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maggie

莫忘初衷... 珍惜眼前...👼🏻

莫忘初衷... 珍惜眼前...👼🏻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7年10月21日
公開
14

嬤家睡~

嬤家睡~

2007年10月19日
公開
22

鋼琴

鋼琴

2007年10月19日
公開
13

不和嬤睡....

不和嬤睡....

2007年10月18日
公開
10

美術

美術

2007年10月17日
公開
13

數算

數算

2007年10月17日
公開
18

小孟生了.....^^

小孟生了.....^^

2007年10月15日
公開
16

鋼琴

鋼琴

2007年10月14日
公開
16

最佳擦球員

最佳擦球員

2007年10月13日
公開
19

科博館溜直排

科博館溜直排

2007年10月13日
公開
14

超大的Hello Kitty

超大的Hello Kitty

2007年10月12日
公開
10

鋼琴

鋼琴

2007年10月11日
公開
17

美術

美術

2007年10月10日
公開
19

數算

數算

2007年10月08日
公開
18

鋼琴

鋼琴

2007年10月07日
公開
30

打麻將嚕~

打麻將嚕~

2007年10月06日
公開
38

教寶寶從小學習7件事

外在教誨與內在世界 (王理書) 我們期待孩子把大人教誨放入心裡,養成自動自發的好習慣。 在此前提下,我們來思考,父母的教誨與孩子所吸收的,這二者間有何不同? 幼兒的認知發展,基本上以經驗記憶為主,他們還沒發展出純粹的概念記憶,而是透過互動記憶整個經驗…在反覆與重複的建構下,逐漸形成一組概念。 舉個例子:當父母提醒孩子:「你錯了,跟朋友道歉。」 孩子記得的不只是「要道歉」這話語,孩子內在世界還輸入一整組「故事記憶」,包含父母提醒時的表情語調,包含自己當時的情緒,還包含當時小朋友互動時蘊含強烈情緒的話語。 而這些記憶在時日久遠後會逐漸變得模糊,但是在下回與「道歉」相關的議題出現時,當時整體的模糊情感感受,會再度浮現。 我們將上面的認知了解,化為圖像表示如下: 因此,我們需了解:要孩子自動自發養成道歉的習慣,最重要的變因是孩子在被教導「道歉」這事時,感受到「被愛」「被尊重」「有價值」且「平靜」。 想像一下,當孩子犯錯,想起父母關於「道歉」的教導,他感受到被愛被尊重且有尊嚴,他就能平靜地做出道歉的行動。 但若孩子的記憶包含「作錯事的羞恥感」或「被強迫的無奈感」,那麼他在行動前,要經歷多麼複雜的內在掙扎啊! 親愛的父母請記得:只在平靜並能表達愛與尊重時,作生活教育。 幼兒的發展從自我中心的內在世界開始,他們的內在世界充滿想像與遊戲,外界的分類與界限都不是幼兒自發的本能所具有的。然而,規律與界限是孩子需要的,孩子若能在一個既有創造力又規律可預期的日常生活規律中長大,他內心流動無序的經驗能逐漸函納進這個規律中,逐步養成內在的力量。 紛亂意味著隨性自在,孩童追隨內在本能的流動,散漫地移動。秩序意味著專注,在外在刺激純粹之下,兒童灌注其意志力於一個反覆的練習中,感受到純熟與能力增長的力量。在紛亂與秩序之間,孩童需要來回往返,而帶領兒童整理自己的玩具,圖書,甚至是房間,在過程中進行分類,進而能掌握內在秩序感,是一個重要的養成訓練。 要一個本能驅動的孩子養成自動收拾房間的好習慣,在於讓孩子感受到被凌亂遮住的房間有如失去太陽,玩具凌亂猶如遺失。