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SU NNN

哈佛教授:為什麼你不該教孩子害怕世界?

2023年06月03日

過半數的家長向他們的孩子強調「世界是危險的」,希望他們平安順遂;然而,研究顯示,這樣的教育理念對於一個人的健康、幸福與成就,都有負面影響。運動彩券手機版

為人父母者,這輩子最恐懼的一件事,大概就是孩子出什麼意外。根據美國OnePoll的一項民意調查,家長平均每週花37個小時擔心他們的孩子;對於上學,爸媽們最擔憂的是小孩的安全問題。

皮尤2015年的一份報告也顯示,平均而言,父母表示孩子應該至少10歲才能自己在庭院玩耍、12歲才可以獨自在家待1小時,14歲才能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去公園。

這些想法,體現在當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觀之中。

心理學家克理福頓與梅茵戴爾(Jeremy D. W. Clifton & Peter Meindl)在2021年的研究中指出,53%的受訪家長更願意讓他們的孩子相信「世界是危險的」。

毫無疑問,這樣的教育理念出自於善意——為孩子好,我們應該讓他們安;告訴他們世界很可怕,他們就會更加警惕和小心。然而,多項研究顯示這樣的教育對於一個人的健康、幸福和成功都是不利的。

根據克理福頓與梅茵戴爾,如果一個人相信這個世界是危險的,會影響他看待生活、人際關係和工作等許多面向的方式。例如,一個人會更加懷疑其他人的動機,並且不太可能做出讓他或所愛之人受到傷害的事情,例如晚上外出。

這樣避開危險,不是很好嗎?

但學者指出,持有這樣「負面原始信念」(negative primals)的人,往往比他們的同儕更不健康、更常悲傷、更容易憂鬱、對生活不滿意。長大後,他們也通常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並且績效表現不佳。

「原始信念會與生活互相作用,當你總是關注危險和避免風險時,你可能遭受更多痛苦。」該研究給了這樣的結論。

此外,持續灌輸孩子們「世界很危險」,也可能降低他們對他人的容忍度。在2018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一組成年人進行「對危險世界的信仰量表」的測量,要求他們同意或不同意以下兩個問題:「現在任何一天,你所處的環境都可能爆發混亂和無政府狀態」、「我們社會中有很多危險的人,他們會毫無理由地出於純粹的卑鄙而攻擊某人」。

研究者發現,在這個量表上得分高的受測者,也對無簽證移民等群體表現出更高的偏見和敵意。他們刻板地認為這些群體對社會安全構成威脅。即使這項研究是針對成年人,但很容易想像這些態度轉移到他們的孩子身上。
無獨有偶,《美國思維的溺愛》(The Coddling of the American Mind)一書也指出, 當父母或老師教導年輕人某些日常互動是危險的(例如,言語是一種暴力形式)會阻礙他們的智力和情感發展。這也導致他們容易採取非黑即白的觀點(例如,世界是由好人或壞人組成的),並使他們在面對政治分歧等輕微壓力源時,更加焦慮。

最糟的是,所有這一切,甚至不能保證人們真的會比較安全。一篇《心理學與健康》期刊上的研究表明,普遍的恐懼狀態,實際上會使一個人不太可能認真對待威脅,並破壞防禦行為。

那麼,到底該如何教育孩子?
長期研究「如何擁有幸福人生」的哈佛教授布魯克斯(Arthur C. Brooks)同意,「我們向年輕人灌輸消極的原始信念並不符合他們的利益。告訴他們世界是危險的,我們可能會傷害他們,讓他們更不快樂、更不健康、對他人更偏執。」學者表示,要打破這種模式,父母以及任何與孩子互動的人都應該努力透過正確的方式培養兒童的安全感。

布魯克斯提出3個建議:

一、先治癒自己,多看真實數據

父母可能會餵養孩子消極的原始信念,因為他們自己也持有這樣的觀點。特別在這個訊息爆炸的世界,新聞往往「報憂不報喜」,要相信「世界是糟糕的」非常容易。
「減輕我們自己的恐懼的方法,就是簡單地看看事實。」學者指出。例如,世界對孩子來說到底安不安全?數據顯示,自1935年以來,美國1至4歲兒童死亡人數從每10萬人中有450人,下降至30人。僅自 1990 年以來就下降了近一半,其他年齡組的下降幅度同樣強烈。

二、讓你的話語更具體

研究清楚地表明,大人對恐懼採取攏統的詮釋,實際上效果不彰。如果想給孩子一個警示,讓他們對一個危機做好更充分的準備,必須聚焦該件事情,且採用精確的措辭。

舉例來說,與其說「去上大學,要注意有些人會想佔你便宜」,不如說「如果有人想讓你喝多了,就避開那個人。」

三、給孩子正能量

當孩子在外頭學到關於這個世界殘酷、負面的事情時,父母可以嘗試反駁這些論述。並非粉飾危險,而是以真實數據作支撐和孩子溝通。

例如告訴孩子,這個地球其實比過去更安全、繁榮。且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壞人,社會中仍有許多良善行為在發生。或者,一些負面的事件之所以發生、有人之所以會變「壞人」,可能出自於社會不公義,而一個「好人」可以如何改變社會,幫助它更好等等。

關於人類世界一直在持續進步、人性有希望,父母可以參考《真確》、《人慈》這兩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