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桂格滴雞精_回文活動 異動公告:因品牌內部審核因素,故得獎名單延後到4/19 16:00後公布,敬請期待!

糖果媽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上小學前要學會的九十件事

2010年07月16日
公開
20

彤明年9月就要上小學了,來看看這小妮子,還有多少還沒準備好. 也轉了一份給小彤媽,希望她工作忙碌之餘,也別忘了多陪陪孩子. ▲上小學前要學會的九十件事▲ ★運動能力 1.跑步時會閃開障礙物。 2.雙腳併攏站在墊子上跳躍。 3.單腳站立一段時間。 4.攀爬鐵桿。 5.配合音樂做體操。 6.做簡單的跳箱運動。 7.會玩躲避球和閃躲車輛。 8.跑著跳到家長背上。 9.走低矮的平衡木。 10.一個人跳繩或連續踢球。 ★生活習慣 1.靈巧的用筷子吃飯,不會灑得到處都是。 2.定時吃飯,不偏食。 3.少吃零食,不吃宵夜。 4.自己睡覺,上床後立刻入睡,睡眠時間為十二小時左右。 5.天熱時戴帽子,下雨或陰天會撐雨傘或穿雨衣、雨鞋。 6.大小便能控制自如,不硬憋。大便時間固定。 7.保持馬桶清潔,進入廁所之前會敲門,使用時會關門。 8.養成常洗手、以衛生紙揩鼻涕的習慣。會自己洗澡,經常梳頭,保持清潔,不弄髒身體,不在雨中玩水。 9.玩水時避免長時間浸泡在水中,游完泳後記得洗眼睛。 10.不在馬路上嬉戲,不會任意穿越馬路,過平交道時會小心注意。 ★自立和合群 1.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情形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事自己做。 2.自己可以完成的事如有大人要幫忙,會告訴對方自己可以做。 3.能夠說出自己的姓名、年齡、住址、家裡的電話號碼以及家長姓名,同時看得懂自己的名字。 4.有基本的是非觀念。 5.熱心參與想玩的遊戲或想做的工作,有始有終。 6.不受他人引誘而玩危險的遊戲。 7.對自己有自信。 8.逐漸能了解家人的想法。 9.明白父親節、母親節和自己生日的意義,懂得感謝父母。 10.大人說話時不任意插嘴。 ★動植物和大自然 1.持續觀察蝴蝶的成長過程。 2.飼養昆蟲。 3.製造機會,讓孩子參觀農作物的採收或加工過程。 4.利用花草的遊戲,了解植物的特徵。 5.了解四季的特徵。 6.教孩子做各種實驗,享受實驗的樂趣。例如水會因溫度變化產生熱水和冰塊;在冰塊上放一條線,沿著線灑鹽,冰塊會和線連在一起;在水中加鹽,雞蛋會浮起來。 7.解釋山谷中產生回音的原因,或閃電比雷聲快等常識,引發孩子對大自然的聲音和光線的興趣。也可以藉著玩傳聲筒遊戲,讓孩子知道聲音如何傳送。 8.誘導孩子對開瓶器、鐵鎚、指甲刀、鉗子、削鉛筆機和開罐器等的使用方法感到好奇。 9.培養孩子對顯微鏡、磁鐵的興趣。 10.告訴孩子家中電器的種類及用途。 ★數字和形狀 1.將象棋或跳棋排好,教孩子一個一個數。 2.將四個橘子平均分給兩個人。 3.將撲克牌依不同花色分成四堆,每堆十三張。讓孩子從一數到十。 4.用彈珠教孩子簡單的算術。 5.將圍棋以「白黑黑白黑黑白黑黑」的次序排列後,教孩子照這個規則繼續放。 6.學習看懂時鐘、身高計、磅秤及體溫計。 7.將正方形、長方形及圓形厚紙板剪成三塊,讓孩子重組。 8.了解比較複雜的圖形之間的異同。 9.讓孩子指出幾樓第幾扇窗子,藉此讓孩子學習簡單的座標概念。 10.學習辨識前後、上下、左右等位置,並在生活中活用。例如父母可依照上述各位置發出指令,讓孩子跟著移動身體。 ★語言和文字 1.訓練孩子以簡單明瞭的方式傳達事情。 2.看圖說故事。父母可以起個頭,讓孩子繼續往下接。 3.將在外面或在幼稚園裡發生的事告訴父母。 4.