父母除了給予生活紀律和規律作息的支持之外,即時的提醒,不代勞,以及想像力運用,是很重要的。 「讓孩子成為自己的英雄」,讓孩子有能力“拯救自己的玩具”,而不是依賴媽媽幫我找玩具。父母不要代替孩子尋找,讓孩子經驗到凌亂的失序,以及渴求規律的自然動力。當孩子需要找玩具時,借用想像力:「哇嗚,熊熊玩偶被埋在積木裡了,寶寶,你是熊熊的小英雄,去拯救他吧!」 「恐懼」是孩子的基本情緒之一。除了恐懼類別之外,還有「愛」、「快樂」、「憤怒」、「悲傷」、「厭惡」、「羞恥」、「驚訝」等類別。「愛」與「恐懼」是本能與自發的情緒,攸關孩子的生死存亡。「愛」讓孩子靠近依附母親,收到溫暖時自然發出燦爛的笑意,激盪母親與孩子的連結,孩子獲得照顧得以生存。恐懼則是當”異物”靠近時,尋求保護或逃跑的訊號。 因應恐懼有兩種姿態:「逃跑」與「戰鬥」。這兩種姿態,是原始人的本能,在穴居時代面臨動物侵襲的兩種保命姿態。現代人的生活情境複雜,恐懼源頭不再只有入侵的動物。在現代人的情緒光譜裡,恐懼還包括害怕、焦慮、擔憂、猶豫、無助等等表情。若只使用「逃跑」與「戰鬥」兩極端,反而失去面對真實的勇氣。 現代人有的恐懼,經常不是逃命訊號,而是習得的焦慮:想到上學就害怕,或因焦慮而人際退縮,害怕體重過重而厭食…. 這些焦慮,我們稱為「精神官能性情緒」,焦慮恐懼的對象不是客觀的危險,而是主觀的認定。這種恐懼焦慮,遮蔽真實人生,阻礙學習,停滯生命的前進。 面對這樣的焦慮或恐懼,最好的態度就是:《不逃跑了,轉身面對》以及《不戰鬥了,面對面互相了解》。當恐懼由內在世界產生時,轉身面對,相互了解,就是魔法本身了。 外在世界裡,輪子是圓的,時間到了就要吃飯,山用來爬,吃東西不能掉在地上,孩童的內在世界裡卻沒有這些限制。 輪子是什麼? 他們張開好奇的眼睛觀看;他們心裡不一定有吃飯的時鐘;山可以移動可以撞開;吃東西掉到地上撿起來繼續吃。 這麼沒有限制的孩子對尋找創造力的大人來說經常是啟發。但對需求效率與省事的父母而言有時卻變成災難。 孩子尚未規範良好的世界,永遠有各種可能。那是活生生的生命,充滿天真的新鮮之眼。他們可以一遍又一遍重聽一首歌,他們可以重複同一個動作100遍,然後依舊笑得興奮。孩子聆聽充滿想像力的內心世界, 運用隱喻的觀點是很好的工具。 有些孩子的內在世界,充滿了對立衝突與掙扎,那反映了他白日的現實生活裡,許多無意識的情緒,也許是父母的衝突,也許是管教過嚴格之下,自己心裡的壓抑的憤怒敵意或衝突。有些孩子的在世界充滿了愛,那也是現實世界的縮影。 要了解孩子的內在世界是怎樣的? 聆聽孩子的夢境,聆聽他遊戲時無意中說出的話語。 在說故事時,聆聽他最在意之處! 隱喻的內在世界,是孩子想像力的源頭,也是能深入觸碰孩子的語言。 充滿想像力的孩子,需要與充滿想像力的孩子一起玩。 他們不需要太多玩具書籍,光是一個足以奔跑的空間,孩子追逐嘻笑就能創造許多快樂。孩子需要孩子伴。當父母的我們,童年時不匱乏玩伴,當我們變成父母時,由於獨生子的原因,我們經常是孩子的主要玩伴。 大人陪小孩玩,怎麼陪都不如小孩陪小孩玩。怎麼辦呢?創造機會讓孩子尋找他的好朋友吧! 社區的鄰居,孩子年齡相仿的家庭,可以組成一個小團體,孩子輪流聚在其中一人的家庭,時間不用多,下課後到晚上8點,就回家睡覺了。主題不用過度設計,保留一顆開放的心,準備好在孩子爭執時給些聆聽,就能邀請孩子的小伙伴到家裡來玩了。若3家組成的輪流團體,給一次可以休息兩次。那就是夫妻約會的時間,夫妻的單獨相處對依家庭而言,必要需要且重要。當夫妻可以擁有親密的關係,孩子們的內在世界,就多了許多愛與甜蜜。 