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ellaelva

女性主義基本書單

2004年09月16日
女性主義基本書單

經典之作:

★《第二性》:西蒙.波娃

★《女性主義媒介研究》/liesbet van zoonen 著/張錦華 劉容玫 譯/媒體研究-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媒體研究的書籍大多是論文集,本書比較特別之處在於,這是第一本由單一作者完成的系統性論著。作者由文化研究理論取逕,分別由媒體產製結構、文本、心理分析和閱讀人收訊等四個面向,作整體的重點回顧,同時也對女性主義研究方法提出討論與批判。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 》/

★《女兒圈---台灣女同志的性別、家庭與圈內生活》/

★《女性主義經典 》/

★《女性研究自學讀本》/

★《如果妳沒有小孩--挑戰無子的污名 》/

★《拒絕做第二性的女人》:西蒙.波娃訪問錄

★《女權主義理論:從邊緣到中心》/貝爾.胡克斯 Bell Hooks 著/曉征 平林 譯/女性主義論述
「處於邊緣,意即雖是整體的一部份,但卻處於主體之外。」Bell Hooks在本書中提出從黑人女性位置對美國婦運及女性主義的思考。「既從外面往裡面看,也從裡面往外面看」,Hooks稱這是在邊緣特殊的觀看事實的方式,而從這樣的觀點出發,本書檢視了女性主義及美國婦運的諸多面向,關於婦運中的種族、階級等問題。Bell Hooks是美國現今非常具有活力女性主義者,她十九歲即撰寫了第一本作品《難道我不是女人:黑人女性與女性主義》,從種族的角度反省了女性主義。

★《眾裡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范銘如 著/文學評論-女性
台灣有沒有女性文學傳統?台灣的女作家又寫了些什麼樣的作品?本書從五十年代的女性作家的小說談起,嘗試勾勒出每個世代的女作家的敘事型態及內容的轉變。很有意思的是,從本書所討論的女作家、作品以及觀看的視點中發覺了許多「新」的東西,有許多不常被論述的女作家、作品補足了女性文學評論的星圖。

★《孤島張愛玲—追蹤張愛玲香港時期(1925~1955)小說》/蘇偉貞著/文學評論
怎麼說這本書呢?如果妳/你恰巧是個「張迷」,肯定會很想知道蘇偉貞如何評張愛玲的作品的。本書主要評論張在「香港時期」的兩部作品:《秧歌》與《赤地之戀》。「作家論作家,自有一般評論家看不出來的內行慧見。蘇偉貞細讀《秧歌》和《赤地之戀》的語言技巧與人物刻劃,猶如寫作教學範本。」范銘如於書前序中如是說。以香港為窗口,眺瞰張愛玲的文學歷程,本書其實不只評張愛玲的作品,亦爬梳了張的生命轉折與時代脈絡。「我想到張愛玲,我想,這一切都是為了她。」如果妳/你讀到書末肯定也會也這樣的感受。

★《月白的臉》:一個亞裔美國人的家園回憶錄》/林玉玲 Shirley Geok-lin Lim 著/張瓊惠 譯/女性傳記-華美文學
「在我的前半生,身為一個在馬來西亞長大的女孩,我只能描述那些與我生命合而為一的亞洲女性的故事:母親、伯母、嬸嬸、堂姊妹、對手。我的後半生,身為一個移民到美國的亞裔女子,我發現西方的女性同樣幫助我成為如今的我:有各種膚色的女性…」這是一個關於遷徙與多元族裔交錯的生命故事,就如同作者林玉玲的身份一般,她的母親是馬來西亞已歸化的華人,父親在充滿儒家思想的文化中長大,卻嚮往西方文化;林玉玲出生於日據時代的馬來西亞,在法國修道院設立的英國學校就讀,後來在馬來西亞爆發大規模排華暴力事件時不得已前往美國深造。就是這樣一個不斷搬遷的過程,自願的、非自願的,於是「人要如何找到家?」成為本書中不斷提起的問題。

★《半臉女兒》/陳 燁 著女性傳記
「我一出生就帶著先天的『怪相』,成了眾人眼中的『妖怪』!而耗盡極大力氣所追求的,不過只是『平凡』,想要與大家一樣而已..」陳燁誠實的回顧如何與自己的臉和平共處的過往,而如何長成如今豐饒的生命樣態則是本書中更讓人感動的部分

PS.以上的書我多多少少都有讀過或是翻過(看片段啦∼)∼還不錯介紹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