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WUWOW線上英文】好評回文活動將延後於4/24開跑,為感謝配合,BBH將提供神秘加碼好禮唷,敬請期待!

小不點的大腳印

日期

#Tag

快樂的童年等於不幸福的成年

2009年07月17日
公開
43

媽媽之前就開玩笑講 [有快樂的童年,就會有辛苦的老年] 剛好,這個文章對話裡就跟我要表答的意思相同 常很多爸媽提到[快樂學習]時我有這種感覺,, 是,不該讓孩子當作我們那一代的影子,, 是不該把我們童年的不足都影射在他們身上 我也不想給孩子壓力太大,或大家講的輸在起跑點 但也沒辦法,,該給的,該學的 還是要適當的給孩子壓力 像下面文章對話裡講的... [如果你的學識太差, 你也不可能快樂,也談不上幸福,是不是? 如果你小學畢業的時候,國文就差得不得了、 英文也差得不得了、數學也差得不得了,因為你不唸書、你每天玩。] 這樣你還能快樂嗎,,這所謂的快樂學習嗎? 其實我講的白一點,大多數父母只有那麼幾種 坦白一點,,, 不是關心[孩子]快樂不快樂 是在看[錢]快不快樂 有一種人 給孩子什麼都學一星期七天排滿了各種才藝, 還有將來會[有用]的英文數學等課程,,, 他們大多心態是,,我小時候沒機會~所以我有[能力]所以[全給] 第二種人 我們爸爸也是算較屬這類,, 講好聽[快樂就好]小朋友而已不必學太多 {我家爸爸連這句都省了} 其實不是怕孩子,學太多壓力大... 真正是怕花錢,,學才藝是堆錢出來的,,有錢人的浪費行為,, 第三種人 [有用]的才要付錢 [英文數學通通來,但其他才藝不行浪費] 當然也有其他類少數父母... 上次同學見面時,,我們那位永遠考第一名的同學說 [我老公說,兒子要學畫畫或學才藝去玩的錢才付, 若補數學英文那些,要他兒子去學他不付] 小時候被逼過來的孩子,,長大後又變這樣... 而我呢,,, 我是只要能力範圍內最好什麼都學啦,,, 我才不信~我孩子考第一名或太厲害,我會覺得痛苦或閒他學太多,,, 至少讓孩子同年齡裡..能排在中上程度,, 隨著潮流走,,, 最擔心我孩子跟不上,,或在後面追人家 我怕日後孩子怪我們 [失職父母] 真是,,不知這年頭的孩子還真不知幸福還是悲哀 --------------------------- 資料來源 領袖專訪-博幼基金會董事長李家同 李家同: 那我們有的時候也要現實一點。 如果你的學識太差, 你也不可能快樂,也談不上幸福,是不是? 如果你小學畢業的時候,國文就差得不得了、 英文也差得不得了、數學也差得不得了,因為你不唸書、你每天玩。 所以你小的時候是很快樂的,可是到了大了後你絕對不可能幸福啊! 所以有的時候我們也應該知道,人成天要追求快樂,這個對不對? 這個是我們應該注意的事情。 每一個人,尤其小朋友都應該知道, 過份快樂的童年,往往就等於一個不快樂的成年。 我們有的時候不應該太過強調快樂這件事情。 可是呢,我們現在反過來的是, 我們的教育使得太多的人是不快樂的,這個是個問題。 就是說我們的教育不該如此的打擊那些其實已經夠水準的人。 這個是我的問題。 你過份的強調快樂是不切實際的事情,一天到晚講「快樂學習」, 這個是我絕對不贊成的,哪有小孩子喜歡唸書的? 我現在教一對博士班學生, 有的時候我說我們今天的課停掉,他們還是高興得不得了。 (問:還是高興得像小孩一樣?) 像!像小孩一樣。 而且其他教授也是這樣,我們有教授說今天的課停掉, 大家也都高興,所以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問題來了,能不能成天說快樂? 這是做不到的,對不對? 可是一天到晚打擊學生,這個是我最擔心的。