幫孩子尋找好朋友吧!讓孩子有共同遊戲,擁有許多共同童年記憶的玩伴。 父母與老師經常在孩子作錯事的時候,跟朋友說:「對不起」。道歉這是重要的品德教育,也是人際EQ的一大能力。在我的觀點裡,【道歉】不只是有禮貌的習慣,而是一種能力,我們來看看,它需要哪些基礎? 首先,道歉需要有同理心,也就是對別人因自己而受的苦有所覺知與感受。 其次,道歉需要自我肯定又能自我承認。因為能自我肯定,所以能在認錯時,不會感受到自我的縮小或消失,於是能自我承認。 接著,要有人際表達能力,能夠真誠地看著對方的眼睛,能夠真心地用語言表達出心中道歉的情感。或在對方質問或怪罪時,能夠真誠地承擔自己的責任,又不會一眛地認錯,而承擔了不屬於自己的責任。 最後,道歉還要有一定的邏輯思考力。道歉,有時不只是一句話了得,可能對方會責怪,可能需要賠償對方。這時候就需要有清晰的邏輯思考能力,包括思考到自己的責任是哪些?對方的責任又是哪些?哪些行動,可以剛剛好地在情分與實質上彌補,讓寬諒可以發生,讓平衡可以恢復,於是人與人的親密聯繫可以繼續存在。 在現代社會,父母在邀請孩子道歉時,可能有常犯的錯: 把道歉當作是一個「只要說對不起,就會沒事」的單薄禮貌。 在邀請孩子道歉時,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錯誤,甚至自我貶抑。 道歉,表面上是禮貌,實則上是靈魂平衡的負責行動。 合作是人際學習中很棒的事情。孩子學習奉獻一份心力,在團體中感受到群策群力的歸屬感,並享受成功後的族群榮耀感。合作與競爭都是群己關係中的經常現象;這社會有許多競爭的刺激與活動,但合作活動的機率較低。父母能作的是在生活中把握合作的機會,邀請孩子共同參與。幫孩子選擇夏令營或學校活動,也強調合作的本質。語言是一種增強,同樣是運動會中的拔河,你強調團結合作的力量,或強調兩隊相爭的輸贏,就增強了孩子意識的強度。 洗被單鋪床折棉被,是兩人合作的好時機。 搬重物移動家具,是展現共同力量的有活動。 說故事也可以共同創作。 洗衣服折衣服可以一起參與。 旅行的規劃以及資訊蒐集,家裡的布置以及整體規劃,宴會的策劃安排與行動,就是一場大型的合作歷程。 捕捉機會或創造,讓合作的活動頻繁地出現,然後用語言來讚嘆,讚嘆合作過程裡的美好。讓合作與競爭意識在孩子的心裡是平衡的,同樣有趣。 對幼兒而言,規律的作息能穩固他們的靈魂,能讓他們的發展,在心靈的韻律下進行。睡眠是潛意識處裡平日意識焦慮的時機,安好規律的睡眠,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助益。 若父母本身有著規律作息的紀律,孩子比較容易跟上。 維持紀律的秘訣是:不要太鬆,也不要太緊。 紀律太鬆的父母,孩子失去保護傘,看似自由快樂,但心靈其實會無依散亂。 紀律太緊的父母,孩子失去與自身的連結,乖巧聽話雖讓人喜歡,但壓抑的情緒能量才是人生的大變數。 紀律的方向清晰具體,確實執行。 在執行的過程,別忘了聆聽孩子同時讓孩子有表達與創意的展現。 現在家庭生活的挑戰在於,雙薪有孩子的家庭; 在睡前,通常父母比孩子累,於是失去精神集中度,孩子容易散漫或過渡興奮,失去身心的聯繫。睡眠的要見就是讓腦袋跟隨身體,讓腦袋的思緒不在運轉,與身體聯繫。因此,即使再累也可以用少少的能量集中在自身的身心連結,然後幫助孩子身心連結,於是孩子可以早睡,自然可以早起。 身心連結就是,覺知到自己的呼吸,覺知到身體各個部位的放鬆,覺知到身體的溫度,覺知到心跳,覺知到逐漸沈重而放鬆的四肢,覺知到皮膚的毛細孔逐漸平緩而和諧的呼吸。

