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Phoebe

轉載∼初一十五吃花齋 抗病防衰

2006年03月27日
出處:聯合新聞網【2006/03/27 民生報】 【易俊傑】

中國民間有每月初一、十五吃素禁葷的習俗,謂之「吃花齋」。這種習俗,如剔除迷信的糟粕,單從科學養生的角度來說,對於人體健康是頗有裨益的。

人的消化系統晝夜不停地工作,長期處於緊張而疲勞的狀態,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出現胃細胞組織進行性和積累性損壞,使消化功能減退。因此,老年人大多有食慾不振、胃脘不適等病症。

傳統醫學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是培育元氣的根源,納五穀之精微以養氣血,生化津液。如脾胃受損,後天不足,則元氣衰頹,人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就會減少營衛二氣(均為水穀所化生)的滋養衛護,導致筋骨痿軟、未老先衰。故金代名醫李東垣《脾胃論》云:「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因此,只有養護好脾胃,才能增進健康,延緩衰老。而吃「花齋」易消化,可減輕胃的沉重負擔,使長期勞累的胃得到休整調節,有助延長其運作壽命,對人體的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同時,吃「花齋」可調節體內營養平衡,避免營養過剩。人們長期葷食,天天膏梁厚味,必然會造成營養過剩,引發中醫所謂的「膏粱之變」。醫學研究發現,人體一旦營養過剩,就會百病叢生,如過剩的營養被儲存在內臟,易引發胰腺炎、膽石症、胃腸病;被儲存在血管裡,會導致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儲存在血液裡,會引發糖尿病、痛風;儲存在關節裡,會得退化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儲存在皮下,則會導致肥胖症。而吃「花齋」可減少高熱能、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營養過剩。一些專家認為,長期素食可預防90∼97%的心臟病,故吃「花齋」有益健康,至理至明。

不僅如此,吃「花齋」還可調節體內的酸鹼平衡。由於葷食多為酸性食物,長期食用易致體液酸化,引起人體出現諸多毛病;如身體各器官會大量取用骨骼中的鈣以中和酸性,從而導致鈣減少或喪失,對骨骼造成損害。而酸性物質積聚過多還會侵蝕細胞,引起變性,誘發癌症。

正常人的體液應是弱鹼性的,細胞才能處於最佳運作狀態,這種鹼性體質才是健康的。而素食多為鹼性食物,既可均衡營養,亦可調節並維持體內的酸鹼平衡,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

吃「花齋」益處良多,但其中最大的益處是能有效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眾所周知,膽固醇是誘發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腦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主因。葷食中的各種動物脂肪、內臟等含膽固醇較高,而吃齋膽固醇少,對預防和輔療心腦血管疾病頗為有益。

(作者為湖南省邵陽市教育學院中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