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米嘛

喜歡不一定要擁有,放下不一定最難受;放在心上,所以記得。

喜歡不一定要擁有,放下不一定最難受;放在心上,所以記得。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親子教養】反擊不反擊?

2020年01月02日
公開
671

【親子教養】反擊不反擊? 文/小米嘛 當你的孩子被人傷害時,該怎麼辦? 鴨鴨舞蹈班上有兩個外國小女孩,不約而同地,兩個小女孩都有一個小弟弟;就像媽媽我總帶著依比坐在教室外面等一樣,兩個小男孩也都是跟著媽媽在教室外頭等姐姐下課。 不知道是外國媽媽教小孩的方式比較自由奔放,還是小男孩天生就活潑好動,每回姐姐們上課時,依比還可以坐下來玩個拼豆畫個圖,兩個小男孩總是一刻不得閒。其中一個金髮碧眼小男孩的媽媽偶爾還會用手機定住孩子;另一位黑髮小男孩則是完全不受控。 兩個外國小姐姐可能因為有在上學的關係,中文都講得還不錯,但兩位媽媽和小男孩們多半還是以英文為主。想當然耳,英文程度爛到連幼稚園小孩都不如的小米嘛我,跟兩位外國媽媽永遠只有點頭之交。 今天又是要上課的日子。 上課前,早就換好衣服綁好頭髮在教室和同學玩的鴨鴨,突然衝出教室,「馬嘛,XX的弟弟(黑髮小男孩)剛剛抓我這裡!」小手指著脖子委屈的說。 順著手指的地方看過去,沒什麼傷痕,也看不出個所以然,加上並未目睹事發狀態,所以媽媽只是不著邊際地安慰道:『他應該是不小心的吧!會痛嗎?』小孩搖頭,轉身又要去玩;媽媽突然不放心,對著轉身跑走的背影又加了一句:『弟弟有點不受控,你先離他遠一點好了。』 隨後也沒放在心上,繼續陪依比在紙上亂畫,沒想到媽媽真的太大意了。 快下課前,玩了一整天又沒什麼睡覺的依比已經有點坐不住了,拿了一本書跑到我旁邊,正準備要媽媽唸故事給她聽。 突然,黑髮小男孩默不作聲地從依比後面靠近。吵著要媽媽唸故事的依比渾然不覺,而媽媽我雖然有看見他靠近,但也沒想太多,單純覺得他只是想和依比玩。 沒想到下一秒,就在媽媽我驚覺這孩子未免也靠得太近了的同時,小男孩小手直接就往依比臉上用力擰(抓)了一把,速度之快,就連眼睜睜看著他出手的媽媽都沒看清楚到底是用擰的還是抓的,咱們家小依比的臉上就出現了兩道紅紅的抓痕…………   《剛被抓到哭完的小孩》 小男孩的媽媽同樣親眼目睹孩子傷害他人,在我阻止的同時也立刻抓起孩子要他道歉,同時間不斷用英文跟我說抱歉,看起來非常不好意思的樣子。 被嚇到又被傷到依比理所當然地瞬間爆哭,媽媽我一邊抱緊孩子安慰,一邊看向金髮小男孩,只見小男孩的媽媽不斷道歉,還作勢打了小男孩兩下,可是小男孩的嘴邊始終帶著一抹微笑。 看到那抹得逞的微笑,媽媽我突然顧不得根本不會英文,也管不了他聽不聽得懂,轉過小男孩的肩膀就告訴他:『你這樣是不對的!不可以這樣做!』但當然,小男孩根本理都不理我。 在小男孩的媽媽再三道歉後,終於把小男孩帶到一旁去,是處罰是說教還是當沒這回事我不知道,只知道懷裡的小孩哭到眼睛都腫了,臉頰還留著兩道紅腫的傷。 一旁同樣也目睹事件發生的另外兩位同學媽媽和我一樣感到不可思議,在小男孩的媽媽帶著小男孩離開後,忍不住和終於停止哭泣的依比說了:「下次有人這樣弄你時,記得直接踹回去!還要大聲叫他不要弄你!」 小依比似懂非懂,受傷地躲在媽媽懷裡;第一次,覺得明明自己就在旁邊、卻眼睜睜看著孩子受傷的自己很沒用,腦袋裡卻不斷重複旁觀媽媽的話:「下一次記得打回去!」 我不希望教孩子以暴制暴,也不希望讓孩子覺得動手是對的,可是當有人侵犯到我們身上時,到底該怎麼做才能保護自己?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還是以德報怨? 想了一整個晚上我還沒想到答案,卻是到睡前指著依比的傷痕和鴨鴨說了:『如果下一次有人這樣傷害你,記得要大聲跟他說:「請你不要這樣用我,我會痛!」』   《事隔三個多小時後,睡前的傷痕》 沒想到鴨鴨回了:「可是這樣會嚇到他阿!我們可以輕輕告訴他就好。」 『這樣他會不知道他這樣是錯的阿!』 「可是如果嚇到他,他更用力反擊怎麼辦?會受傷更嚴重耶!」似乎有點言之有理~~ 『那不然…………你先離他遠一大步,再大聲請他不要這樣做好了。』 其實媽媽也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我們一向教孩子不可以去傷害別人,卻從來沒想過教我的孩子當有人傷害你時,到底該怎麼做才好? 孩子阿,媽媽不希望你傷害人,卻希望你懂得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當媽媽怎麼那麼難呢?不如先帶孩子去學空手道抬拳道好了~~😂   #圖一為剛被抓傷十分鐘左右時 #圖二為三個多小時後的睡覺前 #如果是你反擊不反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英文很重要(大誤)  

【親子教養】女孩,你長大後想做什麼?

2019年12月31日
公開
2408

  【親子教養】女孩,你長大後想做什麼? 文/小米嘛 一天晚上洗完澡後,開了電視準備給兩小看一下,好讓爹娘迅速洗個澡收個東西。電視一打開就是體育台,播得剛好是這一天的職棒比賽。 猴子拔趁機多看了兩眼,瞄一下今天的賽事狀況;一旁的依比大聲嚷著:「我不要看這個~」,鴨鴨卻冒出了一句:「為什麼打棒球的都只有男生?」 對阿,為什麼? 媽媽努力在腦裡搜尋有沒有女生打棒球的事蹟,都還沒想到咧,小鴨就自問自答地繼續說了:「因為男生力氣比較大阿,腳也比較長,跑得比較快,所以只有男生可以打棒球。」還自己下了結論。 乍聽之下好像有點道理,可是媽媽怎麼愈聽愈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一時想不到怎麼反駁的媽媽,弱弱地回道:『女生沒有不能打棒球阿,只是女生打得叫“壘球”。』 「什麼叫壘球?」果然換來這個疑問句。 對運動一竅不通的媽媽,只能憑記憶中的模糊印象弱弱地回道:『嗯…………就是很像棒球的球,是女生打的棒球。』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說的是對是錯,我反省。 所幸看夠比賽結果的猴子拔適時把電視轉到兒童台,順利轉移小孩的注意力。 幾天後,又剛好看到了國父紀念館的憲兵交接。看得目瞪口呆的小鴨又說了:「為什麼憲兵只有男生?只有男生要當兵,因為男生比較勇敢。」再次自問自答。 這次媽媽無法聽而不聞了,馬上告訴孩子:『雖然憲兵只有男生,可是不是只有男生可以當兵喔!如果你想要的話,女生也可以當兵喔!』 仔細想想,不知從何時起,五歲的鴨鴨開始強烈意識到“男女之別”,正確來說不是性徵上的差別,而是性格、職業、髮型這類外在的差異。「因為他是男生阿!所以他比較高(矮、胖、瘦、強壯、勇敢、力量大…………等等等等)」、「我是女生阿,所以頭髮比較長…………」成了常從她嘴裡聽見的話。 每一次,媽媽總是忍不住反駁:『沒有這種事,男生也可能…………』或『女生也可以…………』但對一個五歲的孩子來說,這樣的反駁似乎還是太抽象了。 前幾天,孩子們的小舅媽送了我們一本書,書名叫做《女孩,你長大後想做什麼?》 一看到內容我馬上如獲至寶,抓了孩子就講起來………… 女孩,你長大後想要做什麼呢? 女孩阿,可能有各種膚色,有黑的有白的,有高的,也有矮的;女孩們可以做任何她們想做的事。如果你是女孩………… 妳可以選擇留長頭髮,或短頭髮,可以燙成大大的捲髮,也可以剪成刺刺的短髮; 妳可以騎滑板車、溜滑板、溜冰鞋、或是騎腳踏車摩托車,當然,妳也可以開車; 妳可以穿長褲、短褲、牛仔褲、也可以穿長裙、洋裝或比基尼; 妳可以整潔乾淨,當然也可能把廚房弄得一團糟;妳可以穿得輕鬆舒適,也可以打扮得時髦像明星; 所有的女孩們都獨一無二,不過有件事是千真萬確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女孩和妳一樣特別。 女孩,妳可以玩籃球、足球、曲棍球,也可以唱歌、跳舞、跑馬拉松,如果妳想要,妳也可以參加各式各樣的比賽,贏得金牌。 有些女孩喜歡畫圖,有些女孩喜歡寫作,像我一樣;也有些女孩喜歡數字,或者是科學,或音樂。 女孩也可以開卡車搬建材,甚至可以蓋房子;也有的女孩很勇敢,願意做消防隊員去救需要幫助的人; 女孩可以很溫柔,也可能很大膽,可以傾聽人們的心事,也可能當女警去抓小偷。 如果妳願意,妳也可以去探險,甚至可以飛到外太空;可以潛水到海底,也可以開飛機或者是當空服員;甚至,妳也可以當總統。 沒錯,女孩,妳可以做任何妳想做的事,當一個女孩下定決心,她總是可以憑著自己的勇氣和力量成功。 當女孩是不是真的太棒了! 親愛的孩子,我的女孩,沒有什麼男生力氣比較大、男生比較勇敢這種事,不管妳是男孩女孩,只要你願意,只要你肯努力,只要你真真切切下定主意,你的夢想一定可以實現。 喔對了,如果你想要的話,你甚至還可以做一種全世界最厲害的工作,那就是,媽媽。 親愛的女孩,長大後,你想做什麼呢? #繪本分享 #女孩你長大後想做什麼 #最近都在分享繪本不如再轉型好了 #出不了書只好寫寫介紹了

【親子教養】我的孩子說了謊

2019年12月21日
公開
796

  【親子教養】我的孩子說了謊 文/小米嘛 今天是值得紀念的一天,是紀念。不是慶祝,因為我的孩子說了謊。 或許這是五歲小孩的第一個謊言,或許不是,可無論如何,總是身為媽媽的我,第一次真真切發現她說了謊。 事情是這樣的………… 不久前,孩子的外婆從國外帶了許多棒棒糖回來。一向不喜歡給孩子吃這些東西的媽媽我,明知長輩疼愛、孩子喜歡,還是忍不住當著孩子們的面念了兩句。 今天因為有點事得出門去辦,把小孩帶回了外婆家;回來後,趁著依比洗澡時,和鴨鴨一邊分拼豆的顏色(對,就是那天發生慘案的拼豆),一邊閒聊,隨口就問了句:『你們今天在阿媽家有吃棒棒糖嗎?』其實沒別的意思,我也知道小孩回長輩家難免會吃些玩些有的沒的,但所謂眼不見為淨,不要太誇張就好。 鴨鴨稍微愣了一下,沒特別抬頭,手裡繼續分著拼豆,淡淡地回道:「沒有。」 微覺有異,但也沒再追問下去,順口就轉移了個話題。 直到睡前替依比刷牙時,才又再問了依比:『你們今天有吃什麼嗎?』 這算是平常刷牙時的小習慣,和孩子聊聊今天吃了些什麼,也哄小孩乖乖張開嘴刷牙,以免蛀牙菌殘留在牙齒上;但不可否認的,媽媽也有套話的意思,通常這孩子會把當天吃過最好吃的東西說出來,可能是布丁、多多、或是冰淇淋。 比起來,三歲小孩果然純真多了,想都不想就直接說了:「嗯~棒棒糖!」 果然! 一聽依比說出來,媽媽想都沒想就直接轉頭看還在客廳喝牛奶的鴨鴨,『鴨鴨,你今天有吃棒棒糖嗎?』 「…………有。」小小聲。 『那你剛剛怎麼說沒有?』是責怪的語氣,『你這樣是說謊!』 可能是媽媽指責的語氣,也可能是自己說謊本來就心虛,小鴨馬上流下眼淚大哭。一看到小孩哭,媽媽才意識到自己的語氣似乎太強烈,其實比起平常的怒吼來說,聲音不算大,但話中的指責感是真的稍重。 所幸另一頭的猴子拔緩頰了,「媽媽不是在罵你吃糖果,是在問你有沒有吃而已。有就有,沒有就說沒有就好了。」 聽到猴子拔這樣說,小米嘛我心漏了一拍,這才意識到我似乎用錯方式看待孩子的謊言了,在我看來是說謊的孩子,在她的心裡或許根本只是害怕說實話會被罵而已。 想起不久前看到一篇文,大意是說「當你發現孩子在說謊時,你該感到開心。因為要建構一個完整的謊言並不容易…………」 詳細內容記不清了,但我想應該沒有一個媽媽聽到孩子說謊時是會開心的,我也是,所以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指責」。真的是幸好猴子拔插了話,讓我有了那麼三秒鐘的時間可以冷靜,與其生氣,不如好好教育。 沒有馬上再說什麼,這是我的孩子的第一個謊言、或許不是,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這個我意識到的第一個謊言,是值得我讓孩子晚點上床也要好好聊一聊的。 於是,當刷完牙走出浴室的鴨鴨大哭著跟我說:「馬嘛,對不起,我下次不敢了~~」時,我沒有生氣,張開手臂抱過孩子,輕輕說了:『媽媽其實沒有生氣,只是有點難過。你可以告訴媽媽為什麼你要說沒有吃棒棒糖嗎?』 一樣是小小聲的、用幾乎聽不到的聲音說:「因為我怕被罵~~」 『可是,媽媽沒有因為你們在阿媽家吃了糖果冰淇淋而罵你過阿。』回應我的是繼續啜泣。 『媽媽難過的是,當媽媽問你時,你沒有說實話。你害怕被罵,所以說了謊,可是自己是不是邊喝牛奶邊擔心會被媽媽發現?』小小點頭。『但是可能你直接說了後,媽媽只會說:「是唷,那要好好刷牙喔!」,就沒事了。這樣你白白在那邊擔心很久不是笨笨的嗎?』 五歲小孩似懂非懂,依舊在啜泣。 『有時候媽媽問你,其實只是擔心你有危險;就好像你好想跟同學出去公園玩,可是不敢跟媽媽說,就騙媽媽你去做別的事,結果被壞人抓走怎麼辦?如果你跟媽媽說,媽媽只會提醒你要小心,或是讓大人陪你們去,或是給你些建議,不是會被罵呀。』這例子似乎太難了,媽媽又換個例子。 『又或者像你今天吃棒棒糖,我們刷牙時就會刷久一點點,可是你沒有說,結果我們牙齒沒有刷仔細,是不是就會蛀牙了?那就要去給牙醫叔叔鑽鑽鑽了耶!』這個例子小孩好像就懂了。 『媽媽不是因為你吃棒棒糖生氣,是難過你沒有跟媽媽說,這樣你知道了嗎?』 『媽媽不能跟你說說實話一定不會被罵,有可能你說實話媽媽還是會生氣,但是你要相信媽媽會告訴你怎麼做比較好。』老實說,我不想讓孩子誤以為什麼事說實話就一定不會被罵,因為我真的還是可能會忍不住破口大罵(我懺悔);我只希望讓她知道,謊言絕對沒有實話好。 抱著眼淚稍停、可是還在啜泣的孩子,我又繼續說:『今天媽媽會給你一張貼紙,但不是乖寶寶貼紙,是要你記住這件事的貼紙。』說完我就拿出了平常只要小孩有乖就可以選的獎勵貼紙,又說了:『今天的貼紙是媽媽選,是要讓你記得用的。』 我不知道五歲兩個月的小孩到底聽進去多少,畢竟她從頭到尾都在哭,雖然媽媽我難得和顏悅色一點揚起的聲音都沒有。但從很早以前我就知道一件事,當父母插手的愈多,孩子的反叛也就會愈多;有些事,家長愈去禁止,孩子就愈想去嘗;大人說不准,孩子就會想盡辦法用不讓你知道的方式去進行。 謊言,是保護自己不受傷的直覺手段,這是人生,是成長的過程,你我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面對孩子的第一個謊言,我有點驚訝,可是沒有生氣。我不知道未來她的人生還會再說多少個謊言,身為媽媽,我能做的只有好好讓她知道,很多事,謊言不會比實話好。如此而已。 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寫下,是因為不想遺忘。 #當你的孩子說了謊

