斷出來,使得腸癌會有如此高的死亡率。所以,只要能多觀察自己的便相、注意家族病史、定期做大腸鏡檢查,腸癌不應該如此可怕! 另一方面,腸癌是可以積極主動的經由改善生活習慣,而有效預防的少數癌症之一。飲食方面:避免高脂肪、高熱量,多攝取乳酸菌、高纖食品;生活方面:生活力求規律、適度解除壓力、適度運動、勿過量飲酒、注意正常排便等等,只要恆心,執行這些非常基本的養生之道,絕對可以預防腸癌。 腸癌盛行率一直上升,好發年齡一直下降,在亞洲地區好發年齡更比歐美年輕5-10歲,腸癌沒有明顯症狀,發現時多數已經轉移,對國民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但是,腸癌其實是可以藉著定期腸道健檢,及改善生活飲食習慣而有效預防的,所以,我才再三的強調,腸癌不應該如此可怕。腸癌不應該在癌症中排名如此的高,腸癌不應該成為世紀癌症。 第四章 腸道細菌掌控腸道健康 乳酸菌的益生保建功效 要維持一副年輕活力的腸道,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腸道乳酸菌的活力,如何提升呢?一方面是從調整我們的生活飲食習慣,讓我們身體自癒力,自然的去重整我們的腸道菌相,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從外面補充好的乳酸菌到腸道。乳酸菌在腸道中有什麼健康功能呢?以下,我所舉的功能都已經過科學研究相當明確證明。 (1)對抗腸道壞菌,抑制腸內腐敗 乳酸菌在腸道進行醱酵分解糖類,產生乳酸或醋酸,使腸內環境保持酸性,因而抑制腐敗菌的增生。有些乳酸菌甚至會分泌殺菌物質,直接對付壞菌。日本養樂多公司中央研究所曾經讓一些志願者連續五週,每天服用100億個的比菲得菌,發現他們的糞便偏酸性,而且大腸菌、產氣莢膜梭菌等壞菌數目皆大幅減少,連便便中的氨,也明顯降低。證明乳酸菌確實能夠改善腸道菌相,壓制腐敗菌的活動。 (2)改善便祕、預防下痢或腸炎 乳酸菌所分泌的乳酸及醋酸,會刺激腸道蠕動,幫助排便,當乳酸菌在腸道佔優勢時,病菌不容易在腸道增殖,必較不容易罹患腸炎等腸道疾病。 (3)強化免疫防衛系統,改善過敏症狀 腸道是人體最重要免疫器官,在腸道免疫防衛體系中,腸道乳酸菌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乳酸菌從嬰兒一出生就進駐腸道,開始訓練我們的腸道免疫系統,讓腸道免疫系統可以正常發展,不但如此,乳酸菌在腸道內部直接與壞菌短兵相接,而且繼續不斷的刺激腸道免疫系統,讓免疫系統保持警戒,始終處於高度備戰狀況。 許多科學研究證明補充益生性乳酸菌,可以,使體內的巨噬細胞,自然殺手細胞,T細胞等各種免疫細胞活性加強。免疫系統強壯,身體自然健康,對疾病抵抗力加強,癌細胞也不容易在體內增殖。不但如此,這些益生菌不會只是無差別的加強免疫系統。我們的T細胞又可分為Th1及Th2細胞,Th2細胞過份活化時,會引發過敏反應,造成花粉症、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等各種過敏症狀,讓我們全身不對勁,苦不堪言;好的乳酸菌在腸道裡面,會正確的去活化Th1細胞,而抑制Th2細胞,讓Th1與Th2的活性保持在最適當的平衡點。一方面保持高昂的免疫活性,一方面卻不會引起過敏反應。 (4)排除致癌物質,預防癌症 腸道壞菌會分解動物性蛋白質、脂肪,產生各種亞胺、酚類、二級膽汁酸等有害物質,這些物質不但對我們的肝臟造成極大的負擔,而且都具有強力的致癌作用,讓這些有害物質進入循環系統,全身到處跑,或者和便便一起長時間堆積在大腸裡,都是可怕的事。 