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四兄弟的媽

好媽媽 v.s. 壞媽媽

2009年05月11日
"想太多,就如同思想犯,把自己的領域變窄了,而且容易鑽入牛角尖。
愛太多,就形同牢獄,牢牢的套住彼此。
做太多,有如奴隸,不但讓自己疲憊不堪,也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
害了孩子和丈夫不能獨立。"

看了這段話,讓我想起華德福史代納先生所要教給孩子的
思考、情感、意志的發展均衡

大人何嘗不也需要三者平衡

另外,美國的媽媽書趨勢開始注重關懷媽咪重視媽咪的人權
媽咪不再只是犠牲奉獻的偉大代名詞
是很令人開心的訊息

總之,媽咪愛自已
重視身心靈的平衡
就是真正愛孩子,給孩子最棒的禮物

------------------------------------------------------------
自由時報 家庭親子版

好媽媽 v.s. 壞媽媽 妳說了算

文�丘引 (寄自美國)


「妳是我最好的媽媽,我愛妳。」幾乎大多數的媽媽都聽過孩子年幼時對她們這麼說,讓媽媽再辛苦也在所不惜。媽媽在年幼孩子的心目中無疑是天使。

「妳是全天下最漂亮的女人,我長大後要和妳結婚。」幾乎所有有兒子的媽媽,不分族群、國別和膚色,兒子三歲時,大概都會對媽媽說這樣的話。我自己經歷過這樣的經驗,我的朋友也是,而我的婚姻家庭這堂課的教科書和我的教授弗洛伊德也都如此說。

一旦孩子進入青春期,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主見、觀點,同儕影響力大增,叛逆也是這時期的主要象徵。這時候媽媽在他們的眼裡,地位已經從天使下降為巫婆了。

當孩子開始有了異性朋友後,希望整天與他們的情人在一起,這時候他們巴不得媽媽消失,這樣媽媽就不會倚門等待孩子的歸來,不會盤問東盤問西。

孩子踏上婚姻,懷孕生產時,媽媽的角色變成是幫忙做月子。若孩子踏上離婚路,有些不負責任的孩子前腳辛苦從法院爭得孩子的撫養權,後腳就把他們的孩子扔給老年媽媽,讓老媽媽變成隔代教養的主要責任者。

誰是好媽媽?誰是壞媽媽?沒有人說得準。好媽媽的定義是什麼?台灣傳統的好媽媽無非是犧牲奉獻,吃別人不能吃的苦,媽媽有點像女神保庇孩子,有求必應。但同時媽媽也像奴隸,任勞任怨、像便利超商,地點總設在最方便的角落,而且24小時無休的開門。不同的是,便利超商獲利大,媽媽是無酬工作者。

壞媽媽的定義又是什麼?追求自我,大膽享受人生的媽媽?在犧牲、奉獻和快樂之間,我斗膽的預測,凡是媽媽,都寧可快樂,也不要犧牲和奉獻。因此,許多女人羨慕「壞媽媽」的快樂,卻又禁不住陷入「傳統好媽媽」的陷阱而不可自拔。


<美國書市>媽媽不再被利用 要被關懷當台灣多數人還認為「犧牲」、「奉獻」應該是母親的標竿之際,美國的書市則有相反的呈現。



我在書店「母親節」的專櫃,看到大約20本有關媽媽的書。我把每一本為母親節出的書都讀了,發現媽媽不再被「利用」了,而是被關懷。媽媽的人權、媽媽的心理健康更甚於一切。

例如其中有一本書根據研究調查而寫的,傳統的美國媽媽一年平均購物156次,一生洗碗達82,105次,並在50歲之前,平均損失3,698個腦細胞。美國的媽媽平均開車5472小時接送孩子,每星期對孩子說「不」共145次,75%的媽媽有度假壓力,有95%的媽媽在購物時,若同時孩子也有需求,家裡的預算有限下,這麼多的媽媽會壓下自己的需求而滿足孩子的欲望。作者說媽媽在家可以當女神,也可以當家庭主婦,任由自己選擇。

還有一本書叫做「好媽媽需要知道的事」。這本書主要針對媽媽要保有自己個人,要學會看重自己,要知道什麼事情是對自己好。談到不好的一面,例如媽媽愛太多是不好的,想太多也是不好的,做太多也是不好的。

這本書與台灣人愛歌頌的「媽媽真偉大」,享受圍繞在媽媽濃濃化不開的愛中則有迥然不同的看法。愛太多,就形同牢獄,牢牢的套住彼此。想太多,就如同思想犯,把自己的領域變窄了,而且容易鑽入牛角尖。做太多,有如奴隸,不但讓自己疲憊不堪,也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害了孩子和丈夫不能獨立。


<活出自己>是好是壞 自己定義 我有3個媽媽朋友在這3年中相繼因為癌症離去,她們只不過是中年,讓同年紀的我悲痛欲絕。這3個媽媽中,一個是做太多,一個是想太多,另外一個是愛太多。在我做交叉分析後發現,這3個媽媽其實同時擁有做太多、想太多,和愛太多的3個特質。



好媽媽乎?壞媽媽乎?在做決定時,如果難以決定要當好媽媽或壞媽媽,不妨想一想,那是標籤,好壞是不同人有不同的定義,而標籤是人套上去的。究竟是誰套上的?而且一套套了幾千年?別管他,撕去標籤不宜遲。然後,老話一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