【親子教養】孩子,這是你的責任,不是媽媽的

2019年12月08日
公開
2790

【親子教養】孩子,這是你的責任,不是媽媽的 文/小米嘛 如果孩子上學忘了帶東西,你會幫他送去嗎? 昨天早上,起床後還嚷嚷著要爹娘記得寫上親子作業的鴨鴨,轉個頭就忘了自己的作業,而這已經是這星期的第二次了。 - - - - 星期一早上,送鴨鴨上學回到家後,第一眼就看見桌上放了個這時候理應在學校的打結練習板,是老師特別做來讓孩子們練習打“蝸牛結”的板子,上頭老師還特別註明了:「請於星期一務必帶回學校。」 不可否認的,第一個浮上腦中的念頭是立刻送去學校,可下一秒就立刻打消念頭,『這是孩子的作業,不是媽媽的。』我告訴自己。 晚上和猴子拔分享時,猴子拔一聽到我一度考慮送去學校就馬上說道:「幹嘛送?那是她的作業。難不成以後她上學忘了東西你也要送去?」果然是夫妻所見略同。 小時候,我很羨慕同學忘了帶東西到學校時父母會幫忙送去,小小年紀的我總是又妒又羨,妒的是身為雙薪家庭的孩子,我幾乎沒有這種被送東西的機會;羨的是:『真好,都不會被老師罵!』 長大後才知道,那是我的責任,不是父母的。 晚上鴨鴨回家後,故意問她:『今天是不是忘了帶什麼東西去學校?』 沒想到小鴨一頭霧水,疑惑地回道:「什麼?」 『你的打結練習板阿。』我提醒,『老師沒有說什麼嗎?那你今天在學校怎麼練習的?』 「可是...我們今天沒有練習蝸牛結啊!」五歲小孩不明所以,根本沒察覺自己有忘了帶什麼東西,結果根本是媽媽自己在窮緊張。 忍下繼續說教的衝動,對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忘了帶東西的孩子解釋這是她的責任,無疑是對牛彈琴阿。 事實證明,不說不代表不會再發生。果然,昨天又再度忘記,這次忘記的是每天都要傳給下一位同學的分享留言板,就是忘了帶老師和下一位同學都會很困擾的物品。這一次我想都不想,就決定無論如何不送去學校,即使明知老師可能會覺得困擾(老師對不起)。 晚上孩子回到家後,媽媽再次問道:『你今天是不是又忘記帶什麼去學校了?』 又是換來一句疑惑的:「什麼?」 『你的餅乾分享留言板阿,你沒帶去學校,今天做餅乾的同學要怎麼帶回家紀錄?』 這一次,小鴨沒說話,媽媽忍不住繼續唸道:『老師沒有問你為什麼沒帶來嗎?』 「......沒有。」小小聲。 『可是這是你的作業,是你自己要記得帶去學校的東西,不是媽媽要幫你準備的;而且你沒有帶去學校,下一個同學就沒有辦法紀錄了耶!』 我承認,講這些話時媽媽我略帶怒氣,對孩子的不上心生氣,也對自己上一次發生時沒有及時教導孩子的自己生氣。 還記得上一次的親職分享日時,老師提到有孩子會忘了帶水壺去學校,當老師問起時,孩子理直氣壯地說:「媽媽忘了幫我放書包了!」 老師告訴孩子:「水是你要喝的,水壺也是你要自己放的,這是你的責任,不是媽媽的。」 聽到老師這樣說,我感動到眼淚都要流下來了,打從心底感恩我們遇到好老師。 想起今年夏天梅雨季節時,有一陣子幾乎天天下雨,可鴨鴨卻常常因為下午沒下雨了就忘了帶雨衣回來,導致隔天早上下雨時沒有雨衣穿。 「阿嬤來接我時忘了幫我拿了!」這是孩子的藉口。 一聽到這句話,馬上驚覺不對,『這是你的東西,是你自己記得帶,不是阿嬤的責任,也不是老師的責任,是你自己的責任,你得為自己負責。』於是那一天,我的孩子淋雨上學,雖然雨不大。但是從那一天起,她再也沒有忘記帶雨衣回家過。   老實說,忘了帶東西不一定真的會造成什麼傷害,或許其實當天根本沒用到,或許學校還有其他補救方法,也或許老師剛好沒想到......但無論如何,媽媽只是希望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畢竟就如同我說了無數遍的話:有些看不見的能力,真的比成績還重要。 #那些看不見的能力比成績還重要 #媽媽只希望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親子教養】如果你給老鼠玩手機

2019年12月06日
公開
4511

  【親子教養】如果你給老鼠玩手機 文/小米嘛 不久前,和久違的老朋友們聚餐,一群人浩浩蕩蕩的,六大五小瞬間佔了小小的餐廳一半的座位。這個年紀就是這樣,能和老朋友們聚餐已經難得,約了一兩個月好不容易喬好了時間地點,一訂位就是差點包場。 也不過才三家人,卻有將近一半都是幼兒,七嘴八舌的,又是寒暄又是安撫娃兒,光是就座就花了十來分鐘。 好不容易終於坐了下來,屁股都還沒黏好,友人 A 就瞬間拿出手機,熟門熟路地開啟 APP  找出卡通,而兩三歲的兒子也乖乖等待,直盯著卡通看。 我不置可否,畢竟每個人家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或許這是友人 A 的權宜之計;或許出門前他們就已經和孩子說好;或許這是他們的習慣;或許......。我不知道,一來我們很久沒見了,二來這真的是家長自己的選擇,即使我沒有很認同。 雖然我沒說話,但另一旁的友人  B 就按捺不住了,倒也沒特別指責,只是用著邀請的語氣和三歲不到的弟弟說:「我們先不要看手機好嗎?這樣你就不能跟哥哥姐姐玩了,也吃不到好吃的飯了耶!」 可能是不熟的關係--畢竟我們真的好久不見了--也可能純粹只是孩子視線離不開手機,三歲的小男孩頭也不抬,完全無視友人 B 的邀請。一旁的友人 A 媽媽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歉道:「先別理他吧,這樣我們才能好好聊天好好吃頓飯。」 友人 B  似乎還想說些什麼,可想了想,還是沒再多說,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個性,每個家庭也有每個家庭不同的教育方式,適合我的不一定適合你,尊重,永遠是我們之間最美好的距離。   我是個重度手機成癮者,外出可以沒帶水,可是不能沒帶手機;就算帶了手機,還要準備另一個“充滿”的行動電源,唯恐手機沒電;想到就開一下Line,即使根本沒收到任何訊息;三不五時還要點開FB,看看其實今天已經華過三遍的貼文;有空時當然還要玩個Candy,即使現在根本已經沒幾個朋友在玩這遊戲...... 雖然如此,我們家裡沒有iPad也沒有平板,手機是大人的東西,電視是客廳裝飾品,要看卡通只有洗完澡睡覺前。 那到底我們在家都在幹嘛?這問題問得真好! 還在上班時,夜間陪孩子的時間本來就不多,扣除媽媽怒吼斷線喊著:「快一點!」的時間外,我們還要吃飯洗澡看書玩拼圖跟玩具; 全職時間多了些,但媽媽我寧可頂著大太陽帶孩子去公園奔跑放電,也不願和兩隻精力旺盛的小猴子共處一室(誤!)......偶爾的偶爾遇到下雨天,我們會烤餅乾爆米花,或是媽媽放空小孩玩拼豆;想到時打開滿滿的書櫃隨便選一本書,懶一點時就拿出點讀筆讓孩子自己玩;再不濟,就讓娃兒們掀屋頂去吧!頂多媽媽再多怒吼個幾聲而已~~ 這絕不是我們教育的好,純粹只是不想讓孩子因為手機錯過他的玩樂時間。   剛好最近讀到一本繪本,書名叫做《如果你給老鼠玩手機》...... 在你忙碌的時候,你的小老鼠可能請你給他紙筆膠帶還有剪刀,吵著要吃餅乾麵包喝牛奶;如果你給老鼠一支手機,他就不會在跟你要餅乾、牛奶,或是要求你任何事情,因為,他已經聽不到你說的任何話了。 因為聽不到你說的話,所以他可能不知道你給他準備的驚喜,也不知道你們即將展開一段特別的旅程;他不會發現自己嘴裡吃進的是最平常喜歡的食物,也不知道周遭發生了什麼天翻地覆的變化。 他專注在自己的世界裡,每一分每一秒,直到精疲力竭、直到手機電池耗盡;當手機沒電時,他簡直就是瘋了,不斷求你替他充電,這個時候,他總算聽得見你說的話了......   繪本的最後,是小主人告訴小老鼠:「這裡不可能會有插座,但我會陪著你。」有了小主人的陪伴,小老鼠馬上就忘了要充電的事,也忘掉了手機,他們終於可以一起看星星。   我很喜歡故事的結局,但我更喜歡書後的導讀:與其把手機和網路妖魔化,不如讓孩子建立自律的規則。 手機不是不好,網路世界也很迷人,我們的生活和手機網路息息相關,與其完全禁止,不如和孩子一起培養原則。 遲早有一天我的孩子也會開始接觸這些 3C 用品,無法避免,因為那是必然的結果。但在那之前,我寧可累死自己跟孩子在午後的公園奔跑,在家裡讓他們翻箱倒櫃掀屋頂,耗盡心力陪他們玩不按牌理出牌的心臟病和接龍......手機嘛,能不能慢點再說?   #如果你給老鼠玩手機 #我們家的孩子沒有手機玩因為媽媽自己也要玩

【親子教養】那又不是我用的

2019年11月19日
公開
345

  【親子教養】那又不是我用的   文/小米嘛   時間是晚上九點,兩小剛看完一天中唯一可以看的30分鐘電視,準備要喝睡前奶。猴子拔還在浴室洗澡,媽媽在廚房張羅牛奶,一邊聲控孩子把客廳地上殘餘的玩具收拾好。 眼看就要完成了,地上只剩下一節組好的長條型積木;倒好牛奶走出廚房時,順口問道:「這是誰的?拿回去放好。」,一邊還在慶幸今天似乎沒有斷線怒吼破口大罵。 沙發上等待牛奶的鴨鴨先回了:「我的,是把拔要幫我拆的。」   「那為什麼在這裡?」媽媽指著地上說。   自覺委屈的鴨鴨馬上拉長音抱怨:「嗯~~那又不是我用的,是把拔自己沒幫我拆的~~」   啪!第一根理智線斷裂。一來是因為語氣,二來是推拖的態度。   媽媽的聲音也大了起來:「什麼叫“爸爸自己不用的?”那是誰的東西?你有好好拜託爸爸替你用嗎?還有,要請爸爸幫忙,東西是丟在地上就好了嗎?」   聽到媽媽大聲,小孩的聲音馬上弱下去,但還是要據理力爭,「我有~~有拜託爸比,而且是放在桌上。」   稍微降低音量,媽媽再問:「那為什麼會在這邊?」其實心裡已經有底,八成是在旁邊看起來事不關己的臭依比趁姐姐洗澡時拿出來玩,順手就放在地上的。   果然,鴨鴨馬上把矛頭轉向依比,再度用著媽媽聽了就會忍不住冒起三把火的語氣告狀似地說:「是依比拿的~~」   聽到這種語氣,不管內容為何,媽媽理智線再斷一半;勉強壓下怒火,轉頭問依比:「依比,是誰拿的?」語調中已隱含怒意。   雖然還不到三歲,但超級會看人臉色的臭小孩看了媽媽一眼,似乎是看出媽媽已瀕臨爆炸邊緣,搖搖屁股事不關己地說了:「是姐姐~~」   啪啪啪啪啪!!理智線直接斷成四五六七截~~眼看兩姐妹一個“那又不是我拿的,所以我才不處理”,一個“拿了不是自己的東西還睜眼說瞎話”,被怒火淹沒的媽媽一個箭步抄起該節積木,直接往垃圾桶丟,在我心中家,玩具不自己好好收。就是直接進垃圾桶沒得說,既然這節積木沒人願意處理它,那最好的歸宿就是垃圾桶了。   看到媽媽把玩具直接丟掉,嚇到又心疼玩具的鴨鴨眼眶馬上積滿淚水,但也知道哭鬧只會惹媽媽更生氣,委屈地繼續說:「那又不是我弄的,是把拔自己不幫我弄的~~」   理智線再斷!但這時媽媽要先處理看起來不痛不癢(因為不是她的玩具)還睜眼說瞎話嫁禍給姐姐的妹妹…………畢竟說謊這種事不從小事教起,等再大一點就不是這麼小的事而已了。   好不容易處理完妹妹後,姐姐也稍微冷靜了些。媽媽用強烈的意志力接回斷成五六七八截的理智線後,抱過鴨鴨,決定好好和這位年紀比較大可是也比較難處理的小孩好好聊聊…… 「你知道媽媽為什麼要這麼生氣嗎?」   不意外的,小孩搖搖頭。 「因為你們兩個都在“推卸責任”。你知道什麼叫“推卸責任”嗎?」還是搖頭。「就是你們都不想為那個玩具負責。你覺得你已經交給爸爸了,所以不管爸爸有沒有答應要幫你,也不管它在哪都不關你的事了。而且,你也覺得反正那不是你拿的,所以就算是你的玩具,你也沒有想要好好收起來。」   五歲小孩似懂非懂,眼角雖然有委屈的眼淚,可是聽得很認真。「雖然這不是你拿出來的,可是你可以好好跟媽媽解釋,也可以自己去收好,或是請離積木比較近的依比替你拿回去放……你有很多種方式去處理它對嗎?」 「今天不是你用的,你是可以不用處理,但是你也可以選擇好好處理;不管是在學校還是路上,還是在任何地方,不管跟你有沒有直接關係,你都可以選擇好好幫忙,不是用“反正那跟我沒關係”的態度。」   鴨鴨還是似懂非懂地看著我,但是孩子阿,媽媽生氣的是你的態度,推卸責任,比視若無睹還讓人心寒。很多事,或許你還太小不懂得含義,但媽媽只是想讓你知道,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決定負責,還有對自己的所有物負責,絕對比成績還重要。 #那些看不見的能力比成績還重要 #媽媽的理智線很薄弱 #妹妹的欠扁態度媽媽另外處理

