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又寶貝媽咪

日期

#Tag

五歲再上幼稚園

2009年04月20日
公開
57

原本計畫等又丞滿4歲後再給他上學 最近獲知附近有家優質高爾夫球場內有附設幼兒園 收費也合理 打算過陣子去看校園環境 若各方面都不錯 9月就讓又丞去試讀 但看看現在的又丞,剛滿三歲,分離焦慮還在高峰的階段 早上鬧著不要媽咪上班  晚上哭著不要保母下班 雖然哭完就沒事了  但戲碼還是天天上演 畢竟一直待在我們身邊  要讓他學會獨立面對學校新生活 肯定有好長一段時間會天天上演拒學記 再來就是他玩起來像隻野狗一樣 汗流浹背 吃飯也愛吃不吃 在學校肯定無法受到妥善照顧 想當然爾 會生病不斷吧 作家陳安儀這篇寫的有理 若有父母家人或保母專心照料和教導 等孩子各方面都準備好了 5歲再讓他上學還不遲 畢竟他未來的求學生活可是很漫長的∼ 不過有機會還是會先讓又丞試著去接觸學校團體 希望他有個愉快的求學起始點∼ ----------------------------------------------------- http://anyichen.pixnet.net/blog/post/20913169 陳安儀 最近遇到很多媽媽熱烈的討論選幼稚園的問題,通常我在一旁是一聲不吭的。老實說,我對幼稚園並沒有多大好感(詳情請見「孩子,我要教妳怎麼愛我」一書),我認為,幼稚園的存在是給那些因為上班而不能自己帶小孩的人方便而來的。因此,雖然我的兒子今年已經四歲半了,但我並沒有打算讓他上幼稚園。 我的老大除了在我生產那年,唸過不到一學期的「幼幼班」之外,也只有念了一年的大班(半天班)。我認為,孩子不適宜過早去幼稚園。而老大的經驗,更加堅定了我的想法:「五歲才是適合上幼稚園的年齡!」 就生理方面來說,孩子可以自己處理好自己的大小便、擦屁股,大約要到四歲半左右。孩子真正可以自己取菜、添飯、完整的進食,大約也在四歲半左右。孩子要完全學會穿衣、脫衣、扣扣子、拉拉鍊、穿鞋,並明確表達冷熱,大概在五歲左右。而且,大部分的幼兒傳染病,都攻擊「五歲以下」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孩子要能夠說清楚、講明白媽媽不在的時候發生了哪些事,大約也要將近五歲。 就心理方面來說,三歲同理心才開始發展,三歲半左右才開始跟同儕展開互動,四、五歲的孩子,才是最需要玩伴的時候。 就語言發展來說,語言學家建議,開始學習第二外語的時間,最好在「五歲以後」。五歲以內,是打好母語最重要的時機。五歲以內,是孩子最依賴媽媽的時間,而五歲以內,也是家庭養成人格的基礎。而且,五歲開始小肌肉發育較為成熟,才可以進行仿寫,提早教導閱讀、寫字,對孩子並不一定是福。 我家老大第一次去幼稚園的時候,只有兩歲十個月,那時因為家庭狀況不得已,所以只好送到幼幼班去。三歲的孩子分離焦慮還很嚴重,除了前幾天新鮮感之外,接下來幾乎天天上學都要來一場「生離死別」。雖然,老師也告訴我,我一走她就不哭了,但是,到最後她每晚睡覺時都會感到焦慮,有時候連睡夢中都會哭喊:「媽媽!不要走....我不要上學!」 於是,我知道她還沒準備好。就不再勉強她。 五歲再去上學時,就全然不是這麼回事了! 她每天晚上都期盼著第二天學校的活動,上學連再見都來不及說,就頭也不回的奔進教室,完全沒有所謂的「分離焦慮」。一年的大班生涯中,她沒哭過一次。而我觀察大般的其他小朋友,很明顯的,在幼幼班門口哭哭啼啼的情形,大班幾乎完全消失。 我知道,她準備好了! 第一次上學時,我每天問她在學校做了些什麼,她總是說不清楚;問她老師有沒有罵人?她也不知道。 第二次上學時,她可以如數家珍同學的名字、今天老師對誰說了什麼、明天要準備什麼東西。做媽媽的可以光憑她的敘述,就描繪出學校的概況,大大放了不少心。 第一次上學的老大,原本幾乎不生病的,一到學校去,就連續病了好幾個月,幾乎每個星期都染上感冒。第二次上學,我本來預計她又會感冒好幾個禮拜,沒想到,這回她好的跟一頭牛似的!偶爾一兩次感冒,也很快就痊癒,抵抗力顯然強了許多。 我想我找到了原因:因為她長大了! 因此,在老二有先天性氣喘,容易因為感冒而發病的狀況下,更堅定了我「五歲前不上幼稚園」的決定。 可是,很多家長問啦:「不上幼稚園,在家都沒有學到東西怎麼辦?」 在家可以學的東西可多著呢! 看車牌可以學認數字、ABC,看招牌也可以認得不少字。跟媽媽去郵局領錢可以學數數;上街買東西也可以學算數。去超級市場還可以認水果;去海產店吃飯時可以看到不少水生動物。吃飯前,兒子會幫媽媽剝豆子、認青菜;吃完飯,還可以練習洗碗。參加讀書會時,媽媽聊天,寶寶可以一起玩;每兩個月,我們可以在平日去動物園、看展覽,不用跟別人擠來擠去,享受好品質的參觀行程。 就像今天早上,雪真幫我們預定了「大直消防隊」的參觀行程,孩子們在一個鐘頭內,摸了一隻超肥的綠鬣蜥,還參觀了雲梯車、消防車、救護車,甚至還親手操作灑水器!他們超級興奮! 前天,我們在小樺阿姨的指導下,做浮水印的勞作,兒子非常認真的做了超過一個小時,印出十幾張作品。想想看,在幼稚園裡,兩個老師要照顧三十個小孩,哪有可能讓你一個人花這麼多時間做一件事、發揮創意或是耗盡體力呢? 晚上,爸爸的睡前故事裡有甲蟲、恐龍,也有孫悟空;白天,阿嬤的院子裡他可以挖蚯蚓、摘黃瓜。 PLAY GROUP的小朋友一個星期有兩天的時間固定約見面玩耍,平常的時間裡,還有小樺、雪真的兒女可以一起玩。 我很滿意目前這樣的狀況。 因此,五歲再上幼稚園吧!或許,我會讓他就這樣直接念小學也說不一定!