日本腸道菌專家東京大學的光岡知足教授,曾經做過一個研究。有一種C3H老鼠天生就容易得到肝癌,他將這種老鼠養成連腸道內都沒有菌的無菌老鼠,然後將一些常見的腸道菌,像大腸菌、腸球菌,以及產氣莢膜梭菌,加入這些無菌老鼠腸道內時,這些老鼠不久就百分之百死於肝癌,證明這些腸道菌會在腸道內產生致癌物質,而引發肝癌;接者,光岡教授將乳酸菌和大腸菌一起放進無菌老鼠腸道,結果非常令人振奮,原來100%死亡率,居然降到50%;證明這2種乳酸菌會將腸道壞菌所產生會導致肝癌的有害物質分解或排除掉,所以,肝癌死亡率就降了一半。補充乳酸菌除了可預防肝癌外,已經有嚴謹的科學研究明確證明有預防效果的,還有腸癌、胰臟癌、乳癌等。 (5)製造維生素,促進鈣吸收 科學證明腸道細菌在腸道中會製造B1、B2、B6、B12、泛酸、葉酸、菸鹼酸、生物素、Z、K等維生素。無菌老鼠特別難養,如果不給他們足量的維生素,例如葉酸、K等,馬上就出現維生素不足症狀,但是,如果將這種老鼠抓到外面來養,讓牠們的腸道菌再度正常發展時,維生素不足的症狀就自然消失。證明這些腸道菌,可以在腸道中合成維生素。 母乳裡面的維生素B1,量並不太多,但是喝母乳的嬰兒便便中,都含有相當量的維生B1,也有報告指出當便便中,比菲得菌數目多時,血液及尿液中的維生素B1濃度也會相對提高好幾倍,其他的B群維生素也是一樣,B群維生素是身體要利用糖類、脂肪,生產能量所不可或缺,而且無法在體內貯藏,必須時時補充。 我們真的要感謝比菲得菌在腸道內,默默的為我們隨時補充B群維生素。鈣質的補充對兒童發育、中高年人的骨質都非常重要,牛乳向來被譽為最佳鈣質來源,其實醱酵乳的乳酸鈣比牛乳更多,更容易吸收,而且,乳酸菌會分解牛乳蛋白質,可以幫助鈣吸收。 (6)降低血液膽固醇:乳酸菌能夠使有害的LDL降低,使有益的HDL上升。 (7)降低血壓:乳酸菌會產生特殊具降血壓功能。 (8)降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導致胃潰瘍等胃部病變,有許多特別之乳酸菌,能有效降低胃部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9)抗老化,預防老人痴呆:乳酸菌具抗老化功能,在腸道中能清除自由基,吸收重金屬等各種腸內毒素,而且改善排便,避免體內毒素累積,有效延緩老化。 (10)美容效果:因為改善排便,清除毒素、自由基等功效,使得乳酸菌的美容效果,深受女性喜愛。 第六章 便祕是罪魁禍首──了解自己的便祕問題 便便傳達的健康訊息──如何觀察自己的便便 在現實生活裡面,絕對沒有日本漫畫機器娃娃在玩路旁大便的那種事情,在現實社會裡,便便被視為骯髒的東西。在公司、在學校,上大號是羞恥的事,上了大號出來,要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神情。我女兒尤其過份,與自己的便便共處1秒鐘也不行,上一次大號就要沖好幾次水。 其實,便便是身體健康的訊息中心,由觀察每天的便便,可以知道許多有關當天的健康資訊,必須學習自己觀察自己的便便。 觀察自己的便便,要觀察以下數點: 1、便便的量 2、便便的顏色 3、便便的形狀、粗細 4、便便的密度(浮或沉) 5、便便的味道 6、排便困難度 7、需要特別注意的徵狀 (1)量: 東方人的便便量比歐美人多,因為不管如何,東方人攝取的食物纖維,還是比歐美人多。通常,一次的排便量大約在100~300克之間,中型的香蕉一條大約100克。