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R媽

ADHD學生專注力、情緒管理、生活自理&學業之輔導

2007年06月18日
分類:教育策略2007/06/12 15:55壹、專 注 力

一、 在普通班上課時容易分心

n輔導策略

1、 空間上做調整,如簡化教室佈置,減少易使其分心的事物,桌面淨空。

2、 座位上的調整,如接近老師,靠近講台等。

3、 同儕的安排,如小老師的安排,避免愛講話的同學坐附近等。



二、 寫功課拖拖拉拉

n輔導策略

1、 調整作業份量與形式,如減少作業份量或以口述取代寫作業等。

2、 時間的控制,如利用鬧鐘、沙漏做自我監控。

3、 簡化環境,避免干擾。



三、 沉醉於自己喜歡做的事,神遊發呆

n輔導策略

一、 訂立學習契約。

二、 將其愛做的事情當作增強物。

三、 同儕協助指導、提醒。



四、 聽覺記憶廣度不足,漏聽老師指令。

n輔導策略

1、 指令要簡短扼要,明確易懂。

2、 請小朋友複誦指令。

3、 下指令時配合其他提示,如動作,圖像,文字等。

4、 實際示範與演練。



五、 注意力短暫無法持久(嚴重低於同儕)

n輔導策略

1、 適時轉換學習場所、形態、內容。

2、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如電腦。

3、 利用行為改變技術,逐步延長注意力。

4、 視情況到醫院做進一步評估。



貳、情緒管理:

一、過度警覺或敏感,對事物反應過當
輔導策略

1、 感覺統合治療

2、 逐減敏感

3、 找出敏感源



二、缺乏耐性,容易生氣
輔導策略

1、 社交技巧訓練,如:停,想,選,做

2、 訂立行為契約

3、 繪本融入教學



三、因一點小事就和同學起衝突,上課干擾秩序,妨礙課程的進行

n輔導策略

1、 訂立獎懲制度

2、 教導人際互動方式

3、 允許有適度的活動空間





四、自傷行為

n輔導策略

1、 危險物品列管

2、 找出自傷的行為原因

3、 教導替代行為



五、破壞行為

n輔導策略

1、 找出破壞行為的原因

2、 訂立行為契約 

3、 指導宣洩情慾的方法,如:打沙包等等





參、生活自理

一、座位凌亂常製造垃圾,不會整理書包

1、 請臨座同學隨時提醒他整理好

2、 在班上分成小組競賽,同組的同學對他有同儕約束力

3、 訂立行為契約來增強,改善行為



二、忘東忘西,作業文具或物品常沒帶來學校或沒帶回家

1、 用「備忘本」讓他自我提醒

2、 文具課本在家裡,學校各有一套

3、 學校及家中都以檢核表檢視

4、 作業沒帶則電詢家裡確定是否有完成,若沒寫則補寫,不讓他迴避作 業



三、不愛乾淨,喜歡在地上打滾

1、 請臨座同學隨時提醒他整理好

2、 在班上分成小組競賽,同組的同學對他有同儕約束力

3、 訂立行為契約來增強,改善行為

4、 確定是否由生理因素引起,如:須觸覺刺激或其他

5、 若沒有生理因素則以行為改變技術來改善



四、玩到忘了去廁所

1、 暫時剝奪玩樂,先上過廁所再玩

2、 便溺在褲子上先不處理,讓不舒服的感覺有所警示(造成不愉快感覺而自我改進)



五、 吃飯掉滿桌滿地

1、 餐具的適用,如:大一點的碗或盤

2、 與老師同桌吃飯,老師可隨時指導



肆、學業輔導

一、上課無法專心,以致課業跟不上:
輔導策略:

1、 安排小老師提醒

2、 常請他發言

3、 下課多活動消耗體力



二、回家作業無法每天準時繳交:
輔導策略:

1、 適時減少回家功課量

2、 用計時方式(請家長協助)

3、 利用下課時間寫(剝奪下課時間,拿走最愛之活動或增強物)

4、 增強物使用

5、 找小天使幫忙督導,每日檢查回家作業是否繳交,達成目標則給予獎勵



三、考試時不能專心看完題目即作答:

輔導策略:

1、 題目分割,單張考卷試題不要太多

2、 一邊指,一邊唸

3、 給予作答的明確步驟



四、學業成就與能力落差很大:

輔導策略:

1、 教材重點教授

2、 考試時至資源班教師協助作答,減少干擾,提高測驗成績

3、 測驗時間分段



五、個人與其他同學間成就落差大:
輔導策略:

1、 提昇學習動機,給予成功的經驗

2、 從有興趣的科目著手

3、 同儕合作學習



伍、學生發怒的原因及處理:

一、引起發怒的原因:

1、 生理因素:飢、渴。

2、 人際關係挫折:同學取笑、同學不理、同學不跟他玩。

3、 缺乏社交技巧:例如不理解遊戲規則,不願輸。

4、 不願等待。

5、 問題無法解決。

6、 被當眾指責、沒面子。



二、發怒時的處理:

1、 教導深呼吸,數到十。

2、 讓他安靜一下。

3、 鼓勵說出原因,討論解決策略。

4、 引導寫下事件經過。

5、 打軟的東西。

6、 請同學不要靠近。

7、 轉移注意力。

8、 個別處理。

9、 給台階下



資料來源

台北市資源班分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