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JESSIE

發燒三天終於退下

2007年10月17日
星期五晚上打流感預防針,
星期六晚間開始發燒,心想只是流感小小副作用,應該明天就沒事,所以也沒給他吃退燒藥。
星期日早上一量有38度,趕緊餵退燒藥,溫度慢慢降下來。
直到下午二點睡午覺醒來,溫度飆到40多度,手腳發抖不由自主地抽畜,趕快給栓劑,溫度又慢慢降下來
晚上帶給彭醫師看,可能是感冒病毒引起而非流感疫苗問題。
星期一早上帶去給傅醫師看,建議驗尿判斷是否為尿道感染,二度取得檢体,檢驗後排除此因素。溫度還是上上下下。
星期二中午拉肚子後,高燒的次數及高燒的溫度遞減。
星期三早上大量出汗、溫度正常(溫度一度到36度以下)不再上升。

以下是這次的心得。
1.維持每半小時或至少每小時量体溫並作記錄,以幫助自己了解寶寶狀況,必要時提供給醫生診察。
2.發燒分成高燒期和冷顫期二者交替出現。
3.高燒期每半時量一次,因高燒期溫度每半小時快速爬升一度,很快就會燒到40度,一旦到42度就可能破壞大腦蛋白質。
4.家中平時必備退燒藥水及栓劑(平時放冷藏保存),高燒期退燒藥(3cc)可維持3~4小時正常溫度,栓劑(1/2)為6小時。
5.冷顫期至少每小時量溫一次,手腳冰冷要特別注意保暖,醫師建議此時可餵退燒藥水,因代表溫度又快要開始爬升。
6.每次退燒大量出汗後,可沐浴換衣使寶寶比較舒服並常常給予溫開水,水果(汁)或粥品。
7.退燒時,最重要的是觀察其活動力、食慾,若精神不佳或眼神上吊需馬上送醫。
8.第三天會拉肚子是好現象,代表把病毒拉出去,約12~18小時後才整個退完不再發燒。
(期間雖再退退燒燒但溫度不再那麼高,另外特別注意最後一次退燒時會大量出汗、溫度一度到36度以下,注意保暖)。
9.處理原則是38度時餵退燒藥水,一小時後溫度沒降下或達39度以上馬上給栓劑,注意栓劑一天不要超過二次,間隔二小時以上。
若突然發現溫度已達39度以上,不要懷疑馬上給栓劑。
10.生病發燒期間建議待在室內避免吹風,衣著儘量舒適避免太厚重。
11.退燒後若有出疹,要馬上回診,請醫師判斷是否為玫瑰疹還一般的病毒疹。
(上次疹子快退完才回疹,醫師無從判斷是否為玫瑰疹)。
12.一般發燒約二到三天後即退燒,超過此天數代表不是一般的感冒發燒,應快送醫以找出發燒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