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WUWOW線上英文】好評回文活動將延後於4/24開跑,為感謝配合,BBH將提供神秘加碼好禮唷,敬請期待!

小宇媽媽

日期

#Tag

保母需求量大 考證照爆滿

2008年11月12日
公開
42

保母需求量大 考證照爆滿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08/11/12 04:09 幼稚園保育員需持照 〔記者阮怡瑜�員林報導〕景氣欠佳,許多婦女乾脆在家幫人帶小孩,加上明年起,幼稚園保育員也需領有保母執照,造成今年下半年保母證照報考人數爆滿,甚至有民眾今年9月已完成保母訓練,卻得排到明年3月才能考試。 彰化縣中州技術學院是勞委會委託辦理即考、即發證的2個單位之一,因術科試場每天只能受理48名考生考照,但今年以來報考人數高達3583人,其中2200多人集中於8月以後報考,在人數爆滿下,考照中心只能將原本規劃的另2個梯次取消,才能消化目前的報名人數。 中州技術學院終身教育處處長謝清隆表示,保母考照以往並不熱門,但政府明年起將施行補助政策,民眾聘請有照保母,可獲得3000元補助,此外,幼稚園保育員明年起也需領有保母技術士證照,以致報考情形越來越熱絡。 此外,由於雙薪家庭越來越多,保母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許多中年婦女難以再就業,乾脆在家幫人帶小孩,吸引許多婦女報考。 謝清隆表示,今年1月及4月的報考人數均僅300多人,到了6月,人數增加為近700人,8月的報名人數再爆增至1100多人,考照中心幾乎每天都安排考試,否則根本消化不了報名人數,明年起,可能限制每梯次考照人數,若想報名,可能更不容易。 外縣市包遊覽車考照 他表示,保母考照情況相當熱烈,甚至有遠從台東縣、新竹縣的保母協會租遊覽車帶著整批人前往考試,而報考民眾事前需接受126個小時核心課程訓練,該校開辦課程也爆滿,竟有民眾為了擠進課程班,還找來立委關說。 呵呵,我也趕上了這一波啦,7月中就上完課,術科考試要排到過年前呢,學科本月16日考

教學觀摩日

2008年10月16日
公開
7

今天是小宇的家長教學觀摩日 先前得到老師的允許可以帶昀去 因為每次昀的表現都算不錯,不會吵鬧 才剛進門,小宇就已經媽咪媽咪的叫 我提醒小宇要安靜做自己的工作 小宇告訴我他正結束切水果的工作 祖祖老師請小宇回去做自己的工作 然後介紹各個工作學習區 坐下來之後,小宇選的是日常工作區塗果醬的工作 因為工作的位置就在我們觀摩的旁邊 小宇小心地把托盤拿過來 拿出裡面的桌墊、餅干盒、果醬、刮刀、小盤子、濕紙巾及海綿 拿出餅干放在手上,塗上果醬,然後用小盤子接著把餅干吃掉 再用濕紙巾擦嘴巴,擦手,用海綿擦桌墊、盤子 再把東西收回托盤,慢慢拿回櫃子上 每個動作有條有理,小心翼翼的 跟在家裡時的大動作一點都不像 接著在日常美勞角選了一個釘的工作 是用大頭圖釘把積木條釘在軟墊上 釘了幾個以後,teacher jolene請小宇去上英文課 小宇跑來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去看他上英文課 其他工作完的小朋友都跑來和昀打招呼 哈哈,對老師真不好意思 而在一旁工作的暘暘也一直跟我打招呼要我看他工作 我跟暘暘說我要去看小宇上英文課囉 並且問他媽咪有沒有來看暘暘工作呢 暘暘點點頭說有呀,媽媽昨天來看我工作的 小宇看我沒有跟著他進教室,就在教室哭了 老師安慰他說媽媽會進去看他上課的 我在門口看到了,也不敢先進去 等老師安撫好小宇坐到位子上後,我才走進去 小宇上課時不太專心,東看西看,有時又轉頭要跟我打招呼 今天上的是母音跟子音的組合 看到teacher jolene用蒼蠅拍做了教具,真有創意 看完小宇的工作,和祖祖老師聊了一下小宇的情形 小宇上課分心的狀況也是老師目前想改善的部份 之後又和園長聊聊小宇的狀況 園長從小看著小宇長大,她認為小宇在各方面都進步 但建議我們可以加強小宇上半身的肌耐力 因為小宇常常無法持續一個動作 比如坐在地板上,不一會兒就東倒西歪 應該是他的肌耐力不夠的緣故 上學期的教學觀摩會,小宇正好重感冒,情緒跟各方面狀況都不好 結果是母子都以淚洗面的結束 這次的教學觀摩會讓我更了解小宇在學校學習的情形 也從老師那裡知道小宇的狀況 讓我們對學校有更多的認識,真是個不錯的活動