【親子教養】輸得有風度,比贏的有面子還重要

2019年10月16日
公開
563

【親子教養】輸得有風度,比贏的有面子還重要   文/小米嘛   前幾天是鴨鴨的五歲生日,一早起來媽媽就立定主意,至少這一天要努力克制少斷點線。但媽媽不斷線,不代表小孩不會扭到筋自己發脾氣。   一大早,孩子們就在客廳和堂哥們玩遊戲;說是遊戲,其實就只是簡單的「數隻數隻」,數到沒有獎品,沒數到當然也沒有懲罰,純粹就是大哥哥和小妹妹打發時間的小小小遊戲而已。   一開始,媽媽完全沒在意,有哥哥陪玩,媽媽樂得在旁邊放空划手機。卻是突然聽到小小抱怨聲,隱約是鴨鴨傳出來的不滿:「嗯~~(拉長音),為什麼都沒數到我?」   稍微留意了一下,原來是因為相較之下依比年紀小,一來根本連12345都還搞不清楚,二來大哥哥疼小妹妹,又是幫忙又是放水的,所以幾乎每次都是數到她;而看起來比較懂事的五歲姐姐呢?就處於比上不足、比下又不行的可憐狀態,理所當然從頭「輸」到尾。   果然沒過多久,就看見一個小孩該該叫的跑來,一臉隨時要哭出來的哀怨表情哭訴:「為什麼我每次都輸?」   『你沒有輸啊!只是哥哥沒有數到你而已,這是機率,不是你輸喔。』媽媽很冷靜。   「可是依比都有贏啊!」可是小孩不冷靜。   『依比也沒有“贏”,依比只是運氣好。』繼續試圖開導。但當然,糾結在“輸”和“贏”間的孩子沒那麼容易被說服,依舊有些鬱鬱寡歡,最後媽媽只好說了:『那你有認真玩嗎?還想繼續玩嗎?』   「......想。」含淚點頭。   『那就去玩吧!有玩到比輸或贏還重要啊!』這是打發我知道。   還以為就這樣過去了,沒想到當天下午又來一次,這次是和三個哥哥打電動時發生的事。 難得的家庭聚會,就是大人聊大人的、小孩玩小孩的,三個哥哥帶著其實也根本不會玩的鴨鴨一起玩著馬力歐賽車(其實媽媽不知道正確名稱),一旁只會搞破壞的依比則拿著一個壞掉的遙控器跟著動來動去。   就在媽媽放空到準備來去外頭走走吹吹風時,突然又聽到一陣暴哭,抬頭一看,咱們的小壽星再度呈現崩潰大哭的狀態,一時間還以為發生什麼了不得的事了。   媽媽一頭霧水地抱住哭著衝過來的小孩:『怎麼了嗎?』   誰知道換來一句更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的話:「我被吃掉了!」   蛤?被吃掉?什麼東西被吃掉?被誰吃掉?   一旁的猴子拔忍不住笑出來,解釋道:「她被電動裡的食人花吃掉了啦!」原來這個遊戲類似紅綠燈,被食人花吃掉的人就輸了,得在原地等人來救才行。   不過就是一個遊戲,懷裡這個五歲小孩幾乎呈現極度崩潰的狀態,哭到活像被人虐待。在旁邊看的姑姑打圓場安慰道:「好了好了,哥哥來救你了,沒事了沒事了~~」但對五歲小孩來說,似乎非贏即輸,輸了就是輸了,沒什麼好說的。   雖然打定主意今天盡量不要罵小孩,但有些事情不是罵不罵的問題,是面對事情的態度。有鑑於今早才發生過一模一樣的事,頻率過高到媽媽不得不重視這個問題。   認真把小孩稍微拉開一點距離,面對面說了:『你是為什麼在難過?』 依舊呈現著崩潰狀態的小孩邊哭邊說:「哥哥他們都贏,我都一直輸....嗚哇哇哇哇~~(繼續哭)」   『你輸了所以很難過嗎?』   「嗯~」   『那你剛剛有認真玩嗎?』   「有!」肯定句。「可是我還是一直輸~~~哥哥他們都跑好快~~~」   『可是玩遊戲本來就會有輸有贏阿,沒有任何一個人會一直贏一直贏,沒有輸的。而且你今天才第二次玩,可是哥哥他們從小玩到大,已經玩過不知道第幾次了耶!』   「可是我不喜歡輸....」   原來這才是重點!我不喜歡輸。   忘了很久以前那一部戲有過這麼一句台詞:「我不尬意輸的感覺!(台語)」,的確,沒有人喜歡輸,就算是媽媽我活到將近四十歲,我也不喜歡輸的感覺,不管是職場上工作上比賽上還是只是當媽媽上。   我們都想要贏,贏上那麼一點點也好;媽媽能比的有多小,孩子比人家早一天會翻身、比鄰居多會講一句話、比同年齡的小孩高上一公分、比同學多拿到一個好寶寶勳章、比誰誰誰的小孩成績好上那麼一點點......媽媽也想贏,可是“贏”了又怎樣?再怎麼贏,你也贏不了全世界。   沒有任何一個人、做任何一件事會永遠都是贏,奧運金牌選手都有被破紀錄的一天,金氏世界紀錄也沒有永遠的保持者;不管你再努力,也不會永遠第一名。從來都沒輸過的人,或許終其一身都在求一個「敗」字呢!   媽媽不能告訴你「贏」其實不重要,因為在這個社會上,很多事的確是需要你贏了才能得到你想要的東西;但對媽媽來說,你在過程中的努力,比結果來的重要。   『如果你都不想輸,那就不要玩好了,不要玩就不會輸了......但是你也就完全玩不到了喔!』這是極端的說法,我知道。『你剛剛有認真玩嗎?』我又再問了一次。   「有。」還是肯定句,但這次眼淚少了一點點。   『有認真玩、有玩得開心,那就夠了,沒有人會一直贏,而且你真的玩得不夠多次......還想玩的話就再去玩吧!』   這只是個遊戲,沒有所謂的努力也沒有真正的輸贏,贏了當然沒有獎勵、輸了也不會有人怪你,但人生不是。   人生有好多好多的事,輸了就是輸了,沒辦法重來,你只能盡力。但也有好多好多的事,輸了你才知道下次要再怎麼樣努力,與其贏得莫名其妙,不如輸得精采絕妙。輸了沒關係,輸得有風度,比贏得有面子還難。   還記得劉德華和梁詠琪在《嚦咕嚦咕新年財》裡的經典台詞:「牌品不好,就是人品不好。」   我不懂麻將,但我希望我能學會「輸得起」,輸得有風度,下一次你才有機會贏。   孩子,你還好小好小,未來還會經歷好多好多的事,沒有人可以一帆風順一輩子,輸了沒關係,當你認真投入認真付出,你已經贏了一半;輸了真的沒關係,爬起來就好。學會輸,比學會贏還要重要。   有些看不見的能力,真的比成績還重要。   #那些看不見的能力比成績還重要 #贏得全世界很難 #輸得有風度更難          

【親子教養】一個笑臉與兩個彩虹

2019年09月02日
公開
308

【親子教養】一個笑臉與兩個彩虹   文/小米嘛   父親節時,鴨鴨用拼豆做了一個笑臉,說是要送給爸爸的父親節禮物。 不同於大部份的拼豆作品是“照本宣科”拼出來的,這個笑臉算是她自己的創造。原本眼睛鼻子嘴巴還沒和旁邊的“框框”連在一起,完成前才又突然想到這樣無法成型,自個兒又拿回去補強。   這個拼豆作品嘛,燙過之後看起來牢固,實則脆弱,常常一個不小心就這邊掉一顆、那邊少個角;平常斷的如果是少玩的或沒那麼可愛的也就算了,如果剛好是孩子目前的心頭好,那可就不得了了,今兒個就是。   不知道是因為不小心,還是有壓到摺到或坐到,總之,鴨鴨這個笑臉今天早上就這麼斷了。   一開始只是稍有裂痕,耿耿於懷的小鴨馬上跟前跟後碎碎念:「馬嘛,它裂開了,幫我修~~」、「把拔,我送你的笑臉壞掉了,幫我把它黏回去~~」…………一早被依比吵醒,這會兒正忙著晾衣服的媽媽實在沒心情理她,只好先請她放在桌上,等猴子拔買早餐回來後再處理。   誰知道,才不過剛放到餐桌上沒五分鐘,在一旁晃悠的依比手就這麼伸過去了…………然後下一秒就是:「馬嘛,斷了!」   斷了、斷了、斷了…………聽到這兩個字媽媽差點神經也斷了~~   這下可好,原本就跟前跟後吵著要復原的鴨鴨姐姐開始不斷跳針:「我要笑臉~~我的笑臉斷了~~馬嘛(把拔)幫我修~~~我要笑臉~~~~」叫到媽媽我理智線都快斷了。   正想叫她安靜點不要再吵時,咱們折斷笑臉的罪魁禍首小依比,突然開心地冒出一句:「馬嘛你看,是彩虹耶!」   媽媽瞄了一眼,還真的是彩虹!當初小鴨為了漂亮,笑臉的邊緣用彩虹的顏色組成,現在看到真的變成了兩道彩虹。   原本差點跟著笑臉一起折斷的媽媽的理智線,突然因為這兩道彩虹接回去了,拿起折成兩半的笑臉,問鴨鴨:「你看,是彩虹耶!你要一個笑臉,還是要兩個彩虹?」 還深陷在笑臉毀了的鴨鴨完全不理解媽媽要講什麼,幽幽地說:「一個笑臉。」   「可是笑臉只有你一個人笑,彩虹可以讓很多人笑笑耶~」媽媽繼續說。   當然啦,小鴨聽不懂,「為什麼彩虹可以讓很多人笑笑?」   「因為看到彩虹的人都會很開心阿!你看,你看到彩虹時是不是都會很開心的和媽媽分享:『馬嘛你看,有彩虹!』?」 此時神隊友猴子拔適時接話:「而且彩虹不是你說想看到就能看到的阿,所以看到的人都會覺得很幸福~~你還有兩個耶!」   媽媽再補上:「所以你想想看,你要一個笑臉,還兩個彩虹?」 似懂非懂的小鴨想了兩秒,開心地說:「兩個彩虹!」   就在爹娘的通力合作說服下,爹娘兩人終於逃過一劫,成功轉移單純的孩子的注意力,不再被耿耿於懷的孩子苦苦相逼要把笑臉恢復原狀了。原來有時候,轉個方向換個角度,事情就完全不一樣了…………   此時只好感謝罪魁禍首小依比適時將功贖罪,免去爹娘被疲勞轟炸,還順道機會教育了一下。   但或許,孩子眼中看出去的世界,就是這麼的單純,只有彩虹。   #換個角度一切就會不一樣 #那些孩子教我們的事 #媽媽今天沒斷線有沒有人要給我掌聲鼓勵鼓勵?😂😂  

