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Phoebe

睡眠訓練一個月之心得∼魔鬼教練篇

2005年03月28日
睡眠訓練一個月,教練把拔對樂樂目前的睡眠狀況有「倒吃甘蔗」的感覺。

回想當初在小兒科醫生的持續建議下,還先詢問Mike老板對十五個月的Ben的訓練心得,成效與注意事項。老闆借了我一本Dr. Weissbluth 的書後,我們才下定決心要開始。

馬麻對書上的說法始終半信半疑,說只給我一個星期的實驗期。書上寫說如果按步就班的話,通常三天後就開始見效。這個所謂的Ferberizing(就是放他在床上後,每增加五分鐘才能去看他一分鐘,用增加間隔的方式讓他習慣自我入眠)的第一個晚上通常最是難捱。我們訓練的第一晚,在我第六次進去看他後,算算樂樂已經哭了超過一個半小時(5+10+15+20+25+30分鐘)。在外面無助的馬麻不斷的想要進去安慰他,都被我委婉的攔下來。試著用音樂或分享書中觀點來讓她分心,但馬麻的母性怎能忍受小孩一直哭呢?就在我們二個都快受不了時,樂樂幫了我們大忙,他先行投降的倦極而睡。第二晚並未有很好的改進,反倒是馬麻有點犯規的在中間跑進來使他分心而哭了稍久了些(四十分鐘)。第三天,廿分鐘。接下來就有如Down the hill般的輕鬆。慢慢的,我們可以把樂樂提早放上床。原本訓練前,他大約十點多,甚至十一二點才睡(在母親懷裡睡了又醒,醒了又睡);現在大約七八點就是他的上床時間了(如果太晚睡的話,他反而會太累而難以入睡)。

一個月後,現在樂樂似乎能預知他洗澡後就是要準備睡覺,原本很快樂的換衣服,現在反變成了哭泣的預告。但儘管他總是得哭個三到十分鐘才睡,但接下來就是把拔馬麻的自由時間了(至少有三四小時吧!)。

一個多月的訓練心得,覺得現在最大的秘訣是在於如何抓住他的睡意訊號,一旦抓到了,就很容易讓他入睡。樂樂最容易入睡的情況是在他有點倦意(完成睡眠儀式:洗澡、擦乳液、換睡衣、放音樂、餵奶),然後放上床。比如他開始揉眼睛,就表示時間到了,千萬不能等到太累(一旦太累,樂樂會需要花很多時間入睡)。為了順應他的生理作息,他的洗澡時間也提前到六點左右,好準備隨後的睡眼惺忪。

從早上六七點時樂樂起床看到我們時愉悅的表情,與隨後一整天完全符合正常嬰兒的作息標準,做雙親的我們便瞭解一夜好眠的好處有多大!(四到六個月的小朋友,一天需要十六小時左右的睡眠:晚上的十二小時,再加上白天二到三次的午睡,對他們的活動與腦部發育是非常重要的)。進一步來看,擁有充足的睡眠,他在外面跟其他大人相處時,也比較平靜與easy going。從這點看來,我們更加體會到睡眠訓練所帶來的多重好處。

現在樂樂的睡眠訓練仍然不夠完美,主要是在晚間睡眠中,他有時會在兩點起來哭著要喝奶,為了避免麻煩,馬麻就把他抓來餵奶。但事實上,他可以訓練到完全不需要(只是我們要忍受他兩點的十多分鐘抗議),等到我們達成共識,以後應該可以放著讓他哭到瞭解凌晨喝奶的不必要(是真的,而且還可避免日後的容易蛀牙)。

回想起來,睡眠訓練要成功,我覺得最重要的條件是大人們要取得共識,也就是夫妻,甚至長輩的諒解與配合。我們訓練的過程中,幸運的沒有長輩的介入,但夫妻仍曾為了要不要堅持下去,或是何時要進去安撫他,而有意見的爭執。幸運的,我們堅持下去,而樂樂的良好睡眠與正常發展也告訴我們,這樣的堅持是值得的(若是叫嚐到甜頭的我們,現在回過頭去改在他哭時就抱起安撫的話,我是打死也不肯!)。