腸套疊

2008年10月13日
公開
31

漫談腸套疊 台北榮總小兒部 賴縵光醫師 前言 腸套疊 ( Intussusception ) 是小兒常見的腹部急症之一,乃指某段腸管凹陷入於其遠端的腸管中,是消化道阻塞鑑別診斷中很重要的一項;常見於三個月至六歲之兒童,約 80%病例發生於一歲內;男性的發生率約為女性的二倍,目前認為可能與病毒感染盛行有關。 臨床症狀 典型的症狀為突發的痙攣性腹痛,常併有嘔吐,嬰兒顯得躁動不安,雙腿屈曲。當陣發性疼痛過後,病人會顯得倦怠、蒼白或出冷汗。另外於發作幾個小時後,可能會出現粉紅色果膠樣大便 ( currant jelly stoo1 ),在腹部可摸到類似香腸之質塊(mass) ; 有時作肛診亦可見手套上有血性黏便。臨床症狀以嘔吐最常見(83%),其次是血便(75%),這包括了果膠性血便、肛診及大便潛血反應陽性者,腹痛或煩躁不安(73%),腹部腫塊(50%)1。臨床上如有上述症狀出現,診斷當然容易;但具備三項或以上症狀者僅達68%1,而亞急性(症狀持續在三天以上至二星期間)或慢性腸套疊(超過二星期以上)病兒的症狀則沒有這麼典型,通常只以單一症狀來表現,症狀毫不典型,常常只以間歇性腹痛為表現,或只顯不安與焦慮;一般來說症狀大多輕微,一天內可能只有一至二次發作,剛開始家長並不在意,求診時亦多被認為是腸胃炎、腹脹或便祕所引起,作血液檢驗或腹部X光檢查亦大多正常 ; 另外有些只以嘔吐為症狀,嘔吐物不一定含膽汁,剛開始可能被診斷為胃炎、胃食道逆流或上消化道阻塞,甚至被安排做了消化道攝影或內視鏡檢查,依然無法查出病因,診斷十分困難。但若有考慮到腸套疊的可能性而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便能早期診斷而真相大白。因此要是臨床醫師的警覺性不夠或經驗不足,則容易延誤了治療的時機,導致腸穿孔或敗血症等併發症,或作了很多不必要的檢查。 診斷 臨床症狀: 腹痛或煩燥不安、嘔吐、血便、腹部腫塊。 身體檢查: 可能摸到腹部腫塊,肛診亦可見手套上有血性黏便。 腹部超音波檢查,診斷率很高,除了少數情況如:嚴重腹脹、嬰幼兒嚎哭不止外,超音波診斷之準確率幾乎高達100% 。其診斷要點為:1.腹部發現一段距離具靶子( target-like ) 之圖形;2.腸尾端發現一個圈餅 (doughnut-like)之圖形; 3.target 圖形之外環厚度大於0.6公分; 4.上述之圖形為持續性,意即沒有腸蠕動情形發生。 腹部X光檢查: 隱約發現右上腹部有一質塊影像 (mass shadow),另外腸氣佈滿於左側。 治療 目前現行之治療方式,包含灌腸(又分三種: 1.鋇劑灌腸; 2.食鹽水灌腸; 3.氣體灌腸)或手術治療(徒手復位或切除壞疽之腸子)。一般來說,急性腸套疊症狀若發生在四十八小時內,可先嚐試灌腸; 如果臨床上沒有毒性症狀如脫水、倦怠、休克等和腹膜炎症狀 (peritoneal signs,如腹部腫脹、瀰漫壓痛、反彈痛等),則不論發病時間長短都可以先嚐試作灌腸。若腸子血液灌注不佳,因可能已發生壞疽,則不建議灌腸,應直接以手術治療,以免灌破腸子,造成危險。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候手術進去很驚訝的是竟然找不到腸套疊,但若仔細觀察仍可以發現靠近迴盲瓣附近的大腸壁有紅腫現象,這是由於病兒經全身麻醉後腸壁肌肉的放鬆而自動解離復位,這時只要檢查有否導引點即可。 