【親子教養】先入為主的答案

2019年07月28日
公開
2676

【親子教養】先入為主的答案 文/小米嘛   不久前,偶然在賣場看到了一本所謂的練習本;說是練習本,其實就是小朋友的簡單邏輯、算數、連連看、走迷宮之類的遊戲書。   隨手翻了一下,沒想太多就買了,雖然書名講得很好聽,叫什麼「全腦開發」,但其實媽媽根本也沒在意開不開發,純粹只是幻想孩子在玩遊戲書時,媽媽可以在一旁偷得浮生幾分閒--媽媽的心願很微小,能安靜個幾分鐘也就夠了。   萬萬沒想到閒沒有偷到,反到惹了一肚子氣,火都冒起來了,不由得慶幸好理佳在當年沒走上幼教這條路,不然現在出現在社會新聞上的大概就是我了吧。   怎麼說呢?一來因為孩子還不識字,媽媽理所當然得解釋每道題目;再者是這些看似簡單的題目,對四歲多的孩子來說可能是聞所未聞、難如登天。   舉例來說吧。其中有一到題是這樣的:「利用方格點,畫出和左邊相同的圖案。」圖案很簡單,只是直線斜線組成的船和汽車而已。   一開始,小鴨興致勃勃,看都不看就要下筆,完全不理會旁邊的圖形是從哪開始畫了幾格;提醒了幾次要注意畫的點點數跟方向後,忍不住聲音提高了起來:『右邊、是右邊,要往右邊數幾個點點?』、『不對!這是往左邊畫兩個點點啊,你都沒有在看!』   不知道第幾次說道:『是左邊,左邊!』時,突然看到鴨鴨一臉驚恐又茫然的臉,不知所措地看著我。   瞬間冷靜下來。放輕語氣問:『你知道什麼叫左邊右邊嗎?』   「......不知道。」小鴨搖頭。   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似乎早已違反了本意。   晚上在【全職媽媽斷線日記】裡和大家分享這件事,感嘆自己以後可能不適合陪寫作業,明明知道不要做橡皮擦媽媽,但看到孩子寫錯寫不好時,還是會忍不住把橡皮擦拿出來......   一位網友媽媽留言給我,說了:「因為我們已經有預設的答案,如果小孩沒答出來就會不由得生氣。但對我們很簡單的東西,小孩可能要很多練習才會......。」   看到這段留言我彷彿五雷轟頂,突然又看到了早上孩子那又驚又恐不知所措的臉孔。怎麼,我一向告訴自己不要只看孩子的成績,卻在孩子表現不如預期時動怒,可其實,這個“預期”根本是我自己先入為主而且不切實際的“期望”。   因為有了先入為主的答案,於是當孩子不是往自己預設的答案(方向)走時,就會忍不住想“糾正”,試圖把孩子導向既定的答案。   可是,我完全忘了先詢問最基本的問題:孩子心裡想的是什麼?   孩子的本意是好玩,不是百分之百完成問題;媽媽的本意是放空(咦?),不是要孩子百分之百答對問題。 不是故意的,可是我先是違背了自己的本意,同時間也違背了孩子的本意。   在孩子還小時,我們知道他什麼都不懂,於是可以耐著性子慢慢教;但為什麼孩子不過長大了一些些,我們就以為她應該什麼都要懂,忘記了她只是個孩子,一個不到五歲的孩子。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其實是我將近四十年來經驗的累積,而她,才四歲多。   每天斷線的媽媽不恐怖,恐怖的是忘卻初衷的媽媽。   寫下來是提醒自己,也感謝網友的建議。 #媽媽的深夜反省 #我會牽著你的手但是路要自己走    

小小生命教育--續篇

2019年05月31日
公開
384

小小生命教育--續篇 文/小米嘛 有人還記得我們家的寵物嗎?喔不,我說的不是那幾隻莫名其妙在我家孵化長大又結蛹、最後還破蛹而出可是不知道消失在何方的毛毛蟲;我說的是那缸愛女心切的猴子拔所帶回來的水族箱。 前情提要在這裡:忘記的想回味的無聊的想再笑一下的還是純粹要幫我增加點閱率的可以看這裡: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773048536130277&id=1009336952501443 不想看的也沒關係,簡單來說,就是在咱們家小鴨的百般拜託下,我們家來了這缸小魚兒,完完全全就是「去夜市花了五十元撈魚,結果回來花了一千五養魚」的概念。 去買魚之前還跟鴨鴨講好要好好照顧牠們,但想也知道,回來後根本是她爹多了一缸孩子~~(攤手) 一開始,在鴨鴨的堅持下,我們養的是小紅豆--一種連老闆都說新手很難養的魚;果然,才剛帶回家,第一隻就因為驚嚇過度魂歸西方了;接著就在一星期內,帶回來的五條小紅豆全死光光了…………再過不久,連清潔魚缸的小精靈也說拜拜了………… 這下可激起了猴子拔的鬥志,成天研究水草水質還有要養什麼魚;幸虧表姐仗義相助,把家裡剛出生的小魚貝比讓我們帶回家。還好這些小魚貝比福大命大,在我們這兩位新手爸媽(不是這樣用的!)的照顧下,居然成功活下來了~~~ 自從小魚們來了之後,咱們家的猴子拔彷彿家裡多了第三胎,連愛不釋手的電動都可以放下了,成天趴在魚缸前呈現這個姿勢  ↓(如下圖)       天冷時擔心小魚凍著馬上跑去買加溫器、天熱了又在想會不會太熱搞得媽媽我生怕他丟冰塊下去;害怕小魚會餓著,硬是說魚不可以一天只餵一餐,然後還為了怕之後旅行不在家特別買了自動餵食器,每天觀察小魚有沒有長大水草裡有沒有不小心長螺.......這不是當老三養是什麼?(還好是老三不是小三)(還好這個老三不是從我肚子裡出來的~) 在確定小魚們活下來後,有一天突然說了:「不然我再去買幾隻蝦好了!」 小米嘛我沒意見,反正魚不是我在養水也不是我在換,孩子(?)的爹高興就好......但我真的以為所謂的“蝦”指的是觀賞用的漂亮小蝦,頂多也就三五隻就好,沒想到!這一買居然帶回了......將近一百隻黑殼蝦!是要開活蝦店嗎我?! 「沒辦法啊!他是半兩一兩的賣,沒有賣幾隻的...」猴子拔一臉無辜。 故事還沒完......就在大家都說養了孔雀魚後就會不斷生小魚時,咱們家的小魚還沒生小小魚,猴子拔就發現這些新帶回來的蝦蝦懷孕了!懷、孕、了!是真的肚子裡可以看到卵的那種懷孕喔!(阿不然咧?) 於是每天觀察蝦蝦孕婦在哪兒?有沒有乖乖躲起來?肚子裡的卵怎麼樣了?到底什麼時候要生......就成了咱們家猴子拔的新嗜好。 昨天晚上吃晚餐時,猴子拔照例趴在他的老位置,突然放大音量又驚又喜地說:「ㄟㄟㄟ,你來看!蝦蝦好像要生了!」 馬上放下手裡的晚餐靠過去看,剛好在魚缸邊邊的蝦蝦肚子半朝上,透明肚子裡的卵似乎已經有點成形了;蝦腳快速抖動,似乎很激動的樣子。 猴子拔邊說邊拿手機出來想錄下生產過程全紀錄--奇怪,老娘我要生他本人的孩兒時都沒看他拿手機出來錄影啊!到底蝦子生寶寶錄什麼影啦!「你看牠抖成這樣,該不會難產吧!」 『生小孩很痛你不知道嗎?』媽媽忍不住曉以大義。 沒想到一旁湊熱鬧的小鴨聽了馬上接話:「生小孩很痛嗎?為什麼很痛?是要把肚子切開嗎?可是媽媽妳還是很勇敢地把我們生出來啦!媽媽妳好棒!」ㄜ.....是這樣沒錯啦~~沒想到蝦蝦生寶寶倒是成了另類小小生命教育.....可是,有人會幫蝦蝦接生的嗎?!我沒生過小蝦,快來告訴我該怎麼辦阿阿阿阿阿! -- 後記 沒想到當天晚上睡覺前猴子拔突然告訴我:「結果那隻蝦真的是難產......牠死掉了!」 『死掉了?!怎麼會!』明明幾小時前還活蹦亂跳的啊!(其實人家是很痛在掙扎吧~~) 「真的,牠在那邊不動了,我就把牠夾出來了......你看牠,是不是下面那邊看起來有個小小蝦?」 .......嗯,好吧,我真的看不出來哪裡有小小蝦,但牠是真的死掉了......嗚嗚嗚.......誰快來告訴我到底要怎麼幫蝦蝦接生好嗎? #生命教育 #猴子拔的新嗜好  

【親子教養】小小生命教育

2019年04月10日
公開
441

【親子教養】小小生命教育   文/小米嘛 近來咱們家很熱鬧,除了之前莫名其妙帶回家的毛毛蟲(是的,毛毛蟲又出現了!)之外,陸續又出現過小螃蟹和小小魚。順帶一提,咱們家的毛毛蟲雖然死了一條,但另一條已經結蛹了,據猴子拔說大概再過不久就要變成小蝴蝶了~~ 上週的清明連假,帶了孩子們到八里和北海岸玩水玩沙;第一天到八里時,剛好是午後依比想睡覺的時間,玩沒多久就被抓上岸洗洗睡了,沒想到媽媽先帶了小的去哄睡,再回來時姐姐居然提了個小水桶,獻寶似地捧上前:「馬嘛,你看,是小螃蟹耶!」 看著在小水桶裡爬上爬下的小螃蟹,媽媽驚呼:『哪來的小螃蟹?』 鴨鴨理所當然地回道:「我們抓的阿~我要帶牠回家。」 『不行帶回家啦!帶回家我們要養在哪裡?』媽媽整個很驚慌。 聽到不能帶回家,換鴨鴨驚慌了:「嗯~~~人家要帶回家!爸爸說可以帶回家養的~~~」好樣的,原來是爸爸早一步先答應了!根本是爸爸本人比較想養吧!不得已下,媽媽我只能硬著頭皮答應把小螃蟹帶回家;但畢竟大自然的動物就該活在大自然,別說我們根本不知道這小螃蟹(據說是叫和尚蟹)要吃什麼了,就連供的水和沙都沒有阿! 於是第二天一早,媽媽就語重心長地告訴鴨鴨:『這裡不是小螃蟹的家,牠住在我們家會沒辦法活下去,很快就會死翹翹了。我們把牠們帶回去牠們住的地方好不好?』 聽到媽媽這樣說,鴨鴨再度癟起嘴,哀怨地說了:「可是人家很喜歡小螃蟹耶!」 『如果你真的喜歡牠,那就讓牠們回到牠們的家,不然牠的爸爸媽媽找不到牠們會很難過很難過的。』 「可是、可是我會很想牠們很想牠們~~。」雖然沒哭,但語氣一聽就知道還是很哀怨。 『那如果很想牠們,我們可以把牠們畫下來,這樣你就可以常常看到牠們了。』 在媽媽苦口婆心的勸說下,鴨鴨終於答應把小螃蟹們帶回去放生,結束這一回合的小螃蟹流浪記。 可故事還沒結束呢! 就在小螃蟹回家後的當天,我們家這位玩得比小孩還瘋的父親大人,竟然非常認真地在石門洞抓起小魚來了,一抓還抓了五六隻。當然啦,孩子們看到好不容易抓到的小魚開心得不得了,一個個蹦蹦跳跳又笑又鬧,只有媽媽我一看到猴子拔抓上來的小魚,第一句就說:『阿等下她又要帶回家怎麼辦?』 果不其然,要回家前才跟鴨鴨說了句:『我們要準備跟小魚說再見囉!』 一秒換來崩潰的孩子:「不要不要我不要~~~人家要小魚!要把小魚帶回家~~~」 『鴨鴨,媽媽知道你很喜歡牠們,但是牠們的家是在這裡,牠們是屬於海水的魚,帶回我們家牠就會馬上死翹翹了。』 「可是人家很喜歡牠們阿~~」繼續崩潰大哭。 『你真的很喜歡牠們嗎?那我們就要讓牠們在自己的家,這樣牠們才能開開心心的長大;把牠們帶回家你會開心,可是牠們就不能活了,這樣不是真的喜歡牠們喔!』這時的小米嘛我知道不能斷線,很努力耐著性子好好說,畢竟要對一個才四歲多的孩子解釋小小生命這回事,似乎還是有些太深奧了。 「阿~~~我不要我不要~~~」雖然繼續崩潰,但哭聲已經小一些些了,「這樣人家會很想牠們很想牠們怎麼辦?」哭得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那這樣好了,媽媽幫你把牠們照下來,然後把相片洗出來,這樣你就可以常常看到牠們了。』邊說還邊把手機拿出來拍照。『還是你要回家把牠們畫下來,這樣你也可以常常看到牠們喔!』 「可是小魚太小了,我不會畫~~~」哭聲漸弱,似乎已有稍微聽進去的傾向了。 眼看哭聲漸止,媽媽說了:『那我們好好跟牠們說再見吧!你可以再看牠們幾眼,然後要好好跟牠們說再見喔!』 卻就是在這時,猴子拔來加碼了:「這個是住在海水裡的魚,帶回家真的會死掉;不然我們回去養住在淡水的魚好不好?這樣就不會死掉了!」 很好,孩子的哭聲是止住了,但既然說得出就要做得到,於是這個“承諾”也必然要實現了。於是乎,回到家後,咱們家猴子拔認真考慮起養魚這檔事了。 雖然說了就要做到,但媽媽我更在意的是孩子的心態,於是在出發準備去買水族箱前,很認真地把鴨鴨叫過來說了:『鴨鴨,我們可以養小魚,可是既然你要養,你就對牠有責任了,你要對牠們的生命負責喔。你知道什麼叫責任嗎?就是你要餵牠們吃飯、替牠們洗魚缸、還有要好好照顧牠們,這樣你做得到嗎?』 「可以。」對心願達成的小孩來說,這時候一定要說可以的阿! 『媽媽是認真跟你說的喔!牠們是你養的小魚,你就要對牠們負責,不可以隨便養養喔!』 「好~~」 於是,小小魚兒就這麼來我們家了。 媽媽要說的只是,不管是什麼生命,小貓小狗小老鼠小兔兔或是小小魚跟小螃蟹,就算是不請自來的毛毛蟲都是生命,不養則已,養了就該好好對牠們負責,不是不想養了就可以隨便丟棄的。小孩不懂沒關係,就像孩子對要養的寵物有責任一樣,教導孩子就是父母的責任。 小小魚很小很小,卻是我們家的小小生命教育,希望孩子能懂。 #生命教育很重要 #領養代替購買 #但我們還是買小魚了 #然後為什麼我們家出現的都是冷血動物

【親子教養】媽媽,你們以後會變骷髏頭嗎?

