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璿媽媽

轉貼:三九貼 預防感冒有一套

2008年01月10日
在討論區看到的: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1518853&bid=2&r=0

不限於過敏患者,容易感冒的病患也可考慮透過三九天灸穴位敷貼來輔助預防。根據傳統節氣計算,今年三九天將於12月底開始,北市聯合醫院各院區中醫科從12月至明年2月都提供這項敷貼門診。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楊麗姝表示,三九天是指冬季大寒節氣,陰寒之氣最旺的時候,從冬至開始以9天為1個計數單位,每隔9天即初九、二九(隔18天)、三九(隔27天)之意,這段時間也是呼吸系統疾病最容易發作季節。

她表示,三九貼即從冬至開始每隔9天,將「外敷藥丸」白芥、細辛、元胡等辛溫、逐痰、溫陽、通絡的藥物研成生藥細末,用生薑汁調成膏狀,貼於背部兩側俞穴(肺俞、心俞、膈俞、脾俞、腎俞等)上。用膠布固定,每次貼2至4小時,每7∼9天敷貼1次,3次為1療程。若有過敏發作,不限季節皆可作穴位敷貼,至過敏情況緩解。藥氣透過皮膚、俞穴,直達病處,能增強免疫力,降低過敏反應。有利於改善氣喘、過敏性鼻炎及預防感冒。

今年三九天為12月30日、97年1月8日及1月17日。北市聯合醫院各院區中醫科今年將於12月28日起開設過敏體質穴位敷貼特別門診,不過為增加治療時間彈性,12月起至明年2月皆提供三九天灸貼的治療。

敷貼宜忌 孕婦、1歲以內嬰兒都不宜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楊麗姝說,三九天灸穴位敷貼後會有類似艾灸的反應,當天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發燒、咽喉炎、背部皮膚過敏,孕婦及1歲以內嬰兒都不宜。

「天灸療法」最早源自中國南北朝,是採用對皮膚有刺激性的藥物敷貼於穴位或患處,使其局部皮膚潮紅或起泡。因其不用艾火而局部皮膚有類似艾灸的反應,故名為「天灸、敷灸」。根據中醫理論,冬天(即國曆12月、1月、2月)時人體陽氣易不足,陰氣盛而陽氣衰,而天灸療法有助溫陽。

中醫師楊麗姝提醒,敷貼時皮膚多半會有搔癢或燒灼感,屬於正常反應。在敷貼期間若出現皮膚過敏反應,皮膚起水泡等,需立即停用取下藥丸。敷貼期間飲食求清淡,勿食冰飲、生冷瓜果及發物,也要避免一些容易過敏的食材及菸酒。

【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1015528&bid=2&r=8

冬至來臨 中醫三九天灸療 揮別呼吸道過敏疾病
記者張淑慧�台中報導
本月22日是冬至,許多民眾安排在這天展開「三九天灸療」,可望在今冬揮別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糾纏。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針灸科主治醫師黃頌儼說,在特定的3天、於特定的穴位上,敷貼特效膏藥,可以達到治療與預防疾病的效果。
 

黃頌儼指出,「三九天灸療」和「三伏天灸療」的道理一樣,趁著每年冬至與夏至氣溫最極端的時刻,扶助人體的正氣,激發人體的應變能力。即將到來的三九天,指的是冬至起每隔9天,本季的時間分別落在12月22日、明年1月1日和1月9日,根據古代對寒冬的記數方式,這是一年中天氣最冷的時候。
 
冬天一向是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好發的季節,若正逢自然界陰陽的氣消長的轉折點上,更是容易發作。「三九天灸療」掌握節氣,在穴位上敷貼膏藥,刺激特定的穴位,改善體質,提高免疫力。膏藥的成分均具辛溫、溫陽、袪寒、逐痰作用,包括白芥子、細辛、甘遂、艾葉、延胡索等。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自2003年起即開辦「三伏天灸療」特別門診,並以問卷評估過敏性疾病患者敷貼穴位後的療效,初步顯示約達7成。黃頌儼建議,若已在夏天接受過「三伏天灸療」者,不妨把握寒冬另一個調整體質的機會,以「三九天灸療」來鞏固炎夏時打下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中醫附設醫院的寒熱體質評估發現,過敏性疾病患者不全都屬寒性體質,也有一定比例的熱性體質,因此後來還調製新的灸療方清熱化痰膏,在三伏天門診時,用以治療熱性體質的過敏性病患。
 
