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雅樂思~萱&君媽咪

劉墉價值觀 兒子劉軒撞翻了

2010年07月07日
劉墉價值觀 兒子劉軒撞翻了
2005/05/17
【記者鄭麗園、梁玉芳】

好小子,掛耳環交黑人女友,博士休學混電音派對 老爸看不慣 卻認清:這不就是當年的我嗎?

對華文讀者來說,劉墉這名字幾乎已是勵志書籍市場的領導品牌,數十本著作陪伴讀者走過青澀歲月。劉墉甚至領著兒子劉軒走進自己書中,攤開兩人生活點滴。不按牌理出牌的父子互動,一大一小相互砥磨稜角,儼然成為另類親子互動指南。

當年老愛和父親抬槓的劉軒,已走過「屬於那個叛逆的年代」,如今是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他為了汲取更多人生體驗,暫時休學回到台灣,浸淫在自己熱愛的音樂領域,並以「DJ SL(軒.劉的縮寫)」在時髦酒吧與電音派對中闖出名號。

三、四年前,劉軒從阿拉斯加寄了碩士證書回紐約給父母,讓快遞送上他的決心:他將脫離「培養皿」般的校園,進到世界學堂上人生課程。最記掛他博士學位尚未到手的,是父親劉墉。

曾在台灣當主播、得過金鐘獎、又畫國畫的劉墉說,是兒子讓他不斷修正價值觀。兒子帶回黑人女友、在耳上打洞掛耳環、不寫博士論文跑去演戲或拍廣告,種種「不務正業」,在在讓他看清自己內心矛盾,道德與世俗價值還在拉扯。但劉墉永遠勇於跟兒子道歉,「兒子有理,老子也要低頭」。更何況,這兒子「不就是當年的我嗎」?

以下是劉墉、劉軒父子的相對論。

六歲前崇拜父親
父親節表演 模仿主播爸爸

記者問:在你眼中,父親是怎樣的人?

劉軒(以下簡稱「軒」):四歲到六歲,是我的「父親崇拜期」,老爸那時是中視主播。我上光復國小,父親節得表演自己的父親,我用紙箱套在頭上,正面挖個四方大洞露出臉來,上電視就是這樣的。

後來爸爸先到美國,兩年後再接我們過去。六到八歲,突然看不到爸爸,只有信和禮物,這影響很大,再見到他,我變得怕他。

我人還沒到,爸已經把鋼琴買好了,一看到大鋼琴,我心涼半截;他再拉開大冰箱,拿出一加崙裝的牛奶,說:「兒子,喝這個你才長得大,不怕老美欺負!」我得重新適應父親對兒子的感情。

劉墉(以下簡稱「墉」):他像我!都很愛貓,愛藝術。我如果想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我就看劉軒。

問:聽說劉墉很愛跟兒子比賽?

軒:他真的很愛比賽,什麼都要比。連衛生紙的捲軸都一根根拿來擺好,當成保齡球瓶,再用網球丟過去撂倒。輸了要給錢,我贏的錢都放奶奶那兒。

老爸愛比賽
輸的立正 喊「你是真功夫」

墉:是啊,比賽可以培養平等,老子是可以被打敗的。不論比什麼,只要輸了,就立正站好,大喊「你是真功夫」,喊五次。我輸了,照喊,錢也要照給。我贏了,一定伸手要錢,他這小子就去告奶奶。奶奶都疼孫子,「哪有做爹的贏兒子錢的?不給!」

問:父子之間有衝突嗎?

軒:有啊,很多。記得我十三歲吧,我中文功課沒做完,朋友過來找我,爸爸不讓我出去,我們大吵,他發脾氣,把鞋砰地丟到大門上!我也很氣,但下一秒,我可以打開大門,馬上換笑臉對朋友說:「Sorry,我不能出去了。」

爸爸後來說,他很佩服我,可以那樣控制自己的情緒。

墉:我記得這事。他的確了不起,一開門,又可以跟同學坐在門廊上聊天。這一點,我不及他。憑這一點,他會成功!