2019年03月19日
公開
487

  【親子教養】媽媽,你們以後會變骷髏頭嗎? 文/小米嘛 晚上睡覺前,兩小各據一方喝睡前奶;媽媽本來在房裡划手機偷懶等依比喝完奶,突然聽到客廳沙發上的鴨鴨說了:「馬嘛,你們以後老了會變骷髏頭嗎?」 聽到這句話,媽媽馬上放下手機,跑出來說:『會啊!有一天我們都會變成骷髏頭阿。』 「那你們變成骷髏頭後我會一直想你們的!」小鴨說了。 正當媽媽還在感動時,小鴨下一句又說了:「可是等我們變成爸爸媽媽後,就不會想你們了。」 喂喂喂!不是這樣的吧!『為什麼等你變爸爸媽媽就不會想我們了?不是要一直想一直想嗎?』 「那一直想一直想,你們就會回來嗎?會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嗎?」咦?這個內容怎麼似乎有點耳熟?感覺怎麼有點像之前看過的電影《可可夜總會》... 難得感性的媽媽特地把衣服山用力推到旁邊,坐下來準備好好聊聊,『會啊!只要你一直想一直想,爸爸媽媽就算變成骷髏頭也會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陪你喔!』 只見小鴨一手拿著快流出來的牛奶,歪著頭疑惑地說道:「可是我看不見你們啊!我不要~~我要看得到你們!」 『雖然看不到,可是爸爸媽媽會在你心裡啊!所以我們需要回憶啊!』雖然講的好像有點深,但難得小孩自己提到生死,媽媽實在不想錯過這個機會,硬生生忽視小鴨手裡那快要打翻的牛奶繼續說:『所以你看,媽媽很常幫你們拍照,就是在留下回憶啊~~』 沒想到小孩想得跟媽媽不一樣,「可是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們...我要真的爸爸媽媽在我旁邊~~~~」 阿唷喂啊!媽媽感動到眼淚都要流下來了,忍不住伸手拿過那真的差點打翻的牛奶杯(其實這才是重點吧!),用力抱過鴨鴨,『那爸爸媽媽都健健康康的,你也乖乖長大,那我們就可以一直在一起了好不好?』 「嗯!」 但就在這感性的一刻,媽媽都還沒結完尾咧,房裡那個原本在喝ㄋㄟㄋㄟ的小依比不甘示弱,大聲叫道:「喝完了~~~」見媽媽沒反應還不斷在房裡嚷嚷:「喝完、ㄋㄟㄋㄟ了!」試圖把媽媽呼喚進去,媽媽只好放下小鴨,匆匆結尾。 寶貝阿,是人都會有生老病死的一天,別說你無法接受了,就算是人生將過半的媽媽我,也依舊看不破生死,無法想像與接受至親的離開,而這也或許是我這輩子最大的課題了。 可是不論在怎麼無法接受,我們都必須明白遲早會有這一天的到來;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是什麼時候,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現在。 雖然媽媽一點也不完美,雖然媽媽好像很常生氣,但對媽媽而言,你們就是媽媽最大的寶貝,就連每一天的斷線怒吼,都是值得珍惜的回憶。 或許有一天我們都會離開,但只要你想,我們一直都在。 #鴨鴨4Y5M+ #生老病死 #寫著寫著又想哭了 #既然無法預測生老病死_只有好好珍惜當下製造回憶

【親子教養】媽媽,我可以自己填志願嗎?

2019年02月26日
公開
436

  【親子教養】媽媽,我可以自己填志願嗎? 文/小米嘛 學測成績出來了。中午午休時,同事 A 子面色凝重地看著我,說了:「小米,我想找你討論一件事。」  看到 A子這個表情,一時間還以為工作上發生了什麼天大的難事,嚇出我一身冷汗。  A 子看到我的表情,失笑道:「不是工作啦,是我小妹最近學測成績出來,要填志願了。」 填志願?!填志願!我的老天阿,老娘我距離「填志願」這件事,居然已經整整二十年了! 「我妹妹想唸設計,我只跟她說讀書的費用得自己負擔,我們家兄弟姐妹都是這樣,可是唸設計耶!別說畢業後要找什麼工作了,還沒賺錢就要先花一大筆錢了吧!」 「而且唸設計,課業壓力很大;唸設計的那麼多,可是成名的又有幾個?一千人中有沒有一個出名阿!」A 子繼續說:「我建議她選國貿、經濟這些普通一點的科系,至少出來後比較安全……但她根本聽不進去阿~~」身為長姊,A 子就像小妹的媽媽一樣,為妹妹的未來擔心。 可是、孩子阿,你怎麼那麼傻,她才十八歲阿!十八歲是什麼,就是青春洋溢浪漫滿懷、理想大過於現實的年紀阿!再說了,就算老娘我三十八歲(含,以上),對未來都還感到迷惘了,十八歲的女孩怎麼可能明確知道到底未來在哪兒、要怎麼走呢? 好吧!我想還是有孩子從小就立定志願目標努力往前走的,但不可否認的,在台灣現行教育模式下,大多數17、8歲的孩子根本還沒立定志向,連要選什麼科系都不知道;就算有的孩子早早就立定了志向,也常常換來父母一句:「這沒前途啦!」,然後被迫選擇所謂「有前途」的科系。 遙想我那青春年華的十八歲少女時光,高中聯考完要選填志願那一年,根本可以說是直接鬧起家庭革命。誰也沒想到從小在長輩眼中乖乖牌的孩子,居然“膽敢”有勇氣叛逆,硬是要選擇所有“正常人”眼中完全沒前途的中文系。  還記得當年母親幾乎是用盡所有手段,軟的硬的阿姨說舅舅勸,什麼親朋好友左右鄰居學校師長全都來了,差點沒以死相逼,就是要我選擇有前途、未來好找工作的國貿會計或企管。  在那個經濟起飛的年代,理組不消說,當然還是醫學系最熱門;而文組呢?姑且不論法律系,企管財金資管國貿,才是大家搶破頭的科系;中文系?「你到底出來後要做什麼?」,是每個“關心”我的人第一句問我的話。  老實說,現在想想,才十八歲的我懂什麼未來要做什麼?但就憑著一股倔強的傻勁、和「你愈逼我我愈反骨」的叛逆,我把所有中文哲學甚至是宗教系通通填上了,就是不願照著父母的“期望”填選所謂「有前途」的科系。 叛逆!是的,我叛逆。而這大概是我打從出生以來的第一次叛逆,然後一路叛逆到如今。 二十年後回頭再看,其實我從未後悔過當年的選擇。 沒錯,大學快畢業時說不焦慮是騙人的,成績沒優異到可以修教程當老師,那到底是要繼續進修唸研究所,還是考個公職安穩渡日? 但或許,人生的每一個決定都有它的道理。每一個決定,都影響了未來的方向,最重要的是,不要後悔自己的決定。 我感謝當年選擇唸中文系的自己。或許今天的我真的就是高不成低不就,賺的錢養小孩頂多是剛剛好,我對未來依舊迷惘,對工作一樣不安,但,我從未後悔當年的決定。 回到 A 子的問題,以過來人身兼兩個孩兒的娘親的立場,我告訴 A 子:『與其反對她的理想,不如客觀分析各科系的利弊;不能只說缺點,因為只說缺點妹妹會認為你是為反對而反對;讀設計沒什麼不好,但讀國貿其實也差不多,不管讀什麼系,要鶴立雞群就必須努力才行。』 身為媽媽,當看到孩子選擇一條明知崎嶇難走的路時,難免會擔心想插手,試圖替他們找尋一條安穩的道路;我是媽媽,我懂。 但我也是過來人。 與其為了怕孩子受創而反對,不如站在過來人的立場客觀分析,意氣用事強逼硬迫只會讓孩子為叛逆而叛逆,別忘了,他們才十八歲。 我不知道十多年後當我的孩子面臨人生的抉擇點時,我是不是還能如此大言不慚,謹以此文提醒自己,孩子的路,孩子自己要走;父母,可以引導,可以陪伴,但絕對不是替他們決定每一個決定。 受傷了,就陪他們療傷吧!撐不下去了,就當他們的後盾吧!路是孩子的,該由他們自己走,最重要的是,不要後悔就好。 人生的道路很長,沒到終點前,誰也不會知道這一生是好是壞;為自己的每一個決定負責,是我希望教給孩子的觀念。 那些看不到的能力,比成績還重要。 #那些看不到的能力比成績還重要 #人生的抉擇點

【親子教養】媽媽,你是不是比較愛妹妹?

2019年02月22日
公開
500

  【親子教養】媽媽,你是不是比較愛妹妹? 文/小米嘛 某天晚上吃完晚餐後,時間還算早,猴子拔正在洗碗,我則坐在客廳休息,一邊陪鴨鴨吃水果,一邊看著依比在客廳衝來衝去搞破壞。   突然,水果吃到一半的鴨鴨冒出一句:「馬嘛,你是不是比較愛依比?」   聽到這句話,原本正張開手準備接住飛奔過來的依比的媽媽我瞬間心跳漏掉三拍,立刻轉頭看向鴨鴨:『你怎麼會這麼說呢?』   只聽鴨鴨若有所思地說:「因為馬嘛對依比都笑笑,對我都兇兇~~。」   就在這個時候,依比連剎車都沒有地笑著飛撲進我的懷裡,力道之猛,撞得我差點往後倒下,嘴裡還甜喊:「馬~嘛~」   顧不得依比還在撒嬌,媽媽我馬上認真轉向小鴨:『當然沒有,依比是媽媽的小寶貝,你是媽媽的大寶貝啊!來,媽媽抱一個~~』   四歲小孩沒想太多,立刻放下手中的碗,跟著飛撲進媽媽懷裡;但這個問話卻深深扎進我心裡。   原來,就算媽媽再怎麼自以為公平,對孩子而言,還是那麼不公平。   那之後,鴨鴨沒再提起這件事,但這句問話卻不斷在媽媽我的心裡激盪,久久無法沉澱。 看過依比的朋友、或常看我分享生活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依比是一個不好帶、而且非常非常黏我的孩子,是那種只要轉頭看不見媽媽就會瘋狂大哭找媽媽、如果可以幾乎所有事都要媽媽處理、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手張開就會直接飛奔進媽媽懷裡的超級無尾熊。這或許得歸咎在於因為實在太難帶,打從出生起就幾乎由我包辦食衣住行的關係。 但這實在不是我們故意的,只是家有兩小、只好一人一隻雞翅膀分別處理;加上懷依比時因為胎向不穩,孕肚太大又早期宮縮太頻繁,隨時都有可能早產,別說很早就不敢抱鴨鴨了,很多需要彎腰蹲下處理的事,也都轉交給猴子拔處理;原本只要媽媽抱的小鴨,很快就知道「要抱抱要找爸爸!」,妹妹都還沒出生,姐姐就知道很多事媽媽沒辦法幫忙,只能找爸爸。 依比出生後,這樣的情況當然更是有增無減,剛出生時餵母奶,不管在忙什麼,每隔幾小時就得抱著孩子餵奶或擠奶;半夜夜奶嚴重,一個晚上醒來三四五六次,爹娘不得不一人帶一個孩子分房睡、媽媽我也嚴重睡眠不足;即使明知比起小的身理更該顧大的孩子心理,但整天巴在我身上根本放不下的妹妹,讓媽媽我對姐姐的起居照顧完全分身乏術......幸好,猴子拔理所當然地承擔所有父親的角色,實在是神隊友一枚(難得稱讚一下~)。   但這麼一來,鴨鴨也理所當然地覺得「爸爸是我的、媽媽是依比的」,「我是把拔組的!」是鴨鴨常掛在嘴邊的話。   這當然不是我們所樂見的,但更麻煩的是,正值四歲的鴨鴨,剛好是教養養成最重要的時期。   我可以接受孩子精力旺盛、活力無窮,但不能接受孩子大吼大叫、沒有禮貌;我理解孩子很多事還在學習,但無法接受滿是抱怨、不耐、指責、與命令;教養和規矩需要從小養成,對我而言,這個階段會寫ㄅㄆㄇㄈ1234沒那麼重要,學會尊重與感謝才是王道。有些看不見的能力,比成績還重要。   於是,我常常生氣。而通常,是出自於孩子的語氣或用語。當然啦,就這點而言,連一整句話都還講不清楚的依比惹怒媽媽的機率也就小了很多。   雖然如此,對於鴨鴨的“疑問”我還是深深反省,是不是在不知不覺中,我對孩子太過嚴厲了?是不是因為相較之下她好吃好睡又好帶,於是我不小心忽略了她?是不是在忙碌與疲憊中,我忘了她還只是個四歲多的孩子?是不是在教養中,我不小心放下太高的標準,只因為她是“姐姐”,需要當妹妹榜樣的姐姐?可其實,她只有四歲,只是個孩子;況且,並不是她自己願意當姐姐的。   仔細想想,一個才一歲多就被告知要當“姐姐”的孩子,什麼都還不懂就必須學會放下原本依賴的媽媽、轉而找尋替代者(爸爸或爺爺奶奶);兩歲生日剛過,就被迫轉換身分變成“姐姐”;   「你是姐姐喔,所以要讓妹妹。」、   「你是姐姐喔,要當妹妹的榜樣。」、   「你是姐姐喔,這些是你該會的。」......這些話我們從來不願意講也不願意加諸在她身上,但原來再怎麼不願意,孩子還是感受到了,不管是來自於我們、或其他長輩。   原來不知不覺中,我忘了、她才四歲。   親愛的鴨鴨,對媽媽而言,你永遠是媽媽的大寶貝。   謝謝你,小時候就是個好吃好睡又好帶的天使寶寶,沒讓媽媽煩惱太多;   謝謝你,懂事又貼心,知道媽媽在忙,可以找爸爸幫忙;   謝謝你,來當媽媽的大寶貝。   媽媽愛你們,不分依比、還是鴨鴨。   #手足  #偏心 #媽媽好難當 #家有兩小媽媽必須學會更公平才是 #那些看不見的能力比成績更重要

【親子教養】用感謝代替埋怨

2019年01月25日
公開
352

【親子教養】用感謝代替埋怨 文/小米嘛 這天晚上,我正在廚房裡準備明天的水果;眼看著差不多要弄好了,開始準備收拾廚房時,兩小突然跑了過來,眼巴巴地望著我,「馬麻,我要吃水果~~」大的說;「吃~~~~丁~~」小的也不甘示弱。 時間已晚,沒多久後就要準備刷牙睡覺了,廚房也收拾的差不多了,原本沒打算再弄水果給兩隻娃兒吃,但看著兩雙期盼的眼睛,媽媽我還是認命地把剛洗好的砧板和水果刀拿出來:『去那邊坐著等吧!』 給孩子吃的水果、又是纖維多的柳丁,再加上時間已晚不想孩子弄得黏兮兮的等等還要再善後,所以媽媽我很認真的削皮去籽還切小塊稍微弄掉難咬的纖維。 弄了老半天終於把兩個小碗遞過去時,依比開心地接過,馬上就坐下來吃了;卻是鴨鴨,邊看著我手裡的碗,邊用埋怨的語氣抱怨著:「蛤~~(拖長音)為什麼我是黃色的碗~~」 什麼叫一句話惹怒媽媽,這就是! 媽媽瞬間扯斷理智線:『那你不要吃!』同時間作勢收回。 鴨鴨很顯然被媽媽我嚇到了,愣在原地,小手不知道該不該把碗接下來。 雖然明知道嚇著孩子了,可是媽媽我還是很生氣,氣什麼?不是只是一句簡單的話嗎?有什麼大不了的?脾氣很不好耶!這樣就生氣......... 我在氣什麼?我氣的當然不是碗的顏色,也不是氣我弄了半天孩子還不賞臉,我氣的是鴨鴨講話的語氣,而這已經是這一晚不知道第幾次她用這種抱怨的語氣說話了。 「為什麼這麼晚來接我?」、 「為什麼依比有...」(可是其實自己手上也有一個類似的); 「這要等很久耶~~」(但明明是自己想玩的東西); 「蛤~~(拖長音)我不要...」 「蛤~~(拖長音)人家想要...」 類似的話語在每一次的對話中出現,每一句,都是埋怨。 是的,我脾氣真的不好,但最容易扯斷我的理智線的,就是這種語氣。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鴨鴨有了這樣的壞習慣,開口說的不是好話,而是抱怨,這個不好那個不要為什麼得不到想要的。或許這是孩子的必經過程,育兒專家可能會說:「要同理孩子。」但對一個普通的媽媽而言,我更重視的是背後的態度。 有些看不見的態度,比成績更重要,禮貌就是。 小米嘛我想得很簡單,若是孩子習慣開口閉口就是抱怨,這不好那不好,難保長大不會變成「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的討厭鬼。 講話很簡單,好好講話很難;話人人會講,抱怨也是人之常情,可如果講出來的話十句有八句都是抱怨,憑什麼要聽的人樂意聽? 睡覺前,鴨鴨走到房門口,小小聲地說:「馬麻,對不起,謝謝你切水果給我吃...。」 抱著鴨鴨,我告訴她:『沒事了。媽媽只是希望你學習用感謝代替埋怨,多說好話,才會有更多人喜歡和你在一起。』 用感謝代替埋怨,是我希望教孩子的;常懷一顆感恩的心,理所當然就會有禮。 有些看不見的東西,真的比成績還要重要。

【親子教養】為什麼男生女生不能一起睡覺?