錯了,改過來就好啦!

2008年05月22日
公開
62

http://blog.pixnet.net/AnyiChen/post/15007173 陳安儀部落格 最近,我一直在想,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對孩子的表現「要求太低」,所以很容易滿足?每次其他媽媽在抱怨小孩的時候,我總是在說我女兒很棒、很好、很自動、很乖巧、很貼心....之類的,這讓我不自覺得開始「感到有點羞恥」。好像我一天到晚在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其實搞不好是「癩痢頭的女兒自己的好」,女兒並不怎麼樣,怎麼被我說的好像天上少有、地上絕無一般! 於是,我開始警覺的閉口,不再「賣瓜的說瓜甜」啦! 但是,媽媽們在一起,總是逃不開聊小孩的問題。前兩天,跟一位媽媽閒聊,她說,她很氣她兒子,每次考試明明都會,就是會忘記「少一撇」、「少一點」,或是聲符忘了標,錯得很冤枉。我聽完她的苦惱,安慰她說:「唉喲!小孩子嘛!難免忘東忘西,我女兒也會啊!經常檢查作業都會發現少寫了四聲、或是三聲。沒關係啊!改過來就好啦!」其實說實話,我也不覺得這有什麼好生氣的?他才七歲啊!他又不是二十歲,要是全部寫的好好的、什麼都不會忘記,那不是很恐怖嗎? 另一個媽媽則是抱怨孩子寫字寫得很難看。我仔細端詳一下我女兒的作業簿,覺得她的字很可愛啊!大大、拙拙的,很多大頭小身體的字,看起來很有趣。經常,我覺得OK的字,被老師圈出來糾正「長短不對」,或是「彎曲度不對」。但我總覺得,剛開始寫字嘛!筆畫全部都寫全了就不錯了!長長、短短、彎彎、曲曲,搞不清楚很正常啊!畢竟她才一年級,七歲而已嘛!連美麗的「麗」都會了,我覺得很了不起了呢!我總是大加讚賞了一番她寫的字之後,很驕傲的簽上我的大名。 最好笑的是,女兒學校的英文作業,第一次發回來,她得了一個「A-」。第二次發回來,得了一個「A」。女兒問我:「那是什麼意思?」我說,「A-」是還不錯,「A」就是很好的意思。女兒問:「那,媽媽,還有更好的嗎?」我說:「有啊!就是A+啊!」她嘆了一口氣:「我絕對不會得到A+了!」我說,哪裡!你看,妳第一次得A-,第二次得A,按照順序,妳下一次就一定會得「A+」了! 女兒不相信。於是我這次改用「高標準」眼光審作業,將她「不夠正確」的英文字母字一一指出來要她修改,果然,多花了半小時,下次發回來時,就得了一個「A+」 !她很樂,在路上就跟我說:「媽!妳很厲害,被妳說對了!這次我真的得到一個A+!」 我暗自覺得好笑!真是個好騙的丫頭! 要得一百分還不容易?要得甲上還不容易?每樣習題多練習幾次,每個字多寫個一百次,又有何難?只不過,媽媽不想要妳花那麼多的時間做功課,變成一個做功課的機器。我想要妳多運動、多閱讀,多拉琴、多去玩一會兒、多睡一點覺! 簡媜在「老師的十二樣禮物」中,提到美國的老師要求每天的閱讀與功課時間不能超過40分鐘,我覺得很有道理。對於中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伏案寫功課的時間應該越短越好!剩下的時間,應該拿來培養運動的習慣、責任的養成、生活的習慣,以及與家人相處。等到孩子長成了,有高大健壯的體魄,任她要鑽研哪一門學問,還怕沒有本錢與時間嗎? 如果,我用我的程度看妳寫的字,當然每一個都不好看。如果,我用我的年齡去看妳的處事,大概沒有一樣不是笨拙的。如果,我用我的標準去要求妳,那麼,孩子,妳會有一個很辛苦的童年、很辛苦的學習生涯。 反過來說,我很高興的看到妳每天都帶了新的進步回來,打從心底開心妳又學會了幾個新的字、新的算數、新的字母、新的造詞造句,處處都是驚喜!看到妳可以用注音符號給聖誕老公公寫信、給美國的舅舅寫卡片,媽媽已經好滿足了!又有什麼好生氣的? 昨天看到女兒的聯絡簿,不禁撲嗤一聲笑出來!原來,我家寶貝連續兩週,都把體育褲穿反了去學校。老師在聯絡簿上提醒她要注意,不要再穿反了。我把體育褲拿過來,仔細看了看,女兒教我:「老師說有兩條線的要穿在前面!」我問她:「那妳這兩次穿錯了怎麼辦?」女兒說:「沒關係啊!老師叫我去她的座位,她幫我擋住,我脫下來反過來穿好就好啦!」 是啊!錯了,改過來就好啦!又有什麼關係呢?穿一條褲子如此,做一項功課如此,將來人生當中的每一件事,不也是如此?

Terrible Two 真的很可怕嗎?