2007年10月06日
公開
32

颱風天休息嚕!

颱風天休息嚕!

2007年10月06日
公開
15

妮自編自唱

妮自編自唱

2007年10月05日
公開
19

鋼琴

鋼琴

2007年10月04日
公開
23

英文寫作力,不是一天造成的

英文寫作力,不是一天造成的 (中央社公關稿平台20071003 09:55:59台北訊)近來天下雜誌與商業週刊都不約而同強調孩子的「寫作力」,除了中文的寫作力外,英文寫作力在現代國際化的趨勢下也更重要。要如何培養孩子的英文寫作力呢?曾經在美國讀過兩年國小的Max,分享了美國老師如何用「階段性」的方式教作文。 以下就是Max從寫日記當中獲得英文寫作力的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可稱作「無為而治」,這個階段大約需要六個月。Max剛到美國就讀二年級時,美國的老師發給全班每個小朋友一本小筆記本,讓同學們寫日記。但是,這本日記可不是滿滿的英文,而是少少的字和很多的塗鴉。因為開始的時候,老師只要求小朋友用「一個句子」把一天當中最有趣或最想說的話寫出來。在這個階段,最主要是誘發孩子對寫作的興趣。為了不抹煞孩子的寫作興趣,老師在校閱日記的時候,不會挑出拼字或文法的錯誤。同時,因為老師鼓勵在日記裡加入插圖或勞作剪貼,所以同學們的日記本看起來簡直像美勞簿。 第二階段,是由「單句」變成「多句」,這樣可以練習把心情或景象描寫得更詳實。在這個階段,老師會開始修正句型及文法的正確性,也會教導孩子充實更多的字彙,例如每週考20~30個單字,讓他們可以用更多的字彙來描述。 第三階段,則是逐漸發展成「有段落」的文章。到了這個階段,通常一篇作文長度至少三、五百字,孩子們也已經練習分段,儼然像是一篇托福的作文。 另外,講到寫作力的培養,美國老師也利用各種媒介和工具來加強「字彙」。因為字彙是寫作力的一個「基本功」,同樣一種景象或情緒,至少要能利用四、五個不同的單字來交替描述,這樣整篇文章才不會落於呆版、或是同一單字重複次數太高。 在四年級從美國轉回台灣就讀的Max,現在則利用閱聽有聲書和觀賞知識性的英語電視節目來增加字彙,由於這些習慣兼具娛樂效果,所以也就容易持續。 Max說:「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聽audio(英文有聲書)了!第一遍因為急著知道故事劇情,我每次都會趕快聽完;第二遍就聽重點,第三遍就把故事記得了。我的最高記錄是聽了七遍的龍騎士。」Max的爸爸笑著說:「他有時為了快點知道結局,連洗澡也在聽故事CD,真是太瘋狂了!」而如果有小朋友想從聽故事學英文,Max 覺得「札克檔案」很適合,因為故事很短,有很有趣,也可以學單字,像是adorable、orthodontist、autopsy、reincarnation。等到將來聽力更好時,字彙更多,就可以聽更長的故事了。 另外,Max也很喜歡看國家地理頻道,因為國家地理頻道有各種主題的節目,也會有英文字幕,對於吸收各項新知很有幫助。 至於看電影對於學習英文有沒有幫助呢?Max認為,應該也是很有幫助,因為每部電影都會出現一些新的單字,看電影對於記單字是很有用的。 您對Max階段性的寫作好奇嗎?歡迎您上「哈佛人出版社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havard-inspired/)參考。

2007年10月04日
公開
17

上美術課嚕!

上美術課嚕!

