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恬❤ 緯♂Mam

如果孩子會咬人,打人,捏人

2006年09月21日
如果孩子會咬人,打人,捏人
作者:佩妮.帕爾嫚

小孩子的侵略性可以從他們咬人、踢人、打人、捏人,亂扔東西的行為中表現出來。但是不要太擔心,對學步兒來說,這些並不是異常的行為。然而這些行為絕不能被包容或通融,必須要立刻嚴加禁止。
怎麼處理侵略性的行為?
如果你的女兒咬人,打人或者捏人,你要立刻用一種嚴厲的語調和嚴肅的表情看著她,告訴她「不可以,你不能咬人」。先要她向受欺負的孩子道歉,再察看那個孩子要不要緊。
然後你要帶她到一個安靜角落和你一起坐著或站個幾分鐘,冷卻下來。在這段冷靜下來的時間裡,不要和孩子說話(大約兩分鐘),免得她以為她得到了你一對一的全部注意力。過了這段冷靜的時間,你向他說明,生氣是一件正常的事,媽媽也會生氣。但是當你生氣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是把雙手放在屁股上,然後說:「我很生氣。」叫她在你面前練習一次,再讓她回去和朋友玩。而要他們把雙手放在屁股上只是讓他們的手有一個地方放,免得隨便動手打人。
假如他亂扔東西,馬上告訴她「不可以」,帶著她把東西撿起來,如果因為她丟東西而打翻了物品,要她幫忙清理乾淨,然後按上面所建議的方式處理。
為什麼他們會有侵略性?
1. 怒氣和挫折感:學步兒和大人一樣都會有生氣的時候。不過因為溝通的技能還不夠成熟,可告訴他們表達感受,比如有小朋友搶走玩具,就應該對那個小朋友說「不可以」,然後過來告訴你或是當時照顧他們的人。
2. 希望引起注意:即使在這麼小的年紀,有些小孩已經了解而且喜歡他們咬人或打人以後所得到的注意。我們要記得多多鼓勵和讚美孩子良好的社交行為,像是會說「請」或者「謝謝」,要讓他們得到很多正面的注意力。
3. 覺得受到威脅:假如孩子覺得來自環境的壓力太大,或是身邊有太多孩子他們無法應付,就可能會用咬人或打人來做為一種自我防衛的策略。
4. 不安全感:父母離婚、親人死亡、甚至是父母回到職場都可能引起這些行為。在這些情況下,要再三地向孩子保證你愛他們,會照顧他們。
5. 精力過盛:學步期的幼兒有充沛的精力。這些能量可能會在他們的體內儲存高漲,直到最後「爆發」為止,每天最好讓他們有機會到外面好好地跑一跑。
6. 害怕:如果孩子感到害怕,他們就可能會做出不恰當的行為。和你的孩子談一談,並且保證你會保護他們。
7. 模仿:有些家庭仍然認為打小孩是一種處罰的方式,孩子很自然地也認為他們可以打人。
(本文摘自新手父母出版《好家教,決定未來領袖!》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