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WUWOW線上英文】好評回文活動將延後於4/24開跑,為感謝配合,BBH將提供神秘加碼好禮唷,敬請期待!

寶貝豬

Sunshine boys

Sunshine boys

給孩子另一片天空-談有選擇的人生

2007年03月16日
輔導教師 樊雪春

  常常有許多的父母和教師都抱怨這一代的孩子,不知道為自己的將來著想,考試前還看電視看得天昏地暗,有時迷上言情小說,半夜兩三點不睡覺地讀小說,其精神與毅力勝過讀課內書好幾倍。焦急的父母和認真的師長都在努力想改善孩子的想法和行為,但是似乎徒勞無功;「說也說不動,有時還會和孩子起衝突。」一位家長無奈地表示。

  有位家長抱怨地說:「我們家的水果如果不切好,放在桌上,小孩就不會去動,放著水果給它壞,他們只吃切好的,不切好的水果可能是不認識,真是太好命了!想當年,我們要吃水果哪裡有,一有水果可吃,高興都來不及,都會自己洗、自己切來吃,現在的孩子真是太好命了!」

  事實上,現代小孩是好命嗎?我想重點應該是小孩現在可選的命確實比較好了,這話麼說呢?以往父母這一代的人們在成長的歷程中,吃水果這件事只有「沒得吃」和「有得吃」兩種選擇,當然在選擇時去選「有得吃」就是一件幸福的事了,也是比較上「好」的選擇了;而現在的小孩子事實上也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削好的水果」,另一種則是「沒削的水果」,在這兩種選擇中,孩子一樣選擇一個比較有利自己的選項,就等著削好的水果去吃了。如果從選擇的觀點來看父母的年代和孩子的年代的表現,其實似乎是一樣的,選擇的內容可能變了,但是選擇有利自己的那一邊的原則卻未曾改變。

  「選擇」這個動作實在是個很值得探究的主題,如果每個人都在人生的歷程中是無法選擇任何事物的,那麼最後每一個人可能都長成一模一樣了,這就好像大同公司在製造電鍋一樣,這些電鍋本身沒有選擇零件和樣式的能力,在輸送帶上,每一個零件都是由人在操控的,每一個安裝的過程也都有一定的步驟,一步一步的,最後製造出每個都是一模一樣的、規格化的大同電鍋。然而,人卻是不同於大同電鍋的,人經由不斷的選擇歷程成為獨特的一個「個人」。不幸的,在我們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的選擇常是由父母或是老師,早就幫他們安排好了的,唯一的一種選擇,「好好唸書」、「好好唸書」,還是「好好唸書」,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像大同電鍋,沒有選擇性,結果也像大同電鍋一樣,如果出了差錯,是製造人的問題,是父母的問題,是師長的問題,不是大同電鍋的問題,孩子在心理上根本沒有「責任」的概念,更沒有「負責任」的行為,為什麼會有這種結果呢?因為孩子自己並沒有經驗到「選擇」,他也就不了解什麼叫做「負責」。

  現代的社會中,如果不斷地給孩子唯一的選擇,孩子只能在這個選擇中盡力掙扎,想要滿足升學主義的目標;在幼稚園時,他可能是表現最好的;進了國小,起初似乎還不錯,隨著年級的增加,慢慢演出愈來愈走樣,父母也愈來愈心焦;最後,一升上國中,考個倒數前幾名,孩子的信心跨了,父母的期待也落空了,孩子和父母所共有的唯一選擇已經走不下去了,這時候就常常出現一些狀況,父母可能會在期待的挫折中選擇,繼續壓迫孩子,或是「選擇」放棄這個小孩,反正是沒有救了,索性放棄吧!免得看了成績痛苦。在孩子這方面,有可能他繼續走升學的路,投全身精力,換來不斷的挫敗,最後失去信心,也失去嘗試的勇氣,變成一個自我價值低落的孩子,他做事時對失敗的期待多於成功,他可能一生很難擺脫「失敗者」的形象。另一方面,孩子也可能自己創造另一個選擇,那就是「不選擇」,只要和成績升學有關的事務,就一概不管了;考試的時候,寫上姓名就交卷,成績好壞完全不在乎,不再願意多花一些心思在課業上,完全放棄升學的可能,也完全放棄學習。「不選擇」成了這類學生的選擇,當他無法符合社會期待時,為顯示自己的獨特性,自己的選擇權力,他們以另一種選擇方式渡過求學階段。如果這時候,整個學校社會有電動玩具、有飆車、有機車殺人、有毒品供應,這些林林總總的「新選擇」,不斷誘惑著沒有選擇的孩子們,最後,學生將在這些新選擇中迷失自己,走向另一條路。

