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a04900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16年03月19日
公開
50

長水痘

長水痘

2016年03月18日
公開
60

大自然8

大自然8

2016年03月17日
公開
28

高雄出差

高雄出差

2016年03月17日
公開
38

國文+vocab

國文+vocab

2016年03月16日
公開
44

Time Magzine

Time Magzine

2016年03月16日
公開
35

畫畫家教

畫畫家教

2016年03月15日
公開
31

飛哥

飛哥

2016年03月13日
公開
22

piano 7:50

piano 7:50

2016年03月13日
公開
28

會鴻+作文

會鴻+作文

2016年03月12日
公開
26

街舞-大目+IVAN

街舞-大目+IVAN

2016年03月11日
公開
93

很有意思的一篇文章-科學班

給參加升學甄試資優生的一些話 作者:詹雨安(台南一中科學班高三生) (編按:詹雨安目前是台南一中科學班高三生,高二下時因為參加物理奧林匹亞當上備取國手,以競賽推薦條款申請並錄取台大物理系。出於個人興趣,正先修部份大學科目中。原文出於作者臉書,因詹協助學弟妹模擬面試後有感,而發文。經翻轉教育網站編輯邀稿,作者重新補充撰文如下。) 最近連續參加了兩場活動,一個是被南一中邀去跟一些要考科學班的家長和學生們分享在這個班級的生活心得,另一個則是被國中的理化恩師請去幫一些即將參加高中科學班甄試的學生模擬面試,讓他們體驗真正科學班面試的感覺並給些建議。兩天的活動讓我進行了許多反思,尤其以模擬面試來說,前前後後大概過了快5個小時,遇到二、三十個不同的學生,說真的結束後感觸非常的深。 讀科學班目的「為世界貢獻棉薄之力」? 有不少學生進來,自我介紹就開始談自己數理能力多好、自己有多喜歡科學、參加了多少比賽、獲得了多少獎項。但是當我們進一步問到為甚麼喜歡科學、為甚麼想讀科學班時,得到的答案十之八九都是「因為這可以有助於我的身心發展」、「因為我覺得做科學才可以對世界有貢獻」。為甚麼要想數學?「因為我想提升我的邏輯思考能力」;為甚麼要讀生物?「因為我想成為醫生拯救病人,為世界盡一份棉薄之力」;為甚麼想來科學班?「因為我想到偏鄉服務增加人性關懷能力」 老天啊,要跟我講一個國三的學生做甚麼事情都是為了提升能力、貢獻社會,除非是經歷過甚麼特殊事件否則我不太可能相信;更何況這樣回答的人有二、三十個,台灣新一代的年輕人到底是經歷了甚麼才能萌生出這些想法的?看到一群比自己小3歲的學生一個接一個給出這樣的回答,心中感覺非常毛,別說我不相信了,有些話你們自己講出來自己也不相信吧。尤其是當我們剛進來時明明看到大家在喧鬧滑手機,結果實際面試時一堆人都把自己的心態講的好像聖人堯舜一般,說甚麼「我連吃飯和睡前都會把握時間想數學題目」,請問當中這段時間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你真心喜歡科學嗎? 5個小時以來讓我感受到真心喜歡科學的學生寥寥無幾。有學生說自己對一切事物都很好奇,凡事總會追根究柢。於是我問了一個觀念性的物理問題將他考倒,想看看他被考倒後的反應,結果學生說完不知道後才在我們的引導下表示自己之後會找時間問問老師。我們說那如果老師也不知道呢?他說他會查資料;當我們又問要是查不到呢?他又說他將盡可能的找到夠厲害的人回答這個問題。可是阿,如果你真的對一切事物感到好奇,為甚麼當下不直接向問出這個問題的我尋求解釋?一個人若真心喜歡某件事或真心感到好奇,一聽就聽得出來。講話是否言不由衷,是可以由很多細微的表情與語調輕易辨識出來的。 有學生說他想來考科學班是因為可以提升自己的科學能力與素養、認識更廣闊的科學,那是他報考最大的目標。結果當我們問說「如果現在可以許一個願望你會想要許甚麼?」,得到的答案竟然是「我想考上科學班。」天哪,明明一個願望給你許,可以達成任何想達成的夢想,你竟然說要拿來考上科學班?隨便一個「我想一秒內弄懂世界一切的科學知識」、「我想獲得IQ1000的智商」都比考上科學班好吧?