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小威&小妍的媽

前置胎盤 多採剖腹產

2006年07月26日
前置胎盤 多採剖腹產 【聯合新聞網 記者楊清雄�報導】


日本皇室的二媳婦秋篠宮妃紀子日前被醫師診斷出有「前置胎盤」的徵兆,可能要剖腹生產;對此,醫師指出,前置胎盤可能會造成孕婦大出血,對媽媽與寶寶的安全威脅極大,剖腹生產是較常採用的解決方法。
台北長庚醫院副院長謝燦堂表示,前置胎盤的定義,簡單來說,就是胎盤蓋到了子宮頸口,依照覆蓋的程度,可以分為邊緣性、部分性前置胎盤,以及完全覆蓋的完全性前置胎盤。

謝燦堂解釋,正常情況下,孕婦生產時應是寶寶先生出來,胎盤才出來,因為當寶寶要離開母體時,依舊需要胎盤供應氧氣。

倘若胎盤擋住子宮頸口,生產時胎盤先出來,寶寶卻還在子宮裡,就會失去氧氣供應;但更令人擔心的是,孕婦可能因而大出血導致休克,嚴重威脅母子的安危。

謝燦堂說,為了確保孕婦與寶寶的安全,目前都以剖腹的方式協助生產,「一般來說,約每200名孕婦中,就會有一名會發生前置胎盤」。

據了解,曾經發生過前置胎盤的婦女,復發率比一般人高,而曾經多次流產、墮胎者,以及子宮曾有發炎的人,發生前置胎盤的機會也比常人高。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懷孕早期產檢診斷有前置胎盤,多半還不能「算數」,因為,隨著懷孕時間越久,胎盤有可能會位移到「比較理想」的位置,也就是子宮的上半部。

「真正會被醫師高度懷疑、確認是前置胎盤的時機,多半是懷孕七、八個月時所做的檢查。」謝燦堂說,目前健保有給付孕婦在懷孕16~20周期間,做一次超音波檢查,建議在懷孕七、八月時,自費再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