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林明萱

我是個營養師,也是個媽媽 Fb:明萱營養天地

我是個營養師,也是個媽媽 Fb:明萱營養天地

由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尊重才能走入他的世界

2020年03月27日

上完早療回家,小兒想按電鈴再進門,但是已到吃飯時間,我只想快快回家。

這時觸發小兒的情緒,進門後控制不了自己先揮手打我。

再者爸爸看到制止先擁抱困住,小子開始頭撞、腳踢、手揮、嘴巴也想咬。

 

最讓人無力的莫過於「婆婆」這種生物。

從一進門就開始:「連小孩都無法控制,怎麼教的,只會讓小孩牽著走。」

老公試著想讓小孩冷靜一點,長輩又在旁邊加油添醋:「學校老師說他不乖,抓新來的小朋友。要嚴厲的處罰他,他根本都懂。」

當孩子被規定要罰站冷靜。

婆婆:「你不乖,沒有人會理你,大家不愛不乖的小孩。」

我邊吃飯邊想和孩子說明事情,婆婆:「處罰就處罰,和他說這麼多做什麼,不會教小孩才會變成這樣。」

無限迴圈,在孩子哭鬧情緒高張中,還要面對長輩惟恐天下不亂的搧風點火,還要保持冷靜。

 

爸爸帶上樓冷靜,婆婆自覺他狂要求我們「處罰」我們都沒有執行,不高興的回自己房間。

最後,孩子和媽媽、爸爸道歉,反省自己不該情緒過度反應打人,吃完飯上樓玩玩具。

 

批評、處罰、限制,很簡單!要根本的了解,找出合宜的處置方式,才是學問。

 

目前在為恭醫院上了第三堂心理師的課程,滿多都是之前淺移默化中有學到的一些處置方式,也有更多的心得想法。

 

這次的心理師把重點擺在「自閉症」的調整。

一開始的課程,從最基礎互動、尊重孩子的表達開始。

告訴我們,孩子有情緒是正常的,有想法肯表達很好。

 

有情緒很正常

我曾經和爸爸說,希望可以快快融入常態,也是不希望耽誤治療黃金期,培養出一個鄭捷,傷害到其他人是用再多的心力還是金錢都挽回不了。

一開始的課程有和心理師聊到,孩子生氣、不開心時常會有些負面的話語。我要媽媽受傷、我要OO死掉、不能給爸爸吃我要把爸爸的肚子挖一個洞…

心理師回饋:只要是人都會有喜怒哀樂,孩子也是。有些動作比腦筋思考還快速的人,有可能生氣第一個反應就是攻擊對方。

或許那些言語或行為都是他發洩,消化情緒的一個方式。

如果真的有攻擊別人的狀況,可以引導孩子如何抒發情緒,例如:用講得。若表達不夠好,先試著描述他的感受及說明狀況,讓他知道你知道他不開心的原因。

 

說「不行…」,一昧的禁止

只是當情緒反應過度,對「不」或「禁止」指令敏感的孩子,可以用另一種方式溝通。

EX:孩子看到喜歡的就直接拿,相對的可能會推擠同學、搶玩具或是後面延伸打人的行為…

如果只是一在地告誡:不能搶玩具、不能打人。

→他還是不懂該如何在群體中玩玩具。

轉換成,看到想要的玩具,有人在玩要先問:「我們可以一起玩嗎」、「玩具可以借我嗎?」

當別人不借或不肯地的時候,可以找其他沒有人玩的玩具玩,拿其他的玩具看能不能交換…

 

尊重孩子,再引導

之前,我們都太心急了!

當被退學時,以為處罰就可以矯正他不適當的行為X

當某個治療師建議,加強某些弱化的項目,引導他正確的遊戲方法-聽起來很容易,沒還有用正確的方式下,造成了孩子不喜歡一起玩樂,抗拒學習。

 

正式上課的第一堂,心理師是交「互動」。

1.一起玩玩具要面對面,有眼神的交流接觸

2.描述孩子玩遊戲的情境

3.模仿孩子的遊戲

讓孩子知道你是有注意他

跟隨他玩遊戲的腳步,才能試著由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不用急著「教學」,先從可以一起拉長時間遊戲互動開始。再來進階再由孩子來延伸模仿你,慢慢引導嘗試不同的玩法。

 

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給予尊重。過去太過「放縱」讓他行為過度,現在學習著分寸之間-能與不能的拉扯不易。

心理師鼓勵「聆聽孩子的需求」

EX:不餓了,就收餐。 他喜歡穿A衣服,就尊重他。

當他知道,現在沒吃飯,之後就沒得吃了→以後時間到肚子餓就會吃飯。

當他知道,天氣冷不能穿薄的,之後就知道天氣冷要穿厚一點。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當大人都先幫他做好決定,反而讓孩子失去學習的經驗。

 

心累就累在很多事情,知易行難。

當孩子說,我肚子不餓我不吃。

我準備收餐的同時,耳邊又是「怎麼有這樣都媽媽,不認真餵小孩,小孩說不吃就不餵」「哪有什麼不吃的,我餵他都吃很大一碗」

從出生到現在,我都說不把兒子餵到吐,就是我心理壓力大到爆表。

當孩子說,我喜歡橘色汽車的衣服/我不喜歡穿鈕扣/我不要亮亮的褲子

耳邊又傳來「怎麼教的,小孩還小都不懂,挑什麼衣服」「他懂什麼,他說什麼你做什麼,你是都被牽制住」

當然這是不會危害到安全為前提。

 

講講最後吧!

雖然回家的情緒反應解決了,還是要了解學校發生的事情。(婆婆轉述老師說他抓新同學的頭撞地板)

 

我帶著孩子上樓玩玩具,一邊詢問在學校發生什麼事情。可能狀況又不佳,所以又開始「跳針」。

他不自覺他有做什麼事,甚至他根本不知道是哪個同學受害。

早上在詢問他,班上有新同學嗎?

他反問我:「為什麼要有新同學?」「我只想要和舊同學在一起。」「新同學還會來學校嗎?」

我:「新同學也想要來學校學東西,他也想要認識其他小朋友。你可以問他可不可以一起玩玩具,如果你沒有喜歡新同學,那就在旁邊看他就好了,不能隨便動手碰人家,別人會受傷就不敢上學了。」

希望他有吸收到我講的話…畢竟,雖然希望他穩定正常的發展,但也知道在某部分,真的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嚀囑咐,才有機會轉換成腦中的訊號。

 

長輩的點在於-他都懂,就是故意的,所以要處罰!

曾經,我也這麼想過…

但當越來越了解,就發現,有時候不穩定時,他的世界只有他自己,要輸入正確的訊息並不容易。

這不是批評、限制、體罰就可以改善行為的!

 

只求老公可以多一起成長學習,畢竟在婆婆的世界裡媳婦的話永遠是帶刺的。

 #新手媽媽  #育兒  #我的媽媽力  #健康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