排便量越多,健康越好,男性最好一天要排300克,女性至少也要有200克。 (2)顏色: 最理想的顏色是像嬰兒便便般的黃金色,黃土色、黃褐色也算健康,其他顏色都要注意。 黑色便便可能是上消化道(胃、十二指腸、小腸上段)出血,出血原因可能是潰瘍,甚至癌變,還是去看醫生吧! 綠色便便不常見,先看是不是食物著色,如果又有下痢的話,可能是急性腸炎或食物中毒,必須立刻去醫院。 紅色便便,除非是吃了太多紅色食物,否則都有問題,軟便、普通便的話,要注意大腸癌,水便的話,懷疑是食物中毒,潰瘍性大腸炎。 白色便便,要問是否脂肪吃太多,而消化不良,否則最好去看醫生。 (3)形狀、粗細: 栗子狀:這是典型的直腸型便祕,便便在直腸停太久,水分完全被吸收,排出很困難,甚至會撕裂肛門,怎麼辦?請你要多尊重便意,想上大號就趕快去上,努力在早上排便,多喝水,多吃纖維質,多吃五穀雜糧,增加可製造便便的材料,讓便質鬆軟。 香蕉狀、牙膏狀:都是健康的象徵,從直腸一路順暢排出。泥狀、水狀:也要注意,暴飲暴食,消化不良,腹部受涼,都可能會出現暫時性的水便。嚴重下痢的話,極可能是食物中毒,甚至是急性腸胃炎;慢性的話,可能是腸躁症。有時便便又細又長又軟,如果排便後,沒有殘便感,表示沒問題,可能只是輕微消化不良。如果你的細便,顏色深,味道臭的話,就叫做「老人性細便」,可能因為你年紀漸長了,腸道功能衰退,更可能是你太不注意腸道健康,不運動,不保養,腹肌衰弱,食量太少(節食),使你的腸道失去生氣,沒有活力。 (4)密度: 便便最好是半浮半沉,表示含有多輛的纖維質,撲通撲通的沉到水底的便便,太硬,纖維質太少,是不好的便便。 (5)味道: 健康優質的便便,味道不會太重,便祕的便便,那真是臭得可怕,大完號後,在廁所點一跟火柴,確實可以消除臭味,但是,還是保養好腸道,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6)排便困難: 能夠在五分鐘之內排出的,才是健康的便便。 (7)需要特別注意的徵狀: (a)血便一次也不能輕忽:血便一定有原因,如果是排便之外也會出血,可能是直腸癌變或痔瘡;如果是便便外部附著血液,可能是潰瘍或是痔瘡;如果是便便整體都混有血液,則會依照病變部位,顏色有所不同。總之,如果發現便便帶血,腹部又有任何異狀,請盡快去看醫生。 (c)便便太細,也要注意:如果你的便便經常太細,總是覺得“排不乾淨”,表示腸道可能因為某些原因而變窄了,最好儘早去看醫生吧!不要以為只是「老人性細便」,只是因為腸道沒有活力的關係,搞不好問題很大條哩! (d)便便四周有油,或馬桶水面有浮油:可能是消化不良,或胰臟有問題,都必須接受檢查。 【點閱次數:】

轉貼~如何將癌細胞變回成正常的細胞

2006年12月20日
公開
15

感謝來自 雯雯&禎禎的日記 的分享 如何將癌細胞變回成正常的細胞 癌細胞就是扭扭曲曲皺皺縮縮的, 五榖雜糧加蔬菜、運動加樂觀, 即可將癌細胞變回成正常圓潤的細胞 文/ 李采洪 台大病理科醫生李豐女士 罹患過淋巴癌。同病的,或輾轉病榻,或早死了;她卻能夠好好地活著。她的秘訣就是:不去依賴治療,而要每天 好好地照顧內臟,尤其要尊重細胞。那要快快樂樂,飲食清淡,生活規律,早睡早起,並定時定數地打坐和運動。 她有兩段名言: 「 人在高興時,細胞很圓潤,就像十八歲的年輕人;人在生氣時,細胞就像八十歲的老頭,皺皺縮縮的!」-(癌細胞就是扭扭曲曲皺皺縮縮的,五榖雜糧加蔬菜、運動 加樂觀,即可將癌細胞回成正常圓潤的細胞) 「 不要虐待你的細胞;暴飲暴食、熬夜不睡覺,就是在虐待細胞!」 