  慶幸的是,許多新的選擇並不只有壞的方面,有一天我走在巿街上逛街,走進一家精美的藝品店,其中一個玻璃製的盒子吸引著我,一看價錢實在涼了半截,掙扎了半天,忍痛買下,將這個心愛的玻璃盒子拿到櫃檯結帳,突然響起一聲熟悉的叫聲:「老師,真高興看到您!」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對著我笑著。這熟悉的臉,就是想不起來是哪一位學生,女孩手腳俐落地結帳,「老師,總共六二四元!」聽到價錢我愣了一下,心中不解,記得是一千多元的東西呀!女孩看出我的疑感,笑著說:「老師,給您打六折,員工價!」我帶著感謝的心走出商店,一路上,我一直在想著那張熟悉的臉,突然靈光乍現,只要換上一張愁苦的臉,就想起來了,原本一個對自己課業沒有信心,高中唸得搖搖欲當,靠鐵補而過,大學聯考時,連邊都沒沾上的孩子,唸書的歲月中一張愁苦的臉,沒想到,她在工作的世界中找回了失去的自信與笑容,這是她的新選擇,我望著手上的玻璃屋,心中有說不出的感觸。

  不能「選擇」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長成無法自我控制和負責的成人。有一個心理學上的研究,研究者對三組不同的人進行喝完牛奶後吃冰淇淋的研究;其中一組規定他們只能喝兩杯牛奶,另一組規定一杯牛奶,最後一組不加限制,然後就給予他們數種不同口味的冰淇淋,鼓勵三組受試盡情享用。研究結果發現不加限制牛奶的受試在冰淇淋的食用量上顯著少於加以限制牛奶量的受試,這表示加以限制食用物品的受試,在沒有限制之後可能會吃得更多。這個研究結果顯示限制之後,並沒有使人學會自制吃得少,反而因為受過限制,不想受制而有所反彈,許多肥胖症和藥癮者常常是因為自覺受制於物,而無法自拔,他們沒有自己能控制的想法,因而導致成癮的習慣,無法有效或節制的食或避免誘惑。我想這也是許多孩子在解除許多限制後,常常會有不良發展的一個說明,但是多半教師和家長會以「沒有限制就無法無天」做為這個現象的歸因,但是就心理學的角度而言,可能原因是「因為之前的限制,使孩子沒有限制後會無法無天。」這可能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可以深思的。

  談到這裡,許多的教師和家長會問:「要如何給小孩選擇呢?」萬一給小孩「上床睡覺」和「不上床睡覺」的選擇,小孩選了「不上床睡覺」,那不就累死父母還不能教訓小孩,小孩會說:「是妳給我選的。」最後可能父母還是要以「吼叫」來將小孩送上床。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一些想給小孩自由發展空間,卻又屢遭挫折的父母身上。事實上,選擇真是個大學問,要如何給「選擇」更是一個大藝術。通常我會儘量給學生三個以上的選擇,這樣才算是有得「選」,例如母親希望她八歲的小男孩能在晚上八點睡覺,她可以如此設計她的選擇:一、如果你在七點半鐘上床,媽媽可以為你講半個小時的故事,然後你睡覺。二、如果你在七點四十五上床,那就沒有故事,但是你可玩一玩,親一親媽媽,八點整睡覺。三、如果你八點鐘才上床,沒有故事,也不能玩,你就直接睡覺。通常一個八歲的小男孩會在選擇的內容中去挑選他最喜歡的方式,因為有得選擇,所以在他的小腦袋中不會有想九點睡覺的想法,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給的選擇都是要達到同一個正確行為的不同方法,小孩的行為就可以一方面符合社會規範的標準,另一方面又可以學會承擔不同選擇的結果,也就是負責任的態度。

  在我開始用「三種選擇」協助學生時,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打動了我。有一天早上,在早自習的時候,一位導師跑到輔導室,表示學生在早自習對她講話語氣不敬,侮辱師長,導師的情緒激動,因為她覺得受到了學生的侮辱。第一節下課時,學生和她的好友一起來找我,她也知道自己闖禍了,正不知如何是好,學生開始說明事情發生的經過:因為,一大早她正坐在椅子上寫著畢業簽名手冊,一位好友要離開學校了,特別請她寫幾句祝福的話,正在提筆書寫的時候,導師看到了說:「已經告訴過妳們,早自習不要做別的事,好好唸書。」導師一把拿起手冊。學生急了就說:「老師,那是別人的,請妳還我。」導師說:「妳年紀這麼大了,還不聽話。」學生年紀大這件事恰好是她的要害,於是不甘示弱的表示:「妳年紀比我更大,還不是不講理。」最後的結果是,導師沒收了手冊,直奔輔導室和訓導處。

  學生在接受輔導的過程中,一直很心急也很生氣,當然,也帶著一種做錯事的害怕,她也知道需要去向導師道歉,但是行動上卻做不出來,心中一直很焦急。身為輔導老師的我,同樣感到一些掙扎,我問自己學生在此事件中要如何道歉?....,許多的問題同樣困擾著我。另一方面,導師是一番好意,要求學生早自習唸書,結果卻引發這樣事件,導師也很受挫折。

  事件發生三天後,我為學生設計了三種選擇,第一種,學生可以不做任何事,繼續上課,和導師互動,但是心情可能一直在緊張的狀態,最後被記過。