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R媽

關於蟯蟲感染的問題

2008年03月20日
蟯蟲感染 (Pinworm)
蟯蟲俗稱糞口蟲,長約一公分的白色小蟲,雌蟲常在晚間爬到肛門口產卵,刺激肛門和會陰周圍產生局部搔癢,如用手抓肛門,蟲卵可沾黏在手指頭,經由孩子的手散佈到食物、器皿、床單或毛巾上,再由這些物品傳染到家中其他成員身上,或造成本身的再度感染。感染蟯蟲的小孩因肛門搔癢而感到精神不安、緊張過度、影響睡眠和身心發育,有時會導致胃口不好、消化不良;有些小孩會有夜尿、磨牙、腹痛、噁心嘔吐等現象,雌蟲偶而可爬入陰道、子宮、輸卵管及腹腔或進入膀胱及闌尾(俗稱盲腸),形成以上部位發炎。

 

*疾病症狀

1.肛門會癢及發炎。

2.在糞便中偶爾可見白色線狀小蟲。

3.晚上在孩子肛門四周亦可能看到。

*注意事項

1.如果看到蟯蟲,或小孩的肛門經常在癢,全家應去看醫生,以確定是否感染蟯蟲。若有人感染,全家都要治療。

2.要注意衛生,上完廁所、摸過寵物或吃東西前一定要洗手,指甲要剪短。

3.床單、枕頭套、睡衣、內衣、被套要常換,以高溫或滾燙的水來洗,並且要熨燙以殺死蟯蟲及其蟲卵。

4.如果有養寵物要找獸醫打蟲。

*蟲卵採取方法

1.蟯蟲常在夜間爬行肛門周圍排卵,在早上起床後立即採卵,效果最好(請在晨起大便前粘取)。

2.拿起學校發放之蟯蟲檢查貼紙,撕開浮貼膠紙,用上膠面(即藍色圓圈)對準肛門,以手指用力壓貼,重新粘上浮貼膠紙,即完成第一天的採集。

3.第二天以相同方式採集檢體。

(以上轉載自yahoo知識網)


=====================================================================
兒童蟯蟲感染率 8縣市居高不下
中時電子報╱黃天如�台北報導 2007-12-20 03:38 調整字級:

你家小朋友晚上睡覺總翻來覆去,不自主搔抓肛門嗎?根據衛生署最新一期的《疫情報導》,台灣蟯蟲病還是很普遍,截至二○○五年仍有八縣市幼兒蟯蟲陽性率持續攀升,其中金門縣、花蓮縣陽性率分別高達九.四六%、一四.四八%。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發言人施文儀表示,自一九七二年起推動學童寄生蟲防治計畫;經過卅多年努力,國內蛔蟲、鉤蟲、鞭蟲感染率皆已降至一%以下,獨獨蟯蟲居高不下。

蟯蟲防治為何如此困難?施文儀說,蛔蟲、鞭蟲的傳染還須經過第二宿主,例如未煮熟的豬肉,鉤蟲則多經赤腳的腳底板鑽入人體;相較之下,蟯蟲僅須單純的「口糞」途徑,便可在家庭與學校之間快速傳染開來,要根絕格外不易。

根據疾管局的資料,直至二○○五年,各縣市平均蟯蟲陽性率仍有二至五%,其中新竹縣、雲林縣、南投縣、基隆市、屏東縣、台東縣、花蓮縣、金門縣等八個縣市當年的陽性率,還較二○○一至二○○四年的平均率還高。

但因蟯蟲對兒童的健康妨害有限,除非蟲體在個案體內積存相當數量,才有可能導致幼兒營養不良,疾管局並未考慮將它納入法定傳染病,相關篩檢、防治等工作,也都授權縣市政府處理。

然而,多年來各縣市對蟯蟲防治的態度並不一致,少數縣市甚至從不辦理篩檢;多數縣市僅針對幼稚園、國小篩檢的陽性個案及同住家屬投藥;只有台北縣在前任衛生署副署長李龍騰擔任衛生局長期間,採取「全面投藥」的強勢作為,一年內就將蟯蟲陽性率自八%降至五.九九%。

施文儀強調,蟯蟲病雖不是大病,但因感染者絕大多數都是二、三歲至四、五歲的幼兒,蟯蟲性喜半夜爬出小朋友的肛門口產卵,導致幼兒的睡眠品質受到干擾。因此,疾管局建議縣市,一旦抽樣篩檢發現學童蟯蟲陽性率超過五%,就可考慮全面投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