2008年03月17日
公開
41

陳姝伶 博士 著 許多人談到 terrible two ,都以為孩子過了兩歲生日才開始。 事實上,terrible two 指的是孩子十八個月到三歲左右。 所以,如果你的 孩子不到兩歲就很調皮,不必擔心,完全正常。 而如果你的孩子一直到三歲都很乖也不用操心,那是你的福氣。 每一個孩子的發展都不一樣,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經歷terrible two的。 對我來說,terrible two會很困擾父母, 說穿了,完全是因為做爸爸媽媽的,沒有心理準備。 沒有心理準備那個嗷嗷待哺,完全依賴的小嬰兒, 可以變成一個行動自如,強烈好奇心,又很有主見的幼兒, 畢竟這前後的轉變太劇烈了。 幼兒一直到一歲時,慢慢發展出〝自我的概念〞。 發現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歲以前,以為他和媽媽是一體的)。 對這個發現,他會有二種心理的混合反應。 一種心理是焦慮﹕和媽媽分離成二個不同個體的焦慮。 所以,有些孩子在這個階段非常的黏人。 沒看到媽媽,就哭鬧。主要是因為他害怕,不知所措。 另一種心理是對自己感到驕傲。加上學會走路,活動的空間增廣、加高; 再加上好奇心的驅使(智力發展上的一種渴求),他會想去探索四周的環境。 這個探索的行為,因為沒有足夠的智力來幫忙做安全或危險,是或非, 對或錯的判斷,常常惹得父母又驚又怕,又氣又惱的。 等孩子學會說話以後,(約二歲半), 一旦做〝錯事〞,爸爸媽媽責問之下,孩子有時會回答的頭頭是道, 甚至把父母說過的話背出來,一副很懂事的樣子。 但過不久,仍然再犯。做父母的, 更加懊惱﹕〝道理都知道,卻明知故犯,分明是和我們過意不去〞。 其實,這一階段的孩子,絕不是有些媽媽形容的〝人性本惡〞。 他們只是用他們有限的智力,用他們的方法─以說 "No" 最多─來證明自己的存在。父母應該替他們高興。 也應該鼓勵他們對自我的發展。讓他們可以肯定自己,對自己產生信心。 怎麼做可以陪他們渡過這一階段呢?除了以平常心待之之外, 有幾個方法是可以協助我們更心平氣和的渡過這terrible two的階段。 第一,減少說" No "的次數。孩子在這段期間,以說"No"最多。 請爸爸媽媽反省 一下,這個 "No"是不是也是這段期間 我們使用最多的字,甚至是我們先使用的。 對一個幼兒來說,爸爸、媽媽說"No"時要服從, 他們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權威。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 為了要得到〝 in control〞的權力(power), 孩子也以"No"來爭取自己在家中的一席之地。 這是一種很自然的模仿行為。所以,父母親, 如果不喜歡孩子一天到晚把"No"掛在嘴邊, 那麼就請你們也儘量減少說"不必要的No"。 其次,對孩子說"No"的同時,請告訴孩子那些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 減少說"No",請大家不要誤會成不能說"No"。 