學習融入大家的話題,避免說出不相干的話。 5. 和 老師或朋友交談時懂得如何應對。在幼稚園聽見廣播時,會採取適當的行動。 6.學習使用擬聲及擬態字,如風呼呼的吹。 7.數東西時,會用適當的量詞,如一頭牛,兩匹馬。 8.了解電視或廣播中兒童節目裡的對話。 9.能夠讀出自己、家人、朋友,以及經常上下車的站牌名稱。 10.能夠慢慢的寫出自己的名字,對寫字及線條畫感興趣。 ★概念訓練 1.知道在適當的時候表現應有的禮貌。如收下別人的東西時會說謝謝。 2.比較兩樣東西的異同。例如貓和狗哪裡一樣?哪裡不一樣? 3.背誦簡單的句子,如小鳥飛得高,馬兒會吃草。 4.能夠說出遠、輕、大、長、胖、亮、辣等字的相反詞。 5.利用紙杯、報紙、蛋殼、鐵絲等工具做創意勞作。 6.將多樣物品按種類分類,如花草、蔬菜、水果。 7.利用標有注音符號的紙牌遊戲,訓練孩子認識注音符號。 8.和孩子玩接龍、舉例同類物品。如哪些東西可以吃? 9.利用「像…一樣會…」的句型造句。如我像哥哥一樣會唱歌。 10.嘗試找出圖畫中不合常理的事物或現象,並說明理由。 ★手的靈活度 1.用鉛筆畫出梯形、菱形、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 2.邊唱歌邊畫圖。 3.用剪刀剪出直線或曲線。學習使用膠帶、打洞器、釘書機、迴紋針和尺。 4.學習用尺裁紙。 5.學習摺小船、飛機等簡單的東西。 6.學習組合比較複雜的玩具,如火車鐵軌。 7.用雙手當笛子、水槍。 8.用線在打洞的厚紙板上刺繡。學習繫鞋帶。 9.學習打單結、蝴蝶結,擰乾毛巾。 10.以拇指和食指彈彈珠。以食指移動象棋,不發出聲音。 ★繪畫和音樂 1.參加朋友的獨唱、合唱或演奏會。多聽旋律優美的音樂,且耐心的聽完整首曲子。 2.學習辨識各種樂器的聲音。 3.能夠在大家面前獨唱,合唱時不搶拍。唱歌時會注意發聲的方式、聲音的高低和歌曲的旋律。 4.多欣賞適合兒童觀看的影片。 5.透過山、河、海、湖泊、自然公園等風景,享受四季變化之美。 6.利用蠟筆畫出周遭人物的長相及特色,並讓被畫的人欣賞。 7.利用蠟筆畫出游泳、滑雪等生活經驗。 8.利用紙箱等廢棄物製作立體物品。 9.在公園遊戲區的沙堆堆山、挖路、做鐵道,享受玩沙的樂趣。 10.用身體表達自己的感覺,或表演簡單的戲劇。 ★〈注意事項〉 以上這些項目,只要在上小學之前教會孩子就可以了,不必過分嚴格的要求孩子,讓他一項一項按部就班的學習。在教孩子的時候,也必須考慮孩子的年齡,或和他一起學習,用舉例說明、參觀或實地觀察等方式,引起孩子的興趣。父母應該謹慎小心,別在孩子的啟蒙階段弄壞他的學習胃口,尤其是在教寫字和算術的時候,更要特別留心。 如果在開學之前,還有不會的東西,也無需慌張,放鬆心情,在未來的一年教會孩子就行了。尤其是提早入學的孩子,更應該避免操之過急。此外,與其由父母要求孩子學習,倒不如由孩子看見其他小朋友在做,而主動提出會更有效。當學習效果不錯時,別忘了讚美孩子。 還有,自主性及手的靈活度對孩子的智能發展幫助很大,請多讓孩子練習。 延伸閱讀: 媽媽應該為小學三年級孩子做的55件事 http://tw.myblog.yahoo.com/jw!ZJYCm.2THQ4FcP2tPNHtTg--/article?mid=564 媽媽應該為小學四年級孩子做的51件事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06811

不要任性,就要他等一等

2009年01月06日
公開
18

