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四兄弟的媽

婆家就是你家

2007年12月25日
不經意的看到這部片
雖然影評兩極,但我還是有感動到哭
尤其是媽媽生病的時候的堅強
與家人間相互的緊密情感與包容
令人動容..

轉貼

《婆家就是你家The Family Stone》

在台灣即將過年前夕,能看到這樣的影片,真是讓人覺得幸福極了!儘管最後的結局一方面過於理想美好,一邊又極盡煽情賺你眼淚,但欣賞電影仍讓人覺得有希望,不就是一個最好的ENDING嗎?

這部電影英文片名取得好,是戲裡史東家族的姓、又是男主角(德莫穆隆尼)一直在跟母親要的婚戒材質、還可以直接比喻為石頭-是女主角(沙拉潔西卡帕克)與其他人隔隔不入的人際關係絆腳石。對美國人來說,一年之中沒有比聖誕節更盛大的節日了,既是耶穌的誕辰、年假的開始,也是一家人團聚的重頭戲,跟中國人的過年是有著相同的意義。所以,一旦有重要的人要介紹給家族成員認識,這個場合當然是最佳時機囉!

一家人在餐桌上一席關於種族、性別、身障等弱勢族群的討論,竟能無比銳利地刺到表面上開放和樂團結的家庭暗藏的痛處,算是難得的額外附贈了。不過說到底,《婆家就是你家》在搔到一點癢處之後,仍很保守地適時打住。畢竟這是一部明亮,必須讓觀眾Feel Good的賀歲商業片。相較之下,《妙媳婦見公婆》可是大膽地把觸角伸進敏感地帶,去勾勒空氣中那些不言而喻的、緊張曖昧因子的模糊輪廓。


前面一開始導演只用了幾個鏡頭就將女主角的特質表現出來,忙碌、壓抑、力求表現、過於保護自我、沒有自信、不懂得放鬆…,當然其他史東家族的爸爸、媽媽、大哥、二哥、大姐、小弟、小妹也都有自己的問題?不過,主要還是即將可能嫁進來的女主角,要如何贏得他們的接受、喜愛?

可以感覺得出來,編劇兼導演Thomas Bezucha的企圖心,絕不僅止於拍出一部大堆頭明星的商業喜劇而已,因此從片子最開頭史東太太(黛安基頓飾演)的愁容起,就給了大多數演員一個伏筆(例如不成材的老二班、失聰的同性戀老三塞德),交織出這個家庭開明和樂外表下所隱藏的問題,並藉由梅樂蒂姊妹的介入,突顯出這些問題衝突。同時除了闡述父母子女間相處之道之外,也談到男女間感情的微妙,試著讓整部片劇情豐富、意義深遠的意圖非常明顯。

像片中提到了,兒孫自有兒孫福,父母其實不需要為孩子擔心太多。然而父母又因為深深了解兒女個性上的缺失所在,偏偏很難不插手干涉,結果干涉的方式不符合兒女期待,往往就會使親子間產生嫌隙,這當中或許也牽涉到父母對子女感情上的需索,即使親如父母子女,溝通也不一定是易事。

而人在選擇結婚對象(或做某些決定)的時候,往往會因為時候到了,或一些自認為重要的目的,就說服自己非跟某人在一起不可,其實恐怕並不了解真正符合自己的理想,和自己真正的心意,非等到真命天子出現後,才有恍然大悟之感,此時回頭,也尚未晚矣。

片中一場因為同志身份引起的討論辯證,雖然沒什麼偉大的結論,不過,也可以看出傳統社會對同志朋友接受的另類指標吧!雖然,依舊是說說罷了!跟片頭一樣,片尾兩位帶著領養的小黑人娃娃,一家人於隔年的聖誕家族聚會,今年是少了媽媽,但她懷孕的照片,像一座孩子們心中永遠的珍貴寶藏雕像一般,一如她對家中聽障小弟所說:「YOU ARE NORMAL,媽媽永遠愛你!」讓你不得不動容含淚。

相當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