孩子正處於成長學習的階段,被告知那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對他們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瞭解那些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 舉例來說,孩子拿積木敲魚缸,與其說 ﹕「小寶,不可以敲魚缸,再敲,打屁股。」 不如說﹕「小寶,魚缸可以輕輕的摸,像這樣(示範一下)。 媽媽知道,你會輕輕的摸。來,試試看。」帶孩子做幾次, 誇他一下,然後,進一步,提供孩子可以敲打的東西; 如塑膠桶子或餅乾盒子。告訴孩子﹕「這個盒子你可以敲。」 孩子可能會再犯,重覆示範。 可以對孩子說﹕「媽媽提醒一下,輕輕的摸。你會輕輕的摸的!」 一般而言,對小小孩行為的引導,提供他們可以被接受的情境, 教他們可以被接受的行為,遠比對他們一謂的說"No"大的多, 對幼兒的影響也會更正向些。 還有,讓孩子有自己做抉擇的機會。孩子喜歡做自己的主人。 提供選擇,正好滿足這個需求;而且,事情是自己選的, 通常會較〝心甘情願〞的做。舉個例子,孩子亂摔玩具。 可以對孩子說﹕「玩具這樣摔會壞掉。你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不摔玩具,好好的玩它;另一個是繼續摔, 但是媽媽就把它收起來,不讓你玩。」 孩子如果繼續亂摔,就把玩具收起來。他若大哭,就讓他哭, 然後告訴他﹕「媽媽有給你選擇的機會,你選擇亂摔,我只好收起來啊。」 如此幾次之後,孩子碰到有選擇的時候,會好好的考慮,衡量輕重的。 當然,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這種方式,有一天, 也會被用來 "對付"做父母的。 我和女兒之間曾有這麼一段趣事,與大家分享一下﹕ 有一天,我正在準備晚餐。女兒突然跑來說﹕「媽媽,我要吃糖。」 我說﹕「快吃晚飯了,吃糖會影響食慾,不可以。」 女兒很生氣的說﹕「媽媽,你有兩個 choices,一個是讓我吃糖。」 我說﹕「那另一個呢?」女兒說﹕「另一個是你不可以說不可以。」 我聽了大笑說﹕「說來說去,我只有一個選擇,就是讓你吃糖。 不公平,我不答應。」女兒大哭 。 我說﹕「現在,媽媽也給你兩個選擇。 一個是你坐這兒哭到吃晚飯。你知道,哭對媽媽是沒有用的。 另一個是媽媽可以切水果或削一些芹菜或胡蘿蔔給你吃。 你告訴我,你要那一個 choice?」 最後,女兒拿著一根小黃瓜,高興的離開。 給孩子抉擇時,提出來的條件,絕不可以因孩子哭鬧而妥協 (這一點一定要堅持,有些孩子要哭上四、五十分鐘)。 而且,開出來的條件也一定是你做得到的.儘量避免開空頭支票, 孩子才會清楚知道媽媽講話算話,慢慢建立出你和孩子之間的規則, 親子之間才會有相互的信任和默契。 Terrible two,在我的解釋是孩子首次發現自我, 試圖用各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所惹出來的一些麻煩的代稱而已。 這種自我的追尋的過程,終其一生,將不斷的重覆出現。 我們常聽到的 horrible three和青少年反抗期,都是terrible two的延續。 只是各時期的表現,會因個人智力、心理、 人格和社會性的成熟度不同而不同。 這是我們做父母的不能不先有的心理準備。 所以,就把這第一個階段當作是我們練習的大好機會吧!

