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詠寶

專注力的聲音

2011年10月31日
勇媽手札

今天除了小福學校有活動外,其他的行程也不少。

因為阿詠專注力的問題,我請豆媽幫忙請教她那曾經在公幼當過老師的大嫂,看以老師的觀點是怎麼看待這問題;以及,醫院檢測的結果,是不是會被做成記錄流到往後的小學?甚至成為一輩子的標籤?

豆媽除了在電話裏頭先回覆給我,今天也特地北上一趟,詳細描述她大嫂的看法。(謝謝豆媽)


這幾天,專注力、過動的問題在我們家族裏頭熱烈地被討論。

公婆與大姐、姐夫一致認為不需要做檢查。大姐甚至聽過學校的老師說,一旦在醫院做過檢查,記錄會跟著小孩一輩子。意思是說,孩子會被另眼對待。

公婆始終認為阿詠很正常,就跟其他小朋友一樣,而小朋友十之八九都是好動的。豆舅媽也說,現在幼稚園包括國小低年級的小朋友,有七成以上都有專注力不足的問題,所以老師時常叫家長帶去做檢查。

只是,那些檢查公正、客觀嗎?並不盡然。

檢查怎麼做?醫院會與學校的老師和家長訪談,再依短暫時間對小孩的觀察來做判斷。因此,醫師的評斷其實是很容易受到與親師訪談的影響。不過,倒是不用擔心檢查後的結果會成為孩子一輩子的標籤,基本上,不會有那樣的記錄跟著孩子跑。

因為現在的小朋友有七成以上都有專注力不足與好動的現象,因此,豆舅媽也認為再觀察、再注意就好,父母可先藉由一些改善專注力的方法試試看,或許有改善的可能。



其實這兩天我想來想去,也覺得阿詠沒有嚴重到需要看醫生的地步,他是容易分心沒有錯,但提醒過後,他還是可以做好。

我是解讀成某些事情對他來說不具吸引力,他只是"不想做",不是"做不好"。否則,他看書專不專心?專心,他也很喜歡看書;他組積木專不專心?專心,而且極富有創造力;他聽CD專不專心?專心,甚至一聽就記得了!

只是,抱著求證的心態,我們應該還是會帶他去看醫生,只要確定不會有記錄跟著走。好歹,抱著要幫阿詠洗刷冤情的份上,還是要看上一看!



大家真的都好關心,無法一一致謝,但我們由衷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