願您由這而得到一些啟示,並沿著她的來時路,健康愉快地走過人間。 每天清晨四點,城市的夜貓族剛入睡,前台大病理科主治醫師 李豐就起床。先喝一杯水,開始打坐、 運動,吃過一碗五榖粥當早餐後,七點鐘,她好整以暇的出門;每天晚上八點,都會上班族還在辦公室裡加班,李豐已開始 打坐,準備九點睡覺。她的飲食清淡,中午自己煮糙米飯和蔬菜,晚上只吃中午的一半到三分之一量, 整天的飲食,就是五榖雜糧加蔬菜。 很難想像,三十年前李豐罹患過淋巴癌 ,當年為她治療癌症的醫師,有人都已過世了,李豐卻還活得很健康。若問為什麼,可能的答案是:她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很「尊重細胞」。 這三十多年來,李豐的工作,是每天在顯微鏡下看人體細胞的生老病死。她說, 人在高興時,細胞很圓潤,就像十八歲的年輕人;人在生氣時,細胞就像八十歲的老頭,皺皺縮縮的。而且,好細胞和生病的細胞完全不一樣 ,「 癌細胞就是扭扭曲曲,亂七八糟的樣子。」她說,越瞭解細胞,越為自己過去糟蹋細胞而感到慚愧,直到學會「尊重細胞」,身體才開始好轉。因為她與癌症共存、「賺到三十年」的經歷,不少人會找她分享經驗。 李豐所說的「提供細胞環境」,其實是老生常談──規律作息、清淡的飲食和運動。 以肝臟為例, 每天晚上十一點為什麼該躺到床上睡覺?因為 十一點到凌晨三點是肝膽系統充血、要運作、排毒的時候,此時身體躺平,肝就可以擺平,充滿足夠的血。這時的肝,會是平常的二到三倍大,如果晚上十一點過後還坐著或站著。她說:「就像菜市場吊著的豬肝,放不了多少血。」 再說肺臟, 肺臟可以容納六千立方毫米的空氣,可是人坐在椅子上時, 每次呼吸進的空氣才半公升,只用了十二分之一。現代人每天的生活就是坐辦公室,出外搭車、乘電梯,每次的呼吸量也同樣只在五百到一千立方毫米之間,其他的肺臟空間等於備而不用。李豐說,「就像一個人有一棟十二個房間的房子,可是每天忙碌出外工作,回到家裡來,就只用到臥室。」要用到肺臟的每一個部分,唯一的方法就是勤加運動 。因為激烈運動時肌肉消耗氧的速度會比心肺供氧速度快,每分鐘呼吸速度增加一倍,每一次吸進肺部的空氣,也可增加五倍以上,另外,深呼吸可以使平常空氣無法到達的肺泡充滿空氣。 ********************************************************************* 放棄美國籍、歸化台灣籍的律師文魯彬如何治癒肺癌 昨天(2006年4月13日)電視報導放棄美國籍、歸化台灣籍的律師文魯彬在2003年得了肺癌,醫生說他只剩半年壽命,但是現在已找不到癌瘤。 他說3年來他少吃蛋白質(肉類),改吃排毒早餐(水果+蔬菜+地瓜+糙米飯),每天喝2,000cc蘋果汁,心情放輕鬆(亦即行菩薩道),奇蹟式地和肺癌說拜拜。 排毒性最好的20種超級食物 1.地瓜 2.綠豆 3.燕麥 4. 薏仁 5.小米 6.糙米 7.紅豆 8.胡蘿蔔 9. 山藥 10. 牛蒡 11. 蘆筍12.洋蔥13. 蓮藕14. 白蘿蔔15. 山茼蒿16. 地瓜葉17. 蘿蔔葉 18. 川七 19. 優格 20. 醋 諮詢指導/喬聖琳(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分院內科主治醫師) ************************************************* 另外,前黃順興縣長機要秘書的魏姓同學得了肺癌按照專精於癌症臨床研究的前馬偕醫院院長呂革令博士之建言認真改變吃的習慣(少吃酸性食品,改吃鹼性食品),每天又吃綠藻、喝菱角湯,樂觀加上每天適當的運動。