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mallok

新聞讀後雜感

2009年02月13日
昨天在家登錄msn時,看到了這則After bitter 4-year fight, he finally sees his son again(媽媽把小孩帶回娘家巴西,美國爸爸在歷經了四年的訴訟與分離,戲劇化的在媽媽再婚卻又難產過世後,在美國政府的介入下,父子終得重逢,兒子已從四歲的小男孩長為八歲的小男生..)的故事,看完後,有著些許的感觸。

爸爸媽媽不合,小朋友最可憐了!所以過去東方的父母親,就算婚姻再怎麼不幸福,也多半會為了小孩忍耐一輩子,至少在爸爸小時候,來自單親家庭的同學幾乎是絕無僅有(迷之音:爸爸幾歲了啊?),而且可能得要忍受來自世俗的異樣眼光....

曾幾何時,東西方的差距別的不說,不婚、同居、未婚生子、離婚,這些過去看似禁忌的社會現象,早已見怪不怪,全面向西方社會看齊。在離婚率不管景氣不景氣,都迭創新高下,似乎單親家庭在現代社會中,極其稀鬆平常...

爸爸過去看到怨偶(連續劇裡、自己爸媽吵架時、路邊看到或聽到鄰居夫妻吵架...)都覺得離婚算了,人生苦短,與其痛苦的婚姻生活讓生命無力的流逝,不如離一離,大家都可以各自追尋快樂的生活。顯然這些年社會的演變也是如此,大家似乎有了活在當下的共識...但小孩該怎辦呢?爸爸不是衛道人士,也非社會學家,無法科學地舉證單親家庭的背景是否影響一個小孩的成長與人格發展,而且社會變了,單親不代表經濟弱勢,來自同儕的排擠也少了(搞不好班上雙親的還成了少數民族),或許從西方社會也可以看到未來台灣的趨勢...

不知道,爸爸沒答案,也沒有跟媽媽吵架才突有所感,更沒有離婚的念頭,純粹只是看到新聞(有點越描越黑的感覺)。爸爸只知道婚姻是種承諾,家庭是種責任,小孩是永遠無法割捨的愛。若是兩人的結合不若預期的幸福,其實是萬般的無奈,因為在說『我願意』時,沒人想不幸福吧?!但如何在下了停損的決定,追求自己幸福的餘生下,仍能周全些的顧及生下來再也塞不回去的小孩,實在是為人父母要分手時,得要好好處理的一個課題。

後記:
1.爸爸覺得自己寫到最後,有點寫社論的感覺。尤其是寫到一半,不小心按到前一頁,已經寫的全部不見,有點灰心卻仍逼著自己重寫的時候,的確有面對網友社會責任的感覺,一笑....
2.延伸閱讀:轉貼買醬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