發燒處理

2009年06月17日
公開
44

這位醫生寫的跟我從小對發燒的認知是一樣的,,, 每次小孩發燒,,爸爸急著要 [退燒] 我一直反對,吃藥退燒後,再去求醫 一來醫生會輕忽,,輕判病情或會延誤治療 二來有病才會燒,是個警訊,沒找對病因,直接用藥退燒,會把病養在身體裡 ------------------------------ 討論區轉貼: 大村鄉衛生所╱黃建成醫師 如果我告訴你, 我的三個孩子從未沒有使用退燒藥(包括燒到四十度以上),你相信嗎? 我連續看過數萬人次的民眾從未沒有為他們打過一劑退燒針,你相信嗎? 你大可相信的,因為我不喜歡幫人退燒! 事實上,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發燒是最不須要處理的, 因為發燒不是病,它是生病時一種自然而健康的生理現象。 會發燒,表示身體的免疫系統正常。 發燒是身體出了 狀況的警示, 好比敵機來襲時防空警報響起一般。 我們要治療的是病,是擊退敵機, 那有想盡辦法消滅警報器的道理。 發燒的原因 我們的腦子裡有個叫「下視丘」的地方,專門負責調節人的體溫, 讓體溫維持在一定的範圍。 當這個體溫調節中樞受了某種影響就會發燒。 可引起發燒的原因相當多,不過絕大多數是由病原體 (包括細菌、病毒、立克次體,黴菌…等)感染造成的。 病原體感染人體後,體內的免疫系統便會動員白血球與敵人作戰, 並刺激淋巴球產生抗體配合消滅敵人。 當病原體與白血球作戰後,其殘骸會釋出一種叫『熱原素』的東西, 隨著血液循環到下視丘把體溫調高,人就發燒了! 所以說, 發燒是免疫功能正常下,人體對疾病的一種健康的反應 。 反之,如果免疫功能太差, 例如有些早產兒、老年人與重病者,想燒也燒不起來。 會燒過頭嗎? 不會的! 大多數民眾都以為發燒就應該馬上退燒, 否則萬一燒過頭了,燒壞腦筋,怎麼辦? 他們通常可以舉出例子加以証明。 其實每個例子都是誤會!他們所舉的都是腦膜炎的個案。 腦膜炎 是病原體侵入腦部引起發炎的疾病, 其主要症狀為頭痛、頸僵、嘔吐、高燒、昏迷等。 好了之後,一部分人有癩癇或智障的後遺症。 一般民眾不知道『腦膜炎』 這個病, 只曉得該病人曾經發高燒,就認定是它幹的 , 真是天大的冤枉!其實一個腦膜炎的患者, 不管燒到多高,有沒有退燒藥,結果都是一樣的。 試想,破壞腦組織的那些病原體,要治療疾病的話, 應該努力消滅病原體才對,給退燒藥有什麼用呢? 何況發燒有一定的生理極限,高溫到某個限度就會停下來, 不會愈燒愈高的。 持續高燒是因為病原體還沒被完全消滅之故, 等病原體消滅了,燒自然就退了! 需不需要使用退燒藥? 發燒是人體生了病的警示, 發燒的高度、形態與時間,都可提供醫師當作診斷與治療的參考。 不當的退燒有時會隱蔽病情,影響診斷。 譬如說合併腹痛的發燒,未經診斷前不給退燒藥 (也叫作解熱鎮痛劑)已是醫界的共識。 不過發燒引起種種的不適,到底需不需要給退燒藥應該視情況而定。 在不是禁忌(不合併腹痛)的情形下,如果學生須要繼續上課的話, 給顆退燒藥是恰當的。 碰到講也講不通的家長給些退燒藥也是可以解釋得過去的? 如果是上班時間,我會考慮吃個退燒藥, 否則發起燒來臉紅、心悸、四肢無力,如何面對病人呢? 至於在家沒事 的話,我只會多喝開水,多休息以待燒退。 