一年後腫瘤呈現萎縮狀態,遂令醫院檢查人員驚為奇蹟,五年後竟完全處於萎縮、至近於消失狀態。 少吃酸性食品,改吃鹼性食物 1.強酸性食品:蛋黃、乳酪、白糖做的西點 或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2.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雞肉、鮪魚、 豬肉、鰻魚、牛肉、麵包、小麥、奶油、馬肉等。 3.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酒、 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魚、泥鰍。 4.弱鹼性食品:紅豆、蘿蔔、蘋果、甘藍菜、 洋蔥、豆腐等。 5.中鹼性食品:蘿蔔乾、大豆、紅蘿蔔、蕃茄、 香蕉、橘子、南瓜、草莓、蛋白、梅乾、檸檬、菠菜等。 6.強鹼性食品: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芽、海帶等。 尤其是天然綠藻富含葉綠素,是不錯的鹼性健康食品,而茶類不宜過量, 最佳飲用時間為早上。 ************************************************************* 生氣容易得腫瘤,全世界都知道 台大李豊醫師30多年前得絕症淋巴腺癌亦如此痊癒,她多做了天天爬山及讀佛經-其意義在於不要煩惱。反之,像我的好友在精神上遭受重大打擊後,就患了淋巴腺癌,在台大醫院折磨了生命最後的11個月,非常不幸! 生氣容易得腫瘤,全世界都知道。史丹福大學做了個很有名的實驗,拿鼻管擱在鼻子上讓你喘氣,然後再拿鼻管放在雪地裡十分鐘。如果冰雪不改變顏色,說明你心平氣和;如果冰雪變白了,說明你很內疚;如果冰雪變紫了,說明你很生氣。把那紫色的冰雪抽出1~2毫升給小老鼠打上,1~2分鐘後小老鼠死了。而且紫色冰雪的成分都研究出來了。所以生氣容易得腫瘤,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菩薩( 覺情) 菩薩乃菩提薩摩之略。 菩提:覺、透澈瞭解, 薩摩:情、塵世間一切情緣; 亦即不再為凡間瑣事所困。 ************************************************************* 快樂-癌瘤就消失 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 田也空,地也空,換過多少主人翁 。 名也空,利也空,轉眼荒郊土一封。 -陳敏薰- 陳敏薰-什麼都帶不走 「外人只看到我光鮮亮麗白天的一面,卻不知道我的黑夜不比別人短!」 .......... 中華開 發金控董事長陳敏薰,昨日在場演講中首度透露生活秘辛。 陳敏薰說,兩年前莫 名其妙生了一場病,是一種癌症,連學醫的媽媽都認為絕望了,一剎那「什麼都帶不走 」,改變了她的一生,讓她體會到簡單生活的可貴。 陳敏薰說,兩年前她生過一場重病,看過中醫、 西醫都治不好,癌症的一種,腫塊,當時學醫的媽媽陪她度過,自已也不知道何時會死 掉。絕望之餘,她到日本北海道住了半個月,活在只有一條道路進出的農業村落、 看著薰衣草和羊、熊會出沒的菜田,就這樣簡單過了兩個星期,回想過去沒天沒夜的忙碌工作,事情永遠做不完,卻什麼都帶不走, 才深刻體 會到生活可以很簡單,人生要的是什麼。 