要不然還可以許「我想要成為神」、「我想要世界和平」、「我想要每個人都幸福」、「我想要永遠快樂」,甚至是「我想要中樂透彩一兆」都好,我真心不懂這些願望輸給「我想考上科學班」的理由在哪裡。 高中學習的真相 關於將來有甚麼規畫的回答也幾乎都千篇一律,每個人都希望在未來兩年紮實打好高中課業基礎,在課業與科展競賽中兼顧。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高中的數理科沒有那麼有價值,有價值到要你花三年去讀它。跟家長們分享科學班經驗時我就有提到,至少以物理的角度來看,高中的課程是十分狹隘且偏頗的,且喜好著重在一些根本不重要的計算細節皮毛而忽略了更本質性的東西。 你真的以為把高中的東西學好學滿,就等同於擁有紮實的基礎嗎?讀完高中的課程,你也許變得很會解斜面上的木塊問題或是做各種力學平衡了,但是當問出「為甚麼會有正向力?」、「為甚麼會有向心力?」、「為甚麼會有電磁場?」時,你能給出多少切中問題核心的回答呢?抑或是,你有曾經花時間想過跟追尋過這些問題的答案嗎?真正的科學是很廣闊的,廣闊到你根本看不到邊際,而你卻告訴我你要用三年的時間在修整這些科學的皮毛,那就跟想替手臂上每一根手毛塗色一樣沒有意義阿! 更令人感到崩潰的是,說喜歡數學的人,說不出數學家在幹嘛;說喜歡物理的人,也說不出物理學到底在做些甚麼。完全沒有試圖去了解科學家在做甚麼,就跑來跟我說你認為你是科學人才,會不會太自大了些?坊間明明有像《數學是甚麼》、《費曼物理學講義》等如此多能啟發心智的書籍,為甚麼你們盡是在看些《奧林匹克數學題解》之類的書呢?只要提到科學,每個人不是講解題能力,就是講社會貢獻。難道科學從來都沒有帶給你任何感動嗎?你難道從來沒有在理解一個重要觀念或是認知到一個驚人的科學事實時,嘴巴不小心噴出「哇靠!」,或是進入整晚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的狀態嗎? 如果有的話就講出來阿! 召募一整個球隊不是30名投手 總覺得這場面試,幾乎每個人都在預先設想科學班希望獲得甚麼人,然後想辦法把自己裝的跟那樣的完美人格一樣。但事實是我們根本沒有預設立場,評審根本不會在意你的背景,也絕對不會強迫你未來的路想怎麼走。縱使你對科學沒那麼大的熱忱,那也沒關係;也許你未來想走的是藝術、是心理學,那也沒問題。這個班希望得到的並不是一群科學力頂尖的怪物,而是希望集結一群不同風格的自我意識,使得整體成為一個具有質感與特色、而且能相互激盪想法的班級。就教授的比喻,科學班想要的不是30個投手,而是一支完整的球隊。 在這場面試中,我們想了解的是你這個人,了解那份獨特的、僅屬於你的特質與能力,一點也不在乎你過去參加了多少競賽、拿了多少獎狀,這些東西在筆試那60%就已經驗夠了。面試這檔事,只要感覺你氣場對了,心態很好,自然會給高分。但是如果你進來打算把時間都花在那些事先準備好的稿子上,那只是在浪費你面試的時間額度罷了。尤其是當你給出一大堆假的表象,讓我們看不到真正的你時,分數爆掉是理所當然的。比起在事前去想要怎麼博得面試官的好感,不如多花些時間跟自己對話、認識自己。相信我,真正對自己有深刻反思的人,是不會一開場就用官腔的機械式語氣說「我畢業於XX國中,覺得貴校的制度實在XXX......」的。 成績高低無法評價學習動機 很多人說厲害的學生是懂得兼顧課業與休閒、懂得兼顧學測與科展競賽的學生,但我並不這麼認為。至少以我自己的觀點來說,厲害的人懂得鑑賞事情的價值,選擇自己要走的路。人們很愛從成績去評斷別人,卻總是忽略了在這些成果表象外深藏著許多更重要更有價值的東西。在過去兩年,我不斷地被班上同學的才能給驚艷,而這些同學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真心的喜歡某件事情,並願意主動的尋找資源學習,發展自己那方面的能力:有同學喜歡製作影片,在影片的後製與挑選配樂的品味絕對不輸專業人士;有同學喜歡寫文章,寫作風格獨樹一格,看了常讓人讚嘆連連想反覆品味;有同學喜歡拍照攝影,捕捉出來的畫面質感總是讓人深感佩服,常被大家拿來當臉書的封面照跟大頭貼;有同學喜歡數學,想數學的同時不斷地在創造專屬自己的符號與工具,整天有事沒事就會把同學抓過去討論微積分跟群論,他最後成為今年台大錄取的五位數學火星人之一。 