我自己也檢討,再也不會這樣發脾氣,過去我的脾氣是大了點。但他不知道,他離家上大學後,我變得不一樣了;被小他十六歲的妹妹磨得沒脾氣,現在我多好。

父子曾衝突
禁交黑人女友 父後來道歉

軒:爸爸自有堅持,他逼我們學中文。他說:「你是住在美國社區的華人,要有種族尊嚴。」他堅持我要學中文,丟篇岳陽樓記、桃花源記,三天以後背出來!我根本受不了。

以前我有個女友是黑白混血兒,像J.Lo(珍妮佛羅培茲),可是我爸媽有意見。我覺得這是種族歧視,跟他們吵。我爸說,你住華人社區,就會被人用不同標準檢視。

這很sucks!我跑出去,打電話給女朋友哭。後來我們還是分手了,各種種族壓力吧。我跟她搭地鐵到黑人區,我也被黑人小伙子揍過,大概是我把他們最美的女孩追走了。

墉:他交黑人女朋友,我是說過話,因為我母親會跳起來!但是我後悔了。有一天很晚了,那女孩的爸爸來接她,很高大的黑人,跟我握手,帶著女孩走進夜色裡,上車回家。突然我覺得,那女孩可以是我的女兒!

軒(糾正老爸):那不是她的爸爸,是她舅舅。她爸是白人。

墉:後來,我跟劉軒道歉。「彼亦人子也」,因為我疼我的女兒,所以我不歧視任何人的女兒。這點,妳一定要寫下來。我希望普天下都能做到這一點。

博士班休學
「你這兒子啊 想就去做吧」

問:劉軒上過茱麗亞音樂學院,後來又去哈佛念心理學,轉變很大?對這些,爸爸有什麼看法?

軒:我上茱麗亞是預科班,我喜歡彈鋼琴,學作曲。但如果你進了茱麗亞學院,一天得練上十幾個小時,那我會瘋掉。很多人練到後來關節都壞掉了。我寧願快樂做音樂。

到哈佛,選心理系,是因為漂亮女生很多。哈哈!

墉:他念心理系,是他選了,我才知道。他的理由是:以後可以幫老爸看病!

他直升研究所,但念了一陣,想休學,怕我們不答應,還邀我們去阿拉斯加玩。等我們回到紐約,收到他用快遞送來的碩士畢業證書,加上一封信,說他要休息一年。太太也不敢讓我知道,怕我家天花板會破個洞──怕我氣得跳起來,撞壞天花板!

軒:我父母非常希望我一舉拿到博士,但我想到處跑跑;不去看,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什麼選擇。我在阿拉斯加推算,爸媽已經收到快遞了,忍不住打電話回去,我想:哇,可能要被踢出家門了。

我媽接電話,說:「你跟你爸講。」我的心都要跳出來了。結果,我爸笑了,第一句話是:「你這個兒子呀!」他說,顯然你已經想很久了,你就去做吧。

老爸想通了
孩子成功 不是父母冠冕

墉:我想通了後,打電話到台灣跟他說:兒子,你解脫了,對你博士論文的事,我不再提一個字。時代不同了,年輕人走自己的路。養孩子是讓他們到世上來快樂,「成功」不該是父母想的成功,而是他自己要的成功,孩子的成就不是父母的冠冕。

軒:我爸每一個階段都有理論,然後就寫成書。他厲害的是,他想到的,都會做得到,不陽奉陰違。但他的想法會變,好比佛洛依德前後期的想法也會轉變。

劉軒看爸爸
「寫書自我治療」 讓愛放手

父母總會相信,這是士農工商的階級社會,傳統士大夫觀念,老爸還是希望我有博士學位,人生就會美滿得多。但是,嘿,It's not the case any more.,現在是你找到自己的niche,靠專業和人脈,受到這領域的同儕的尊重,就可以有番作為了。

他透過寫書自我治療,也說服自己。事情過後他告訴我:「你到樓下水雲齋去看印好的新書『愛,因為抓不住』,你的解放在那兒。」

【2005-05-17-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