2018年12月05日
公開
445

  【親子教養】為什麼男生女生不能一起睡覺? 文/小米嘛   有一天晚上正準備洗澡時,鴨鴨突然衝過來,拍著門說想要尿尿;為了怕一個不及孩子就尿在褲子上,媽媽我也顧不得先穿上衣服,想都不想就馬上把門打開讓臭小孩進來--再次證明當了媽以後,連羞恥心都沒了。 尿尿時,小鴨若有所思地看著我說了:「馬嘛的ㄋㄟㄋㄟ大大。」 『因為你們小時候要喝媽媽的ㄋㄟㄋㄟ阿!』我回道。 鴨鴨很疑惑,「可是依比跟我不喝馬嘛的ㄋㄟㄋㄟ了阿!」 忍不住失笑,『可是ㄋㄟㄋㄟ不會變小了阿~』(好吧,這是媽媽的希望) 「為什麼不會變小了?可是依比不喝了阿!」完全無法理解的小鴨開始跳針,堅持著“依比不喝了,ㄋㄟㄋㄟ就應該變小”的原則。一時間解釋不出來的媽媽,突然意識到這小孩似乎開始到了發現男女生有別的年紀了。 不想帶給孩子錯誤的觀念,也不想逃避這個問題,畢竟有些事不是「長大就知道」,父母不教老師不教,那孩子就是從奇怪的地方學到奇怪的觀念;於是想了想後告訴小鴨:『這個問題有點難,媽媽改天找繪本講給你聽好嗎?』 小鴨聽了開心的穿上褲子跑了,邊跑還邊大聲跟爸爸說:「馬嘛的ㄋㄟㄋㄟ大大~」(媽媽昏) 前幾天剛好家附近的圖書館前面有書展,找了機會晃過去看看,果真找到了簡單的繪本。趁著晚上有空,準備講給兩小聽……正確來說是剛滿四歲沒多久的鴨鴨,因為才剛翻開第一頁依比就跑走了。 繪本內容很簡單,先是從男生站著尿尿、女生坐著尿尿開始,帶出男女生的生殖器官不同,再告訴孩子生殖器官就像我們的眼睛鼻子嘴巴一樣,都是身體的器官,要好好保護; 接下來則是教孩子哪些地方是很私人的地方,不能給其他人看到碰到;然後就是長大後男人和女人的第二性徵了。可能是考量到繪本對象的年齡,書上講的並沒有很難,也沒有講到「我從哪裡來?」之類的問題,但沒關係,媽媽我只希望鴨鴨先有初步的觀念就好了,太難的媽媽我本人也還沒準備好啊~ 繪本的最後列了幾個簡單的小問題,像是:「你知道自己是男生、還是女生嗎?」、「你能說出身體上有哪些隱私的部位是不能讓別人摸的嗎?」、「你能說出自己和爸爸或媽媽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之類的,有認真聽故事的鴨鴨都能一一回答。 講到最後,鴨鴨突然問了:「為什麼男生女生不能一起睡覺?」 一時沒準備好的媽媽再度被問倒,反問:『對啊!為什麼呢?不然你去問爸爸~~』沒辦法,媽媽我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一時想不到怎麼回答的就去問爸爸!順口就推給在一旁打電動的猴子拔。 沒得到答案的小鴨當然直接轉頭再問:「把拔,為什麼男生女生不能一起睡覺?我在學校都跟男生一起睡覺啊!」 當然啦,一心專注在打電動的猴子拔當然沒心理準備,跟媽媽一樣愣住,傻傻反問:「對啊!為什麼呢?」 沒想到,就在爹娘兩人愣在那還沒想到怎麼回答時,鴨鴨自己回答了:「因為男生都會打電動,所以男生會吵到女生,所以男生女生不能一起睡覺!」 原來如此!!(媽媽恍然大悟~) #同事說_因為男生女生一起睡覺會生小寶寶 #媽媽應該再去找別的繪本告訴孩子她從哪裡來了 #教孩子尊重別人也保護自己 #性別教育很重要  

【親子教養】雙語教學

2018年10月03日
公開
1528

【親子教養】雙語教學 文/小米嘛 「小米,鴨鴨的學校是雙語嗎?」友人這麼問我。 我沒做多想,直覺反應:『是耶!國語和台語。』 友人一愣,忍不住笑了出來,「現在小朋友好像很早就開始教英文,你不怕鴨鴨以後上學跟不上嗎?」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我們早已想過千百遍,和身旁的朋友媽媽們分享聊天時,難免會碰觸到這個話題。想當年我們是國中才開始學英文,五六年級就叫先修;現在呢?別說是小一小二了,多的是一路從幼幼班開始接受全美教學的孩子,似乎不早點讓孩子接觸英文就會輸在所謂的起跑點。 有人說學英文是愈早愈好,趁著語言爆發期讓他們接觸最容易融會貫通。我卻覺得學習語言最重要的是環境,全美的環境固然好,但回到家後若是無法持續使用,終究淪為陳套;與其現在花大把金錢栽培,不如留下來等孩子真的有興趣有需要想學時再學--這是我和猴子拔的想法,不代表其他父母。 身為一個英文不好、只要聽到英文就會忍不住回日文、甚至打從心裡懼怕英文的媽媽,與其說因為媽媽自己不敢所以不讓孩子學英文,不如說更希望她能不害怕不排斥,我總相信不管學任何一個語言,只要敢說願意說,就已經贏了大半。 剛好收到鴨鴨學校老師寄來的分享,提到了所謂的「台語教學」。 還以為就像小學國語課一樣,是一堂「課」,是所有小朋友乖乖坐好拿著課本跟著唸,沒想到,學校的台語教學完全是在生活中: 午餐時自己用台語和老師說:「挖妹拎湯(我要喝湯)。」; 午休後老師用台語叫小朋友:「寄米ㄆㄟ(摺棉被)」、「放尿(尿尿)」、 「拎水(喝水)」; 平常時候的「排隊」、「洗手」,甚至是早安問好說再見,全是用台語,人家說的是Good morning,我們到學校說的是:「老炸(早安)。」 重要的不是孩子記得多少單字,重要的是學會如何“使用”。 舉例來說吧!有一回老師順口問了某個孩子:「你今天怎麼來?(台語)」(為閱讀方便,下面文字以中文表達,其實是以台語交談。) 孩子回:「坐公車。」 老師再問:「坐幾號?」 孩子想了想,一時之間不知道怎麼回答;剛好上週上課學到了水果,而數字則是每天都在用的,於是說了:「柑仔2。」 這下換老師愣住了,原來「橘2」還可以說成:「柑仔2。」   聽到老師這段分享時,我忍不住起了陣雞皮疙瘩,不是覺得噁心,而是訝異於這位孩子的舉一反三,而且懂得從既有的學習中抽取答案。 我從來不奢望我的孩子能高人一等,對我們而言,任何一種學習都是自己的,讀書很重要,但真的把書裡的東西放到腦袋更重要;我不期待我的孩子考第一,我只期待她們在學習上能用心,不管是什麼樣的學習。 雙語教學沒有不好,但不管是英語美語日語手語還是台語,我只在乎我的孩子在自然中用心學習,敢說肯說還有會說才是重點,至於什麼語言,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了。  

【親子教養】莫忘初衷

2018年09月15日
公開
1533

【親子教養】莫忘初衷 文/小米嘛 朋友傳來了一張照片,是剛上小一的兒子安親班和才藝班的課表。 看到課表,我忍不住嘆了一口氣,不只是為才小學一年級就得上這麼多課的孩子感傷,更為雙薪家庭家長不得不將孩子送往安親班感到無奈,然後,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 三十多年前哪來的什麼育嬰假?對一個父母雙方皆北上打拼、從小生長在大台北地區的孩子來說,下課後到安親班似乎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從小到大、小學一年級到國中三年級有夜自習前為止,每一天的課後時光都是在安親班渡過,連寒暑假也不例外。 小時不懂,對於其他同學下課後就可以回家玩耍、寒暑假還可以和家人出遊,可是自己卻必須去“補習”這件事感到生氣又不解;當了媽之後,雖然明白了為了生活不得不工作的父母的心情,卻還是對那樣的童年充滿了陰影。 可,若是問我等孩子上小學後會不會將她們送安親班?答案依舊是肯定的。無辦法,我們就是要工作,孩子就是得有人幫著看顧。 前兩天貼了篇《媽媽,你的名字叫『矛盾』》,其實這篇是三年多前寫下的,沒想到當時乏人問津的舊文新貼後,意外引起共鳴。三年前三年後,關切的議題不同了,可媽媽的矛盾心情依舊。 朋友說:「我不想成為只看成績的媽媽,可是看到孩子成績落後又實在忍不住擔心。」這是人之常情,沒有什麼對與錯;既想給孩子快樂的童年,又擔心沒壓力的學習容易養成怠惰。這是什麼?這就是媽媽阿! 恰巧昨兒個聚餐時,老師篤定地對我說了:「小米,你以後一定是個會管孩子功課的媽媽。」 聽到這個我頗意外,沒想到在老師眼裡我會是個嚴母,直覺反駁道:『我不會耶!』 在高壓環境下長大的我,和崇尚自由自主的猴子拔,一向認為父母管的愈多、孩子愈容易背著你做不被允許的事,與其約束,不如建立親子間的信任;這是我育兒的觀念,但當然,兩個孩子還小,所以這觀念目前還沒受到所謂的挑戰。 老師笑笑,說了:「這句話等你小孩上小學後再說吧!」 接著老師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從來不管孩子的老師、和嚴格管教的師母有一天起了小衝突,起因是師母對孩子念書的要求。 看不下去的老師問師母:「你兒子念哪?」 『......建中。』 「那你小兒子念哪?」 『......附中。』 「那你自己念哪?」 聽到這句話,師母生氣了,『好啦好啦!你們好學校的就一起欺負我啦!』 老師於是說了:「我不是欺負你,是在告訴你,當年你自己念書的方式就不對了,現在為什麼要用同樣的方式對你的兒子?更何況,他們並不差。」   聽到這裡我實在忍不住內心的衝擊,是啊!如果當年我自己書並沒有讀得多好,現在又有什麼資格打著「我是為你好」的名號逼孩子走我自己走過的路?現在的我,既沒有功名成就,也沒有飛黃騰達,那孩子用同樣的方式走我走過的路又能有多好? 想起前陣子很紅的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沒有看過,卻聽朋友分享過;劇中的媽媽擁有一台神奇遙控器,只要孩子成績不如理想,就會用遙控器將孩子送回考試前,一次又一次,直到滿意為止。 多恐怖!似乎拿掉「成績」之後,孩子什麼也不是。 我當然希望孩子好,成績不是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習的態度;獨立自主、對自己負責,是我們對孩子最大的要求,自己做的決定就得自己承擔。還是那句老話:「父母,可以引導、可以陪伴,但絕對不是為孩子決定每一個決定。」   這是一篇紀錄文,紀錄我的育兒初衷。如果多年後我走偏了,記得拉我回來!

