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四兄弟的媽

轉載-關於母親節,你看到了什麼

2007年05月01日
根據一項新的資訊顯示:母親的人口數與質正快速縮減中。

雖然市場充斥著多樣的嬰幼兒商品,並沒有相對的肯定母親價值的成長與質的提升,只要翻開報紙嬰幼兒受虐的案例就知道這"母愛的天性"正面臨嚴重的侵蝕。母親的質與量從民國55年以來,婦女的生育率從平均可以生5.5個小孩,快速的下降到現在生不到一個小孩。

不生育成為時尚;不願意為孩子吃苦與不忍心孩子受苦成為新趨勢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所預言的老年危機;背後另有一個潛藏的危機就是日本所謂"少子化"的國家競爭力,社會活化,家庭生命延續……等問題。

國際家庭生活教育中心根據一項國外研究資料顯示

美國有71.5℅的母親認為養兒育女是件愉快的事

韓國有53.7℅的母親認為養兒育女是件愉快的事

日本則只有22.9℅的母親認為養兒育女是件愉快的事

為什麼那麼多日本母親認為做母親不是件愉快的事?

理由很清楚:她們認為若自己生育養育子女

1. 阻礙個人的生涯發展

2. 他們希望在職場上對社會有貢獻

3. 丈夫和家族、社會並沒有充分的支援

4. 養兒育女是母親個人的事,對缺乏經驗的年輕媽媽而言壓力大

5. 沒有任何政策上的指標可依靠

年青的母親自己也是從少子化的家庭中成長,缺乏兄弟姊妹彼此照顧的經驗。照顧自己都有問題,更別說照顧嬰幼兒。不習慣加上不安,當然不會有愉快自在安心的母親了。

結論是,母親不愉快、不安心,嬰幼兒一生的開始怎麼會有穩定的基礎呢?

台灣人口老化的程度,僅次於日本高居世界第二位,母親生養育的人口愈少,最明顯的結果,便是社區顏色的"灰化"。灰頭髮數量不斷增加,以松山區人口發展而言,92年出生人口只有751位,佔總人口數205123不到百分之一的比例。

母親的價值正在萎縮中,未來母親的人口愈來愈少,這一個未來新弱勢族群,需要全民的共同關注與對策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