小孩子對發燒耐受力比大人好, 有時燒到三十九度以上仍然若無其事, 活蹦亂跳的。如此,為什麼要給退燒藥呢? 我是不贊成一發燒給退燒藥的。 本人初來大村衛生所上班時, 發現護理人員打完預防針後就例行發給退燒藥, 覺得這樣相當不好,容易讓民眾以為發燒就想該馬上吃藥 退燒。 於是交待護理人員往後不用發給退燒藥, 以教育民眾取代之。 打預防針(主要是三合一疫苗)引起的發燒通常兩三天就好了, 根本不須要治療!榮民總醫院有 項研究, 把打三合一疫苗引起發燒的小孩子分成兩組, 一組給退燒藥,一組不給退燒藥。 結果發現不給退燒藥的這組其血清抗體濃度較高, 可見發燒多少還是有驅動 免疫方面的益處。 需要打退燒針嗎? 原則上是 『能不打針盡量不打針,能不吃藥盡量不吃藥』。 『退燒針』在先進國家 早已被禁用 ! 可能是國人太愛打針的關係吧!衛生署尚未明令禁止。 許多開業醫也樂用不疲! 然而純從醫學的觀點與教育的立場來看, 打退燒針應該盡量避免的!除了針劑可能引起的種種併發問題之外, 試想,有多少擔心焦慮的父母帶著小孩半夜求診, 只為了本來他們可以自行處理的發燒呢? 有多少發燒的病人或家屬在看完病 後主動要求醫師為他們打一針呢? 也許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也許有的醫師也一視同仁的對待自己的親人! 不過我仍然深信,當個醫師的小孩,好處之一是針打得 比別人少! 發燒要不要看醫生? 我建議發燒的病人還是趕快看醫生為宜, 好讓醫師為您診斷並治療你的病 。 領了藥之後,除非有發燒以外的重要症狀, 否則應該放心的把藥吃完再說, 千萬不要只因為發燒而一再求診! 有不少父母們,小孩吃了藥後燒還不退或退了又燒起來, 以為該位醫師的處方沒效,以為該醫師的處方沒效, 半夜三更又帶去看急診,甚至一連看了幾位醫師, 真不值得如此!要知道,我們治療的是病,不是發燒啊! 而疾病引起 的發燒本來就是起起伏伏的, 不管有沒有使用退燒藥都是這樣。 等急性期過了之後,燒也就退了! 如何照顧發燒的病人? 前 述提及,我的三個小孩從沒有使用過退燒藥, 那麼我是怎麼照顧他們的呢?簡單的說, 盡量讓病人舒服一點就是了! 譬如說讓室內通風良好、多喝開水補充散失的水分、 衣物不穿過多以舒適為宜、冬天用溫水, 夏天用自來水擦操、冰枕可使頭部、臉部涼快些, 以上都是幫助病人的好方法。 我常告訴年輕的媽媽 『一個優秀的母親 要學會孩子發燒時不使用退燒藥』。 結論 發燒不是病,它是疾病所引起的一種症狀罷了! 我們看醫生的目的是要治 療病,不是要治療發燒, 退燒藥的使用,只不過是讓病人舒服一些而己。 為了免於民眾因『發燒看病』所苦, 衛生單位應該多多教育民眾正確的面對與處理發燒的常識。 筆者看病時,是否要開給退燒藥常常由患者自己決定, 發現不少年輕的媽媽都能接受不使用退燒藥的觀念, 也因此減少了帶小孩子看醫生的次數。 筆者認為單純為退燒而打針應該被避免的, 當民眾的醫療常識提昇之後, 除非醫師認為給退燒藥對病人的健康有所幫助(少數案例如此), 否則是否開給退燒藥應該由病人自己或家屬來決定。 民眾也應該學會如何使用退燒藥以備不時之需, 相信將來有一天『病由醫師看,退燒自己來』 會成為為普偏的醫療常識。 也許這篇文章叫作『我喜歡教人退燒』來得貼切些

