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辰辰ㄚ咪

安親班~後記

2007年08月29日
沒想到一篇拉拉雜雜的安親班,可以引起回響
我覺得我的做法,是好還是不好,是對還是不對,我也沒有把握
我想介紹大家看看這篇媽媽是最初的老師
我覺得大家可以裡面得到比較正確的想法喔!

──在這個知識競逐的時代,父母既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又想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 蔡女士怎麼看這個平衡。
Bubu答:
快樂的童年與扎實的學習過程應該沒有抵觸。回顧一個人的童年是否快樂無憂時,我們想到的多半是「穩定的情緒環境」、「關懷與愛足不足夠」這些問題,好像還沒有人提到,自己的童年是因為什麼都不用學習而特別快樂的。

我的孩子從年幼就經歷語文與學制的大轉變,所以在學習上她們的體會,我想是「因學習而快樂」而不是「無憂的學習」。

所有的學習都有實質的過程,但我不認為這些總是被同義為「壓力」的負擔,對每孩子來說都不堪負荷。

前一陣子,我的小女兒跟我說,她覺得自己對十七、十八世紀的英文不夠熟悉,再過幾個月要考英文AP,她問我能不能給一些補足的學習建議?在這件事情上,我看到她所承受的壓力並不是「學習」,而是沒有找到一個好的學習方向使她憂慮。

隔天我馬上到圖書館借了一本牛津出版社的文學史,建議她從文學史所介紹的知名文學家開始,先選讀著名的篇章〈網上都可以找得到〉。這個建議因為十分具體,所以當天她已經開始工作,雖然這是要在例行的課業中再抽時間自修,但她每天跟我談論起所讀的文章時,並沒有負擔的感覺,反而有一種喜悅,這就是我說的「因學習而快樂」。

同樣的,當我們看到街上老是有一些孩子只想殺時間、為自己無事可做感到無聊時,我並不覺得那些無事的孩子真的一身輕。

孩子需要好的學習方式,但大人不能以期待不勞而獲的心替孩子找捷徑;我之所以反對補習教育,就是因為這當中有太多因為代勞而換取成績的技巧〈幫忙整理重點、單字卡、各種卡,使孩子失去統整的訓練〉,長遠來看,這對孩子非常不好。我的女兒去美國上大學之後,我更感覺到高中之前的好成績未必是大學學習成功的保證。她有很多同學在大學中遇到難以克服的問題,所以,這些經驗讓我更確定,不要為了達到任何目的去「包裝」孩子的能力,教養一個腳踏實地的孩子才是成人給社會的禮物。

「補習」的定義是補救學習而不是搶先學習或代為整理重點。我的孩子在轉換教育制度時最需要補救學習,我們也都一直在做,不同的是,我們留在家裡做、自己牽著手做,並不是因為她們沒有出門補習就在家玩樂。

如果一個孩子覺得自己需要協助,那當然應該幫他找一個好的方式補習,但是,如果父母把「補習」當成「送出門」或「為孩子管理時間」的同義詞,那我覺得父母自己就該好好省思。快樂的學習不是替他走一段、或硬拉著他往前走,而是教他站起來,使他因為喜悅前面的目標而自己走。

快樂童年奠基在穩定的家庭生活與良善的環境,如果我們對孩子真心關切,生活照顧得好、家庭安全和諧,一個孩子就可以在快樂的童年中努力學習。

──妳的孩子沒有叛逆期嗎?妳怎麼在他們的叛逆期教養他們?
Bubu答:
一個孩子不會在一天之間就變得「叛逆」,我的孩子在青春期之所以看起來特別平順,是因為我們解決了無數的小問題,當每一次觀念的差異與衝突都能得到真正的協調與相互的了解時,大的叛逆鴻溝就不會築成。

我對孩子的觀察很敏銳,又無法存放問題,所以我跟孩子討論時是非常細微也非常清楚的。好比說,有一次當我聽說一個男孩要約Abby去看電影,她回絕的理由是:「很抱歉!我的外公外婆來,我不能去。」我就跟她談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我覺得她的回答是不夠誠懇的,如果她直接說:「對不起!我們家規定我還不能約會。」那情況會更簡單些。

在那次的討論中,她也承認自己並不想去,卻覺得這樣說很難堪,所以我們一家四口因著這次機會而更深入的討論我們的「家規」,仔細說明背後的用意與大家遵守時心中的想法。當然,如果在青春期要與孩子們有不斷溝通的機會,從小給孩子好好表達自己的機會很重要。我常常看到很多小小孩在表達自己的時候,父母親總是很不放心的在一旁下指令,也許這是應該想一想的問題。誠懇的對談方式要從小在生活中培養起來。

從別人的經驗中,我也看到青春期情緒被過度放大的不良後果。如果一個孩子不斷以情緒來要脅父母的退讓,父母應該好好處理這些問題。社會有很多極端的例子使很多父母不敢正常教養孩子,我不覺得這是對的。如果父母在檢視過自己的行為與想法並沒有不妥之後,按著為人處事的標準要孩子好好守規矩,我想這並非過份的要求。

我們可以當很有權威的父母,但是這個權威無法來自強求,而應來自尊敬。孩子總會看到你如何執行工作、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實踐你所要求他們謹守的生活規則,當我們自己都做到了,就算輕輕開口也會很有份量。

青少年不是魔鬼野獸,但是如果我們看輕他們、用無謂的寵溺、沒有是非的退讓、事不關己地看著他們成長;那麼,當他們真的變成這個社會的怪物時,我們就不能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