這些人被選進科學班不是沒有原因的,而對於即將面臨甄選的你,又有甚麼樣的人格特質值得評審讓你進來呢? 你們很愛在面試中提及並讚美科學班各式各樣的規畫,像是快速學完高中課程、偏鄉服務營隊、專題研究課等等。然而在科學班3年來,我認為我獲得最大的絕對不是這些表象制度,而是在一個開放的空間,在各個面向提升自己的視野與思考高度,提升欣賞與批判科學的能力。 以下的論述是我自己的想法,不見得要相信:我認為科學班設立的目的實質上不在培育科學人才,而是在讓更多未來可能對社會有影響力的人能具備科學素養,進而影響與改變社會的風氣。 15歲就決定終生志向並不健康 我認為甄試的入學簡章只能當作參考,裡面的細節並不是真正該深入思考的重點,因為這3年所經歷的一切我不相信能在一張A4紙上用條列式的方式講清楚,否則為甚麼要特地辦那麼多場家長說明會呢?也許你會被「培育基礎科學人才」這項條目給迷惑了,於是不斷的告訴我們自己有多熱愛與擅長科學,但事實上在15歲就決定一個人的終生志向絕不是甚麼健康的行為,我相信面試你的人都很清楚這點。 縱使像我,讀了3年科學班、3年來不斷地自己找資源學習大學物理與數學,還當上物奧備取國手直接被推薦進台大物理系,我有自信要比對物理的熱愛或是做物理問題的能力,我絕對站在高中生的頂端;然而我也只知道我喜歡學習物理、喜歡欣賞物理以非常驚人卻又簡潔的想法解釋世界構造原理的那個過程。但我是否真的適合做研究?我所嚮往的研究領域是甚麼?這些都仍是未知數,去找到這些東西的答案將會是我上大學後的首要目標。一個18歲的科學班學生都仍如此迷惘,我想評審們應該不會對15歲的孩子有太過頭的要求吧。 追求表面指標意義 不代表熱愛科學與人生 我們這屆科學班30人只有1個學測滿級、而競賽科展表現也普普通通,也許對某些人來說它是南一中近幾年來「最弱」的一屆,但那又如何?我認為一個升學高中的升學班級能在成績上達到這種境地,正是因為有不少人已經把這些東西給看破了,願意捨棄掉大把分數去做自己真的認為有意義的事情。甚麼東西有價值,甚麼樣的人才完整,相信你問這個班上30個人會得到30個不同的答案的,而這些答案絕對值得讓你去反思。該投入多少時間在甚麼事情上,自己想清楚,別再被那幾張標示你成績名次的廢紙給束縛住了。 如果你只是想要學測75級考上台大醫,或是在奧林匹亞競賽奪下金牌,那不管你有沒有考進來差別應該不大,因為這些東西比起靠學校幫助,自己的投入影響更大。但如果你是真心想要在最適合自己的環境提升素養、開拓各方面的眼界,那我相信面試的教授們絕對會張開雙手歡迎你進來的。 捫心自問:為什麼要認識學問? 高三時我和同學在成大數學系修了一門高等微積分的課,授課的教授曾有過這麼一句話:「哥教的不是知識,是態度,追求學問與真理的態度。」,這句話並不只是漂亮說說而已,從上課所學的每一步邏輯推演中,我都能深切感受到整門學問的精彩,了解自己過去的見識有多麼狹隘。我也大概是從那時開始,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是想深入探索這些學問的。 而做為社會上定義的「資優生」的你們,相信都是從小就被稱作天才,身上都背負了大量的絢麗成果與大人們的期待。但希望你們也能偶爾靜下心問問自己:人為甚麼要認識學問、追尋真理?再問問自己:我是個什麼樣的人?我想要的到底是甚麼? 希望大家都能從中有所收穫。

2016年03月11日
公開
62

拿塑型片

拿塑型片

2016年03月11日
公開
58

大自然7

大自然7

2016年03月10日
公開
27

vocab.

vocab.

2016年03月09日
公開
23

Time Magzine

Time Magzine

2016年03月09日
公開
18

Cello

Cello

2016年03月08日
公開
25

飛哥

飛哥

2016年03月06日
公開
22

會鴻

會鴻

2016年03月06日
公開
22

piano

piano

2016年03月05日
公開
20

光小學校日

10:00

2016年03月04日
公開
56

大自然6

大自然6

2016年03月03日
公開
41

vocab.

vocab.

2016年03月02日
公開
24

Cello

Cel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