  不要任性,就要他等一等 寶寶年齡小,可不是他要什麼就必須得到什麼的理由。 我們往往一聽到寶寶哭,自己心裡就先發慌, 習慣於將孩子的哭聲當成命令,如果成人不那麼衝動, 孩子也會慢慢學得平和起來,把有期限的等待看成是自然而然; 並且,因了解心中的嚮往和期盼,遲到的收穫更能令孩子欣喜若狂。       身為大學教育系學前專業的教師,梅舒深諳對女兒夢夢的要求, 她呼應起來總是慢半拍,即便是在夢夢兩三個月大的時候, 女兒的哭聲也不會讓她立刻衝到小床前,而是巧妙地先在房間裡 弄出點動靜,示意媽媽就在不遠處,一分鐘後再到女兒跟前; 稍大一點,女兒去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碰了「釘子」, 梅舒也特別沉得住氣地等她哭完再講道理;至於夢夢在外面 要買玩具和吃的東西,梅舒多半不拒絕也不立即答應, 而是順勢提出一些條件,少則一會兒、多則幾天後實現願望。 因為有了期待,夢夢實現了願望後會表現出異常地興奮。       如今,四歲的夢夢顯得比同齡的孩子有耐心。一天, 幼兒園老師發給小朋友每人一個卡通形狀的棒棒糖,樣子可愛極了。 孩子們拿在馬上就想吃。這時老師對孩子們說: 「誰能等到老師回來再吃,就獎給他一張天線寶寶小貼片。 如果提前吃了,就得不到了」儘管嘴裡說著「我也要天線寶寶」, 但老師一離開,一些孩子就忍不住了;等到老師回來, 只有包括夢夢在內的三個孩子的棒棒糖原封未動。 當然也只有這三個孩子拿到了小貼片。 愛心「毒藥」        現在的孩子不缺吃的、不少玩的,可見到自己沒有的或想要的 東西就得立刻拿到手、吃到嘴,脾氣一個比一個急,想法也是一個 接著一個地往外冒;而人們日漸鼓起來的腰包,快節奏的、 近似快餐式的生活方式加速了成人的性子, 也唆使他們無條件地滿足家中唯一寶貝的願望。 然而,面對父母的有求必應、百依百順,孩子的頭腦中逐漸 形成了這樣一個思維「定勢」 :我要什麼馬上就能有什麼。 孩子慾望的溝壑似乎越來越深、越來越寬, 父母的愛和關注把孩子變得越來越貪心。 任性在一個個滿足中滋養    像法國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對已為父母的人說的: 「你知道用什麼辦法準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 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 」 因為有種種滿足他慾望的便利條件,所以其慾望將無止境地增加。 結果,使你遲早有一天因為無能為力而表示拒絕。但是, 由於他平素沒有受到過你的拒絕,突然碰了這個釘子, 將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東西還感到痛苦。」     父母的愛心,造就了孩子的任性。 如此,孩子一旦離開了家庭的圈子,受打擊、遭挫折就成了 家常便飯,他們事事都不順心,覺得好像人人都有意跟他們過不去, 對孩子的身心會產生不良影響,他們又不能主動自覺地對自己的 心理狀態進行調整,總是與周圍的人和事處於一種對峙狀態, 時間長了,就很可能釀成心理疾病,如憂鬱、偏執、狂躁等。 延遲滿足培養好性格    表面看來,讓孩子晚一天吃到他想要的蛋糕、想喝的果汁; 遲一個星期得到他渴望的玩具熊或電動小火車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這卻和孩子性格養成的大事直接掛鉤。 習慣了在期待中獲得滿足的孩子,能學會主動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會為自己的要求被拒絕或暫時被拒絕而「大動干戈」, 將來也能抵擋得住眼前小利的誘惑,權衡怎樣做能使自己 獲得更大的好處,並能有意識地調節和支配自己。     前面例子中的夢夢就是會掂量輕重的孩子, 她憑自己一會兒的等待,多得到一張小貼片, 而這種品質如果能延續到上學或工作以後, 其等待的耐心就可以使她獲得更多的「財富」。   