【親子教養】漂亮

2018年07月25日
公開
425

  【親子教養】漂亮 文/小米嘛 早上出門時,媽媽照例一手牽一手推,狼狽地頂著大太陽帶兩小上學。 剛轉過巷口,鴨鴨突然抬頭看著我說:「馬嘛,你沒有擦口紅。」是肯定句不是疑問句。 媽媽我沒有很在意,順口回了:『對阿,馬嘛沒有擦口紅。』 沒想到,鴨鴨下一句竟說:「沒有擦口紅不漂亮耶!」 媽媽忍不住失笑,問說:『為什麼沒有擦口紅就不漂亮?你不是昨天才說媽媽笑笑很漂亮嗎?』 這小孩,昨兒個早上在媽媽我大包小包滿頭大汗地忙著幫依比扣推車安全帶時,突然說道:「馬嘛笑笑,笑一個嘛!」 我正努力把壓在小依比的大屁股下的安全帶拉出來,哪有精神笑啊!但可能是我在拉帶子時發出的聲音逗笑了依比和鴨鴨,帶子拉出來後自己也忍不住笑了出來;鴨鴨看到我笑了,馬上說道:「馬嘛笑笑好漂亮~」這小孩,哪時學會撩媽的?(我沒有罵髒話喔~) 結果昨天早上還說媽媽笑笑很漂亮的小孩,今天轉個頭又說媽媽沒擦口紅不漂亮......!? 『你聽誰說擦口紅才漂亮的啊?』媽媽我實在很好奇,老娘我一向不愛口紅,上次擦口紅大概是在婚禮時了吧!這孩子出生到現在,到底哪時見過她娘親我擦過口紅了? 只見小鴨抬起頭,學擦口紅的樣子嘟起嘴巴,說道:「彤彤(鴨鴨同學)說的啊!」 『是彤彤的媽媽有擦口紅嗎?』 「對啊,彤彤媽媽有擦口紅才漂亮,馬嘛沒擦口紅不漂亮。」 突然,媽媽我從一開始覺得的好笑變的覺得不太好笑了。不知是女孩天生愛美的個性,還是到底從哪兒學來的耳濡目染,三歲多的小鴨變得愈來愈愛漂亮;喜歡穿公主的蓬蓬裙,愛綁艾莎公主的辮子,會自己指定要穿哪件裙子、拿出褲子還會生氣說不要,喜歡粉紅色、愛玩娃娃,偶爾拿到朋友送的芭比娃娃就開心地不肯放。 但其實我們家是沒有這種「性別教育」的。對小米嘛我而言,沒有男生是藍色、女生就要粉紅色的概念,也不覺得女孩不能玩車車,所以懷孕時硬是幫鴨鴨買了藍色黃色粉紅色的衣服,就連玩具也都是選積木拼圖這種無性別的玩具;不特別講公主的故事,因為不希望從小帶給孩子等待拯救的觀念;如果她願意,她可以吊單槓翻筋斗爬欄杆,但當然也可以玩沙畫畫家家酒。 在我而言,保護自己很重要,但「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的樣子」這件事不是。 沒想到,有些事不用教,孩子也是會有自己的喜好;至少我們家鴨鴨不用人教,就自己喜歡扮公主了。 可是愛漂亮喜歡扮公主是一回事,對「漂亮」的定義又是另外一回事。 想了想,雖然不知道還不到四歲的小孩會不會懂,還是忍不住說了:『鴨鴨,可是漂不漂亮不是看有沒有擦口紅耶!』 「嗯?」果然,小鴨不懂,抬起頭用疑惑的眼神看著我。 『媽媽沒有擦口紅就不漂亮了嗎?』我說,『漂不漂亮不是看外表,是看你的心喔!就算你穿著很漂亮的衣服,可是如果你的心不漂亮的話,你也不會漂亮的。』 鴨鴨當然聽不懂,但媽媽我只是想告訴她,或許一次不懂,兩次不懂,但多講幾次遲早都會懂的。『你看看白雪公主,她是不是很善良?所以魔鏡說她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孩;可是壞皇后好壞好壞,一直要欺負白雪公主,所以魔鏡都不說她是最漂亮的人。』雖然其實我不喜歡白雪公主的故事,但這種時候用這種耳熟能詳的小故事似乎最容易讓小小鴨聽懂。 只見鴨鴨似懂非懂,指著心的位置說:「是這裡嗎?」 『對啊!是心要漂亮喔!』 邊說邊走,也快到學校了,剛好這時猴子拔停好車往我們這走來,轉移了鴨鴨的注意力。 或許她還不懂媽媽在說什麼,對三歲多的孩子而言心要漂亮這種事畢竟還太抽象,她們看到的還是具體的人事物,但無妨,媽媽我只是把想講的講出來而已。 寫下來是記錄,也是提醒自己不要忘了這個想傳給孩子的觀念,一個人只要心漂亮,一定會散發出美麗的光彩。   #鴨鴨語錄3Y9M+ #所以媽媽要去買口紅了嗎 #對三歲多的小孩講這些會不會太深奧了點

【親子教養】離別

2018年07月14日
公開
409

  【親子教養】離別 文/小米嘛 今天是鴨鴨學校的畢業典禮,和往年稍微不同的是,這不只是大班小朋友的畢業典禮,也是全校師生們的畢業典禮;再過不久學校就要換人經營了,師生們也即將各奔東西。 這是鴨鴨第一次的離別吧!我想。 雖然三歲多的孩子對離別這回事還似懂非懂,但卻知道再過不久就看不到最喜歡的小晏老師、餅乾老師、小慧老師、和饅頭老師了。 前晚回家後,鴨鴨突然說:「我到了新學校後會想念小晏老師和饅頭老師的,小晏老師那麼疼我~~」 媽媽不知道三歲多的孩子可以想念一個人多久,所以媽媽想替孩子紀錄這單純可愛的回憶。 畢業典禮一開始,學校的主任--餅乾老師致詞不到三句就哭了,台下的媽媽我也跟著掉淚,雖然才一年,但這一年的時間鴨鴨的成長有目共睹。 不可否認的,剛到學校時,我們對學校的師資環境多少還是抱持著不確定,不確定這樣的環境是不是真的適合鴨鴨,更不確定老師們的教學是否合適。但,短短的一年,我的孩子長大了,而老師們對孩子們的愛,不容置疑。 一年前,剛上學的鴨鴨哭了整整一個月,當時的畢業典禮表演,從頭哭到尾,哭到媽媽都覺得是她要畢業了; 一年後,同樣的舞台、同樣的場景、同樣的主持人、同樣的主任和老師,不同的是,站在台上的鴨鴨成熟又有自信,大聲地唱著歌,用力地揮動小手跳舞,隨著老師的指導打鼓搖彩球,一點緊張怯場都沒有。媽媽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她會跟媽媽一樣開始怕舞台了,但至少現在的她、三歲九個月的孩子,是充滿自信與活力的。 謝謝學校一年來的照顧,謝謝老師們一年來的用心與愛心;這是鴨鴨人生第一次的離別;是個媽媽比她還感傷的離別。 或許再過不久她就忘了,但媽媽記得,就像很多孩提回憶一樣,孩子不記得沒關係,那是屬於父母們珍貴的回憶。媽媽先記下來,等你長大說給你聽。  

【親子教養】離巢2-一起生活

2018年05月22日
公開
603

  【親子教養】離巢2-一起生活   文/小米嘛 上週寫了小燕子離巢的故事後,沒隔幾天先是一個窩空了,再過幾天另一個也沒有了小燕子的蹤跡。 連續幾天看不到小燕子,依比顯得很失望,可看起來沒什麼反應的鴨鴨,卻在今晚下課回家時問了:「馬嘛,小燕子呢?為什麼牠們都不回家?」 看著空空的巢,一手推著推車一手牽著小鴨的媽媽說了:「因為牠們長大啦!牠們去找自己的新家了。」 鴨鴨不懂:「為什麼牠們要去找自己的家?」 小米嘛:「因為牠們要有自己的生活啦!」 當然,小鴨還是不懂:「為什麼牠們要有自己的生活?」 雖然明知才三歲半的小孩根本聽不懂這些,小米嘛我還是說了:「因為牠們長大了,所以要去找牠們的新家,過牠們自己的生活了……以後你跟依比長大了,也會有自己的生活,去找自己的新家阿。」 小鴨再問:「那拔拔嘛嘛你們也會一起來新家嗎?」 媽媽有點好笑地回答:「不會阿,那是你們的新家阿。就像拔拔嘛嘛一樣,以後你也會有個你喜歡、他也喜歡你的人,你們就會一起生活阿。」(媽媽我倒是沒特別提到性別就是) 小鴨有點急了:「那你們會一起來生活嗎?」 媽媽還是回答:「不會耶!那是你們的生活阿~~」 這下糟了,小鴨一聽忍不住語帶哭音,嚷著:「我不要!我要跟你們一起生活!!」 眼看就要哭出來了,剛好也到家門口了;樓下的管理員伯伯不知道發生什麼事,開心地和我們打招呼:「回來啦!爸爸也回來囉!」 於是,剛剛那個差點哭出來的小孩馬上忘了剛剛的話題,開心地:「耶!」然後衝去按電梯………… 晚上吃飯時和猴子拔講了這段話,一旁的小鴨聽到又堅持著:「我不要自己生活,我要跟你們一起生活~~」配上又是一副快哭出來的表情。 猴子拔瞬間融化,說了:「那你要記得買大一點的房子喔!」 喂喂喂,不是這樣的吧! 聽到小鴨這樣的回答,媽媽說不感動是騙人的,不管媽媽平常再怎麼兇、理智再怎麼常斷線,在孩子的心裡就是無條件的愛著你;即便只是一個三歲小孩的童言童語,長大後未必是這麼一回事,但媽媽心裡已經留下一個甜甜的回憶,趁著記憶猶新趕快寫下…………。 寶貝啊,雖然媽媽知道終有一天你會和小燕子一般離巢找尋自己的新生活,但,別擔心,只要你累了想回家了,爸爸媽媽永遠在家等你。所以,放心去飛吧!   #寫到自己都想哭了是怎麼一回事 #孩子終會長大 #父母總該放手

【親子教養】離巢

2018年05月14日
公開
476

    【親子教養】離巢 文/小米嘛 家樓下的騎樓有幾個小燕窩。約莫三月中下旬左右,其中兩個燕窩中飛來了小燕子。沒隔多久,燕窩中就開始出現小小的啾啾聲,原來是小小燕子出生了。 去年暑假前後,整排騎樓幾乎每個燕窩中都可以看見小燕子的蹤影,在那個小鴨剛上學每天瘋狂大哭的日子裡,小燕子是偶爾可以分散她注意力的好夥伴。 突然有一天,小燕子們不見了,一開始以為是外出覓食,沒多久後媽媽我就發現小燕子是因為天涼南飛了,可當時才兩歲多的鴨鴨不明白,「小燕子呢?為什麼小燕子不見了?牠們去哪裡了?」 『因為天氣變冷了,所以小燕子們飛到溫暖的地方了。』每天出門看不見小燕子的鴨鴨總要這麼問著,而媽媽也總是這樣回答。然後有一天,鴨鴨不再問了,穿著厚外套的小孩似懂非懂地看著燕窩說:「太冷了,小燕子飛走了,要等不冷時才會回來。」 冬去春來,過完年後鴨鴨又開始期待地看著燕窩,偶爾問道:「馬嘛,小燕子要回來了嗎?」 終於,小燕子回來了,雖然今年只有兩窩。 每天出門上學時,鴨鴨總要抬頭看看燕窩,看看窩裡的小小鳥張著嘴巴等親鳥餵食,啾啾啾地。 一開始,依比是不懂的,不論媽媽怎麼指向燕窩,怎麼帶著他抬頭看,小依比依舊不明所以;直到上週的某一天,剛好看到親鳥飛回的依比,終於像發現新大陸似的看到小燕子了,於是每天出門回家時看看小燕子有沒有長大就成了我們每天的功課。 原本家樓下正下方騎樓的燕窩裡,是有五隻小小燕子的,但從我們看到時,窩裡就只有四隻。有一天兩個孩子正在看時,店面的老闆剛好出來,告訴我們:「裡面一開始是有五隻的,現在只剩下四隻,而且有一支昨天掉下來了!」 『掉下來了?!』我驚呼。『那沒有死掉嗎?牠還不會飛吧!』 「嗯,對阿,很可憐,還好我們剛好接住了,用梯子把牠送回去。」老闆說,「可是通常,掉下來的孩子牠的媽媽就不會要牠了...。」兩個小孩當然聽不懂,但媽媽我聽了很難過;於是現在,窩裡只剩下三隻小燕子了。 前兩天早上出門時,發現另一個窩裡的小小燕子都不見了,還在想說怎麼這麼快就離巢了?才發現,原來三隻小小燕子們正在學飛,開心地從馬路另一端迅速飛過來,下一秒又「咻!」地飛走,一前一後,像在玩捉迷藏一樣。小依比看到這景象,開心的手舞足蹈,差點沒從推車上站起來試圖撲向小燕子。 小燕子學會飛了,意味著很快就要離巢。算起來從出生到雛鳥到離巢,不過兩個多月的時間,從毛都還沒長齊的雛鳥,到只會張著嘴巴等餵食的幼鳥,再到在窩邊練習拍到翅膀,然後是會競相追逐,再過沒多久,就要離開親鳥了。 兩個孩子當然還不懂什麼叫離巢,媽媽我卻忍不住有點惆悵。我們都知道孩子大了就會自己去飛,我們都知道有一天遲早要放手,但這實在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 就像小燕子一樣,離巢後的小燕子有牠們自己的世界,需要自己去找尋和製作自己的新家,每一隻離巢的小燕子都是自己去飛翔的,而物競天擇下被淘汰的,永遠是最弱勢的孩子。 而身為人類的我們呢?我們無法淘汰弱勢,但我們總要學會放手讓孩子長大,有一天他們總要離巢過他們的生活,雖然很難,但我期許自己學會放手。  