【1】為何「蒙特梭利教學法」那麼吸引人?

2007年09月04日
公開
53

資料來源:討論區 哲& 倫寶貝屋 為何「蒙特梭利教學法」那麼吸引人?【1】 用心、認真的家長,為「孩子的成長」做最正確的選擇! 【尊重孩子,以孩子為中心】 「尊重孩子」是指:「認同」孩子的「情緒」,「了解」孩子的「感受」。 如果一個孩子「被尊重」,他很容易「產生自信」、「有安全感」, 這樣的孩子「自然」也會「尊重別人」; 如果一個孩子總是被踐踏、侮辱,總是不被尊重, 那麼他很難產生尊重別人的看法。 重點在於,父母親要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不是「附屬品」。 我們平常在跟孩子講話時,最好蹲下來,跟他眼神相對,不要用一個「高高在上」的角度。 反過來,當孩子跟我們講話的時候,我們也要「仔細傾聽」, 雖然孩子常常說童言童語,可是一定是對他有意義,才會說出來, 所以父母親要「重視孩子講的話」。 到底什麼才叫做「以孩子為中心」呢? 怎樣拿捏尺寸才不會變成「縱容」孩子? 這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台灣社會的孩子有兩極化的現象, 不是被寵得過頭,變成小霸王,什麼事都「以自我為中心」; 不然就是另外一個極端,被打、被虐待、被羞辱、被罵得不是人,很兩極化。 所以,首先要釐清的就是,「以孩子為中心」絕對不是讓孩子成為家中的小霸王,而是以教育的角度,提供孩子需要的學習環境與內容,特別為他設計,這才叫做「以孩子為中心」。 【給予孩子自由的選擇權】 很多人剛接觸蒙特梭利教育的第一印象是: 「不錯喔,孩子可以自己選擇他要做的事,不是填鴨的,蠻好的。」 這種「顛覆傳統教育理念」的方式,就是蒙特梭利教育的特色。 基本上,孩子可以在教室裡自由走動,自由選擇他想要做的「工作」。 當這項教具是他自己選擇的時候,孩子比較能「維持興趣」, 因為「不是大人指定我做的,是我自己選的!」孩子「有興趣」,「注意力」自然就會提高, 操作教具時也比較會有「重複」的情形發生。 孩子為什麼會重複呢?因為當「孩子自己選擇」時, 他有「學習動機」,他「想要學會」。 我們講故事給孩子聽的時候,最容易體會孩子喜歡重複的情況, 因為孩子聽一次故事不滿足,他想要聽好多次。 為什麼同一個故事他不會覺得膩呢?不只是因為孩子喜歡聽、 有興趣,還有一個更深的理由,就是孩子正在「學習」, 他要把故事內容記住。 小孩子的頭腦充塞著許許多多的資訊,很需要組織、整理、吸收。 當孩子重複操作教具時,就是在一個大腦吸收的過程中, 不斷地鍛鍊他的感官與運動器官。 所以,蒙特梭利的教育以「自由」為前提, 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鼓勵孩子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一般幼稚園的孩子,通常是由老師安排幼兒的課程, 幾點到幾點做什麼,中間休息一下,待會兒再看老師給我們做什麼。 這樣教育之下的孩子比較被動,什麼事情都要聽人家安排, 所以到了寒、暑假,最常聽到孩子抱怨:「好無聊喔!我不曉得要做什麼。」 難道孩子往後的一生都是這樣嗎? 都要接受別人的安排嗎? 所以我們要好好思考這個問題。 給孩子自由,包含背後更深刻的意義,那就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 「主動的學習者」,能夠「為自己以後的人生負責」。 當然,雖然孩子可以自由選擇工作項目,但在蒙特梭利教室裡還是有一些基本的限制,假如說有個孩子選了一個對他而言太難的工作,我們要跟孩子明講:「這個教具現在還不適合你。」然後再向孩子介紹適合他的工作,引導他去學習。

【2】為何「蒙特梭利教學法」那麼吸引人?

