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AGFFMA

謹言慎行

2007年12月25日
【覺得自己嘴巴講話太快了…常常禍從口出…@@…希望以此文提醒自己】

*話到嘴邊留半句,理從是處讓三分*


麗麗自尊心很強,卻遇到一些粗枝大葉又沒禮貌的同事,她很看不慣他們的行為舉止。
某個下雨天,一位女同事有事外出,拿起麗麗的傘就走。
麗麗心想:「怎麼不說一聲就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太過份了!」

她忍住氣說:「妳好像拿錯傘了吧?」女同事回答:「我忘了帶傘,只好借你的用一下囉!」

「妳好像沒跟我說要『借』。」

「哎喲,還用得著說嗎?我的東西還不是誰愛用就用?」

麗麗冷冷地說:「借我的東西就得說『借』,我不同意,誰也不准拿。」
沒想到,這件小事改變了麗麗的處境。

幾位同事再也不願意理她,不知情的老闆經常提醒她注意與同事之間的關係,根本不聽她的解釋。

麗麗忿忿不平地想:「我只不過是在維護自己的權利,難道這也錯了嗎?」
在工作或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得罪自己的人。

這時,應該如何應對呢?是針鋒相對,以怨報怨,還是寬容為懷,原諒對方?

讓人一步路自寬

人生有如走路,總會遇到道路狹窄的地方。

這時,最好停下來,讓別人先走。

只要保持這種想法,就不會對生活有那麼多抱怨了。

即使終其一生讓步,也不過百步而已,對人生能造成多大的影響呢?

你讓人一步,別人心存感激,也會讓你一步,這一步可能就是通向康莊大道。

反之,事事不讓人,別人心懷怨懟,就會設法阻礙你,那麼即使一條大路,也會充滿險阻。

人與人之間貴乎交心,誠心換來的是真情。
再者,得饒人處且饒人。

有些人無理爭三分,得理不讓人;有些人真理在握,得理也讓人三分。

前者往往是生活中不安定的因素,後者則具有一種天然的向心力。

若是重大或重要的是非問題,值得有原則地追求真理,
但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鬧得雞飛狗跳,未免太小題大作了。

別人願意和你在一起,一定是你有值得親近的特質;
別人討厭你,也一定是你有讓人討厭的特質。

因此,發生衝突時,不要一味地指責別人,要先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妥的地方,是否對別人造成傷害。

經常反省自己,胸懷自然寬敞。


*傷人不要傷心*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中山的小國。

有一天,中山的國君設宴款待國內的名士。

當時正好羊肉湯不夠了,無法讓在場的人都喝到。

沒有喝到羊肉湯的司馬子期感到很沒面子,結果懷恨在心,到楚國勸楚王攻打中山國。

中山很快被攻破,國王逃亡國外。

就在他逃走時,發現有二個人拿著武器跟在他後面,於是問道:「你們想幹什麼?」

二人回答:「從前有個人曾因得到您賜予的一點食物而免於餓死,我們就是他的兒子。

父親臨死前囑咐,無論中山以後出什麼事,我們都必須以死報效國王。」

中山國王聽後,感歎地說:「仇恨不在乎深淺,而在於是否傷了別人的心。
我因為一杯羊肉湯而亡國,卻因為一點食物而得到二位勇士。」
人的自尊心比金錢更重要。

一個人失去少許金錢尚可忍受,自尊心受到損害,卻可能殃及無辜。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無心的一句話,可能會傷害到別人,甚至為自己樹立敵人。

因此,平時一定要謹言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