【親子教養】秘密基地

2018年05月03日
公開
404

【親子教養】秘密基地 文/小米嘛 是一個準備出門遛小孩的假日早晨。猴子拔先出門去開車,家裡就剩下忙著準備出門用品的小米嘛和依比鴨鴨兩姊妹。 忙著收拾東西的小米嘛我其實沒有特別留意孩子在玩什麼,只見一個小孩興奮地騎著滑步車衝來衝去,後面跟著一隻小小跟屁蟲,跟到西啊跟到東。 眼看準備得差不多了,剛好耳邊傳來鴨鴨開心的聲音:「依比,來!這是我們的秘密基地!」 依比當然還不會回應,只是嘴裡:「啊啊啊~~」的叫著,搖搖晃晃地跟在鴨鴨姐姐的屁股後面。 抬頭看了下,原來所謂的「秘密基地」不過就是門口的玄關走廊;因為玄關走廊和客廳間用了一道中長型門簾稍微隔開,恰好成了一道有點隱密但其實還是開放空間的小基地--不過正確來說,這個「秘密基地」隨時有可能被外來的敵人從外頭直接入侵。 我有點好笑地看著兩個孩子在玩,剛好發現我在看的鴨鴨開心地和媽媽我分享:「馬麻,你看,這是我們的秘密基地!」 小米嘛:『這是秘密基地阿?那馬麻可以進去嗎?』 鴨鴨:「不行,這是我和依比的秘密基地。」 小米嘛:『可是,秘密基地要更秘密一點耶!你這個地方大家都可以進去阿!』 鴨鴨似懂非懂,繼續開心地說:「依比,來,我們到秘密基地玩。」 就在這時,猴子拔從外頭開門進來了,問都不用問就直接入侵鴨鴨所謂的秘密基地。不過三歲小孩就是三歲小孩,一點也沒有不高興,反而在看到爸爸進來後直接飛奔迎接,開心地和爸爸分享她的「秘密基地」。   其實,媽媽我不知道三歲半的鴨鴨從來學來「秘密基地」這個詞,可能是學校,也可能是電視,或是不知道哪本書上畫的,只是訝異於:『原來我的小鴨已經長大到開始想要有自己的秘密基地了。』 想起小時候最愛在寒暑假時到姪女家玩,幾個小女孩躲在書桌下,裡面放了毯子和枕頭,塞進幾本故事書,把心愛的娃娃也帶進去,然後用棉被圍住當成一道門,告訴大人們這是屬於我們的秘密基地,沒有我們的允許,誰都不可以進來。 小時候的我藏了很多秘密:學校沒吃完的營養早餐、漫畫店借回來的言情小說、偷偷喜歡的同班同學的照片......還有許多害怕被發現後換來一頓罵的小秘密;於是我笨拙地藏起它們,藏在枕頭下書包裡,或是塞進抽屜的最角落,把這些地方當成我的秘密基地,自以為不會被發現。可當然,這些孩子的天真想法,很快就會被大人發現,然後理所當然地換來一頓罵。 不久前剛好看到朋友分享的一篇文章,作者已經想不起來了,內容倒是印象深刻。簡單來說,作者的母親從小就灌輸她(作者)一個觀念,她的房間是屬於她私人的領域,沒有經過她的允許,誰也不能隨便打擾這個地方。這位母親真的切實地做到了她自己的承諾,沒有作者本人的允可,絕對不輕易觸碰這塊基地,進房前絕對先敲門、孩子不在時不假藉清掃之名踏入,當然也不會翻閱孩子的任何東西與信件。 於是作者一直以為所有人都是這樣,直到上大學住宿舍時,才驚覺原來有人可以不經過她的同意就踏入她的領域、原來有人--而且是絕大多數人--從小就被父母輕而易舉的假藉關心之名行侵略之實,原來每個人都早就學會對父母說謊,因為不說謊就無法保有自己的秘密。 看到這篇文章我著實震撼,原來,我們都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今天我們不談這是不是出自於愛與關心,今天我們聊的是私領域的尊重。 於是我告訴自己,我必須學會尊重孩子的秘密基地。 每個人都有不想被人發現的秘密,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們不說絕對有原因,其中最大的原因多半是害怕被父母罵,父母插手愈多,孩子隱瞞的秘密也愈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與其讓孩子不斷進化到成精成魔,不如讓他們在最單純的地方保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秘密。 我絕對是個容易窮擔心的媽媽,害怕孩子誤交損友、害怕孩子在成長的路上走偏,但是我還是相信,父母能給予的絕對不是一手掌握,而是引導與陪伴;與其插手孩子的每一個秘密,不如學會相信他們,讓他們擁有屬於自己的領域。 放手,永遠是父母最難的課題。

【親子教養】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2

2018年03月26日
公開
467

  【親子教養】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2   文/小米嘛     午休時和同事聊天。坐旁邊的同事 R 子有一個一歲半的兒子,同為人母,媽媽經聊起來特別容易。   我問道:『又要假日了,你要帶小孩去哪玩?』   R 子說:「不知道耶......你有帶小孩去上什麼才藝課嗎?」   小米嘛:『上什麼才藝課?』   R 子:「我看很多媽媽都會帶小孩到處去上課,我都沒帶我兒子去耶...」   『全職媽媽應該比較有機會帶小孩去上才藝課吧!因為要放電阿~』我不以為意。   「沒有耶,我看我很多有上班的媽媽朋友,也都是假日帶小孩到處去上課,我是不是很懶阿?」   我嚇了一跳:『我也沒有啊!假日我都只帶小孩到處去玩而已!』   一旁聽著的未婚同事打趣著說了:「不是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嗎?」   聽到這句話,我又忍不住感嘆了起來,想起去年寫的那篇【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這到底是多成功的一句話阿!即使過了二三十年,還能讓人念茲在茲朗朗上口。   『可是我真的覺得那些都不重要耶!』我說了。『我小時候,你所有想得到的才藝我幾乎都學過了,可是我還不是在這裡。』   一年多前,我真心認為不需要讓孩子那麼早上學,即便後來還是讓鴨鴨去上學了,也是出自她自己的意願;至於上學後的大哭抗拒,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說起才藝課,其實鴨鴨的幼兒園也有,但與其說是才藝課,不如說是課後活動;一開始,其實我們根本不知道有這種課後活動,一直到有一天老師和我說:「媽媽,鴨鴨有在問為什麼其他小朋友下課後可以玩積木...你們有考慮讓她上積木課嗎?」   這才知道原來學校有這樣的課後活動,不過因為課後活動多半是大一些的小朋友參加的,對於才唸幼幼班的鴨鴨來說,或許難了些,所以老師一開始才沒特別和家長說。   和猴子拔討論後,我們認為對鴨鴨來說,「積木課」玩的成分居多,加上積木是個很好訓練邏輯性、手眼協調、空間概念的遊戲,所以也就讓她上課了;事實證明,對三歲的小鴨而言,這一星期一次的積木「課」,根本是好玩的遊戲而已。   的確,讓孩子多元學習才能找到他的興趣,在他們什麼都還不會之前都讓他們嘗試,才會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這點我們完全不否認,我們不是排斥「才藝課」這件事,也不是否定讓孩子學習新事物,而是從來不覺得一定要贏在所謂的起跑點。   現在很多的幼兒園為了讓家長覺得孩子在學校學了很多東西,所以上課內容真的很豐富,小從數字123和國字ㄅㄆㄇ,到英文ABC,現在連台語、唐詩、還有各種想都沒想過的課程,真的很棒,我們也不排斥,但對我們而言,那真的不是必要條件。   最近剛好參觀了一間附近很有名的幼兒園。這家幼兒園的理念和大多數學校不同,上課沒有制式桌椅,中小班不教注音符號,連吃飯都是大家坐在地上圍成一圈自己拿著碗自己吃;老師沒有每年度的課綱,上課內容是孩子和老師討論的結果,每天孩子到學校時是自己選一個主題自己完成任務,上課教的不是加減乘除ABCD,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還有學會對自己做的決定負責。   剛好和我們的理念不謀而合。   我不知道五年後十年後自己會不會變成成天吼著孩子:「還不趕快寫功課?!」、「下次考試退步你就知道了!」的媽媽,但至少我希望,在這一天真的來臨前,我能帶給孩子的是懂得為自己負責的心。   與其讓孩子「贏在起跑點、輸在大終點」,不如先讓他們學會為自己所做的任何決定負責;不想作功課,可以!自己承擔上學被處罰的問題。不想唸書不想爭第一,可以!你的人生由你自己決定。老話一句,父母能做的,是引導是支持也是陪伴,但絕對不是一廂情願地掌控。   起跑點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的態度。   #親子教養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

【親子教養】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

2018年03月23日
公開
370

    【親子教養】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   文/小米嘛  by 2017.05.08 #有感而發之舊文新貼     晚餐過後,娘家媽媽突然問起是不是該讓兩歲半的鴨鴨去上幼兒園了。     『她還不到三歲,我們沒打算讓鴨鴨現在去上幼兒園。』我淡淡地說。   「為什麼?那個邱阿姨說巷口那家雙語幼稚園還不錯耶!她孫女都去那裡讀的。」     『每個人都有他們的考量,我去問過附近很多家的幼兒園,但那家不是我覺得適合的學校。』   媽媽不放棄,繼續遊說:「是因為太貴嗎?可是它又近又方便,而且還是雙語的。」     我認真地說了:『我覺得幼兒園就是讓她玩就好,學習實際操作、培養自主性才是我們的考量;我已經看好一間了,不過它只收三歲以上的幼兒,明年再說吧。』     媽媽不以為然,「阿唷!怎麼可以讓小孩輸在起跑點,當然是愈早學愈好啊!」 聽到這句「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瞬間聽到腦袋裡「啪!」的斷裂聲,好不容易才忍住。   多成功的一句廣告詞,完完全全洗腦了六七零年代的家長,彷彿讓孩子起跑的慢了點就是不愛孩子,就是失格的父母。而我們,現在剛成為父母的這一世代,恰巧正是這句廣告詞下的產物。   還記得小時候,幾乎所有想的到的才藝我都學過,珠算、心算、畫畫、書法、鋼琴、游泳,甚至還有作文;從小至大,從安親班到課後輔導然後是國英數理補習班,從無缺席。     無庸置疑,我從來沒有輸在起跑點上,而這一連串的學習必然所費不貲;可,我也沒有贏在終點。     我甚麼都學了,也甚麼都沒學成;甚麼都會那麼一點點,於是也只會那麼一點點。     「可是如果太晚學,到時候孩子跟不上怎麼辦?她會有挫折感耶!」媽媽還是不死心。     對我而言,挫折感也是一種學習,學習面對挫折,學習處理挫折,如果處理不來真的要放棄,那也是孩子自己的選擇,身為媽媽的我可以引導,可以陪伴,但絕對不是自以為是的先幫她排除。你怎麼知道,或許,她根本也不會感到挫折。     一直到長大成人後,我才終於真真切切地了解:「學習是自己的」,當你真的想要學某一樣東西時,絕對不需要任何人威脅利誘督促練習,即使偶有的惰性上身,始終也是短暫的。既然如此,逼迫又有何意義?贏在起跑點又能代表甚麼?     念書當然是件重要的事,但成績不是。     「那是因為你的孩子還沒面臨這種事,你才能這麼灑脫地說這種話。」有人說了。     以世俗觀點來看,我絕對是個奉公守法的乖學生,從小到大不敢遲到早退、不敢請假蹺課,習沒少補過,上課還不敢打瞌睡;可是,我從來不是班上第一名。     可那又如何?我沒成為台灣第一位女總統,所以我輸了?我不是女律師女醫師女老師,所以我輸了?人生的確是一場比賽,但絕對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比賽,而是自己和自己的比賽,沒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刻,誰也不會知道是贏是輸。     每個人想要的東西不同,每個人的終點線也不同,那,怎樣才叫做贏?就算比別人早跑了一步,又豈知不會在中途累了想歇息;就算歇了息被他人超越了,或許轉個方向換個跑道前方還沒有絆腳石呢。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都不一樣,根本實在也沒有所謂的起跑點,否則打你出娘胎那刻就該開始起跑了。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我是這句話影響下的產物,至於現在,我一點也不想讓我的孩子走我的路。     輸了就輸了吧,只要是她們自己選擇的路,即便汲汲營營沒沒無聞一輩子,也該是他們的課題;還是那一句,父母,可以引導可以陪伴,卻不是幫他選擇人生的路。

【親子教養】輸與贏

2017年12月30日
公開
347

  【親子教養】輸與贏   文/小米嘛     這是一個晴朗的周末午後。難得天氣好,於是猴子拔決定開車載我們去稍微遠一些的地方玩。     車程中,還是小貝比的依比上車後沒多久就睡著了,而在車上什麼事也不能做的鴨鴨呢,無聊地看著窗外的景色發呆。   突然,小鴨說了:「拔拔,快點快點,我們輸了!」   也在發呆的小米嘛一時間沒意會過來她在說什麼,直到下一句:「耶耶耶!贏了贏了!我們贏了!」才意識到,原來這孩子在和旁邊的車子比賽。   接下來時不時就聽到小鴨嚷著:「拔拔趕快,我們輸了啦!」、「拔拔開快點!」     我轉過頭去,看著一下著急一下開心的鴨鴨,一邊疑惑著這孩子是什麼時候開始有了「輸」、「贏」的概念,一邊覺得有必要好好和她聊聊,即使她才三歲,或許說了也不一定不能理解我們的意思,但不說就絕對不可能了解。     『鴨鴨,拔拔在開車,我們是在路上,大家都是用自己的速度在自己的路上走喔!沒有什麼輸或贏啊。』我說了。   「拔拔開快點,我們就贏啦!」小鴨果然不明白。   『我們是在開車,每條路前面的樣子都不一樣,像我們前面的車子開比較慢,如果拔拔開快一點那就會撞到它了,這樣很危險耶!』   『而且你看,拔拔用拔拔的速度開,我們一樣有可能超過旁邊的車子啊!這不是比賽,就算是比賽,只要你用你的速度,努力去完成,那不管結果怎麼樣都沒有關係啊。』   三歲的小鴨似懂非懂,卻不再對著車窗外的其他車子嚷嚷了。與其說是明白這些話,不如說是意識嘛嘛似乎不是在開玩笑。   果然,幾天後一個準備出門上學的早上,我懷裡揹著依比、手裡牽著鴨鴨準備下樓;習慣性地,我走在鴨鴨前面,半是引導半是保護,以免孩子不小心踩空跌倒。卻沒想到這天鴨鴨看到我先走下樓梯時,急著說了:「嘛嘛你不要超過我~~我是第一名!」   嚴格說起來其實我們從來不曾教過她什麼是輸什麼是贏,也不曾在意過是不是要拿第一名;猜測,應該是老師在學校時為了引起孩子們的榮譽心或是完成某些任務,所以引導帶領孩子認識這件事的。   我並不排斥孩子開始在意輸贏,爭長短、決勝負,這是人生必經的路程,也是很多大人們放在心頭念茲在茲的事;就算是她媽媽我,也還是有著得失心,也期望孩子的表現不輸給其他人;何況,有榮譽心並不是件壞事。     但和爭第一排名次比起來,我更在意孩子的態度。誰喜歡輸的感覺?誰沒有得失心?但對一個三歲的孩子而言,或許「輸」的感覺沒那麼強烈,強烈的是大人的反應。     以世俗的觀點來看,小米嘛我絕對不是個成功的人士,我沒有顯赫的身分、沒有萬貫的家財,每天為五斗米折腰,為幾乎入不敷出的開支煩惱;我從來沒有拿過第一名,但也沒得過最後一名;說好聽點叫中庸、講白點就是平凡。但,我也沒有因此不快樂。     就如同在車上時試圖告訴孩子的,『只要你用你的速度往前走,不管你走的快還是慢,不管身旁有多少車子超越你,只要你努力了,只要你保持著你自己的速度,那就沒有所謂輸或贏。』   親愛的孩子,你還好小好小,可是人生的路好長好長。在這好長好長的路上,你會遇到數不清的比賽和競爭,各式各樣你想像不到的比賽,小從你的身高體重,大到你的人生成就,打從你出娘胎的那刻起,人生的每一件事都在比較與被比較,你不比、別人會幫你比。比較是一件很恐怖的事,但更恐怖的,是我們都必須活在比較與被比較中。     你還好小好小,不明白輸和贏的殘酷,但沒關係,嘛嘛不會告訴你輸贏不重要,因為對很多人來說那真的很重要;嘛嘛只想告訴你,不管輸或贏,不管你在不在意輸贏,只要你用著你的速度你的步調、認真地、努力地完成了每一次的比賽或任務,只要問心無愧,那就夠了。         記住,輸贏是經驗值得累積,不到人生的最後一刻,你永遠不會知道你是輸還是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