2007年09月04日
公開
62

資料來源 : 討論區,,哲&倫寶貝屋 為何「蒙特梭利教學法」那麼吸引人?【2】 人的一生在比「誰做錯的少」,誰就離「成功」愈近! 【混合年齡教學】 「正統」的蒙特梭利幼稚園一定是「混齡」的,一歲半至六歲混合教學。 蒙特梭利混齡教學真是一幅很美的畫面,在一個蒙特梭利教室裡, 一班大約有三、四十個孩子,如果有小孩弄倒了豆子,很多小朋友都會過來「關心」,「主動幫忙」。 若有新來的小孩,舊生也會「協助照顧」、「介紹環境」。 同學們「互相友愛」、「互相照顧」、「互相學習」, 小的孩子「以大孩子做榜樣」,尤其是當大孩子做數學、語文的工作時, 小的孩子在旁邊都看呆了:「哇!好厲害喔!」眼神充滿了「仰慕」, 此時在這些小孩子心中認定一個想法:「希望我以後也要像他這樣。」 「希望我以後也要做這個數學,做得這麼好。」 反過來看,有的人會問:「對小的孩子好,那對大孩子呢?」 好處就是,大的孩子學習「照顧幼小」、學習「自律」、「作榜樣」, 「責任感」與「榮譽感」被激發出來,這樣的收穫是無價的。 有一個小女生的個案,她二歲剛入學時,真是教室裡的一個小麻煩, 什麼人都不准碰她,她有自己的領域,如果有人「越界」, 就馬上打回去,什麼人都不甩,非常「自我中心」。 可是她在蒙特梭利教室待了一年以後,慢慢進入她的工作領域, 慢慢的投入,等到她入園第三年,也就是四歲的時候,她發現自己是班上的中孩子, 咦!這下子不一樣了,「榮譽感」來了,每當有二歲的新生進來, 就馬上過去「呵護照顧」,她不但不再「以自我為中心」, 還能夠「看到別人的需要」,「主動關心別人」, 這是在傳統分齡的班級裡所看不到的現象。 【因材施教,尊重個別差異】 家裡如果有兩個孩子以上的父母親會發現,同樣都是父母所生, 可是兩個孩子的個性、喜好、資質卻都不一樣。 當孩子做他能力不及的事情,會很吃力、沒有成就感, 也造成孩子對學習沒興趣,更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相反的, 若老是讓他做已經會的「工作(學習)」,他會覺得沒有新鮮感、 沒有挑戰,覺得很無聊,那些我都會了, 造就孩子「學習不專心」的態度及習慣。 想一想,孩子為什麼會做出偏差的行為呢? 那是因為他的能量沒有導引到正常的工作上去。 我們常常看到傳統幼稚園裡有一些「小滑頭」, 因為學的東西太簡單,可是又被迫要跟著大家一起行動, 實在太無聊,當然只有搗蛋了。 其實很多愛搗蛋的孩子都很聰明,原因就出在他的能量沒有被導引到正常的發展方向去。 所以,蒙特梭利的教育偏重「個別教學」,依照每個孩子的個別差異而規劃設計,讓孩子都能在「有自信心、有成就感」中逐步學會。

【3】為何「蒙特梭利教學法」那麼吸引人?

