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小可喵喵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12年10月13日
公開
35

回嘉義

回嘉義

2012年09月08日
公開
36

回嘉義

回嘉義

2012年09月01日
公開
40

小可喵視力複檢

小可喵視力複檢

2012年08月12日
公開
37

暈眩症及神奇的物理治療法

天旋地轉的暈眩症算是我的宿疾,兩三年總要發作一次,每回至少要好幾天才會恢復~ 這回喵把拔忙照顧小可咪,我只好忍著極度的不舒服獨自去看醫生,打了針也沒效果.... 天才喵把拔上網goole到物理治療法,按著步驟姑且一試之後,雖仍感覺頭暈但至少不是難忍的天旋地轉~昏昏沉沉睡了一夜之後,神奇的事發生了:我的頭暈不藥而癒啦~~~ ps:關於我的暈眩症網路說法:耳石症的醫學名稱是「良性陣發性頭位眩暈症」(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荃灣港安醫院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丁顯顒表示,內耳的三半規管( Semicircular canals)會隨着頭部擺動而旋轉,以感應頭部轉動;三半規管壁上附有許多細小的碳酸鈣,當脫落時就變成耳石。 耳石脫落後浮游在三半規管的內淋巴液中,當患者在「擰頭」或改變姿態時,耳石會撞擊三半規管內的平衡器官,傳送錯誤訊息給大腦,令患者產生暈眩及眼球不尋常跳動,每次可維持數十秒至數分鐘,其後不適情況會慢慢減退。但如患者再次郁動頭部,耳石症或會立即復發。暈眩發作時會有惡心、嘔吐、冒冷汗,但不會有耳鳴、重聽等聽力神經受損問題。 耳石通常屬於自然鬆脫,亦有可能因頭部碰撞、內耳發炎、過濾性病毒感染,而形成耳石症。一項亞洲研究顯示,每年每 10萬人當中,便有 7人患上耳石症; 50至 70歲人士風險較高。 耳石推向橢圓囊可解決 丁顯顒續稱,耳石症不會惡化,但患者有可能因暈眩而發生嚴重意外,影響日常生活,有患者從夢中醒來全身乏力,身體猶如床上墮下一樣手腳不能自控,需送院治療。透過耳石復位法,慢慢扭動頭部,讓耳石推向內耳的橢圓囊( Utricle),耳石就會自然溶解及吸收。治療時間每次約 15分鐘,成功率達 85%,但暈眩狀況有可能維持一日才會減退。

2012年08月07日
公開
39

保母手機拍拍

2012年07月31日
公開
41

鋼琴2

鋼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