抓周習俗

2007年04月02日
公開
67

據說原本的由來應該是原自於古時候抓周的習俗 所謂的抓周就是在小孩週歲後,在小孩子面前放滿不同的東西 讓小孩子自己選一樣抓取,據說這樣就能判斷出小孩子的個性 長大後適合作哪一行,古早的性向測驗。 例如:抓到算盤的,代表這小孩子喜歡數學。以後可以成為會計師。 抓周(度晬) •日期:寶寶滿周歲時。 •意義:慶賀寶寶滿周歲,祭神拜祖,外婆也要送來頭尾禮(從頭到腳的金飾、衣飾)和紅龜粿以資祝賀。 •準備用品:米篩、書、印章、筆墨、算盤(計算機)、錢幣、雞腿、豬肉、尺、蔥、芹菜、蒜、稻草、刀劍、聽筒等。 •進行儀式: *祭拜祖先,告訴祖先寶寶滿一歲的訊息,祈求寶寶能健康成長。 *祭拜後,在神桌前準備一個米篩,裡面放入12∼14項物品,建議有書、印章、筆墨、算盤(計算機)、錢幣、雞腿、豬肉、尺、蔥、芹菜、蒜、稻草、刀劍、聽筒等。 *接著讓寶寶坐在米篩中央,讓寶寶任意抓取,以此預測寶寶將來會選擇的行業與命運。 以下是每項物品所代表的職業與意義,你也可以自行加入些新時代的用品,如滑鼠等。 物品/ 意義 書(寶寶書)/ 會讀書,適合做學者、專家 筆墨/ 作家、畫家 印章/ 有權勢,做大官 算盤(計算機)/ 商人、會計師,適合從商 錢幣/ 將來會很富有、銀行人員 雞腿/ 有福氣,表示一生將不愁吃穿 尺/ 設計師、建築師 蔥/ 代表聰明 蒜/ 代表善於計算 芹菜/ 代表勤勞 稻草(花草)/ 喜歡農事園藝工作 體溫計(餵藥器)/ 醫護人員 藥罐/藥劑師 BABY剪刀/裁縫師 麥克風(音樂玩具)/從事演藝工作 光碟或滑鼠/電腦工程師 刀劍槍玩具/當軍官.警察 廚具(鍋鏟)_廚師.美食家 梳子/美髮設計師 其實,在為寶寶度晬時,趣味性應高於對寶寶的期盼,才能真正共享抓周之樂。