2007年09月04日
公開
65

資料來源 : 討論區,,哲&倫寶貝屋 為何「蒙特梭利教學法」那麼吸引人?【3】 幼兒階段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學習態度及習慣的養成」! 【把握兒童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蒙特梭利所提出來的一個影響非常深遠的觀念。 以前我們帶孩子的時候,會發現一些現象,可是卻不知道這些現象叫做敏感期,也不曉得這些敏感期在教育上面,有這麼深遠的影響。人從出生到長大,有很多段的敏感期,以後我們會在「認識兒童各階段的敏感期」中詳細講。 這裡先舉一、兩個例子,簡單說明一下。神在創造兒童的時候,就給兒童每個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在孩子一歲左右,會很仔細的看地上有哪些小東西,即使是一條小毛線、一根迴紋針、一顆小米粒,他都會撿起來,然後塞到嘴巴去舔舔看。相信很多當媽媽的人都知道孩子有這樣的現象,可是卻不知道背後的意義。一歲多的孩子為什麼會對這些小東西這麼敏感呢?因為他要從觀察這些小東西來了解這個世界。 至於兩、三歲的孩子,他有個「秩序」的敏感期,這時候的孩子希望環境保持在他熟悉的狀況:每天散步的路線要一樣、洗澡的順序要一樣、餐桌的座位要一樣、東西要放在一樣的地方…。 因為兩、三歲的孩子要靠這種方式來「建立他的生活秩序」, 如果生活中有太多變化,他會覺得很不舒服。 四歲的孩子不會這樣,五歲的孩子也不會這樣,奇妙的是, 一旦過了那個敏感期,他就不會這麼堅持了。 所以,對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若要做任何改變, 都應事先告知,給他心理預備,否則就是大人單方面的問題了, 因為你不了解他的需要嘛!若是了解,就可以和他和平共處, 親子間的交流就會更順暢。 【著重智慧和品格的養成】 蒙特梭利教育有千餘種教具,幫助孩子把「複雜的東西」變得「很具體」, 所以孩子學起來「輕鬆、快樂」,「自主性強」, 無傳統的「填鴨式」缺點。 例如「感官教具」裡的長方體、圓柱體等立體幾何教具, 讓孩子從小就摸一摸,等到他將來真正學到數學的體積、 面積時,就會發現這些是他的老朋友了,他有「很具體的概念」, 怎樣也難不倒他。 再舉「數學教具」的例子,乘法、除法都可以拿來讓孩子操作,用很簡單、具體的方式「摸」出答案來。 所以,在蒙特梭利學校常常聽到孩子說:「數學好簡單喔!」 絕對不是吹牛的,若從幼幼班(約2歲)的年紀進入蒙特梭利學校, 一般到大班(約7歲)都已經了解什麼叫「位格」,知道數字的進位概念。 「位格」就是十位、百位、千位等,就算是算到百萬,也都沒問題, 因為位格的觀念只要一弄清楚,就很容易「應用」。 所以在「智慧的養成」方面,蒙特梭利的教具不論是數學、語文、科學或 其他學科,都是一樣,能夠很有效地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效果非常好。 「品格」與「智慧」相輔相成,有了智慧卻沒有品格,將是人類的大災難。 蒙特梭利的「新兒童」讓我們看到,孩子經由「專心的工作」,會經歷一種「轉變」,從而發展出一群「喜愛秩序」、「自動自發」、「專注」、「自律」並且「快樂」的兒童。 在「日常生活教育」中,我們應該教導孩子「應對進退」的各種禮儀,包括開關門、接電話、接待客人、以及擤鼻涕等等,這些小事「累積」起來成為一個「有品格的孩子」。 東陽幼稚園(彰化縣和美鎮糖友里東陽路7號)/服務專線:(04) 735-0280

成長痛

2007年08月21日
公開
61

【聯合報╱董延齡�台北市國醫董延齡診所院長】 成長痛,發病年齡層多在五歲至十五歲間,男女均有,且男多於女。以往臨床很少看到,不知何故,這幾年常遇到兒童的父母帶孩子來所就診,述說:「孩子經常吵著兩膝或小腿痠痛無力」,要求診斷治療。 經過詳細觀察和詢問病情,得知大多數罹患成長痛的小朋友,都屬體形較瘦弱、體能較差、胃口不好且偏食,而又好動的小孩。 據此推論:所謂成長痛,是因幼兒或兒童在發育期,因身體能量消耗過度,尤其兩腿、兩膝,致使下肢肌酸代謝不良,引起的一種生理反應。因此,很難從外觀或物理檢查方面診斷出具體的病灶,只能靠問診、聞診及望診,得知大概的病情。 這種成長痛的特徵是兩腿隱隱痠痛無力,又不是很痛,上午較輕,下午或活動過多時較痛,嚴重時行走有瘸腿情形,休息一會又較好。 在中醫的病理論述中,此種小兒成長痛,屬於虛症範疇;也就是先天腎氣不足,下元(肚臍以下)虛弱,又兼後天調攝失當,以致身體抽高時,成骨的鈣質及軟組織的營養補充不足,因而顯現兩腿痠痛無力的症候。 若是較輕微的成長痛,不需治療,只要注意飲食營養,適當補充富含鈣質的食物,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若仍不好,則需考慮看醫師,吃點開胃健脾的藥物,俟胃氣充盛,食量增加,營養吸收充分,不治自癒。 若仍無效,即屬先天腎氣不足、下元虧虛,導致的下焦虛弱症,可以六味地黃丸做基本方,再酌加牛膝、杜仲、續斷等強筋壯骨的藥物,以補腎生精、培元固本。同時,注意在服藥期間,切忌冰冷飲食,和寒涼性食物,均衡攝取營養,適當做些運動。 資料來源"聯合報" http://udn.com/NEWS/LIFE/LIF2/3975882.shtml ===================== 如果就是成長痛,那我們要怎樣治療或照顧這樣的孩子呢?一般來說,成長痛的預後非常好,並不需要特別的治療。患者可能會在晚上痛個二三十分鐘,抓一抓捏一捏就會好一點,可能一週或一個月出現一兩次,持續半年到一年半,就自然好了。在痛的時候,一般醫師也許會開給一些止痛藥治療症狀,其他只要觀察並沒有特別治療的藥物。家長可以在痛的時候給予小孩安撫,按摩,或者是塗抹酸痛藥膏,都可以減輕症狀。由於患者都是休息靜止時痛,再休息也不會改善其晚上疼痛狀況,因此並不需要特別限制小孩的運動或活動。簡單的說,就是順其自然就可以了。      對成長痛這個毛病來說,沒有任何檢查可以証實其相關的病變,包括抽血、X光,甚至於核磁共振掃描及核子醫學掃描都沒有用。因此去看醫師時,不要一直要求一定要檢查個水落石出找到病變。這樣的意義並不大。 資料來源 "edoctor 國際厚生健康園區"