陳敏薰說,平常她吃的很自然、健康, 不吃西藥,只吃中藥,更不吃維他命,因為維他命是人工物品,身體經過分解、吸收兩道工程,增加肝功能負擔,與其吃維他命 C,寧可吃天然奇異果,有維他命C、又有纖維,對人體更健康。 陳敏薰說, 人生苦短,隨時都該Happy(快樂),因為天會黑、天會亮,不會因為你而改變。 人比人,雖然會氣死人,但 只要肯定自己,不自怨自艾,會發現人比人,自己會更覺得好命。 ********************************************** 得了癌瘤 全家環島旅遊兩個月就好了 2006年4月電視報導某甲得了癌瘤,醫生說只剩兩個月性命,絕望之餘,全家環島旅遊”最後的”兩個月後,腫瘤就奇蹟地消失了。 【點閱次數:】

轉貼--癌為什麼叫絕症—注意酸性體質

2006年12月20日
公開
32

感謝ㄚ弟同梯的 品齊的媽 的分享 癌為什麼叫絕症—注意酸性體質 請耐心看完這篇文章,對自身健康很有幫助 三十多年前有一位服務於公賣局台北啤酒廠的張先生,參加該啤酒場選派技術人員到國外深造的考試,以優異的成績及格。在出國前經某公立醫院體檢發現,罹患有像小孩拳頭大小的肺部腫瘤,因而不能出國。張先生非常失望之餘,一直懷疑診斷有誤;於是再到另一家醫院檢查,結果還是證實原來的診斷並無錯誤。 當時年輕力壯的張先生得到這樣的絕症,在人生絕望之餘,多次打電話給當時任職台東縣政府黃順興縣長機要秘書的魏姓同學。魏姓同學便利用星期日趕到台北和張先生見面,張先生向魏同學詳述相關絕望的詳情和悲觀感受,並請位同學協助其後事,恰逢魏同學與前任馬偕醫院院長1949(55年專精於癌症臨床研究的呂革令博士)係知交好友。當即建議前往訪求呂博士醫治。起初張先生說不願再看醫生,以免徒增傷悲; 但魏同學說先前已以電話請教過呂博並安排好時間,張先生只好偕同前往呂博士住處造訪。 呂博士和張先生見面就說:「魏先生是我的好友,介紹你和我認識是我們緣份,感謝上帝賜給我們這個機會;我請教你:『癌為什麼叫絕症,你可知道嗎?』」 張先生和魏先生都不知道如何作答。呂博士又說:「人類醫治癌症到目前為止只有兩條路,第一條路是消滅病源,第二條路是增加抵抗力。但很奇怪的是,癌無論用鈷60或其他藥物去消滅癌細胞,可是癌細胞還沒被消滅,好的細胞卻先被殺死。另無論用什麼營養、補藥,好的細胞還未吸收,癌細胞卻先吸收、讓癌長更快;因此可說上述兩條路都行不通、所以叫絕症。」 呂博士又說:「人類的聰明連登陸月球也都已經成功,但為什麼沒有人去懷疑上述兩條治癌的路是在鑽牛角尖,另外找第三條路?感謝上帝賜給我以往在馬偕醫院做癌症方面的臨床實驗,並得院內各部同仁協助的機會,我發現癌症病人血液檢查的結果百分之百都是酸性反應。長期素食、且生活接近然的佛寺僧尼,由於體質都偏屬優質弱鹼性,所以尚沒有發現罹患癌症的病例。因此我大膽的斷定在弱鹼性體質的狀態下,癌細胞是無法生長、甚至是無法生存的。 張先生我建議你從現在起少吃酸性的葷食類,多吃鹼性食物,另外可吃綠藻和帶殼菱角湯,改變你的體質,並勵行接近自然的良好生活規律;如果五年內不死、你就沒問題了,願上帝祝福你。 張先生依照呂博士的建議,認真改變吃的習慣, 每天又吃綠藻、喝菱角湯,樂觀加上每天適當的運動,一年後再到同一公立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腫瘤不但沒有長大、反而已呈現萎縮狀態,遂令醫院檢查人員驚為奇蹟,五年後竟完全處於萎縮、至近於消失狀態。 經過了將近四十年歲月,現在張先生的健康情況完全正常,生活起居甚為愉快。 