電視傷害,你想不到的大

2007年03月02日
公開
50

看電視不僅妨礙孩子的腦部發展,更會降低思考能力、注意力與想像力……,不管什麼節目,只要打開電視,就可能傷害你的孩子。 節目開始了。恐龍布偶挺著大大的肚子,一跳一跳的出現在電視螢光幕上,與一群小孩唱兒歌、玩遊戲。還不及電視高的孩子,站在螢光幕前仰著頭,不時隨著玩偶搖動身體,哼哼呀呀。 也許你心裡想著:才開始牙牙學語的孩子,就能跟著電視節目唱歌、甚至學英文,真是愈來愈聰明。這可是大錯特錯。 「只要在電視螢光幕前坐上半個小時,人的新陳代謝與活動力都下降,智商減少五十。」美國«聖路易郵訊報»報導了曼菲斯幾位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此外,還有研究顯示,看電視會使人變得被動與焦慮。 真的嗎? 近年針對腦波的研究,讓我們透視電視對腦部的影響。 人腦中有阿法波(alpha waves),與類似催眠效果有關;還有貝塔波(beta waves),顯示意識、理性思考。研究發現,人在閱讀時,腦中產生活躍、快速的貝塔波,一旦轉為看電視,腦中立刻就產生大量的阿法波。看電視的時間愈長,腦中的阿法波愈強,貝塔波愈弱,腦部活動力大減,人就像被催眠一樣,思考力與注意力都下降。 而長時間看電視造成腦部活動力大減,對兒童的影響尤其大。澳洲大學的艾莫瑞夫婦在«空洞的目光»(The Vacuous Vision)一文中指出。 因為幼兒自呱呱落地後的前幾年,是腦部發展與成長特別重要的時期。美國小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還公佈政策,極力主張父母避免讓兩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正是有鑑於幼兒在這段時間看太多電視,對腦部發育有負面影響。 只要看電視就有礙發展 «電視對孩童心靈的傷害»(How Television Poisons Children's Minds)一書的作者艾佛略特(Miles Everett)甚至指出,「不論電視播放什麼節目,只要孩子花更多時間坐在電視機前面,對他們就是有害的。」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小兒科行為與發展部助理臨床教授強生(Susan Johnson),深有同感。 強生有個六歲大的兒子。雖然強生謹慎挑選電視節目,還是發現電視對兒子造成不良影響。強生的兒子只要一看電視,就對四周環境沒有反應,一關掉電視就變得焦躁。而且看電視後,他的動作變得衝動、不協調,遊戲內容也不再像過去用木棍與石頭做東西,取而代之的是重複演出電視節目的內容,不再自己創造主題,缺乏自己的想像。 到底,電視如何影響孩子?電視真的會把孩子變笨嗎? 知名兒童教育學者皮爾斯(Joseph Chilton Pearce)在«進化的終點»(Evolution's End)一書中指出,幼兒的潛力就像種子,需要培育與滋養,才能正常的成長。 對於快速發育的幼兒頭腦,電視非但不能提供養分,甚至反而剝奪幼兒腦部吸收適當養分的機會,不僅妨礙腦部發展,還傷害未來的學習能力。 特寫音效剝奪孩子思考機會 電視迷人的聲光色彩,是幼兒腦部發展的頭號障礙。 電視節目為了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三不五時就會出現閃爍的色彩、特寫的畫面、大分貝的聲音。這些看來豐富的刺激,卻只能刺激腦部較原始的部分,不能幫助幼兒發展思考能力。 新生兒還摸得到急急脈動的小腦袋,就像粉嫩的小身體一樣,在出生後經歷快速的發展階段,建立大量的神經連結。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助理臨床教授強生在一篇論文中指出,幼兒的腦部由掌控動作的最原始核心部分(core brain)開始,發展到包圍在核心周邊掌管情感的區域(limbic brain)。到四歲左右,這兩個部分完成了大約百分之八十的神經連結,然後發展的重點轉向思考區域(thought brain, neocortex)。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腦部需要不同的刺激,才能促使神經快速發展、建立連結網路。 電視聲光與畫面的刺激,讓腦部一直維持在較原始的區域運作,無法刺激思考區域的發展。思考區域至少需要五到十秒來處理刺激,但是大部分的電視節目每五、六秒,有些廣告甚至每兩、三秒就變換畫面,像連發砲一樣,讓思考區域毫無參與機會。 教育心理學家海莉(Jane Healy)在引起廣泛討論的«心靈危機»(Endangered Minds)一書中指出,兒童如果缺乏思考的習慣,電視節目就算提供豐富的資訊,也無法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長時間下來,這樣的刺激不僅無助於思考發展,甚至讓人沮喪。 