拖延從一分鐘開始 第一,「等待」必修課0歲開      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聽到寶寶哭時自己先沉住氣, 趁勢和他說說話,告訴孩子你正在做什麼, 等一分鐘媽媽就會過來陪他,寶寶能從媽媽熟悉的聲音中 得到安慰、消除內心的恐懼;如果這時孩子仍舊哭, 索性就讓他哭上一兩分鐘,這有助於打磨他的耐心。 適度的哭還能增加肺活量,對孩子的健康很有好處。 等你把自己手裡的事告一段落再看看他是餓了、尿了, 還是想讓大人抱了。如此操練一段時間, 寶寶對「延遲呼應」的態度就會從「憤怒」變為平和了。 到孩子10個月左右能稍稍聽懂一點話時,他有一些要求, 比如想要一件玩具或是什麼吃的,父母可以遲一會兒給他, 或對他說那樣東西燙,等涼了再吃。   也許父母會問:寶寶最初的反應比較激烈怎麼辦?      其實,這是小寶寶和父母進行心理較量的必經階段, 他巴不得用哭聲將你三步並作兩步地吸引到自己跟前; 如果你能扛得住,孩子終將也能扛得住,並接受等待。 第二,點滴瑣事當幫手      生活小事鑄就孩子的高素質,使之在平素的日積月累中慢慢懂得 還有比自己的要求更重要、更緊急的事情,學會善解人意、 習慣於等待。比如,孩子要求和媽媽一起拼圖,此時媽媽可以和孩子 商量:「我有個重要電話要打,等打完電話再跟你玩好不好?」 如果孩子不肯,你可先肯定孩子: 「要是把重要的事耽誤了,媽媽會著急的, 你是懂事的寶寶,你願意讓媽媽著急嗎?」「不願意。」 「那你就等媽媽一會兒,好嗎?」孩子一般會答應的。 而如果四歲的孩子將玩具散落一地提出到外面玩, 你可以答應他的請求,但前提是讓他把玩具放回原處。   面對誘惑控制自己,也是孩子必須掌握的本領之一。 看到冰箱裡的冰淇淋,孩子嚷嚷著要吃,但此時他正咳嗽、嗓子疼。 父母可給孩子解釋:「你現在正病著,吃了嗓子就說不出話來了, 等過幾天好了給你吃。」「我就吃一點點。」 「吃一點你的嗓子也會比現在厲害,還得吃更多的藥,等好了, 可以給你吃一個蛋筒。」孩子會權衡利弊,選擇吃一個蛋筒。 第三,當忍則忍      能不能夠忍耐和長時間地等待,是孩子自制力強與弱的一種表現, 因為生活中並非事事都遂人願。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可從2歲以後開始。 比如,孩子要把小朋友的娃娃拿回家,在他的意識裡, 自己的東西是自己的,別人的東西還是自己的。 這時,父母要給孩子解釋清楚,娃娃是小妹妹的, 如果拿走,她會傷心的;買一個相同的娃娃,不是立刻能做到的。 讓孩子明白,別人有的東西我們不一定要有,要克制自己的佔有慾。   借助給孩子設立壓力情境的方法,鍛煉孩子的忍耐力。 例如,孩子在商店要買價格昂貴的電動車, 而你的支出計劃又沒有這筆消費,你可以跟他商量, 我們可以買一個便宜的你喜歡的小玩具, 如果你幫媽媽節省生活費,媽媽會很感謝你,因為你特別理解媽媽。 通過為孩子設立這些壓力情境,孩子心中有了矛盾, 開始主動調節自己的需求達不到滿足時的情緒,達到心態平和。   讓孩子習慣並平靜地接受延遲滿足,離不開表揚和獎勵, 因為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時非常痛苦, 當年幼的孩子努力按照成人的要求「刷新」了自己以往的紀錄, 父母一定要肯定孩子,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小獎勵, 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是值得的,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支撐。   延遲滿足能力的培養要循序漸進,從易控制的事做起。 在長達十多年的觀念傳遞之後,孩子就會把它內化為自身的 一種素質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