游 戲 勝 於 說 教

2006年06月21日
公開
35

游 戲 勝 於 說 教 游 戲 的 時 間 到 了 , 我 為 小 朋 友 准 備 了 積 木 , 可 是 在 游 戲 開 始 後 不 久 , 我 就 發 現 地 上 撒 了 好 多 積 木 , 於是 我 在 旁 喊 了 起 來 ︰ 「 小 朋 友 , 快 把 地 上 的 積 木 撿 起 來 。 」 不 知 是 因 為 孩 子 們 玩 得 太 高 興 沒 聽 見 , 還是 聽 見 了 也 不 想 撿 , 他 們 誰 也 沒 有 動 , 仍 在 繼 續 埋 頭 各 自 的 「 工 作 」 。 忽 然 , 我 看 到 玩 具 櫃 上 大 大 小小 的 塑 料 籃 子 , 靈 機 一 動 , 拿 了 一 個 小 籃 子 說 ︰ 「 地 上 有 這 麼 多 的 『 蘑 菇 』 , 我 去 『 采 蘑 菇 』 了 。 」 並 撿 起 了 一 塊 積 木 。 這 個 方 法 真 靈 , 所 有 的 小 朋 友 都 放 下 手 裡 的 積 木 , 拿 了 一 個 塑 料 籃 子 , 搶 著 撿 積木 。 一 會 兒 , 就 把 地 上 撿 得 干 干 淨 淨 。 積 木 撿 完 後 , 小 朋 友 的 興 趣 完 全 轉 移 過 來 了 。 只 見 他 們 把 積 木 按 不 同 的 顏 色 放 入 不 同 的 籃 子 裡 ,嘴 裡 說 ︰ 「 這 是 蘿 卜 , 這 是 青 菜 , 這 是 … … 」 一 個 新 的 游 戲 又 開 始 了 。 這 個 戲 劇 性 的 結 果 可 以 說 明 , 如 果 用 傳 統 的 方 式 命 令 小 朋 友 們 撿 完 了 積 木 再 玩 , 那 麼 他 們 的 情 緒一 定 會 受 到 影 響 , 對 這 個 游 戲 也 會 失 去 興 趣 。 幼 兒 園 的 孩 子 注 意 力 很 不 穩 定 , 易 受 環 境 的 干 擾 , 而 且他 們 的 模 仿 性 強 , 可 以 通 過 游 戲 把 他 們 的 注 意 力 吸 引 了 過 來 。 在 游 戲 過 程 中 , 幼 兒 可 充 分 發 揮 了 自 己的 想 象 力 和 創 造 力 , 也 能 培 養 孩 子 的 動 手 操 作 能 力 , 這 比 跟 孩 子 說 教 更 有 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