由於分辨真偽是思考區域的工作,腦部掌控行動與情感的區域接收到電視畫面的刺激時,無法分辨真實或虛幻,立刻做出「反擊或逃走」的反應。接著心跳加快、血壓上升、輸送到四肢肌肉的血液隨之增加。強生在«電視與兒童心靈»報告中指出,由於這一切反應都只發生在體內,四肢並沒有做出配合動作,所以電視節目的確讓觀眾長期處於沮喪或焦慮中。 色彩刺激使左右腦失衡 此外,電視以色彩畫面為主的傳播方式,使左腦與右腦不能均衡發展。 «心靈危機»一書指出,看電視會減少對於左腦的刺激,連帶影響左右兩腦的連結,因而影響孩子未來智力與創意的發展潛力。 人的右腦是直覺區,對於視覺影像、色彩、新奇的經驗特別有反應。 左腦則是處理邏輯推理,負責分析語言的聲音、意義與抽象思考。 電視的色彩刺激,幾乎全由右腦處理,相對減少對左腦的刺激,削弱了左腦的功能。這不僅影響對語言、閱讀、分析能力的培養,也減少聯繫左右兩腦之間的神經發展。 左右兩腦之間的神經聯繫,是腦部最後成熟的區域。各司其職的兩部分,必須透過神經聯繫,學習彼此協調。許多神經心理學家認為,如果聯繫兩邊的神經沒有接受足夠的刺激、不能適當發展,可能會造成注意力與學習困難。 看電視的眼睛懶得看書 電視傷害了兒童閱讀能力,是影響未來學習的另一個因素。 電視對於兒童閱讀的影響,不僅是搶占了兒童看書的時間,而且破壞了視覺系統的學習。看電視的時候,眼球很少運動,眼睛只要盯著電視螢光幕,既不用擴大瞳孔,也很少、甚至不用來回移動,而且缺乏一般的瀏覽活動。這使得培養閱讀習慣所需要的搜尋、瀏覽、對焦的能力受損。 看書的時候,眼睛必須不斷在書頁上下左右移動,需要眼睛肌肉有活動的能力與力氣。看電視讓眼睛肌肉缺乏運動,對於閱讀所需的能力與精力有負面影響。 電視不僅讓眼睛缺乏運動,也讓我們的心變得懶惰、被動。 真正的學習與解決問題,需要主動與堅持。但是,阿拉巴馬大學教授布萊恩指出,電視降低了主動聚精會神的能力。他觀察孩子看過很多快節奏的電視節目後,再要求他們閱讀或解決複雜的謎題,他們完成的堅持力與意願,都會降低。 因為電視節目用了各種花樣吸引兒童的注意力,使得兒童習慣於因外在的刺激而學習,而非自發的主動學習。一旦碰上難一點的問題,心思就飄向他處,等待轉台。 布萊恩並且強調,電視降低主動聚精會神的能力的問題,在三到五歲的幼兒身上特別重要,因為這段時間似乎特別容易受到影響。 難怪耶魯大學的電視與兒童專家辛格(Jerome Singer)深信,「在學習與閱讀習慣完全培養好之前,最好完全不要看電視。」 孩子畫不出自己的白雪公主 電視傷害了孩童的閱讀能力,改變了孩童的閱讀習慣,也就使得孩童失去想像力。 芝加哥大學生物心理學家勒維(Jerre Levy)指出,兒童看書時,必須自己創造出所有的情節。兒童一面看,一面要想像出人物的形象、揣摩他們的情緒、模擬他們說話的語調,還要創造出人物周遭的環境,想像環境的感覺。這種自我創造很重要,但是電視並沒有為這創造過程留下發揮的空間。 「看電視造成的問題,就是使得孩童習慣於完全不用自己的想像思考能力。」強生指出。 腦部掌管情感的區域,負責對於所學、所記憶的事物賦與價值、意義,與記憶關係密切。由於電視畫面投射到情感區,不僅使得思考區域沒有練習創造畫面的機會,而且畫面會直接進入記憶。進入記憶的畫面,不會被忘記,而成為未來創造的限制。如果看過白雪公主的電影,未來再看白雪公主的書,腦中就浮現記憶畫面,很難創造自己的圖像。 「腦子是被設計來接受認知挑戰的。腦子就像肌肉,如果不運動,腦子就會萎縮。」勒維指出。 想像力的萎縮,是一大損失。如果對同一個故事,你有先看書再看電影的經驗,就會了解這種損失。通常,看完電影後,都會大失所望,這正是因為我們自己在閱讀中的想像,比螢幕能夠呈現的,豐富太多了。 強生並且指出,「創造畫面的想像,不僅是娛樂,也是我們夢想與直覺、激勵等高層思考的基礎。」我們用圖像來夢想、思考、幻想未來的可能性。失去了創造畫面的能力,連夢想的能力都受到影響。 總而言之,「電視影響了人之所以為人的三項特徵」,強生在«電視與兒童心靈»中指出。在人生最初的三年,孩童應該學走路、學說話、學思考。但是電視卻讓幼兒坐著,沒時間進行有意義的談話,而且嚴重傷害思考能力。 思考力結凍 英國兒童文學家達爾(Roald Dahl)在一九六四年寫了«查理與巧克力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被翻譯為西班牙文、挪威文等,流傳世界。他在書中寫道:   電視腐蝕了腦中的感官!   它扼殺了想像力!   它阻塞、攪亂了心靈!   它把孩子變成如此遲鈍與盲目。   孩子再也不能了解幻想與夢境!   他們的腦子變得像乳酪一樣鬆軟!   他們的思考力生銹、結凍! 看來貼近兒童、善用創意的兒童文學家,最了解電視對兒童的傷害。 關掉電視,說個故事吧,給孩子的夢想一雙堅強的翅膀。牽起孩子的手,到真實的三度空間世界中探索去,讓孩子有踏踏實實的學習經驗。 才起步的孩子,有太多的發展里程碑要完成,別讓他呆坐在電視前。 (轉載自«天下雜誌»特刊第27期)