繼張先生之後,有位前台東省立醫院總務課長陳添壽先生,同樣得到肺癌;魏先生得知後將張先生的經過轉告陳添壽先生,陳先生乃依照呂博士的建議進行改變體質,結果與張先生同樣癒癌症。 那時呂博士全家已移民美國,事後呂博士回來台灣再與魏先生見面時,魏先生將張先生和陳先生的經過告訴呂博士,並提議由他們倆位親自向呂博士陳述,請呂博士發表其改變體質之自療成果報告。 呂博士謙虛地回答說:「我年事已大,! 且沒有臨床紀錄不能做為成果。請魏先生轉告親友,如果友人認同的話,請他們繼續做體驗並廣為宣導,感謝上帝.........。」 關心自己也要關心別人, 85﹪癌症病患屬於酸性體質 * 健康人的血液是成弱鹼性的,約是PH7.35∼7.45左右 *嬰兒也是屬於弱鹼性的體質 *成長期的成人有體質酸化的現象 根據一項六百位癌症病人體液分佈的研究,顯示85﹪癌症病患屬於酸性體質。 因此,如何使體質維持在弱鹼性就是遠離疾病的第一步。 酸性體質的生理表徵 1.皮膚無光澤。 2.香港腳。 3.稍做運動即感疲勞,一上公車便想睡覺。 4.上下樓梯容易氣喘。 5.肥胖、下腹突出。 6.步伐緩慢、動作遲緩。 為什麼會形成酸性體質? 1.過度攝取乳酸性食品 a」肉類、乳酪製品與蛋、牛肉、火腿等皆屬於酸性食品。 b」攝取過量的酸性食品血液會傾向酸性而變黏稠,不易流到細血管的末稍,而易造成手腳或膝蓋的冷寒症,以及肩膀僵硬和失眠等。 c」年輕力壯時吃適量的肉類是對的,但老年人則以蔬菜或小魚為宜。 2.生活步調失常會造成酸性體質 a」生活步調失常會造成精神與肉體的壓力。 b」據統計,晚睡者罹患癌症的機率比正常人高出五倍。 c」人類本來就活在節奏的世界裡,無法事先儲備睡眠或飲食,也不能日夜顛倒。 d」人體內臟受自律神經控制,白天主要是交感神經活動,晚上則由副交感神經工作,若使其錯亂及倒置,就亦百病滋生。 3.情緒過於緊張 a」文明社會會造成的壓力。 b」工作上或精神上的壓力。 c」當一個人承受精神壓力後,一旦緊張鬆弛,時會造成猝死,稱為潛在性副腎皮質機能不全症。 4.肉體的緊張 a」動手術之前應先檢查腎上腺皮質機能是否正常。如果副腎皮質機能較差,或手術壓力遠超過副腎調整功能,則可能造成病人死亡或其他不良影響。 b」若發現病患臉部浮腫,需詳加詢問病史及服藥狀況,為長期服用腎上腺皮質賀爾蒙者,施以針灸要特別注意反應。 c」勞動或運動過度,通宵打牌、開車等壓力都應盡量避免。 附錄:常見食物的酸鹼性 1.強酸性食品:蛋黃、乳酪、白糖做的西點、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2.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雞肉、鮪魚、 豬肉、鰻魚、牛肉、麵包、小麥、奶油、馬肉等。 3.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酒、 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魚、泥鰍。 4.弱鹼性食品:紅豆、蘿蔔、蘋果、甘藍菜、 洋蔥、豆腐等。 5.中鹼性食品:蘿蔔乾、大豆、紅蘿蔔、蕃茄、 香蕉、橘子、南瓜、草莓、蛋白、梅乾、檸檬、菠菜等。 6.強鹼性食品: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芽、海帶等。 尤其是天然綠藻富含葉綠素,是不錯的鹼性健康食品,而茶類不宜過量,最佳飲用時間為早上。 【點閱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