今年看來雖然是個暖冬,但根據中醫天人相應的理論,四時氣候更替在在影響人體,特定疾病往往就在這段時期發威。黃頌儼建議容易感冒者,體質虛弱、氣喘、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患者,若有心好好過冬,可先到門診接受評估並進行預約。



三九貼 制伏過敏性鼻炎氣喘-中華醫藥網951212
《2006/12/11 19:41》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醫師莊智翔十一日表示,「三九貼」天灸是制伏過敏性鼻炎、氣喘的好幫手,為傳統醫學內病外治的保養方法,除孕婦、一歲以下小孩不適用外,敷貼當日一定要禁食生冷、油膩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響治療的效果。

 莊智翔說,傳統中醫依照節氣,從冬至開始,共有九個九天,其中第一至三個九天即為「三九」,即冬至後一個月,是地球溫度變冷最多的時候,為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的好發季節。而今年的一九為十二月三十日,二九為明年一月八日,三九為一月十七日。

 他說,中醫有所謂「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即一年兩次改善過敏體質的節令。冬季氣候寒冷,人體血管收縮、血流速度減慢、腠理緻密,機體處於一種低代謝狀態。敷貼所用藥以具有辛散溫通作用的藥物為主要組成,如元胡、細辛、白芥子等成分,加上生薑汁調製。通過對穴位的溫熱刺激,促進血脈運行、疏通肺絡,達到清宣肺氣、止咳平喘的作用。相關常用之背部穴位如大椎、定喘、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等穴位。

 根據天人相應的理論,寒冷冬季人體陽氣相對不足,三九天是冬日最寒冷的時候,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候,此時將溫熱藥物賦於機體,是對人體陽氣的補充與促進。穴位敷貼療法是從針灸學發展而來,具有針藥並用的治療功效。人體經絡內聯臟腑外絡肢節,藥物刺激肺部腧穴不僅可溫肺散寒,更可通過經絡傳導調節機體狀態,以對抗寒冷氣候對人體的損傷,增強抗病能力。因此,可用以緩解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之發作頻率,反覆上呼吸道感染的小朋友也適合;成人方面,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病患也可適用。

 對於哮喘,根據中醫「素有痰濕,感寒而發」的哮喘發病機制,敷貼治療更可溫化痰飲,減少肺組織水腫、滲出,降低嗜酸性粒細胞的肺組織局部浸潤而平喘止咳。

 中醫治療咳喘有悠久歷史,穴位敷貼治療咳喘是從清代「張氏醫通」中的白芥子塗法發展而來。主要將藥物研末,用酒、醋等調製後,敷貼於皮膚穴位之上,藥物成分通過皮膚角質層及毛囊、汗腺等附屬器吸收入血液,隨血液循環而發揮治療作用。

 莊智翔表示,穴位貼敷治療方法簡便,無毒副作用,易被小兒接受。貼敷法可使藥物持續刺激穴位,可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功能,達到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效果,既可改善臨床症狀,又可提高機體免疫力。

 根據現代研究,天灸治療的機理為可降低血中嗜酸性白細胞數量而改善體質。對肥大細胞 (mast cell)膜有保護作用,抑制免疫球蛋白 IgE形成。對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等病有相當療效。藉由皮膚吸收,經由經絡氣血直達病處,引起輕微發赤反應刺激穴道。研究報告指出,依此法連續三年保養,有八成的人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病情可獲得改善。

 但是,孕婦、一歲以下小孩則不適用。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者,發燒和咽喉發炎者,並不適合此法。治療期間並不妨礙其他藥物的正常使用。

 敷貼當日亦應注意一定要禁食生冷、油膩以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的效果。若皮膚起紅腫、搔癢立刻撕下藥餅,並塗擦適當之消炎藥膏。若時間無法配合者,亦可在冬至過後到國曆二月這段期間,每隔七至十天,連續三到四次貼敷。貼敷時間兒童每次約貼一至二小時,成人每次約貼二至四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