讀書是為了讓日子變得更有趣

2006年11月18日
公開
45

【讀書是為了讓日子變得更有趣】 記者曾問英業達董事長溫世仁,有什麼話要送給年輕人? 他只說了四個字:開始讀書... 讀書......是為了讓日子變得更有趣...... 我有個國三的女兒, 她在前一陣子的保送升學甄試時只填了一個志願,結果高分落榜. 她說: 聯考名額還那麼多,我總要把機會都試過了,才能甘願...... 前幾天, 收音機播出屋頂上的提琴手, 她陶醉在音樂旋律中說: 很高興,我聽得懂英語...... 當有人開玩笑罵她是笨蛋的平方時, 她會回罵笨蛋的立方...... 她說:還好,我上過數學課...... 在書店, 她翻著進口月曆, 笑開了臉, 因為她看到畢卡索, 梵谷的名畫, 都被改畫進了貓臉, 藝術家的幽默, 使她一整天心情愉快...... 她說: 美術史,我沒有白念...... 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她說:哪來那麼嚴肅? 讀書, 讓我的日子過的更有趣罷了...... 那你為什麼想念第一志願的學校呢?? 她說: 我想把日子玩的更精采, 我想聽聽名校名師的課, 我想認識一群聽得懂我說笑話的朋友...... 而且, 第一志願的學校,不是用想的就可以進去念, 我和我未來的好朋友,現在都在為聯考努力以赴...... 我想,這就是她......人生以玩為目的..... 讀書只是讓她能玩的視野擴大, 讓她更能享受生活之美的方法而已.... 上面這篇文章, 我真的是不記得作者的名字了......原諒我....... 但......我一直記著這句話 “ 讀書......是為了讓日子變得更有趣......” 呵呵......原來我們都曾為了和現在的朋友認識...... 而曾經這麼的努力著...... 如果......你是將來孩子的爸媽...... 請千萬不要忘了提醒孩子...... 讀書......還有很多的樂趣...... 如果......你是別人家的家教或老師....... 請別忘了鼓勵孩子說... 讀書.......並不是只有表面...... 如果......你還是個年輕的孩子...... 讀書......真的會讓你找到更多的樂趣的...... 與大家共享這來自於生活中的感動....... 人生的事...沒有十全十美...但是....我願認真活在當下... 專心走路....專心看書...專心做報告...專心聽音樂及教小朋友 希望你們也能早日體驗到讀書之於你人生的意義 並且慶幸自己曾經努力讀書 進而養成讀書的習慣........ 送給你們一段馬斯洛說過的話........ 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 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 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 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親愛的朋友加油囉! 想一想讀書的時光是不是很美好呢? 也許目前在讀書的人並不會覺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