要取得共識,書上所提供的觀念就相當重要。剛剛要求馬麻在博客來上查詢睡眠的中文書,發現美國這裡的睡眠訓練的流行好書,例如Ferber(A+), Weissbluth(A-), Brazelton, etc)都沒有中譯本(反倒是被Baby411評為C, C-的Pantley, Sears有)。所以報告一下我的Weissbluth讀後心得:聽起來很專業的「睡眠訓練」其實只是利用行為心理學中的增強與消弱原則,讓寶寶培養獨立且不需幫助(unassisted)的睡眠習慣。原本習慣在大人懷裡入睡的小朋友,要消弱他們對大人的依賴,培養獨立睡眠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給他們時間去學習。理所當然的,這段學習期間大人最好不要打擾他們(Weissbluth),或儘量減少對他們的干預(Ferber),讓小朋友逐漸知道,要靠自己入睡的話:得壓抑想跟大人在一起的傾向(小孩子當然做不到,所以得靠大人的自制),而讓生理的睡意然掌握全局。

觀念相當的容易,簡而言之,就是瞭解小朋友的兩種互相抗衡的力量(想睡覺 vs. 想跟大人在一起),幫助他們壓抑後者,扶持前者。做法有許多(比如 Ferber 的逐漸消弱法,或是Weissbluth的Cry it out 法,當然還有許多其他方法),但難題在於能否貫徹(我們聽過了不少下定決心嘗試,但卻在三天內失敗收場的案例)。如同先前所講的,最難的部分在於求得家庭的共識(相信大家都知道這種訓練法是如何的跟傳統的育兒觀相抵觸--讓小孩哭著入睡?!這對大多數人是多麼的難以接受!)所以接下來我再提一些書上的看法:(事實上,我覺得書中大部分都是在說服父母改變先前牢不可破的觀念;至於技術面,真的沒有什麼特別了不起的地方)


1、我就是無法忍受小孩子哭泣,他們是多麼無助啊!

書中舉例說,小孩子以後長大,還會有很多時候用哭來表達不滿或抗議等。比如說,當他們在玩具反斗城的喜愛玩具前哭著賴著不走時,你會屈服的買東西,還是告訴他這招無效呢?小孩子日後會有很多哭泣的時候,做父母的總有一天會需要對抗他們的哭功。哭歸哭,該教的還是得教,不是嗎?


2、但是那是在小孩長大,聽得懂話了以後,才會教啊!在這麼小的年紀,讓他們哭那麼慘,會不會以後有不良影響(比方說:缺乏安全感)?

小孩三歲前是沒有記憶的(請看洪蘭教授的記憶與創憶)。我們的見證是:只要看到樂樂第二天早上看到我們的快樂表情,就知道他應該是「不計前嫌」的。至於缺乏安全感,我們在看他跟其他大人(甚至小朋友)的互動中,也覺得他不像是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當然,每個小孩都不一樣)。


3、這麼殘忍的讓他一個哭著入睡,會不會造成以後父母對小孩的容易忽略?

我們是因為愛他,知道睡眠對他的重要性,才會希望他能養成獨立睡眠的習慣(因為只要有大人在,他便想要大人陪而不想睡覺。常常父母想要幫助的干預性安撫,反而變成對他正常睡眠習慣養成的妨礙)。我們不斷常常在他入睡後檢查他的睡姿(免得卡在小床與大床之間等等),在他白天醒著時還加倍的努力陪他玩要(大概也因為是第一胎,我們才會那麼仔細小心吧.....)


4、說了這麼多,不過都只是懶惰父母的藉口罷了。想要多些自己的時間,放著小寶寶哭泣不管,還找出一大堆理由......

也許在別人眼中,像我們這些一旦嚐到甜頭,再也難以走回頭路的父母,「貪圖自己所重新擁有的短暫自由時間」是他人認為我們睡眠訓練的主要理由。的確,能夠重新再度擁有上網,晚睡的自由,一開始的確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我們後來為了配合白天六七點就起床的樂樂玩要,也不得不愈來愈早睡(趕這篇文章是例外)。如同馬麻曾提到過的,上次能夠有六七小時的好眠是懷孕初期的事了。更多的自由時間,代表著我們能夠重新主控自己的作息(而非老是被小孩控制),家庭有更正常的作息,全家都會變得更健康。睡眠訓練的好處,是非常正面且影響深遠的。

總結起來,就是簡單的一句話:改變自己的傳統想法(達成共識),說服周圍有影響力的大人(減少阻力),並且堅持幾天(恆心),是我們這個把月來睡眠訓練的心得。它是條令我們心甘情願的不歸路。


後記:對於以上提到的書籍有興趣者,請參考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