2007年10月03日
公開
15

數算

數算

2007年10月02日
公開
24

成為真正好媽咪的12個祕訣

成為真正好媽咪的12個祕訣 蜜雪兒.玻芭 著�莊綉雲 譯 *祕訣1~好媽媽讓孩子知道,他是無價的 真正的好媽咪知道:如果你的孩子擁有無條件的愛,他們更能夠茁壯成長。 為人母親真正最要緊的是:沒有附加條件地去愛孩子 孩子得到的真正益處是:如假包換的自尊 *祕訣2~堅決而公正的媽媽給孩子在生活中可以依循的道德規範 真正的好媽咪知道:建立一致的規範和行為準則,這樣當你不在身邊時,孩子也能表現合宜的行為。 為人母親真正最要緊的是:管教孩子的準則務必要前後一致而且公正 孩子得到的真正益處是:穩定、責任感和掌握內心的方向 *祕訣3~好媽媽用心聆聽孩子說話 真正的好媽咪知道: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孩子身上,未來他們將會永遠惦記著你。 為人母親真正最要緊的是:專心 孩子得到的真正益處是:感覺到自己的意義與自我認同 *祕訣4~想要扮演好母親角色的媽媽會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 真正的好媽咪知道:想要孩子表現出什麼行為,媽媽自己要先成為仿效的典範。 為人母親真正最要緊的是:要有為人表率的自覺 孩子得到的真正益處是:品格、價值與愛 *祕訣5~教孩子可以激勵品格的價值觀 真正的好媽咪知道:了解家庭的價值觀,如此孩子在生活中就會感受這個意義。 為人母親真正最要緊的是:用心 孩子得到的真正益處是:同理心、堅強的性格、道德規範 *祕訣6~支持孩子的長處,建立他們的信心。 真正的好媽咪知道:教養方式必須配合孩子的個性 為人母親真正最要緊的是:了解孩子獨特的氣質 孩子得到的真正益處是:對本身與長處有信心 *祕訣7~鼓勵孩子獨立並培養自主的能力 真正的好媽咪知道:不要每次都當孩子的救星,如此孩子才能自己茁壯成長。 為人母親真正最要緊的是:為將來打算 孩子得到的真正益處是:自主與隨機應變 *祕訣8~為孩子的努力而喝采的媽媽,培養出堅持不懈的小孩 真正的好媽咪知道:不要一味追求勝利,努力不懈的精神才是最可貴的。 為人母親真正最要緊的是:肯定孩子 孩子得到的真正益處是:自動自發與堅毅不拔 *祕訣9~接受孩子的短處,培養他們的挫折忍受力 真正的好媽咪知道:支持孩子天生的能力,不要對他們的弱點施加壓力。 為人母親真正最要緊的是:接納 孩子得到的真正益處是:樂觀與自我修復的態度 *祕訣10~花時間在孩子身上,幫助他們建立穩固的關係 真正的好媽咪知道:願意做任何可以和孩子維持親密關係的事 為人母親真正最要緊的是:參與 孩子得到的真正益處是:健康與愛的情感 *祕訣11~用開懷的態度教導孩子保持歡喜心 真正的好媽咪知道:和家人慢慢享受生活 為人母親真正最要緊的是: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 孩子得到的真正益處是:快樂和喜悅 *祕訣12~懂得照顧自己的媽媽,能夠維繫家庭的快樂氣氛 真正的好媽咪知道:快樂健康的你,對家庭是最美好的事情。 為人母親真正最要緊的是:保持平靜 孩子得到的真正益處是:快樂、樂觀、安全感 用這12個祕訣教養孩子的結果是:你不需要費那麼大的功夫,就可以讓孩子永遠享有快樂的人生。 話說回來,這十二個成為真正好母親的祕訣和孩子未來當個成功的大人之間有什麼關聯?如何按部就班培養出一個好孩子?這本書如何幫助每個母親定立自己的計劃,讓孩子擁有在這個現實社會中立足所需的重要能力、素養和特色?這些能力、素養和特色又是些什麼東西? 讓孩子從此以後一直過著快樂的生活所需的12個特質 看著孩子,想像他25歲時長大成人的樣子。你看到了什麼?你的兒子或女兒具備了下面這12個特質嗎: 1.他快樂、樂觀、有安全感嗎?他擁有真正的自尊嗎? 2.他和別人建立出健康和忠實的關係嗎?他有好朋友和忠實的死黨嗎? 3.他有強烈的道德規範嗎?他有好的價值觀和堅強的性格嗎? 4.他對別人有同理心和同情心嗎?他仁慈、無私、有人情味嗎? 5.他能夠自制而且有耐心嗎? 6.他能夠自己做出好的決定嗎? 7.他能夠自主嗎? 8.他有責任心和自動自發嗎?他有好的工作觀嗎? 9.在處理日常事務方面,他實際而且能隨機應變嗎? 10.他的挫折忍受力足夠嗎?當他的生活遇到挫折,他能夠讓自己振作起來嗎? 11.他對自己本身和長處感到自信、樂觀嗎? 12.他過得有樂趣嗎?他常笑嗎?在他生活中,工作與愛、自我和他人之間能保持良好的平衡嗎? 沒錯,每個小孩天生就有特定的氣質及遺傳傾向,所以在孩子的發展方面有些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可是還有許多是能夠控制的。因此,你可以運用這12個教養孩子的真正好祕訣,強化從此得以讓孩子過著快樂的生活所需要的特質。

2007年10月01日
公開
29

鋼琴

鋼琴

2007年09月30日
公開
31

爬山+豪豪家

爬山+豪豪家

2007年09月29日
公開
14

眼科復診

眼科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