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璿媽媽

轉貼: 你家寶寶正常嗎?嬰兒身心發展指標

2006年04月11日
採訪撰文�施娟娟
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兒童心智科主任 羅筠醫師
   貝爾聯合診所院長 詹子慰醫師
參考資料╱《不要低估你的孩子》,信誼出版、《新手媽咪的第一本書》,平安文化出版
兒童發展指標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寶寶出生後,就開始了成長與學習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有順序且逐步發展的,爸媽們可急不得,不過也有少部分的寶寶有發展遲緩現象。本文將提供寶寶的身心發展指標,幫助爸媽判斷寶寶的發展狀況是否正常,並且提供刺激寶寶成長的小祕招!

發展遲緩的判斷方式

貝爾聯合診所院長詹子慰醫師表示,寶寶的成長狀況可以從生長與發展兩方面來看,發育狀況通常是由身高、體重來判斷,而發展則是看粗動作、細動作、語言與認知發展、以及情緒與社會性發展等指標。儘管如此,但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羅筠表示,每個嬰兒的發展狀況不一,書中所列的發展狀況都是參考值,例如有些嬰兒的肢體發展比較快,但是語言學習能力卻較慢;而害羞或是膽小,也會影響寶寶學習走路或是與人互動的意願。

雖然說每個寶寶發展的快慢不同,但是對健康的寶寶來說,在不同的月齡至少要能做到某些動作,否則就可能是發展遲緩。行政院衛生署公佈的「簡易兒童發展量表」中列出的發展項目就是寶寶們在每個階段至少要達到的發展項目,假使寶寶達不到表中列出的項目,爸媽們可以再持續觀察大約一個月,若情況依舊,就必須趕緊就醫。

詹子慰醫師表示,發展遲緩狀況愈早發現,治療的效果愈好,而零到三歲這段時間是黃金治療期。

以下說明寶寶的粗動作、細動作、語言能力與社會性發展等項目的基本原則:

粗動作
不管是學習走、跑或跳,寶寶都必須先學會控制頭,因此控制頭部是發展上重要的第一步,同時寶寶的身體發展原則也是從頭到腳,也就是先控制頸部,而後則是上半身、手臂、下半身和腿。寶寶的手腳活動協調度愈來愈好之後,他就能學坐,而後則是爬、站和走。

細動作
寶寶身體另一個發展原則是由軀幹中央向外到四肢,所以,嬰兒先學會使用手臂,再來是手掌,最後才能控制手指。控制手指的能力可以讓寶寶操縱東西,像是抓東西、握奶瓶,以及玩積木等。

語言能力
寶寶會先發出各種無意義的聲音,再來是模仿大人的聲音。接著,他會說出簡單的單字,有的嬰兒甚至在一歲時能夠有意義地叫出爸爸、媽媽。與嬰兒說話能夠幫助他的腦部進行神經連結工作,奠定將來語言發展的基礎。

身邊處理與社會性
這部分指的是嬰兒與人互動的能力。嬰兒天生就有與父母互動的能力,他也藉由模仿父母變得社會化,他會先模仿單一的臉部表情、手勢或是動作,最後則是整個行為模式。因此爸媽可得多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行為。

羅筠醫師表示,相對於粗、細動作的發展,嬰兒在社交與溝通能力上的發展較難有明確的指標,因為每個寶寶的氣質、個性差異很大,有些安靜不說話的寶寶不見得就有自閉症傾向,他可能只是比較害羞。因此爸媽一定得多了解寶寶的個性與脾氣,以免誤以為寶寶有發展遲緩。

提供自由探索空間
羅筠醫師表示,爸媽們應該提供寶寶一個恣意探索的空間,爸媽可以決定這個空間裡有什麼東西,例如安全、乾淨的玩具和環境、不怕被撕破的書。由於有一段時期寶寶很喜歡以手來探索東西,什麼東西都會往嘴巴裡送,若是擔心他咬的東西不夠乾淨,或是怕被破壞的話,就不要放在他可以碰觸到的空間裡。而一旦把寶寶放進讓他活動的空間之後,就要允許讓寶寶自由地在其中探索。

勿打罵、指責嬰兒
羅筠表示,爸媽們不該因為害怕寶寶身體弄髒,而限制寶寶爬行,或是不准他使用嘴巴去咬東西,更不要在書被嬰兒撕破後指責他,大人要做的是去移開或改變讓他做錯事的環境,而不是打罵、指責寶寶,因為此時的寶寶還不懂得打罵背後的意義,他反而可能被父母嚇到而影響日後探索事物的興趣,同時,惡意的刺激對寶寶也會有負面影響。羅筠也建議在寶寶沒有過敏史的情形下,帶著他到戶外探索大自然,多接觸與家中環境不同的地方,不要過度照顧而限制了他們的發展。

多元化的簡單刺激最好
羅筠表示,嬰兒需要多元化的刺激,任何形式的刺激對他都會有幫助,但是一次只要給少量的刺激,因為過多的刺激對寶寶而言太過複雜,可能會有反效果。另外,如前所述,惡意的身體刺激對寶寶也會有負面影響,羅筠也認為,人是寶寶最好的玩具,因為寶寶對於人的臉、聲音、還有氣味最感興趣,若能在真人組成的環境裡與人互動,對寶寶就是最好的成長刺激。

盡可能滿足寶寶的需求
儘管嬰兒會隨著每個階段的發展,對不同的事物產生興趣,但羅筠強調,每個寶寶的個性與喜好不同,沒有固定的公式可以了解他喜歡什麼。所以,爸媽們要去觀察寶寶的喜好,並儘可能滿足他的需求。

結語

寶寶的身心發展是循序漸進的,若能了解寶寶的喜好,滿足他的需求並適時給予他不同的刺激,就能幫助他成長,最重要的是,提供他一個有安全感、快樂與被愛的成長環境,他就會做好學習的準備。
 

(詳文請見2006.4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