灌腸治療 一、鋇劑灌腸:在北美洲仍為腸套疊之標準治療方式,但禁止用在以下情況:1. 腸穿孔; 2.腹膜炎 3.腸阻塞過久。成功率約 75%-80%。優點是:可做為診斷兼治療;缺點是:需暴露在幅射線中,而為人所詬病。 二、食鹽水灌腸:此方法始於1982年6。方式與鋇劑灌腸雷同,只是鋇劑換成是生理食鹽水。所需時間約數分鐘至一小時3,所需之壓力約 50-90mmHg(可高達124 mmHg),所需之水量約為300cc-720cc2。成功率達85%-95%2,3。有許多優點,諸如:1.無放射線暴露之虞; 2.可全程追蹤質塊之變化; 3.若有腸穿孔,腹腔中就可見有腹水堆積,可立即偵測出來; 4.可就近監測病人之生命徵象,減少危險之產生2。而其唯一之缺點是需要有經驗的人來操作。是目前被認為最具有發展前景之治療方式,可能取代鋇劑灌腸以減少放射線之危害。 三、氣體灌腸:始於1959年7,在中國大陸已被廣泛使用8,乃灌空氣入腸管,在放射線下監測腸管之變化。所需之壓力約 80-120mmHg,所需時間約三分鐘,成功率約79.6%9,10。其優點是:1.便宜,不需特殊儀器; 2.不會造成治療床一片混亂或淹水; 3.耗時短(因氣體會填充任何空間,而液體則會沈積於低位); 4.若造成腸穿孔時,較不會造成糞便外洩至腹腔,因此較不會造成腹膜炎,相對可減少術後之併發症10。而其缺點是1.有小腸阻塞時不能用; 2.無法顯示出導引點,而無法找出真正之病因,故只能治標; 3.可能產生壓力性氣腹(tension pneumoperitoneum),有生命危險,需緊急做穿刺抽出氣體,以免危及生命安全10; 4.仍需暴露在少量之放射線中。 手術治療 適應症為:1.灌腸失敗,無法解除腸套疊或導致腸穿孔時,需緊急開刀; 2.病人狀況差,如休克、腹膜炎等; 3.懷疑有導引點; 4.非好發年齡層者; 5.多次再犯者。 討 論 腸套疊之結構,絕大部分是迥腸套結腸(占80%),少數是迥腸套迥腸、迥腸套迥腸及結腸。常見於三個月至六歲之兒童,通常超過三歲則發生機率大減;其中約80%病例發生於一歲內,尤以 5至9個月大時最常發生,此階段之病因多為原因不明;然而新生兒或年紀較大之幼兒發生腸套疊,則多因解剖學上的異常所引起,如美克氏憩室、腸息肉或腫瘤、寄生蟲、病毒感染致淋巴結增生、腸血管瘤、異物和複製腸管等等1。根據統計,大約有5%的腸套疊病例與解剖學上的異常有關;在二歲以上的小孩腸套疊,一般都因解剖學上的異常而來,而大於五歲的病例中,則以淋巴瘤最常見。而患童之兄弟姊妹有3% 之機率罹患腸套疊,故有人懷疑另有環境因素影響或有遺傳傾向。目前本院對兒童腸套疊之治療方式採食鹽水灌腸法,成效卓著。若需開刀者,預後亦佳,很少合併後遺症。而抗生素之用法,一般不建議常規使用,通常是用在懷疑合併有感染時才用。而治療過程中需有充足之水份補充,否則也容易造成死亡。據國外統計,經灌腸復位術成功後發生復發者約 10%,而手術做徒手復位復發者為2-5%,若手術時要切除腸子則很少復發11。不論是急性或慢性腸套疊,若臨床上並沒有絕對禁忌,均可以嚐試作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灌腸,一樣會有成功的可能。但是要注意的是,對於反覆發生腸套疊之病兒一定要考慮有無導引點(leading points)。故提高警覺,及早送醫,及時的診斷與治療將可大大地降低腸套疊之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